中庸·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

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余,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子说:“道离人不远的。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故作高深,使道远离人们,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木材制的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能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能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做到的,我没能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顾到能否做到,行为也要顾到所说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中庸·第十四章

〔子思〕 〔周〕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五章

〔子思〕 〔周〕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中庸·第十六章

〔子思〕 〔周〕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中庸·第十七章

〔子思〕 〔周〕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 「故大德者必受命。

中庸·第十八章

〔子思〕 〔周〕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

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

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中庸·第十二章

〔子思〕 〔周〕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一章

〔子思〕 〔周〕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中庸·第十章

〔子思〕 〔周〕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八章

〔子思〕 〔周〕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中庸·第七章

〔子思〕 〔周〕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