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诗十首·其七·和松树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山上的松树高高耸立,像是一株株迎着朝阳茁壮生长。它们枝叶茂密,直插云霄,树干有着百尺之长。而槐树在尘埃中若隐若现,成对地夹在康庄前。它们虽然姿态低垂,但枝干却和普通树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八月的白露降临时,槐树叶子逐渐变成黄色。当年终将近时,山上积雪漫布,而松树的颜色更加浓郁青翠。松树就像是一个品性高尚的君子,坚持不懈地追求冰霜的坚贞。而槐树却像是一个小人,随着逆境的来临而产生变态的偏差。大家都知道,松树胜过槐树,所以才真心希望在道路两旁种植松树。即使是把它们种在粪土中,虽然最初不会有芬芳的香气,但长久以来,它们的价值将会被斧斤砍伐去建造房屋。牺牲自己,为君主建造宏伟的殿堂。否则的话,最终命运将会是一辈子在南冈老死。我不愿做槐树的枝叶,低下身子随风摇摆。


注释

得马上话别:一作「得马上语别」。



和答诗十首·其八·答箭镞

〔白居易〕 〔唐〕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

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

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

勿言分寸铁,为用乃长兵。

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

一盗既流血,百犬同吠声。

狺狺嗥不已,主人为之惊。

盗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

反责镞太利,矢人获罪名。

寄言控弦者,愿君少留听。

何不向西射?

西天有狼星。

何不向东射?

东海有长鲸。

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胡为射小盗,此用无乃轻。

徒沾一点血,虚污箭头腥。

和答诗十首·其九·和古社

〔白居易〕 〔唐〕

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

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

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饥雕竟不捉,老犬反为媒。

岁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风驱迅雷。

风拔树根出,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

天明至其所,清旷无氛埃。

旧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莱。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为灾。

勿谓神默默,勿谓天恢恢。

勿喜犬不捕,勿夸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时来。

和答诗十首·其十·和分水岭

〔白居易〕 〔唐〕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

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

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

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

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

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

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

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

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

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和答诗十首·其六·和雉媒

〔白居易〕 〔唐〕

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

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

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

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

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

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

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

稻粱暂入口,性已随人迁。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

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

青鸾一失侣,至死守孤单。

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

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和答诗十首·其五·答四皓庙

〔白居易〕 〔唐〕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