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山人诗

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

霜飙击林野,岩壑起哀叫。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

疑是太古魂,㗀㗀此中吊。

山人住中巘,侧耳得清峭。

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

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

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

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秋天的天高山空,万物喧嚣遥空地呼出声来。 寒霜和风挥打着森林和田野,山壑之中哀叫回响。 寒冷的月亮下,万鬼吼叫齐聚。 仿佛太古之魂在此哀悼。 山中的人居住在峭壁之间,侧耳聆听,感受清晰的峭壁声音。 将这声音谱写成文字,一页页冷雪折射着光芒。 它的声音多么悲苦凄凉,强劲而又古老的调子。 时下的风气正吹拂着淫荡和腐败,迷惑了的人自吹自擂自夸耀。 山中的人抱着这首诗回家,莫非想要炫耀给众人听。 若有人能够认出这首诗的来源,我们相遇时定会会心一笑。



已师竹杖

〔文同〕 〔宋〕

已师杖奇竹,坐亦不去手。

循摩莹且腻,瘦骨何蚴蟉。

丛枝抱奇节,两两相对走。

寻常出孤梢,上下分左右。

如何此独异,天产固非偶。

师初得之谁,此实世未有。

不为师所用,亦共众植朽。

愿师勿弃置,珍之比灵寿。

雨喜客过

〔文同〕 〔宋〕

积雨无所诣,十日不出屋。

故人念端居,牢落如槁木。

高轩过穷巷,下马想慰沃。

载酒酡杨颜,裹饭饱桑腹。

日暮从者散,还寻旧书读。

大雨

〔文同〕 〔宋〕

惊云驾长风,大雨洒九有。

崩腾百川倒,豪怒一雷走。

茫茫草木乱,隐隐岩谷吼。

高阁昼眠人,觉来但支肘。

芹叹

〔文同〕 〔宋〕

清霜入寒溪,水迹落一尺。

飞沙上芹叶,脆卷如燎炙。

孤根抱生意,春泽守遗沥。

愿奉野人荐,充君盘中实。

忧居

〔文同〕 〔宋〕

忧居向山林,虫鸟日为伍。

形骸乍摧剥,骨肉惯辛苦。

蔬盘羞客至,病榻厌人语。

地僻谁往还,闲门闭深雨。

黄秀才北郊书堂

〔文同〕 〔宋〕

吾邑固僻陋,巉巉合群山。

苟无贤者居,孰能营幽闲。

黄子治北郊,胜绝收其间。

长溪断谷口,嚣哗隔尘阛。

始至甚夷旷,渐往颇险艰。

洞穴烟云昏,涧壑松桂环。

幽芳自芬馥,野哢常绵蛮。

缭磴挂绝壁,孤彴飞遥湾。

气象夺天奥,景物搜鬼悭。

筑室贮群籍,轩窗面孱颜。

朱黄列几案,坐把古穴删。

自取天爵高,下视五两纶。

处心固已定,讵恤时辈讪。

伊余素无似,谬入文墨班。

前得省亲归,屡此容追攀。

时亦窃讲议,始蹈贤圣关。

譬之拉虎豹,所得才一斑。

自愧鄙朴姿,得涉道谊寰。

余亦有东谷,对此何格顽。

每来辄尽日,须步明月还。

新晴后溪树阴洒然览景成韵

〔文同〕 〔宋〕

雨后溪水急,晴光郁如浮。

高林放繁阴,黮黮幢盖稠。

麦熟桑椹好,撩乱黄栗留。

咿咿动新蜩,呴呴啼乳鸠。

晚策贪静境,缓带成独游。

照影俯回渊,濯足临漫流。

愿言怀世虑,逐此萧洒休。

定知今夕梦,不作尘土忧。

富乐山海师

〔文同〕 〔宋〕

上人者何人,富乐之禅客。

成都昔尝见,时已坐法席。

别来二十年,嗟此出处隔。

昨过芙蓉溪,舍楫得携策。

盘盘转危磴,上叩金仙宅。

林间识孤标,梵眼老愈碧。

引我翠壁下,煮茗拂藓石。

问之第二月,雄辩发古译。

无由从之游,不得蒙久益。

翻然入尘阓,俯首愧名迹。

宿超果山寺

〔文同〕 〔宋〕

荒途涉沮洳,危岭升坡陀。

爱此清净居,不倦来往多。

山僧见余喜,颠倒披乾陀。

引我坐前轩,山果丹碧罗。

食已步野径,新柔踏晴莎。

就石枕古棱,依松执长柯。

是夕乃宿此,东山吐圆波。

夜久不能寐,禽虫伴幽哦。

达旦鸣落叶,固非俗士歌。

岩猿与溪鸟,应笑频经过。

鉴崖

〔文同〕 〔宋〕

层崖莹青瑶,泠滑不可扪。

秋光发净照,林影摇晴暾。

飞瀑涤吟肺,垂萝清饮魂。

惟忧渍愁霖,碎藓来相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