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唐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间,字文房。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唐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释褐长洲尉。唐肃宗至德三载(西元七五八年)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尉,复勘后得量移。唐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后入京。大历初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后擢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唐德宗建中初迁随州刺史。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李希烈叛,据随州,文房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贞元六年(西元七九〇年)前后。刘随州年辈与杜少陵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 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 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虚谷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十二》方仪卫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十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



〔刘长卿〕 〔唐〕

春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

〔刘长卿〕 〔唐〕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

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

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

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

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雎阳赠李司仓

〔刘长卿〕 〔唐〕

白露变时候,蛩声暮啾啾。

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

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

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南楚怀古

〔刘长卿〕 〔唐〕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

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

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冬夜宿扬州开元寺烈公房送李侍御之江东

〔刘长卿〕 〔唐〕

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

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

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

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

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

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

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

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

〔刘长卿〕 〔唐〕

元气浮积水,沈沈深不流。

春风万顷绿,映带至徐州。

为客难适意,逢君方暂游。

夤缘白蘋际,日暮沧浪舟。

渡口微月进,林西残雨收。

水云去仍湿,沙鹤鸣相留。

且习子陵隐,能忘生事忧。

此中深有意,非为钓鱼钩。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

〔刘长卿〕 〔唐〕

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沈沈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

〔刘长卿〕 〔唐〕

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

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

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

昨夜梦中归,烟波觉来阔。

江皋见芳草,孤客心欲绝。

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

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

严子濑东送马处直归苏

〔刘长卿〕 〔唐〕

望君舟已远,落日潮未退。

目送沧海帆,人行白云外。

江中远回首,波上生微霭。

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

相送苦易散,动别知难会。

从此日相思,空令减衣带。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刘长卿〕 〔唐〕

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

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

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

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