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商


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毛诗序

〔卜商〕 〔周〕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

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子夏易传·卷一·乾下乾上

〔卜商〕 〔周〕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始降气者也。

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统万物而无外。

夫天者,位也、质也。

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后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后统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

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

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于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

故能首出庶物万国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运也。

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阳在下也。

阳气始生,潜而未形,虽德龙德,与众无以异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德施普也。

阳气生物始见于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时也,惟大人学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见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反复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体天下之变,屈舒用舍唯时进退者也。

故当知终之地、守知至之机,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虽在上位反而复守其卑。

健于德、敬于人、勤于事上,终日而不懈夕。

犹惕然此其道也。

虽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后其身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进无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

位高者,主畏其逼也,位革于下也,可无惧乎?

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

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大人造也。

阳升而万物相见也,以圣人之大德而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见其状,则智惘辨其处,万物咸仰其宜,利见大人而赖其治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盈不可久也。

阳极则消之,盈则亏之,终则始之也。

亢而不知,虽尊极天下威大四海,未离于悔也。

故圣人与时而消息,则尧授舜、舜授禹,不极于亢,而善其终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阳者,刚德之物也。

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门,邪阳肆而不已,则暴时而后动,则治。

夫首者事之,倡也。

故圣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诛乱去恶者也,应之而正,非其倡也。

则天下皆覩圣人之用九之无首也。

此天之无私矣,天下之归矣吉。

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嘉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

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善于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于物而义归之,守其正则无败事矣。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闷也,吉凶与人同患忧则违之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龙德而成行也。

非其位而居君德,谨信以为常,得于正也。

存诚以防邪,立于中也。

善世而不伐,守其谦也。

德博可施,万物虽利见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

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

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位虽高而犹可进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几也。

上体者,位之大也、难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则乃免于悔也,故可与论其几矣。

事之难,在乎终也,而能终于下,是素知终而能终也,非义以利人则不能矣。

故可与存其义也,进德而不盈也,岂上位而骄乎。

安位以自守也,岂下位而忧乎。

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上下无常,非求越其群也,所以自进其德,民归之。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

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

则各从其类也。

类之同、气之合,无情而相从也。

清者,本乎天上之道也。

浊者,本乎地下之事也。

圣人在上,君子、小人各得其所,亲而从其类,而天下定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

高而无民。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民归者,位也,亢穷也,何有于民哉!

贤人何辅哉!

潜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见龙有君德矣。

时舍而不用也。

或跃以进其道、行其德而自试飞龙,治在一人也。

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日中星鸟,春分象也。

乾道乃革,革于阴也。

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

时者,天之节也。

乾者,中之动也。

时有节,动有中,亢则具极矣。

乾善用九,周而不殆,天之德也,可以观其则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不形而善始,故谓之乾。

乾始通于物,物得而生也。

物利而成,虽利之而纯精不改其正,物自乘其化也。

故圣人经营其始终而不失其正焉,情兴于性,大通无累也,故乾之利美矣,安往而不利哉。

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夫干,刚健中正,为主纯精不杂之至也。

故始终六位,随时发散,能旁通庶物之情。

变化乘时,云行雨施而无不及,德之大者也。

君子象之,能博其德,乃日可见之行,则民之所利见矣。

故能体化合变而治于无形也。

潜之为言也。

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未成,则于事不尽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行之成,乃君之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干干。

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刚者,物之健也,人之难御也,履重刚动而失之咎也,时无止也,人道无息也,故干干。

因其时,得其上下,乃无咎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地道以上为用,承天以布生也。

天道以下为用,资始而流形于下也。

三履于地,守得其处,人道之安,据众之所也。

四升上矣,乘重刚矣。

上近于天,革于众庶者也。

位逼于尊,德崇于人,而犹自疑而不果,在渊而守下,故得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

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大人之道、无私之德,而不偏也。

而况于中人乎?

故能观象立器、征让与时而无差者也。

人者神之主也,得于人,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亢者直,进而不知退,极穷而悔也。

其惟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惟圣人乎?

进退存亡时之然,于我何有焉。

因内外之分明,则保其终而无悔,圣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