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曾亮


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清江苏上元人。道光二年 (公元1822年)进士,官户部郎中。梅曾亮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二人师事桐城派姚鼐,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二十馀年,承姚鼐馀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诗亦清秀。晚年主讲扬州书院。有《柏枧山房文集》。



钵山余霞阁记

〔梅曾亮〕 〔清〕

江宁城,山得其半。

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

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

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

草径曲折可念。

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

西面城,淮水萦之。

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

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

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

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

”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

”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

”遂之为书记。

游小盘谷记

〔梅曾亮〕 〔清〕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

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

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

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

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

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

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

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

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

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

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

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六月十二山谷生日邵蕙西舍人招吴子叙编修张石舟大令朱伯韩侍御赵伯厚赞善曾涤生学士冯鲁川主政龙翰臣修撰刘蕉云学正及曾亮凡十人集于寓斋舍人有诗属和

〔梅曾亮〕 〔清〕

夏幄阴阴四围碧,沉李浮瓜香拍席。

涪翁生日是今朝,七百年逢吾辈客。

此翁翰墨如坡翁,命宫磨蝎应相同。

春风官羊未饱吃,荔支却啖戎州红。

主人诗派江西续,喜借古欢招近局。

槐花韭饼虽已过,黄鸡作羹鹅掌熟。

新诗似拟鹤南飞,共饮一尊歌此曲。

我亦低首涪翁诗,最怜作吏折腰时。

只今更谪人间否,安得停杯一问之。

和座主汤敦甫先生游龙杖歌

〔梅曾亮〕 〔清〕

春红已退夏绿疏,黄花未来人意孤。

谁欤发艳回春腴,游龙作花红扶苏。

髲?八尺堆珊瑚,荡摇秋空如画图。

世人但夸颜色姝,岂知直干中不枯。

忍使花落随犁锄,我师巡圃为踟蹰。

试以为杖轻若无,刊落枝叶除根须。

以铁为距漆作肤,策之稳步如安车。

子美桃竹能给扶,昌黎赤藤杖自娱。

风流文彩二子都,惜哉迁谪随江湖。

岂若此杖忘崎岖,侍师缓步留天衢。

七十谢政神蘧蘧,春光澹沱梨云铺。

昆明芙蓉能白朱,与尔同佩花间壶。

园官十客相友于,乃知草木遇各殊。

赤藤桃竹愧不如,岂惟赤藤桃竹愧,不如孔光乃使灵寿污。

中秋夜访冷公调不遇

〔梅曾亮〕 〔清〕

佳节欢友生,良夜念孤客。

叩门适不遇,惆怅缓归屐。

天街月舒波,万户闭一白。

谁家酒兵哄,艳艳烛翻隙。

归来儿女哗,对月学扣额。

祭拜未云已,瓜果竞分擘。

此乐谅无与,只可近书策。

夜深奈明何,相对惟脉脉。

书示张生端甫

〔梅曾亮〕 〔清〕

我年未及十,我祖授书时。

襟裾戒牛马,解授城南诗。

覆醢悲子路,读记泪绠縻。

谓我有文性,祖亦为嘘唏。

先子留上都,我母课中闺。

《文选》苦难字,背诵行迟迟。

十九始出游,杂览如乱丝。

揽取得尺寸,首尾终迷离。

吴门遇王渭,交我顾广圻。

语我六书学,训诂宜兼之。

凡校古人书,不以他书资。

古书各义例,熟玩窥其嚱。

惭非性所好,负此良友规。

颇独好文词,俳偶自娱嬉。

异之管君同,谓此不足为。

此犹冠玉耳,不见骨与皮。

皮骨且不见,安能为妍媸。

是时文派多,独契桐城师。

洪钟未殚叩,閟响忽我遗。

言往理稍出,徐徐会其机。

读书如养生,薰莸不同脾。

岂食大官羊,腥膢离蟛蜞。

三史范已孱,陈寿无华词。

五代事简略,词义独恢恢。

《老》《庄》《荀》《韩》,《国策》逮《楚词》。

《淮南》《吕春秋》,谲诡而倡披。

六经为稻粱,此亦膏与脂。

不可一日无,使人发华滋。

适口莫如约,拙养聊自怡。

刘君称汉圣,董生书玉杯。

谢力有未能,吾知固有涯。

吾子天骨高,古风还可追。

鹄卵在啄抱,庚桑惭鲁鸡。

傥欲师古人,为子诵所宜。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

〔梅曾亮〕 〔清〕

苏公手迹十四书,张丑藏经几晨夜。

蜡笺久作烟云空,粉泽谁看风雨下。

先生真放本精微,后人伪体徒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汉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

〔梅曾亮〕 〔清〕

东坡昔作骑鲸游,斯文冥冥若长夜。

传流片纸万牛回,想见挥毫一鸟下。

细看浓抹如眉阔,肯使奇才任胸泻。

谪宦虽成蜀党魁,悲歌不作湘累亚。

庙堂无地能尔容,风月在天从我借。

经冬山竹碧初老,驻春海棠红未谢。

典窜岂因模禊帖,敖游自喜依僧舍。

往事真成牛角花,余甘幸比虎头蔗。

眼前清景过始知,身后高名生可怕。

作诗一笑公应闻,当日好官谁复骂。

澄斋来讶久不出因作此并呈石生明叔

〔梅曾亮〕 〔清〕

十日不踏兴胜寺,张子讶我何深藏。

谓疑幽忧属末疾,岂知发兴搜诗肠。

我初学此无检束,虞初九百恣荒唐。

稍参涪翁变诗派,意趣结约无飞扬。

十年弃置久不事,解散韬帙从忀徉。

含毫叩景偶一试,忽觉泥井生寒浆。

浓书细字急不择,蝼蚓诘曲肥鸦旁。

到口有物当一吐,安能呐舌如周昌。

古人精严有真放,下手得快天机张。

六朝文士不解此,散叶骏马驱跛羊。

三辰分光精气薄,语言缩畜如羸尪。

虽然此中有泾渭,岂得芜秽夸汪洋。

句律稍悟嗟已晚,嗜好多可无专场。

千金狐裘饰羔袖,汉冠晋制兼唐装。

吾文所病亦在此,自成一家今未尝。

当年猛志压崔蔡,翻恐汪魏相低昂。

先生不嗔后生笑,所虑惟此余寻常。

谁与吾党二三子,妙解知我非猖狂。

赠钮非石

〔梅曾亮〕 〔清〕

散尽黄金鬓改玄,独余翰墨得留连。

时追苦县光和体,不奏《甘泉》泰畦篇。

欲借方言行问字,更从《齐物》证忘筌。

世途何限乌焉马,鸟迹那禁有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