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


清末民初医师、政治家、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中国国民党之创党人。幼名帝象,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逸仙,室号品兰堂。生于大清帝国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县长安镇上沙村。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在日本多尊称其为中山先生,「中山」实为姓,惟后讹传为「孙中山」,孙氏个人多用「孙文」或「孙逸仙」签署重要文件,罕用「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尊称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老士兵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时期,他依旧未有行动,只期望进入官场,二十八岁上书清朝重臣李鸿章,建言改革,却遭遇李鸿章的冷落。孙文在澳门行医时加入澳门古老的秘密组织「少年中国党」,迈向革命。日本命令将兵遣师,侵入中国。1894年11月24日,孙文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国民党前身)。18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孙文〕 〔现代〕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

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

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挽刘道一

〔孙文〕 〔现代〕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馀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