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二节

邹与鲁哄。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

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国将吏有三十三人牺牲在战场上,但却没有一个老百姓为之死难的。杀掉他们吧,却不能杀那么多;不杀吧,却恨他们眼看着长官赴死而不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遇到灾荒,收成不好的时候,您的老百姓中老弱病残的大量饿死,尸体填满沟壑,壮年人离开家乡逃荒到远方,差不多有千人之多;但您的仓库里粮食和财物却很多,官员们没把实情上报,这是因居上位者的冷漠而残害了百姓啊。曾子说:‘小心呀,小心呀!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以同样手段回敬你。’老百姓现在可以用同样手段回敬了。大王不要责怪他们。您能实行仁政,那样百姓就会亲近在上位的人,而为他们去死了。”


注释

邹:国都在今山东邹县。哄:吵闹,这里指交战。 穆公:指邹穆公。 有司:官吏。疾:恨。长上:官长。 转乎沟壑:谓尸体被扔弃于沟壑,不及埋葬,可见死者甚多;壑,坑。几:接近。仓廪:用来储藏粮谷。府库:用来储藏货财。上:指有司和君。慢: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不理政事。残:伤害。下:指人民。 曾子:名参,孔子弟子。戒之:当心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从你发出的就是回答你的。反:同“返”,回答。 尤:责备。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三节

〔孟子〕 〔周〕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

事楚乎?

”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四节

〔孟子〕 〔周〕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

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若夫成功,则天也。

君如彼何哉?

强为善而已矣。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五节

〔孟子〕 〔周〕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

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

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

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我将去之。

’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从之者如归市。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

效死勿去。

’君请择于斯二者。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六节

〔孟子〕 〔周〕

鲁平公将出。

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 公曰:“将见孟子。

”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

以为贤乎?

礼义由贤者出。

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

君无见焉!

” 公曰:“诺。

”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

前以士,后以大夫。

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 曰:“否。

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 曰:“行,或使之。

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鲁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第三卷·公孙丑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

‘吾子与子路孰贤?

’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

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

’”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 曰:“文王何可当也?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一节

〔孟子〕 〔周〕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

‘东面而征,西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节

〔孟子〕 〔周〕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八节

〔孟子〕 〔周〕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曰:“臣弑其君,可乎?

”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

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