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事,但用仁德统一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祸,这是第一件乐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去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而称王于天下并不在其中。”


注释

故:变故,如灾难、祸患、死亡、疾病等。 怍(zuò):惭愧。 王天下不与存:再次强调“王天下”之事不在“三乐”之中,因为这不是一个等量级的问题。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十一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

不暖不饱,谓之冻馁。

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十三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十四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十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十九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十八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十七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十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十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