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活水还需要烈火煮沸,亲自来到钓石处取最清澈的水。 用大瓢装满月光倒入春天的瓮中,用小杓舀江水入夜晚的瓶中。 雪乳已被翻煎至结块,松风突然变成了洪水的轰鸣声。 尽管心情愁绪难以控制,还是坐下来聆听荒城的长短故事,难以自拔。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雪乳:一作“茶雨”、“茶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 松风:形容茶水倒出时的声音。苏轼《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声。” 泻:倒出。 “枯肠未易禁三碗”句:意用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更:打更。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OO年),苏轼被贬在儋州(今海南岛儋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具体地反映了被贬远方的寂寞心情。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
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
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
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
顾惟何人,亦与兹选。
臣轼中谢。
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
议论阔疏,文学浅陋。
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
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
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
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
法令具存,虽勤何补。
罪固多矣,臣犹知之。
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
顾惟无状,岂不知恩。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
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
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
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
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
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
臣无任。
呜呼哀哉!
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
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
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鳅鳝而号狐狸。
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
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
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
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
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
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
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
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
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
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
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