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三节

告子曰:“生之谓性。

”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

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告子说:“天生的东西叫做天性。” 孟子说:“天生的东西叫做天性,就像所有物体的白色都叫做白吗?” 告子回答说:“是的。” “这么说,白羽毛的白就像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如同白玉的白吗?” 告子回答说:“是的。” “那么,狗的天性就像牛的天性,牛的天性就像人的天性吗?”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三节

〔孟子〕 〔周〕

告子曰:“生之谓性。

”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

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四节

〔孟子〕 〔周〕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

义,外也,非内也。

”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

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

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

且谓长者义乎?

长之者义乎?

”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

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五节

〔孟子〕 〔周〕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

敬弟乎?

彼将曰‘敬叔父’。

曰:‘弟为尸,则谁敬?

’彼将曰‘敬弟。

’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

’彼将曰:‘在位故也。

’子亦曰:‘在位故也。

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六节

〔孟子〕 〔周〕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

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

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

’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

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惟目亦然。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

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二节

〔孟子〕 〔周〕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第十一卷·告子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

义,犹杯棬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桊。

”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

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孟子·第十卷·万章下·第九节

〔孟子〕 〔周〕

齐宣王问卿。

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

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

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第十卷·万章下·第八节

〔孟子〕 〔周〕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第十卷·万章下·第七节

〔孟子〕 〔周〕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

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曰:“往役,义也。

往见,不义也。

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

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

’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

我,臣也。

何敢与君友也?

以德,则子事我者也。

奚可以与我友?

’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孔子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

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

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

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夫义,路也。

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然则孔子非与?

”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