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远道来登鹳雀楼,楼阁高比人间。天空笼盖着辽阔的原野,奔明的黄河泻入群由之夺。


注释

鹳(guàn)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迥(jiǒng)临:远道而来。飞鸟:指鹳雀。 天势:天体的势。围:这里有“笼盖”的意思。 断山:指西山之间。


简介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畅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鹳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


赏析

沈德潜《唐诗别裁》:不减王之涣作。



和赵相公登鹳雀楼

〔殷尧藩〕 〔唐〕

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彩旃。

树色到京三百里, 河流归汉几千年。

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

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阑前。

两度帖

〔李世民〕 〔唐〕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沁园春·琳馆清标

〔吕岩〕 〔唐〕

琳馆清标,琼台丽质,何年天上飞来。

扬州暂倚,后土为深栽。

独立乾坤一树,春风占、万朵齐开。

天然巧,蕊珠圆簇,玉瓣轻裁。

见一花九朵,类玲珑玉斝,错落琼杯。

得满盛香露,洗荡尘埃。

是真元孕育,有仙风道骨,岂是凡胎。

问真宰,难留下土,携而上蓬莱。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唐〕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诗品二十四则·旷达

〔司空图〕 〔唐〕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题璿公山池

〔李颀〕 〔唐〕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

题道林寺

〔杜荀鹤〕 〔唐〕

身未立间终日苦,身当立后几年荣。

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

书断·卷上·古文

〔张怀瓘〕 〔唐〕

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

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

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

象形之属,则谓之文。

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寝多也。

题之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

著明万事,记往知来。

名言诸无,宰制群有。

何幽不贯,何往不经。

实可谓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夫至德之道,化其性于未然之前。

结绳之教,惩其罪于已然之后。

故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

契为信不足,书为言立征。

书契者,决断万事也。

凡文书相约束皆曰契。

契亦誓也,诸侯约信曰“誓”。

故《春秋传》曰:“王叔氏不能举其契。

”是知契者,书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滥觞,君臣之大约也。

亦谓刻木剖而分之,君执其左,臣执其右,即昔之铜虎竹使,今之铜鱼,并契之遗象也。

皇甫谧曰:“黄帝史苍颉造文字,记言行,策藏之,名曰‘书契’。

”故知黄帝导其源,尧、舜扬其波,是有虞、夏、商、周之书,神化曲谟,垂范万世。

及周公相成王,申明礼乐,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节,又造《尔雅》,宣尼、卜商,增益润色,释言畅物,略尽训诂。

及秦用小篆,焚烧先典,古文绝矣。

汉文帝时,秦博士伏胜献《古文尚书》,时又有魏文侯乐人窦公,年二百八十岁,献古文《乐书》一篇。

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乐》章也。

及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壁内石函中得《孝经》、《尚书》等经。

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子屋,得古文二篇。

晋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厘王冢,得册书千余万言,或写《春秋经传》、《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大历》、《梁丘藏》、《穆天子传》、及《魏史》至安厘王二十年,其书随世变易,已成数体。

其《周书》论楚事者最妙,于是古文备矣。

甄酆删定旧文,制为六书,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书为正。

周幽王时,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书中多有是也。

滕公冢内得石铭,人无识者,惟叔孙通云:“此古文科斗书也。

”科斗者,即上古之别名也。

卫恒《古文赞》云:“黄帝之史,沮诵、苍颉。

眺彼鸟迹,始作书契。

纪纲万事,垂法立制。

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

中正循检,矩折规旋。

其曲如弓,其直如弦。

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

淼尔下颓,若雨坠于天。

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

篆、籀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

”苍颉,即古文之祖也。

赞曰:“邈邈苍公,轩辕之始。

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粲若星辰,郁为纲纪。

千龄万类,如掌斯视。

生人盛德,莫斯之美。

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书断》序

〔张怀瓘〕 〔唐〕

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

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

书之为征,期合乎道。

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

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眬,眇不知其变化。

范围无体,应会无方。

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

合冥契,吸至精。

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

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

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

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

庥荫相扶,津泽潜应。

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

卓尔孤标,竦危峄之石。

龙腾凤翥,若飞若惊。

电烻㸌<火蒦>,离披烂熳。

翕如电布,曳若星流。

朱焰绿烟,乍合乍散。

飘风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

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

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

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

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

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

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

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

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是之谓也。

使夫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

瑰宝盈瞩,坐启东山之府。

明珠曜掌,顿倾南海之资。

虽彼迹已缄,而遗情未尽。

心存目想,欲罢不能。

非夫妙之至者,何以及此?

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技由心付,暗以目成。

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

或不思而制,败于脱略。

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

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

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

神将化合,变出无方。

虽龙伯挈鼇之勇,不能量其力。

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

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

鬼出神入,追查捕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

夫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固不可恃才曜识,以为率尔可知也。

且知之不易,得之有难,千有余年,数人而已。

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

推察疵瑕,妄增羽翼。

自我相物,求诸合己。

悉为鉴不圆通也。

亦由苍黄者唱首,冥昧者唱声。

风议混然,罕详孰是。

及兼论文字始祖,各执异端,臆说蜂飞,竟无稽古,盖眩如也。

怀瓘质蔽愚蒙,识非通敏。

承先人之遗训,或纪录万一。

辄欲芟夷浮议,扬榷古今。

拔狐疑之根,解纷挐之结。

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

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

爰自黄帝史苍颉,迄于皇朝黄门侍郎卢藏用,凡三千二百余年,书有十体源流,学有三品优劣,今叙其源流之异,著十赞一论。

较其优劣之差,为神、妙、能三品。

人为一传,亦有随事附者,通为一评,究其臧否,分成上、中、下三卷,名曰《书断》。

其目录如此,庶儒流君子,知小学亦务焉。

《孝经》序

〔李隆基〕 〔唐〕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

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

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是知孝者,德之本欤?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于百姓,庶几广爱刑于四海。

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况泯绝于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

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

故鲁史《春秋》,学开五传。

《国风》、《雅》、《颂》,分为四诗。

去圣逾远,源流益别。

近观《孝经》旧注,蝽驳尤甚。

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

业擅专门,犹将十室。

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

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

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剪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

虞翻、刘邵,抑又次焉。

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

在理或当,何必求人?

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

约文敷畅,义则昭然。

分注错经,理亦条贯。

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

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

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

一句之内,意有兼明。

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

今存于疏,用广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