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天赋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养育万物;能赞助天地养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中庸·第二十三章

〔子思〕 〔周〕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中庸·第二十四章

〔子思〕 〔周〕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

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中庸·第二十五章

〔子思〕 〔周〕

诚者自成也。

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

〔子思〕 〔周〕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

高明,所以覆物也。

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惟天之命,于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中庸·第二十七章

〔子思〕 〔周〕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

中庸·第二十一章

〔子思〕 〔周〕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第二十章

〔子思〕 〔周〕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

」 「故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 「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

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子曰,「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 「修身,则道立。

尊贤,则不惑。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敬大臣,则不眩。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

来百工,则财用足。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第十九章

〔子思〕 〔周〕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

序事,所以辨贤也。

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

燕毛,所以序齿也。

”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中庸·第九章

〔子思〕 〔周〕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第十八章

〔子思〕 〔周〕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

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

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