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注释

歙:敛,合。 取:一本作“夺”。 与:给,同“予”字。 微明:微妙的先兆。 脱:离开、脱离。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示人,给人看,向人炫耀。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老子〕 〔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老子〕 〔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老子〕 〔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

非乎?

故至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道德经(第四十章)

〔老子〕 〔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老子〕 〔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老子〕 〔周〕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老子〕 〔周〕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老子〕 〔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老子〕 〔周〕

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老子〕 〔周〕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