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

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

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

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

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 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扎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注释

“吴子使札来聘”:这句话是该文引用的《春秋》里的句子。 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问的一种礼节。使者代表国君,他的身分应是卿;“小聘”则派大夫。 贤:用作以动词。 季子:公子扎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为字。《史记》称他“季扎”。 让国:辞让国君之位。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寿梦生前就想立季扎,季扎力辞,才立长子诸樊(即谒)。寿梦死后,诸樊又让位季扎,季扎弃其室而耕,乃止。 谒:寿梦长子,一作“遏”,号诸樊。《春秋》经写作“吴子遏”,《左传》、《史记》称“诸樊”。 馀祭:寿梦次子,《左传》记其名一作“戴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作“余蔡”。 夷昧:寿梦三子。《左传》作“夷末”,《史记》作“馀昧”。 迮(zé,又读zuò):仓促。 尚:佑助。 悔:咎,灾祸,这里指亡故。 谒也死:谒在位十三年,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在伐楚战争中,中冷箭死于巢(今安徽巢县)。 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记》误作十七年),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在视察战船时被看守战船的越国俘虏行刺身亡。 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记》误作四年),前527年(鲁昭公十五年)卒。 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记·吴世家》所记与此不同:“王馀眛卒,季扎让,逃去。”认为季扎是为让位而逃走的。 僚:《公羊传》这里说他是“长庶”,即吴王寿梦妾所生的长子,季扎的异母兄。《史记·吴世家》则说他是“王馀眛之子”。以《公羊传》为是。 阖庐(lǘ):公子光即吴王位后的号,《史记》说他是诸樊之子,《世本》说他是夷昧之子。 专诸:伍子胥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前515年(吴王僚十三年)四月,公子光请王僚喝酒,使专诸藏匕首于炙鱼之中,进食时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杀之。 致国乎季子:把王位给季扎。《史记·吴世家》谓阖庐刺杀王僚后即承吴王位,无让国于季扎之意。 延陵:春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扎食邑于此,所以又号“延陵季子”。 不名:不直称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礼,另取字。对人表示尊敬,就称其字而不称名。 不一而足:不因为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与今义不同。


简介

《吴子使札来聘》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国派公子扎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扎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扎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对《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本文就是《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以事实说明公子扎的贤、仁、深明大义,使吴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礼记·檀弓·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无名氏〕 〔秦〕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

」世子曰:「不可。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盍行乎?

」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吾何行如之?

」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礼记·檀弓·曾子易箦

〔无名氏〕 〔秦〕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

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礼记·檀弓·有子之言似夫子

〔无名氏〕 〔秦〕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

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礼记·檀弓·公子重耳对秦客

〔无名氏〕 〔秦〕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 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

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礼记·檀弓·杜蒉扬觯

〔无名氏〕 〔秦〕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

杜篑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

」曰:「在寝。

」杜篑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

」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

尔饮旷,何也?

」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尔饮调,何也?

」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

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

」曰:「篑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

酌而饮寡人!

」杜篑洗而扬觯。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桑生李树

〔无名氏〕 〔秦〕

汝南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馀浆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荫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馀,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尔。

」因就斫也。

二翁登泰山

〔无名氏〕 〔秦〕

昔有二翁,同里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乙翁曰:「曏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

」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人有亡斧者

〔吕不韦〕 〔秦〕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

视其颜色,窃斧也。

听其言语,窃斧也。

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父善游

〔吕不韦〕 〔秦〕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掩耳盗铃

〔吕不韦〕 〔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

恶己自闻之,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