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

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昚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鸣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词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

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

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吹动它,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激荡它,它就发出声响。水浪跳跃,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快速,是有东西阻塞了它。水沸腾了,是有东西在烧它。钟、磐一类乐器本来是没有声音的,有人敲击它就会发出声响。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 音乐,是由在心里郁结的情感然后向外发泄出来的,它常常借用那些发音最好的东西来发出声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是各种器物中发音最好的。自然界对于时令的变化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发音最好的东西借以发出声音。所以用鸟声表示春天,用雷声表示夏天,用虫声表示秋天,用风声表示冬天,四季的推移变化,那必定是有不得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善于用文辞发音的人,来借他们发音。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夏禹是最善于用文辞发音的,就借他们来发出时代的声音。夔不能用文辞发音,自己就借着《韶》乐来发音。夏朝时,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来发音。伊尹为商朝发出了声音,周公为周朝发出了声音。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六经上的文辞,都是文辞中发音发得最好的。周朝衰落时,孔子一班人发出了声音,他们的声音宏大而且传得长远。《论语》说:“上天要让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期,庄周用他广大无边的文辞来发出声音。楚,是一个大国,到了灭亡时屈原用楚辞来发出声音。臧孙辰、孟轲、荀卿用儒道学说来发出声音。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昚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一类人,都用他们各自的学说来发出声音。秦朝兴起时,李斯用文辞来发出声音。汉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是最善于用文辞发出声音的。这以下到魏、晋两朝,用文辞发出声音的人都赶不上古代,但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用文辞发出的声音清丽而浮华,节奏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哀婉,思想松弛而放纵,他们作的文章,杂乱而没有法度。这大概是上天认为他们德行不好而不肯照顾他们吧!为什么不让发音最好的人来发出声音呢? 唐朝得到天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是用他们的才能、用文辞来发出声音的。那些活在世上晚于他们的人中间,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来发出声音。他的诗超过魏晋的作品,其中精妙的已经赶得上古代作品,其它作品也逐渐接近汉朝作品的水平了。同我一起交游的人中,李翱和张籍是其中突出的。这三个人用文辞发出声音的确是很好的,但是不知道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而使他们为国家的兴盛发出声音呢?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悲伤愁苦,让他们为自己的不幸发出声音呢?这三个人的命运,就决定于上天了。他们身居高位,有什么可高兴呢,身居下位,又有什么可悲哀呢!东野这次到江南去任职,好像心里放不开似的,所以我讲了命运由上天决定的道理来安慰他。


注释

挠:摇动。 荡:振动、振荡。 跃:飞溅。 激:在此意为阻遏。 趋:快走,此指水流迅速。 梗:堵塞。 炙:烧。 思:思虑。 怀:感伤。 乐:音乐。 郁:郁结、蓄积。 假:借助。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我国古代制作乐器的八种材料,一般用来指代各种乐器。金,指钟;石,指磬;丝,指琴、瑟;竹,指箫、笛;匏,指笙、竽;土,指埙;革,指鼗、鼓;木,指祝、敔。 时:季节。 推敓(duó):推移、交替。敓,同“夺”。 唐:帝尧的国号, 虞:帝舜的国号。 咎陶:又作“皋陶”、“咎繇”。舜的臣子,掌管司法,制定法律。 禹:原为舜臣,后来成为夏代第一个国王。 夔:舜时乐官。 《韶》:相传为舜时乐曲名,由夔制作。 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作《五子之歌》。太康以淫佚失国,五子作歌陈述大禹的警戒。 伊尹:商代的贤相,作《伊训》、《太甲》等文。 周公:即姬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作《大诰》、《多士》、《无逸》等,相传制定了《周礼》、《仪礼》。 《诗》:《诗经》。 《书》:《尚书》。 六艺:指《诗经》、《尚书》、《易》、《礼》、《乐》、《春秋》六经。 孔子:儒家创始人,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集为《论语》一书。 木铎:木舌的铃。 庄周:战国时哲学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著《庄子》。 荒:广大。 唐:空阔。 屈原:战国时楚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篇。 臧孙辰:春秋时鲁国人,其言论见《国语》,《左传》。 孟轲:战国时人,儒家代表人物,其言行见《孟子》。 荀卿:战国时人,其言行见《荀子》。 杨朱:战国时思想家。墨翟:战国时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言行见《墨子》,管夷吾:春秋时政治家,其言论见《管子》。 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其言行见《晏子春秋》。 老聃:即李耳,春秋时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韩非:战国末人,法家著名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 昚到:战国人,作有《昚子》、已佚。昚,古同“慎”。 田骈:战国时人,著有《田子》,已佚。 邹衍:又作驺衍,战国末人,阴阳家,著有《终始》、《大圣》。 尸佼:战国人,著有《尸子》。 孙武:春秋时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 张仪、苏秦:战国时纵横家,分别著有《张子》、《苏子》,已佚。 李斯:战国末人,曾任秦国丞相,著有《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见于《史记》。 司马迁:西汉时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 扬雄:西汉著名儒学家兼辞赋家,著有《太玄》、《法言》等。 魏、晋氏:魏、晋两朝。 节:音节、节拍。 数:频繁、细密。 弛:松懈。 肆:放肆。 无章:没有法度。 丑:厌恶。形容词用如动词。 陈子昂等:均为唐代著名文学家。 浸淫:渗透,接近。 从吾游者:指跟作者学习的人。 尤:特出、杰出。 奚以:何以。 役:股役,此指“供职”。 释然:舒畅、开心。


简介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赏析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七》:此篇凡六百二十馀字。“鸣”字四十。读者不觉其繁,何也?句法变化,凡二十九样。有顿挫,有升降,有起伏,有抑扬,如层峰叠峦,如惊涛怒浪,无一句懈怠,无一字尘埃,愈读愈可喜。” 宋·李涂《文章精义》:一“鸣”字发出许多议论,自《周礼》“梓人为笱簋”来。 宋·黄震《黄氏日钞》:“自物不得其平则鸣”一语,由物而至人之所言,又至“天亡于时”,又至人言之精者为文。历叙唐、虞、三代、秦、汉以及于唐,节节申以鸣之说。然后归之东野以诗鸣终之。 明·茅坤《唐宋八家文钞·韩文》:一“鸣”字成文,乃独倡机轴,命世笔力也。前此唯《汉书》叙肖何追韩信,用十“亡”字。此篇将牵合入天成,乃是笔力神巧,与《毛颖传》同,而雄迈过之。 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卷七》:此篇文字错综,立论乃尔奇。则笔力固不可到也。 清·金圣叹《才子必读·卷十一》:拉杂散漫,不作起,不作落,不作主,不作宾,只用一“鸣”字跳跃到底,如龙之变化屈伸于天,更不能以逐鳞逐爪观之。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卷二》:历叙古来著作,而以孟郊东野之诗继之。闪铄变化,诡怪惶惑,其妙处公自言之矣。“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是也。气盛则宜,后人有如许气,才许摹仿他四十个“鸣”字。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卷八》:直是论说古今诗文,写得如许灵便。通篇数十“鸣”字,如回风舞雪。后人仿之,辄纤俗可憎。其灵蠢异也。 清·林云铭《韩文起·卷四》:千古文章,虽出于人,却都是天之现身,不过借人声口发出,犹人之作乐,借乐器而传,非乐器自能传也。故凡人之有言,皆非无故而言,其胸中必有不已者,便是不得其平,为天所假处。篇中从物声说到人言,从人言说到文辞,从历代说到唐朝,总以天假善鸣一语作骨,把个千古能文的才人,看得异样郑重,然后落入东野身上,盛称其诗,与历代相较一番,知其为天所假,自当听天所命。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二》:只说文章如何关系,便有酸气。旁见侧出,突兀峥嵘。“鸣”字句法虽学《考工》,然波澜要似《庄子》。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此文得之悲歌慷慨者为多。谓凡形之声音,皆不得已;于不得已中,又有善不善;所谓善者,又有幸不幸之分。只是从一“鸣”中发出许多议论。句法变换,凡二十九样。如龙之变化,屈伸于天,更不能逐鳞逐爪观之。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本篇极拉杂散漫不可捉摸。然大旨谓凡形之于声音,皆云于不得已,于不得已中,又有善不善之别;而谓善者,又有幸不幸之分,则皆系乎天也。至其用“鸣”字凡四十,而转换处二十有九,便有二十九样顿挫,二十九样声调。有起有伏,有抑有扬。总把个千古能文的才人,看得异样郑重。然后转到东野,盛称其诗,愈读愈可喜。 清·蔡铸《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六》:文以“鸣”字为骨,先以“不平则鸣”句提纲,通篇言物之鸣及古人之鸣,今人之鸣,总不出“不平则鸣”之意。文成法立,奇而不诡于正。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四》:从物声说到人声,从人声说到文辞,从上古之文辞历数以下说到有唐,然后转落东野,位置秩然,而出以离奇倘恍,使读者呵叹其言,其实法律谨严,无逾此文。通篇表其文辞。未以所性分定,解其中怀抑郁。此竿头更进,非馀波游衍可比。外间但赏其连用四十‘鸣’字,犹皮相也。 清·余诚《古文释义·卷七》:自首至尾,不肯使一直笔,顿挫抑扬,离合缓急,无法不备,而又变化诡谲,不可端倪,那得不横绝古今。 清·周钟岳《韩文故》:拈一“鸣”字,将天地万物古今圣贤尽归陶铸,不漏不支,各识其职,是为广博粹密,与“四原”并建。 今·钱基博《韩愈志·第六》:《送孟东野序》、《送廖道士序》、《送高闲上人序》,恁空发论,妙远不测,如入汉武帝建章宫,隋炀帝迷楼;而正事正意,止瞥然一见,在空际荡漾,恍若大海中日影,空中雷声;此太史公《平准》、《封禅》诸书,《伯夷》、《孟荀》、《屈贾列传》法也。特其以转掉作起落之势,未极神妙自然之境。



讳辩

〔韩愈〕 〔唐〕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 “雨”,“邱”与“蓲”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

为犯“嫌名律”乎?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

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

将不讳其嫌者乎?

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

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

“机”也。

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 “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耶,为不可耶?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野庙碑

〔陆龟蒙〕 〔唐〕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

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

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

馀之碑野庙也,非有功德政事可纪,直悲夫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粤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

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

有温而愿哲而少者,则曰某郎。

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

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

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室,峻之以陛级。

左右老木,攒植森拱。

茑萝翳于上,枭鹗室其间。

车马徒隶,丛杂怪状,农作之怖之,走畏恐后。

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

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

一日懈怠,祸亦随作。

耋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何者?

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

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

解民之悬,清民之瞎,未尝贮于胸中。

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

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

平居无事,指为贤良。

一旦有天下之忧,当报国之日,则恇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

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耳,又何责其真土木耶?

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以乱其末。

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

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宜如何可议。

禄位颀颀,酒牲甚微。

神之飨也,孰云其非。

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可悲。

永州八记·其二·钴鉧潭记

〔柳宗元〕 〔唐〕

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

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馀,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非兹潭也欤?

永州八记·其三·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唐〕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永州八记·其五·袁家渴记

〔柳宗元〕 〔唐〕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楠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予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

其地世主袁氏,故以名焉。

霹雳引

〔沈佺期〕 〔唐〕

岁七月,火伏而金生。

客有鼓琴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

始戛羽以騞砉,终扣宫而砰駖。

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

气呜唅以会雅,态欻翕以横生。

有如驱千旗,制五兵。

截荒虺,斫长鲸。

孰与广陵比,意别鹤俦精而已。

俾我雄子魄动,毅夫发立。

怀恩不浅,武义双辑。

视胡若芥,剪羯如拾。

岂徒慷慨中筵,备群娱之翕习哉。

题天回驿(其二)

〔蜀太后徐氏〕 〔唐〕

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

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牡丹芳

〔白居易〕 〔唐〕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红牡丹

〔王维〕 〔唐〕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山茱萸

〔王维〕 〔唐〕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