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登虎丘一首
高贤寻壑共经丘,偶诗追从续旧游。
陆羽甘泉春试茗,王珣祠老暮维舟。
风檐落落钤相语,雨径登登履似油。
怪是酣吟笛不去,水云千顷正当楼。
为虎丘组诗四首其四。后有跋:“余既为虎丘图,复录拙诗于后,或遗诸好事者观览,但二丑已俱,我知终不为弃物也。徵明年八十九”
昨事恼怀,不可胜言,恨不能借北方朱旗星剑,摄提此恶,以雪忿耳。
日来作何状,早已令童往马府奉候,有一帖一大翠,想入目矣。
满拟□日必过馆中,不意又作空想。
奈何奈何。
十年心事,竟不能控,此别更不知相逢于何日也。
自做小袋一件、绉纱汗巾一方、小翠二枝、火燻一只、酱菜一盒奉上。
又乌金扣十付,致夫人。
又兰花一卷,匆匆不堪,俟便再从容图一卷寄上。
不尽之情,惟君亮之亮之。
途中酷暑,千万保重,以慰鄙怀。
临行不得一面,令人怅然。
不知能同此念否。
至吴中千万凋图书寄我,幸毋相忘。
至嘱至嘱。
玉体千万调摄,毋为应酬之劳致伤元神也。
玄儿叩首拜复。
百穀二郎亲目。
早有柬致足下,幸查明复我,千万千万。
客岁拟今春淮游吴中,以遂夙愿,不意竟为势阻,不克舒遂鄙怀,奈何奈何。
屡辱手教,远遗垂惠賟贶,令人感刻肝腑。
蒲柳之材,喝能当此,深谢深谢。
第此缘未识何日方酬也。
捧读手书,恨不能插翅与君一面,其如心迹相违,徒托诸空言而已。
良宵夜月,不审何日方得倾倒,令人念甚念甚。
即欲买舸过君斋中,把酒论心,欢娱灯下,奈暑甚,难以动履,又不能遂此衷。
薄命如此,恐终不能如愿也。
言及于此,心甚凄然。
王郎曾垂怜一二否。
适因家事,匆匆不及细陈。
中秋前后,纵风雨虎狼,亦不能阻我吴中之兴也。
君当留神,何如。
冗中执笔,草草数语附复,殊不尽言。
天暑,千万珍调,毋致伤元神,至嘱至嘱。
临书不胜凄咽,惟心照。
百穀二哥亲拆。
端阳月十四日卯时马玄儿端肃拜。
外寄西洋夏布直一袋、熟罗汗巾香袋一枚。
伴缄又具古镜一面、紫铜锁一把、领一根、香茶二封,幸检入奉尊夫人。
君之言曰:某幼习进士业,窃志远大,成童入邑庠,大夫刘公与邑师吴先生辄深器之。
已而应格游国学,今阁老石公为司成,更缪与之。
每试辄列优等,久弗利场屋,比谒选,铨曹当道,且之。
盖亦期以大进。
然某自意,岂终为造物者抑?
时与志违,遂浩然南归,治田数亩,构小亭,优游其间。
若将终身焉。
然赋兴疏略坦率,自幼以至壮强,所存发唯一诚。
治家接物,悃而不饰,质真而无伪。
事来乃应言,往即忘不解适莫梭,计无一毫滞于中,故于人亦无闲然。
至非礼冈法,虽小不敢为,理直气锐,故势焰又有所不避焉。
大帅惟持其大而略其小,守其本而不屑乎其末。
窃以为类德之简者。
此简之所以自寓而亭之,所由名也。
噫!
君其善自治,且善自名哉。
简德之懿也,古之人贵之,后世异焉。
简者事至而应物来而名当,而作讫而息,不加之烦扰云尔。
《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岂细善邪?
后之简者,一切以聊且苟略不尽理,以为事不当务者力焉,而当务者反之,是戾而已矣。
何简之谓乎?
君,端人也,平生不闲妄一语,其所自道居然,确论也。
予固知君嘉哉。
其为言非讷而弗出,出之不支不,当理达事而止也笃哉。
其为行,非伏藏而弗动,动之不矫不蔓,当理达事而止也贞哉。
其为学与仕,不亟不徐,时藏而修时,行而用令,内足以行志。
外足以泽物。
不欲速躁进而安小成也,然且冲融熙夷,静以自怡,而无伤其高夫,如是岂非简之本情?
古人所事而今之鲜能者,与我陟君亭,为君镵铭其左曰:敬敬者,简之本,雍之言,孔之训也。
其右曰:文文者,简之贲,孔之述,思之闻也。
而殷君日游乎其间,使简之道立而敬,宰之文行之,烝烝然君子哉。
嘉靖五年,岁在丙戌秋八月既望后六日,前判应天府吴郡祝允明晞哲甫记,时年六十有七,沉疴初间,起而试笔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