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爱惜巣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注释

题注:巢父字弱翁,冀州人,与李白等隐徂徕,号「竹溪六逸」。 诗卷长流:一本云:「书卷长携」。 珊瑚树:一作「三珠树」。 「春寒野阴风景暮」:一作「花繁草青春日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一作「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引归路」。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一作「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一本云:「我拟把袂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露」。 月照席:一作「月点席」。 「南寻禹穴见李白」:一本云:「若逢李白骑鲸鱼」。


简介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是唐代诗人杜少陵作品。此诗为作者即席为巢父所赋,诗中对其归隐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对其远行寄予了真诚的祝福,并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此诗写巣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少陵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大致分四个层次。第一层:「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人海随烟雾。诗卷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这四句叙述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巣父东游,志在遁世求仙,因此这几句多提到神仙之事。 第二层:「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这四句写的是诗人对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龙蛇山泽,状其归隐之迹。春寒野阴,记其别去之时。蓬莱征路,预言其当有志同道合之人指点。 第三层:「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这四句言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且归隐之心已决。世人不了解巢父才作出爱惜而苦留的举动。说富贵如草露,说明巣父独有仙骨。 第四层为最后六句。「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四句写蔡侯置酒为巢父饯行的情景;「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两句写请巢父转达对太白的问候,点明题中的「兼呈李白」,从侧面点出了太白与少陵之间的深厚情谊。置酒者是蔡侯,惆怅者是少陵,寄书道讯者是巢父,宾主一齐点明收尾。 全诗结构严密,句式富于变化,意蕴悠长。正如谢四溟所说:「拙句不失大体,巧句不害正气,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少陵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


赏析

《唐诗品汇》:刘云:七字浩然,以其将隐也(首句下)。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众妙门(「深山大泽」二句下)。刘云:其迭荡创体,类自得意,故成一家言。 《杜诗解》:句法奇「巢父掉头」一句下)。「深山」句只换得一「远」字,便成妙句。《列仙传》写不出此七字(「指点虚无」句下)。将没下落人,结有下落人,妙绝。反结(「南寻禹穴」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升菴曰:「深山」两句佳。「织女」数言近诞,故为高公所不取。周青羊曰:说透归隐人心曲。真空中打扑,骨节都作龙鸣,而婉韵之致,又自朗然。 《杜臆》:孔游江东,故「东海」、「珊瑚」、「龙蛇」、「大泽」、「蓬莱织女」皆用江东景物,而牛、女乃吴越分野也。「深山大泽」指江东,而「龙蛇远」以比巢父之隐。「野阴」、「景暮」,以比世之乱。刘须溪云:「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此不知其解,而故为浑语以欺人,往往如此。……此篇宛然游仙诗,但人能超出尘氛之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鸾跨鹤也。巢父何减仙人? 《义门读书记》:似用太白体,虚景作衬(「深山大泽」四句下)。 《杜诗详注》:别本止十二句,语虽简净,然少宕逸风神;不依诸家本为正。 《而庵说唐诗》:下句何等瑰丽(「钓竿欲拂」句下)! 《唐宋诗醇》:远性风疏,逸情云上,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也。李因笃曰:《寄元逸人》得超忽之神,《送孔巢父》极狂简之致。 《唐诗别裁》:飘忽(「巣父掉头」句下)。李、杜多缥缈恍惚语,其原盖出于《骚》(「深山大泽」六句下)。巢父归隐学仙,故诗中多缥缈欲仙语。 《读杜心解》:起四句,作一冒。「山泽龙蛇」、虽用《左》语,实暗用老子犹龙意,见此等人定应远引也。「春阴景暮」,点缀行色。……「回车」、「指点」,仙侣导引也。「惜君苦留」,正指不知仙骨之世人。此处反笔顿住,……呈李白衹一点,「今何如」者,前此赠白诗,一则曰「拾瑶草」,再则曰「就丹砂」,至此其果有得乎否也?亦非止平安套语,正与全篇赠孔意打成一片。 《网师园唐诗笺》:「诗卷」七句,飘飘欲仙。 《杜诗镜铨》:李云:此作极狂简之致。邵云:写景杳冥,迥非人境(「深山大泽」四句下)。张上若云:带处烟波无尽(末二句下)。王阮亭云:李受箓于高天师,言丹砂瑶草其事何如也?正与中间「有仙骨」句照应。 《岘傭说诗》:起笔「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突兀可喜。下接「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一句应「不肯住」、一句应「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顺流而下矣。直起不装头之诗,此最可法。收笔「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只作一点,确是「兼呈」,题中宾主分明。 《唐宋诗举要》:吴曰:造思奇伟,句法瑰丽,光采陆离(「钓竿欲拂」句下)。吴曰:二句乃开拓之笔(「深山大泽」二句下)。吴曰:加入二句,尤觉奇幻,匪夷所思(「蓬莱织女」二句下)。吴曰:再加二句,尤为酣恣沈著,得未曾有(「惜君只欲」二句下)。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李群玉〕 〔唐〕

【其一】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其二】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巡属县道中作

〔张九龄〕 〔唐〕

春令夙所奉,驾言遵此行。

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

至邑无纷剧,来人但欢迎。

岂伊念邦政,尔实在时清。

短才滥符竹,弱岁起柴荆。

再入江村道,永怀山薮情。

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迹与素心别,感从幽思盈。

流芳日不待,夙志蹇无成。

知命且何欲,所图唯退耕。

华簪极身泰,衰鬓慙木荣。

苟得不可遂,吾其谢世婴。

药堂秋暮

〔钱起〕 〔唐〕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有时丹灶上,数点彩霞重。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晋宣帝总论

〔李世民〕 〔唐〕

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邦国之贵,元首为先。

治乱无常,兴亡有运。

帝范

〔李世民〕 〔唐〕

君体第一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

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

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

宽大其志,足以兼包。

平正其心足以制断。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

奉先思孝,处位思恭。

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建亲第二 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

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

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

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

远近相持,亲疏两用。

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昔周之兴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

内有晋郑之辅,外有鲁卫之虞。

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

秦之季也,弃淳于之策,纳李斯之谋。

不亲其亲,独智其智,颠覆莫恃,二世而亡。

斯岂非枝叶扶疏,则根柢难拔。

股肱既殒,则心腹无依者哉!

汉祖初定关中,戒亡秦之失策,广封懿亲,过于古制。

大则专都偶国,小则跨郡连州。

末大则危,尾大难掉。

六王怀叛逆之志,七国受鈇钺之诛。

此皆地广兵强积势之所致也。

魏武创业,暗于远图。

子弟无封户之人,宗室无立锥之地。

外无维城以自固,内无盘石以为基。

遂乃大器保于他人,社稷亡于异姓。

语曰:“流尽其源竭,条落则根枯。

”此之谓也。

夫封之太强,则为噬脐之患。

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

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

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

则上无猜忌之心,下无侵冤之虑。

此封建之鉴也。

斯二者,安国之基。

君德之弘,唯资博达。

设令县教,以术化人。

应务适时,以道制物。

术以神隐为妙,道以光大为功。

括苍旻以体心,则人仰之而不测。

包厚地以为量,则人循之而无端。

荡荡难名,宜其不远。

且敦穆九族,放勋流美于前。

克谐烝乂,重华垂誉于后。

无以奸破义,无以疏间亲。

察之以明,抚之以德,则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

求贤第三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

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故尧命四岳,舜举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赞钦明之道。

士之居世,贤之立身,莫不戢翼隐鳞,待风云之会。

怀奇蕴异,思会遇之秋。

是明君旁求俊乂,博访英贤,搜扬侧陋。

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昔伊尹,有莘之媵臣。

吕望,渭滨之贱老。

夷吾困于缧绁。

韩信弊于逃亡。

商汤不以鼎俎为羞,姬文不以屠钓为耻,终能献规景亳,光启殷朝。

执旌牧野,会昌周室。

齐成一匡之业,实资仲父之谋。

汉以六合为家,寔赖淮阴之策。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

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

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

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

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

此乃求贤之贵也。

审官第四 夫设官分职,所以阐化宣风。

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

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

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

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

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

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不以一恶忘其善。

勿以小瑕掩其功。

割政分机,尽其所有。

然则函牛之鼎,不可处以烹鸡。

捕鼠之狸,不可使以搏兽。

一钧之器,不能容以江汉之流。

百石之车,不可满以斗筲之粟。

何则大非小之量,轻非重之宜。

今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

或蕴百而尚少,或统一而为多。

有轻才者,不可委以重任。

有小力者,不可赖以成职。

委任责成,不劳而化,此设官之当也。

斯二者治乱之源。

立国制人,资股肱以合德。

宣风导俗,俟明贤而寄心。

列宿腾天,助阴光之夕照。

百川决地,添溟渤之深源。

海月之深朗,犹假物而为大。

君人御下,统极理时,独运方寸之心,以括九区之内,不资众力何以成功?

必须明职审贤,择材分禄。

得其人则风行化洽,失其用则亏教伤人。

故云则哲惟难,良可慎也!

纳谏第五 夫王者,高居深视,亏聪阻明。

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阙而莫补。

所以设鞀树木,思献替之谋。

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

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荛,犹不可弃也。

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

其义可观,不责其辩。

其理可用,不责其文。

至若折槛坏疏,标之以作戒。

引裾却坐,显之以自非。

故忠者沥其心,智者尽其策。

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

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

劝者穷之以罪。

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

恣暴虐之心,极荒淫之志。

其为雍塞,无由自知。

以为德超三皇,材过五帝。

至于身亡国灭,岂不悲哉!

此拒谏之恶也。

去谗第六 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

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

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

奸邪之志,怨富贵之不我先。

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

比周相习,无高而不升。

令色巧言,以亲于上。

先意承旨,以悦于君。

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方悟。

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

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

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

斯乃暗主庸君之所迷惑,忠臣孝子之可泣冤。

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

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此奸佞之危也。

斯二者,危国之本。

砥躬砺行,莫尚于忠言。

败德败心,莫逾于谗佞。

今人颜貌同于目际,犹不自瞻,况是非在于无形,奚能自睹?

何则饰其容者,皆解窥于明镜,修其德者,不知访于哲人。

讵自庸愚,何迷之甚!

良由逆耳之辞难受,顺心之说易从。

彼难受者,药石之苦喉也。

此易从者,鸩毒之甘口也!

明王纳谏,病就苦而能消。

暗主从谀,命因甘而致殒。

可不诫哉!

可不诫哉!

诫盈第七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

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

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

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

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黼黻絺绤。

如此则赋敛重,赋敛重则人财匮,人财匮则饥寒之患生焉。

乱世之君,极其骄奢,恣其嗜欲。

土木衣缇绣,而人裋褐不全。

犬马厌刍豢,而人糟糠不足。

故人神怨愤,上下乖离,佚乐未终,倾危已至。

此骄奢之忌也。

崇俭第八 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富贵广大,守之以约。

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

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

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

此节俭之德也。

斯二者,荣辱之端。

奢俭由人,安危在己。

五关近闭,则嘉命远盈。

千欲内攻,则凶源外发。

是以丹桂抱蠹,终摧曜月之芳。

朱火含烟,遂郁凌云之焰。

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

欲生于身,不遏则身丧。

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

赏罚第九 夫天之育物,犹君之御众。

天以寒暑为德,君以仁爱为心。

寒暑既调,则时无疾疫。

风雨不节,则岁有饥寒。

仁爱下施,则人不凋弊。

教令失度,则政有乖违。

防其害源者,使民不犯其法。

开其利本者,使民各务其业。

显罚以威之,明赏以化之。

威立则恶者惧,化行则善者劝。

适己而妨于道,不加禄焉。

逆己而便于国,不施刑焉。

故赏者不德君,功之所致也。

罚者不怨上,罪之所当也。

故《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此赏罚之权也。

务农第十 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志廉耻。

故躬耕东郊,敬授人时。

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

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

然而莫不带犊佩牛,弃坚就伪。

求伎巧之利,废农桑之基。

以一人耕而百人食,其为害也,甚于秋螟。

莫若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人还其本,俗反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

斯二者,制俗之机。

子育黎黔,惟资威惠。

惠而怀也,则殊俗归风,若披霜而照春日。

威可惧也,则中华慑軏,如履刃而戴雷霆。

必须威惠并施,刚柔两用,画刑不犯,移木无欺。

赏罚既明,则善恶斯别。

仁信并著,则遐迩宅心。

勤穑务农,则饥寒之患塞。

遏奢禁丽,则丰厚之利兴。

且君之化下,如风偃草。

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

君不约己,而禁人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止其焰。

忿池之浊,挠浪欲澄其流,不可得也。

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

阅武第十一 夫兵甲者,国之凶器也。

土地虽广,好战则人雕。

邦国虽安,忘战则人殆。

雕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

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

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

徐偃弃武,终以丧邦。

何则?

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

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

此用兵之机也。

崇文第十二 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

礼乐之兴,以儒为本。

弘风导俗,莫尚于文。

敷教训人,莫善于学。

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

然则质蕴吴竿,非筈羽不美。

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

是以建明堂,立辟雍。

博览百家,精研六艺,端拱而知天下,无为而鉴古今。

飞英声,腾茂实,光于天下不朽者,其唯学乎?

此崇文术也。

斯二者,递为国用。

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锋端。

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

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

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

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

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

武士儒人,焉可废也。

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

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古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不易。

行之可勉,惟终实难。

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

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

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

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

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

故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祸于将来。

当择圣主为师。

毋以吾为前鉴。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

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自非上德,不可效焉。

吾在位以来,所制多矣。

奇丽服,锦绣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

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

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

数有行幸,以亟劳人,此非屈己也。

斯事者,吾之深过,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

但我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功大过微,德未以之亏。

然犹之尽美之踪,于焉多愧。

尽善之道,顾此怀惭。

况汝无纤毫之功,直缘基而履庆?

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

若肆情以纵非,则业倾身丧。

且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

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

可不惜哉?

可不慎哉?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唐〕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缫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登玄都阁

〔朱庆馀〕 〔唐〕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谏灵驾入京书

〔陈子昂〕 〔唐〕

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陈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

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

有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

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夷而无悔,岂徒欲诡世夸俗、厌生乐死者哉?

实以为杀身之害小,存国之利大,故审计定议而甘心焉。

况乎得非常之时,遇非常之主,言必获用,死亦何惊?

千载之迹,将不朽于今日矣。

伏惟大行皇帝遗天下,弃群臣,万国震惊,百姓屠裂。

陛下以徇齐之圣,承宗庙之重,天下之望,遇遇如也,莫不冀蒙圣化,以保馀年,太平之主,将复在于今日矣。

况皇太后又以文母之贤,协轩宫之耀,军国大事,遗诏决之,唐、虞之际,于斯盛矣。

臣伏见诏书,梓宫将迁坐京师,銮舆亦欲陪幸。

计非上策,智者失图,庙堂未闻有骨鲠之谋,朝廷多见有顺从之议,愚臣窃惑,以为过矣。

伏自思之,生圣日,沐皇风摩顶至踵,莫非亭育。

不能历丹凤,抵濯龙,北面玉阶,东望金屋,抗音而正谏者,圣王之罪人也。

所以不顾万死,乞献一言,愿蒙听览,甘就鼎镬,伏惟陛下察之。

臣闻秦据咸阳之时,汉都长安之日,山河为固,天下服矣,然犹北假胡宛之利,南资巴蜀之饶:自渭入河,转关东之粟。

窬沙绝漠,致山西之宝:然后能削平天下,弹压诸侯,长辔利策,横制宇宙。

今则不然,燕、代迫匈奴之侵,巴、陇婴吐蕃之患,西蜀疲老,千里赢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岁月奔命,其弊不堪,秦之首尾,今为阙矣。

即所馀者,独三辅之闲尔,顷遭荒馑,人被荐饥。

自河而西,无非赤地。

循陇以北,逢青草,莫不父兄转徒,妻子流离,委家丧业,膏原润莽:此朝廷之所备知也。

赖以宗庙神灵,皇天悔祸,去岁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饿之馀,得保沉命,天下幸甚,可谓厚矣。

然而流人未返,田野尚芜,白骨纵横,阡陌无主,至于蓄积,犹可哀伤。

陛下不料其难,贵从先意,遂欲长驱大驾,按节秦京,千乘万骑,何方取给?

况山陵初制,穿复未央,土木工匠,必资徒役。

今欲率疲弊之众。

兴数万之军,徵发近畿,鞭朴羸老,凿山采石,驱以就功,但恐春作无时,秋成绝望,凋瘵遗噍,再罹饥苦,倘不堪弊,必有埔逃,子来之颂其将何词以述?

此亦宗庙之大机,不可不深图也。

况国无兼岁之储,家鲜匝时之蓄,一旬不雨,犹可深忧,忽加水旱,人何以济?

陛下不深察始终,独违群议,臣恐三辅之弊,不铸乡前日矣。

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圣人包六合为宇,历观邃古,以至于今,何尝不以三王为仁,五帝为圣?

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百王之鸿烈,作千载之雄图。

然而舜死陟方,葬苍梧而不返。

禹会群后,殁稽山而永终:岂其爱蛮夷之乡而鄙中国哉?

实将欲示圣人之无外也,故能使坟籍以为美谈,帝王以为高范。

况我巍巍大圣,轹帝登皇,日月所临,莫不率俾,何独秦、丰之地,可置山陵。

河、洛之都,不堪园寝?

陛下岂可不察之?

愚臣窃为陛下惜也。

且景山崇丽,秀冠群峰,北对嵩、邙,西望汝海,居祝融之故地,连太昊之遗墟,帝王图迹,纵横左右,园陵之美,复何加焉?

陛下曾未察之,谓其不可,愚臣鄙见,良足尚矣。

况涧之中,天地交会,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海之利。

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

以聪明之主,养淳粹之人,天下和平,恭己正南面而已。

陛下不思、洛之壮观,关、陇之荒芜遂欲弃太山之安。

履焦原之险,忘神器之大宝,徇曾闵之小节,愚臣闇昧,以为甚也。

陛下何不鉴诤臣之策,采行路之谣,谘谋太后,平章审辅使苍生之望,知有所安,天下岂不幸甚?

昔得平王迁周,光武都洛,山陵寝庙,不在东京。

宗社坟茔,并居西土:然而《春秋》美为始王,《汉书》载为代祖,岂其不愿孝哉?

何圣贤褒贬,于斯滥矣?

实以时有不可,事有必然,盖欲遗小存大,云祸归福,圣人所以为贵也。

夫「小不忍则乱大谋」,仲尼之至诫,愿陛下察之。

若以臣愚不用,朝议遂行,臣恐关、陇之忧,无时休息。

臣又闻太原蓄钜万之仓,洛口积天下之粟,国家之宝,(一作资)斯为大矣。

今欲舍而不顾,背以长驱,使有识惊嗟,天下失望。

倘鼠窃狗盗,万一不图,西入陕州之郊,东犯武牢之镇,盗敖仓一杯之粟,陆下何以遏之?

此天下之至机,不可不深惧也。

虽则盗未旋踵,诛刑已及,灭其九族,焚其妻子,泣辜虽恨,将何及焉?

故曰:「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图者失。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斯言不徒设也,愿陛下念之。

臣西蜀野人,本在林薮。

幸属交泰,得游王国,故知不在其位者,不谋其政,亦欲退身岩谷,灭迹朝廷。

窃感娄敬委辂,干非其议,图汉策于万全,取鸿名于千古,臣何独怯,而不及之哉?

所以敢触龙鳞,死而无恨,庶万有一中,或垂察焉。

臣子昂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答王卿送别

〔韦应物〕 〔唐〕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

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远山澄碧雾

〔李世民〕 〔唐〕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