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论脉·八难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

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一名守邪之神。

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有人说:为什么说寸口脉平而死? 事实上,十二经脉都与生命之气息相连。所谓生命之气息,指的是十二经脉的根本,也就是肾间的动气。它是五脏六腑的根源,是十二经脉的根基,是呼吸之门,是三焦的源泉。还有一个名字,守护健康的神灵。所以,气息对人来说是根本,一旦气绝,茎叶就会枯死。如果寸口脉平稳而死亡,说明生命之气在体内突然消失了。



难经·论脉·九难

〔无名氏〕 〔三国〕

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

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

数则为热,迟则为寒。

诸阳为热,诸阴为寒。

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难经·论脉·十难

〔无名氏〕 〔三国〕

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

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

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

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

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

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

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

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

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

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难经·论脉·十一难

〔无名氏〕 〔三国〕

论脉·十一难 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

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难经·论脉·十二难

〔无名氏〕 〔三国〕

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

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

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

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

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

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难经·论脉·十三难

〔无名氏〕 〔三国〕

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

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

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

色赤,其脉浮大而散。

色黄,其脉中缓而大。

色白,其脉浮涩而短。

色黑,其脉沉濡而滑。

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

脉急,尺之皮肤亦急。

脉缓,尺之皮肤亦缓。

脉涩,尺之皮肤亦涩。

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

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

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

此之谓也。

难经·论脉·七难

〔无名氏〕 〔三国〕

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

阳明之至,浮大而短。

太阳之至,洪大而长。

少阴之至,紧大而长。

太阴之至,紧细而长。

厥阴之至,沉短而紧。

此六者,是平脉那?

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初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

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

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难经·论脉·六难

〔无名氏〕 〔三国〕

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难经·论脉·五难

〔无名氏〕 〔三国〕

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

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

故曰轻重也。

难经·论脉·四难

〔无名氏〕 〔三国〕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

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

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

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

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

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

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

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

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

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顺逆也。

难经·论脉·三难

〔无名氏〕 〔三国〕

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

过者,法曰太过。

减者,法曰不及。

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

过者,法曰太过。

减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