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木部·桦木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乳痈初起(肿痛结硬,欲破未破)。

用桦皮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一匙。

服后即卧床休息。

一服见效。

肺风毒疮(遍身疮疥如疠,以及急仍瘙痒,脸上风刺,妇女粉刺等)。

用桦皮营业税灰四两、烧枳壳(去穰)四两、荆芥穗二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

另用杏仁(水煮过,去皮尖)二两,研为泥,与药末调匀。

每服二钱,饭后服,温酒调下。

病得者,王码服药三次,此方名“桦皮散”。

小例热而短。

和桦皮煮成浓汁饮服。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木部·苏方木

〔李时珍〕 〔明〕

释名 苏木。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产后血晕。

用苏木三两,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产后气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

和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参末一两服下。

极效。

破伤风。

用苏木末三钱,酒送服。

此方名“独圣散”。

脚气肿痛。

用苏木、鹭鸶藤,等分锉细,加定粉少许,水煎,先熏后洗。

偏坠肿痛。

用苏木二两、好酒一壶同煮,频频饮服。

刀伤指断。

用苏木末包敷,外层再用蚕茧裹牢。

几天后断处即接合。

本草纲目·木部·乌木

〔李时珍〕 〔明〕

释名 乌木、乌文木。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解毒,亦治霍乱吐利。

取木片研为还想,温酒冲服。

本草纲目·木部·乌臼木

〔李时珍〕 〔明〕

释名 鸦臼(通称乌桕)。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小便不通。

用乌桕根皮,煎汤饮服。

大便不通。

用乌桕根一寸。

劈破,煎水半碗服下,立通。

不宜多吃。

大、小便均不通。

用乌桕根白皮,干后研为末。

先以硭硝二两煎汤服,取吐,再以热水送服乌桕根皮末二钱。

水气虚肿,小便涩。

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脚气湿痒成疮。

用乌桕根白皮研为末敷涂。

过一会,有涎出,即效。

婴儿胎毒满头。

用水边乌桕根皮晒干,研为末,加雄黄末少许,调生油涂搽。

疔肿。

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下泻去毒即愈。

未泻再服。

冬季无叶,可用根代。

附方 乌桕根皮的主要作用是泻下逐水,所以现在临床上用本品来消除腹水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

但不可多服,气虚的人也应忌用。

本草纲目·木部·巴豆

〔李时珍〕 〔明〕

释名 巴菽、刚子、老阳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一切积滞。

用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蘖三两,共研为末,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水送下。

宿食不化,大便闭塞。

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同煮三日三夜,研烂,合酒微火煎至能团成丸子,做丸如豌豆大。

每服一丸,水送下。

想呕吐者服二丸。

水蛊大腹,皮肤色黑。

用巴豆九十枚(去皮、心,炙黄)、杏仁六十枚(去皮、类,炙黄),共捣丸如小豆大。

每服一丸,水送下,以泻为度。

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食疟、积疟,用巴豆(去皮、心)二钱,皂荚(去皮、子)六钱,捣烂和成丸了,如绿豆大。

每服一丸,冷汤送下。

符号滞泄痢,腹痛里急。

用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个,同烧存性,研哪泥,溶蜡和成丸,子哪绿豆大。

每服二、三丸,煎大黄汤送下。

隔日一服。

在本方中加百草霜三钱亦可。

气痢赤白。

用巴豆一两,去皮心,炒过,研为末,加熟猪肝和成丸子,如绿豆大。

空心服,米汤送下三、四丸。

泻血不止。

用巴豆一个,去皮,放入事先开了小孔的鸡蛋中,纸包好,煨熟。

去豆吃蛋,病即止。

体虚的病人分作二次服。

甚效。

夏月水泻不止。

用巴事闰粒烧存性,黄蜡和成一丸,水送服。

小儿吐泻。

用巴豆一粒烧存性黄蜡豆大一块,熔滴水中,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黍米大。

每服五至七丸,莲子灯心汤送下。

干霍乱(心腹胀痛,吐泻不出)。

用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能吐泻好见效。

寒痰气喘。

用青桔皮一片,包巴豆一粒,麻子线捆好,烧存性,研为还想,加清退汁和酒一杯,慢慢饮服。

有特效。

舌上出血。

用巴豆一枚、乱发一团(如鸡蛋大),烧存性,研为末,酒冲服。

中风口歪。

用巴豆七枚,去皮,研烂,左歪涂右手心,右不止涂左手心,再以热水一杯放在涂药的手上,不久,口即复原,然后把药洗去。

小儿口疮,不能吃乳。

用巴豆一一粒,连油研烂,加黄花菜丹少许,剃去小儿囟门头发,把药敷贴好,待四边起小水泡,即用温水洗去,再以菖蒲汤洗过,便不会长成疮。

风瘙隐疹,心下迷悄,用巴豆五十粒,去皮,加水七升,煮成二升,取汁搽患处。

疥疮。

用巴豆十粒,炮黄花菜,去皮心,研为末,加酥和腻粉少许,把疮抓破搽上。

注意本剂不得近目及肾囊。

如必须在这些部位搽药,须先用黄丹涂过。

荷钱癣。

用巴豆仁三个,连油捣成泥,包薄布内搽患处。

每天搽一、二次,几日即愈。

一切恶疮。

用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磺、轻粉末,频涂疮上,有。

痈疽恶内。

用巴豆仁炒焦,研成膏药点痛和,可以解毒。

涂瘀肉上,腐处自消。

方中加少许乳香亦可,此方名“乌金膏”。

疣痣。

和巴豆一钱(石灰炒过)、砒一钱、糯米(炒)五分,共研为末,点患处。

本草纲目·木部·大风子

〔李时珍〕 〔明〕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大风疮裂。

有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匀涂疮。

另外还用大风子壳煎汤洗浴。

此方亦治杨梅恶疮。

大风诸癞。

用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加少量酒。

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同时用苦参汤洗浴。

手背皲裂。

用大风子捣烂涂搽。

本草纲目·木部·棕榈

〔李时珍〕 〔明〕

释名 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气味 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

有人认为有毒。

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平、无毒。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鼻血不止。

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血崩不止。

有棕榈皮营业税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敌国淋不止。

用棕榈皮半烧半炒,研为末。

每服二钱。

屙血。

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

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泻痢。

用棕榈皮烧存性。

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小便不通。

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本草纲目·木部·合欢

〔李时珍〕 〔明〕

释名 合昏、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

气味 (木皮)甘、平、无毒。

主治 肺痈。

取合欢皮一掌大,加水三升,煮成一半,分二次服。

跌打损伤。

用合欢皮,把粗皮去掉,炒成黑色,取四两,与芥菜子(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服,温酒送下,另以药末敷伤处,能助接骨。

小儿撮口风。

有合欢花枝煮成浓汁,揩洗口腔。

中风挛缩。

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

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

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

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本草纲目·木部·楝

〔李时珍〕 〔明〕

释名 苦楝。

实名金铃子。

气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

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

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治疝肿痛。

阴囊偏坠。

用楝子肉五两,分作五份:一两用破故纸二钱炒黄,一两用小茴香三钱、食盐半钱同炒,一两用莱菔子一钱同炒,一两用牵牛子三钱同炒,一两用斑蝥七枚(去头足)同炒。

炒后,分别拣去食盐、莱菔、牵牛、班蝥,只留破故纸、茴香,与楝子同研为末,加酒、面糊为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窍主服,酒送下。

又方:用楝子经酒润过,取肉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小麦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熟,去蝥。

一份用小麦合、巴豆四十九枚同炒熟,去豆。

一份用小麦一合、巴戟肉一两同炒熟。

去戟。

一份用小茴香一合、食盐一两同炒熟,去盐。

再加破故纸(酒炒)一两、广木香(不见火)一两,一起研为末,酒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又方:有楝子肉四十九个,分作七份:一份用小茴香五钱同炒,一分同破故纸二钱半同炒,一份用黑牵牛二钱半同炒,一份用食盐二钱同炒,一份用萝卜子二钱半同炒,一份用巴豆十四个同炒,一份用斑蝥十四个(去头足)同炒。

炒后,分别拣去萝卜子、巴豆、斑蝥三味,另加入青木香五钱,南木香、官桂各二钱半,各药共研为末,酒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饭前服,盐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脏毒下血。

用苦楝子炒黄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至二十丸,米汤送下。

腹中有虫。

用楝实在苦酒中浸一夜,棉裹好,塞入肛门内。

一天换二次。

小便如膏,排出困难。

用苦楝子、茴香等分,炒研为末。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小儿疳疾。

用苦楝子、川芎,等分为末,加猪胆汁调成丸子,米汤帝服适量。

根及木皮: 消渴有虫。

用苦楝根白皮一把。

切细,焙干,加麝香少许,添水二碗,煎成一碗,空心服下。

打下虫后,其渴自止。

小儿蛔虫。

用楝木皮削去苍皮,加水煮汁,随小儿年龄适量饮食。

又方:用楝木皮研末,米汤送服二钱。

又方:用根皮同鸡蛋煮熟,空心吃睛,次日可将虫打邮。

又方:用苦楝皮二两、白芜荑半两,共研为末,每取一、二钱,水煎服。

此方“抵圣散”。

又方:用楝白皮(去粗)二斤,切细,加不一斗,煮成汁三升,再熬成膏。

五更时,温酒送服一匙,以虫下为度。

小儿诸疮(恶疮、秃疮、蠼螋疮、浸淫疮等)。

用楝树皮或枝烧灰敷疮上。

如是干疮,则用猪油调灰涂搽。

蜈蚣或蜂螫伤。

和楝树枝叶捣汁搽。

本草纲目·木部·海桐

〔李时珍〕 〔明〕

释名 刺桐。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腰膝痛。

用海桐皮二两,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一起洗净、焙干,研细,布包好浸酒中(冬季浸二两,夏季浸一周)。

每日早晚空心各饮一碗。

此方不得随意增减各药用量。

风癣。

用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调猪油涂搽。

风虫牙痛。

用海桐皮煎水漱口。

本草纲目·木部·罂子桐

〔李时珍〕 〔明〕

释名 虎子桐、荏桐、油桐。

气味 (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主治 痈肿初起。

用桐油灯,放入竹筒内,烟熏患处,出黄水即消。

臁疮。

用胡粉煅过,研细,调桐油作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脚肚癞疮。

用桐油、人乳,等分敷搽,数次即愈。

酒要不得赤鼻。

用桐油调黄丹、雄黄涂搽。

冻疮裂痛。

用桐油一碗、发一绺,熬化。

收存瓶中。

行色温水洗患处令软,然后搽药。

解砒石毒。

用桐油灌下,得吐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