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首

【其一】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其二】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其三】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其一】 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其二】 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其三】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注释

谩说:犹休说。 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 艾人: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人形,称为「艾人」。 沉死:沉江而死。 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风兼雨:下雨颳风。 陈昔冤:喊冤陈情。 舍:房屋。


简介

《端午三首》是南宋诗人赵蕃创作的一组绝句,这首诗反映了赵蕃的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善于运用对仗的艺术风格。 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诗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夜行观星

〔苏轼〕 〔宋〕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宇。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

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似。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减字木兰花

〔淮上女〕 〔宋〕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减字木兰花

〔黄庭坚〕 〔宋〕

举头无语,家在月明生处住。

拟上摩围,最上峰头试望之。

偏怜络秀,苦淡同甘谁更有。

想见牵衣,月到愁边总不知。

伯夷论

〔王安石〕 〔宋〕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

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

」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

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

而尤者,伯夷也。

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

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

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

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

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

抑来而死于道路邪?

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

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

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纣之为君,不仁也。

武王之为君,仁也。

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

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

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刚说

〔苏轼〕 〔宋〕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

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

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

挤我于俭者,皆异时可喜人也。

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

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

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

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

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

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君持不可。

麟以语侵君。

君曰:「狱当论情,吏当守法。

逗挠不进,诸将罪也。

既伏其辜矣,馀人可尽戮乎!

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

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

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

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小满

〔欧阳修〕 〔宋〕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喜晴

〔范成大〕 〔宋〕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宋〕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

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

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虞美人·春愁

〔陈亮〕 〔宋〕

东风荡扬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西河·饯钱漕仲耕移知婺州奏事,用幼安韵

〔丘崈〕 〔宋〕

清似水。

不了眼中供泪。

今宵忍听唱阳关,暮云千里。

可堪客里送行人,家山空老春荠。

道别去、如许易。

离合定非人意。

几年回首望龙门,近才御李。

也知追诏有来时,匆匆今见归骑。

整弓刀,徒御喜。

举离觞、饮釂无味。

端的慰人愁悴。

想天心,注倚方深,应是日日传宣公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