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普贤菩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

云何住持?

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

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

暖气归火,动转当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即知此身,毕竞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 显心清净。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

闻清净故,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色清净故,声尘清净。

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水大清净。

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

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

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

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

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

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何以故?

一切觉故。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

何以故?

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

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以顶礼礼敬佛足,然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禀告道:「大悲世尊,希望您能为来参加本此法会的诸菩萨众,以及末世修习大乘的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的逐步次序,什么是思惟?如何能够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众生没有开悟,应用什么方法使他们普遍开悟?世尊,如果众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思维,即使听了佛所说的三昧正定法门,仍会心生迷惑,不能悟入圆满觉悟的境界。希望佛大发慈悲,为我们以及末世众生解说方便法门。」 普眼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循环往复,这样连续请求三次。 那时,世尊对普眼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以及末世众生,向我问及修行的次序,正确的思考,住世保持佛法,以及修行的简便方法。现在你就仔细地听,我为你解说。」 当时,普眼菩萨以能接受佛的教导而心生欢喜,和其他参加法会的大众安静地听佛说法。 「善男子,那些刚开始学佛的菩萨和末世众生,要想求得如来清净圆满觉悟心,就应当坚持正确的念想,远离各种各样的幻象。先依照佛教授的修定的方法,坚持禁戒,要安置好徒众,安处静室。应常有这样的观念:我现在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种自然元素缘合而成。所谓头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等,以及身体上的污垢,都属于地元素;我的唾液、鼻涕、脓血,津液、涎末,痰、泪、精气,大小便等,都属于水元素;我的生命中含有的燥热之气,属于火元素;我的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有呼吸的作用,它属于风元素。四大各有所归,此身究竟当在何处?即知道身体终究是没有实体的,它只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互相缘和而合成的相状,实际是一种幻化的相状。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互相缘和而合成的身体,又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个为内,一个为外,内外合成,组成了称之为「身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习气,在其中积聚,好像有思虑的相状出现,于是就有了假名为‘心’的这个东西。 「善男子,这个虚妄的心,如果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不可能存在。如果地、水、火、风四大分离,就没有六尘存在,既是所缘之尘各归散灭,那么终究也不见有能攀缘事物的心了。 「善男子,由于众生的幻身灭掉了,所以幻心也就灭掉了幻心一旦灭掉了,幻尘也就灭掉了;因为幻尘灭掉了,所以幻灭也会灭掉了;幻灭被灭掉,那些不是幻的‘非幻’,即空的自性却是不灭的。这好比磨镜,将镜子上的污垢全部磨去后,就会再现镜子明亮的本质。善男子,应当知道身心都是幻垢,只有把这些幻垢永远消灭了,才能显现十方清净。 「善男子,比如清净摩尼宝珠,五种颜色映入宝珠,随着不同方向会映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愚痴的人看到摩尼宝珠所映出的五种颜色,误以为摩尼宝珠上的颜色是实有的。 「善男子,圆满觉悟的清静本性,显现于身心,随着众生的种类应现出不同的身心影像。愚痴的人认为,清净圆觉心与身心自身的相状都是实有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才使他不能远离幻化。因此,我说身心都是幻垢,能够对治远离幻垢,才能称得上是菩萨。幻垢全部除去,即没有所谓的要对治幻垢这回事了,也就没有对离幻垢的人。 善男子,菩萨和末世众生,能够证得各种虚幻假相都灭绝时,即刻便能得到无限量的清净,无边虚空,这都是圆明觉性的显现。由于觉性圆明,所以心本来是清净的。由于心是清净的,所以看到的外境是清净的。由于所看到的外境是清净的,所以眼根是清净的。由于眼根清净,所以眼识是清净的。由于眼识是清净的,所以听到的声尘是清净的。由于所听到的声尘是清净的,所以耳根是清净的。由于耳根是清净的,所以耳识是清净的。由于耳识清净,所以人的思维觉察也是清净的。由此类推,以至鼻、舌、身、意的根、尘也都清净。 「善男子,由于根清净,色尘也就清净。色尘清净,声尘也就清净。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都清净。 「善男子,由于六尘清净,地大也就清净。由于地大清净水大也就清净。由此,火大、风大也都清净。 「善男子,由于四大都清净,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也都清净。由于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都清净,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也都清净。由此,乃至八万四千种法门也都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事物实相真如的体性清净,所以自身清净。由于自身是清净的,所以多身清净。由于多身是清净的,乃至十方众生都是圆觉清净的。 「善男子,由于一个世界清静,多个世界也就清净。由于多个世界清静,如此,乃至充满无尽虚空,三世圆满,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由于虚空平等不动,应当知道觉悟的自性平等不动。由于四大不动,应当知道觉性平等不动。如此,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应当知道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由于觉性周遍圆满、清净不动、没有边际,应当知道六根遍满法界。由于六根遍满法界,应当知道六尘遍满法界。六尘遍满法界,应当知道四大遍满法界。由此乃至总持法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于微妙的觉性遍满法界,六根、六尘的本性没有坏灭杂乱。由于六根、六尘的本性没有坏灭杂乱,如此乃至总持法门没有坏灭杂乱。犹如百千灯光照耀一室,灯光遍满房间,相互间没有坏灭杂乱。 「善男子,成就圆觉妙心,应当知道菩萨不被任何的法束缚,不求从法中解脱;不厌恶生死,不贪爱涅槃;不崇敬持戒的人,不憎恶毁戒的人;不特别尊重久学的人,不轻视初学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有圆觉妙心。比如眼光,直接知晓眼前事物,眼光圆满映照没有憎爱。为什么呢?因为光体没有两样,没有憎恨和贪爱。 「善男子,这些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圆觉妙心得到成就者,于圆觉妙心中不见有可修之行,也没有可成就之果。圆觉妙心普照一切,其体性又寂灭无二。于圆觉心中,无数的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与圆觉心不即不离,没有束缚,没有解脱,由此得知,众生本来是佛,生死、涅槃就像昨日的梦一样。 「善男子,既然如昨日的梦一样,应当得知生死以及涅槃没有生起没有灭谢,没有来去。所证悟的道果,既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无获得也无舍弃。那些能够证悟的人,没有造作什么也没有止息什么,没有随顺什么也没有灭除什么。在这种修证中,没有能证之人也没有所证之法,终究没有什么修证,也没有进行修证的人。这是因为一切的法性都是平等、永远不坏灭的。 「善男子,那些菩萨们应该这样修行,像这样循序渐进,像这样思维,像这样住持,像这样运用方便手段,像这样开悟,追求这样的法门,才不会感到迷惑。」 当时,世尊为了重新阐述这个真义,于是又说偈语: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注释

思惟:思量所对之境而起分别。 开悟:开智悟理,即开智慧、悟道理。 净圆觉心:净妙的圆满觉悟心。 正念:正确的念头,念念不忘佛法真理。 奢摩他:梵语音译。意译为「止」、「寂静」。「禅定」的另称谓。 禁戒:禁非戒恶。 宴坐:默然静坐,此指坐禅。 无体:无实体。 四缘:缘是指二切物事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这种关系共有四种,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根为能生长的意思。 缘相:攀缘事物而又思虑的心的相状。 假名:假立名字。 缘尘:攀缘色、声等六尘。 缘心:攀缘事物的心。 摩尼宝珠:如意珠。摩尼,梵语音译。意为珠。 五色:青、黄、赤、白、黑,又称「五正色」。 十二处:「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十八界: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名为「十八界」。 十力:如来所具有的十种智力,即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种种解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六、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永断习气智力,即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四无所畏:也称「四无畏」。无畏,即教化他人的心没有惧怕。有佛四无畏与菩萨四无畏两种。四无碍智:又名「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为众生乐说自在。十八不共法:只限于佛所有的十八种功德法,因为只限于佛,不与三乘共有,所以称为「不共法」。具体包括: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已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三十七助道品: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包括: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及八圣道支。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阿僧祇(qí):印度数目之一。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祗」等,意谓无量数或无穷极之数。此词多用于计量劫数,而计量劫数时,有小阿僧祗劫与大阿僧祇劫两种。 恒河沙:印度恒河中的细沙,以此形容数目极多。


简介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本章节为普贤菩萨所请教的问题,以及佛陀的回答。意在表明修行阶次及方便说法。在闻知圆觉境界后,众生应当先心存正念,止息妄念,远离幻境和幻心,如此就能成就虚空平等的清静圆觉。



圆觉经·金刚藏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

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

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诸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圆觉经·弥勒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

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云何二障?

一者理障,碍正知见。

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

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

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

若能断憎爱,及与贪嗔痴。

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

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圆觉经·清净慧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

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

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

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圆觉经·威德自在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

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方便。

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

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

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

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

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

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

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圆觉经·辩音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今悟实相。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

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①。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

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渐次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圆觉经·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圆觉经·文殊师利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

何以故?

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何以故?

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

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矛与盾

〔韩非〕 〔周〕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旷撞晋平公

〔韩非〕 〔周〕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曾子杀彘

〔韩非〕 〔周〕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