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哲理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注释

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师旷侍坐于前:师旷陪坐在前面 援:执持,拿。 衽:衣襟、长袍。 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言于侧:于侧言。 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除:清除,去掉。除之:除掉他 故:所以 被:通“披”,披着。 师旷:盲人乐师。 是非君人者:这不是国君 谁撞:撞谁 释:放 酣:(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喟然::叹息的样子



矛与盾

〔韩非〕 〔周〕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圆觉经·文殊师利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

何以故?

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何以故?

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

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圆觉经·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圆觉经·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

云何住持?

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

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

暖气归火,动转当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即知此身,毕竞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 显心清净。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

闻清净故,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色清净故,声尘清净。

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水大清净。

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

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

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

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

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

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何以故?

一切觉故。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

何以故?

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

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圆觉经·金刚藏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

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

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诸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曾子杀彘

〔韩非〕 〔周〕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滥竽充数

〔韩非〕 〔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郑人买履

〔韩非〕 〔周〕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墨子·第五十章·公输

〔墨子〕 〔周〕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 公输盘曰:“诺。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 子墨子归,过宋。

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

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毛诗序

〔卜商〕 〔周〕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

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