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 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 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注释

江月晃重山:词牌名。《词律》: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词每阙上三句为《西江月》体,下二句用《小重山》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侯骑:侦察的骑兵。 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 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红袖(xiù):代指佳人。


简介

《江月晃重山 · 初到嵩山时作》是金代词人元好问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描写边塞战斗场景以及年青勇士乐于奔赴沙场杀敌立功;下片描写抗敌军队,凯旋定在杨柳依依之时。全词与以写从军建功之乐为基调,风格明快,大有盛唐边塞之音,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读者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该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据龙德寿《元好问萨都剌集》这首词是作者于贞祐丙子(1216年)为避兵南渡之后而作。当时金朝的山东、河北、河东诸郡已被蒙古兵来回扫荡,殆无完土。但元好问对金军收复失地仍抱有希望,故在词中显示出凯旋而归的乐观气概;一据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词人在战乱避难时从三乡(今河南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此词是初到时所作。


赏析

当代词学家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开头二句,以工整对句,描绘边塞粗犷苍凉的环境。“塞上”、“城头”交代地点,“秋风”、“落日”表明时间,“鼓角”、“旌旗”点明军旅生活,典型地渲染了塞上特有氛围。词人将人物和背景、氛围糅合一体,使词的意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秋斋独宿

〔赵秉文〕 〔金〕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朝中措

〔元好问〕 〔金〕

醉来长铗为谁弹。

憔悴入函关。

一带秦川如画,夕阳仙堂空闲。

门边肮脏,胸中磈磊,何苦人间。

匹马明年西去,看君射虎南山。

念奴娇

〔元好问〕 〔金〕

云间太华,笑苍然尘世,真成何物。

玉井莲开花十丈,独立苍龙绝壁。

九点齐州,一杯沧海,半落天山雪。

中原逐鹿,定知谁是雄杰。

我梦黄鹤移书,洪崖招隐,逸兴尊中发。

箭筈天门飞不到,落日旌旗明灭。

华屋生存,丘山零落,几换青青发。

人间休问,浩歌且醉明月。

游王官谷

〔丁炜仁〕 〔金〕

策杖登山壁,幽泉下碧虚。

细帘垂丈室,琼液泻方壶。

峻石高飞雪,悬崖乱溅珠。

此来无俗客,清气爽襟裾。

渭水

〔刁白〕 〔金〕

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

行人迷古道,老马识新丰。

霜雪满归鬓,乾坤犹转蓬。

愁来成独酌,醉袖障西风。

朝中措

〔元好问〕 〔金〕

时情天意枉论量。

乐事苦相忘。

白酒家家新酿,黄花日日重阳。

城高望远,烟浓草澹,一片秋光。

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

〔元好问〕 〔金〕

牙牙娇语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

好个通家女兄弟,海棠红点紫兰芽。

如梦令·只把灵台频扫

〔谭处端〕 〔金〕

只把灵台频扫,惜取自家真宝。

火里长莲花,便是修行玄奥。

颠倒,颠倒,境灭心忘了了。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元好问〕 〔金〕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真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

莫拟分军下井陉。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元好问〕 〔金〕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