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

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

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

柳诚悬之言良是,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

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

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

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

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

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

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

予亦自觉其如此。

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


注释

阙:同“缺”。 庄语:《庄子》之语。 放言:大话,玄言。 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郃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 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 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不及,亦作不暇。 周越:宋仁宗时人,字子发,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更体法。仲翼:宋仁宗时人。朱长文《墨池编》云:“工草、隶,颇有时誉。” 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宣和书谱》谓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言法华:释言法华,宋代僧人,工书。 欧阳叔弼:欧阳,字叔弼,宋时人,登进士乙科。知襄州。善文事,有文集。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代著名书法家。


简介

《论书》见诸《东坡集》,历代翻刻本甚多,较为珍贵的是宋蜀刊大字本四十卷,十行十六字,缪荃荪有残帙,存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等五卷;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选录本传世。



题苏轼寒食帖跋

〔黄庭坚〕 〔宋〕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论书·上篇

〔黄庭坚〕 〔宋〕

《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

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可以学书矣。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

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

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

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

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

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

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

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

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

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

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

凡书要拙多于巧。

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

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

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

楚泽

〔欧阳修〕 〔宋〕

宿莽湘累怨,幽兰楚俗谣。

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

欲就苍梧诉,愁迷澧浦遥。

哀猿羌昼晦,悲鴂众芳凋。

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

如何搴香灶,江上独无憀。

临江仙

〔朱敦儒〕 〔宋〕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百丈岩观水

〔白玉蟾〕 〔宋〕

手携青藜杖,岩上俯清池。

池水夜来冰,冻磷殊未澌。

戏以藜杖尖,斫破黄琉璃。

横杖担两片,忍冻岩前嬉。

爱日怡我神,凉风吹我衣。

应念石季伦,销步锦金围。

终夜烧红兽,但饮甘如饴。

夫岂知山林,清寒益我姿。

此意谁与论,岩下青松知。

眉峰碧

〔无名氏〕 〔宋〕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清平乐·兴国军呈李司直

〔戴复古〕 〔宋〕

今朝欲去,忽有留人处。

说与江头杨柳树,系我扁舟且住。

十分酒兴诗肠,难禁冷落秋光。

借取春风一笑,狂夫到老犹狂。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苏轼〕 〔宋〕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贺新郎·忆别

〔姚勉〕 〔宋〕

薄晚收残暑。

叹西风、暗换流年,又还如许。

鸦背斜阳初敛影,云淡新凉天宇。

人袖手、阑干凝伫。

邻笛唤将乡思动,听秋声、又入梧桐雨。

秋到也,尚羁旅。

故人只在江南渚。

想应嫌、久恋东华,软红尘土。

寄远裁衣知念否,新月家家砧杵。

魂梦想、鹅黄金缕。

雁影不来天更远,写书成、欲寄凭谁与。

知客恨,两蛩语。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宋〕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