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刘一丈书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

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

”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

”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

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

某也贤!

”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恐怕)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注释

出袖金以私之袖:藏在衣袖里 即起盥栉栉:梳头 然后命内之内:同“纳”,接受,接纳 间道经其门间:有时


简介

这是明代文学家宗臣给刘一丈写的一封回信。刘名玠,字国珍,号墀石,是宗臣父亲宗周的朋友,于宗臣为长辈,因排行第一,故称为“一丈”,文中又称为“长者”。因是书信,又是写给长辈的,所以首尾两节不免寒暄客套之语,这也是一般书信的常见格式。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明〕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

,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集醒篇·一

〔陈继儒〕 〔明〕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

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

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集醒篇·二

〔陈继儒〕 〔明〕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

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集醒篇·三

〔陈继儒〕 〔明〕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集醒篇·四

〔陈继儒〕 〔明〕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 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明〕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liú)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huī)帅师。

嗟夫!

圣人之为虑深矣!

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 〔明〕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

”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

吾闻之:‘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

一冬一春,靡屈不伸。

一起一伏,无往不复。

’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

”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 季主乃言曰:“呜呼!

天道何亲?

惟德之亲。

鬼神何灵?

因人而灵。

夫蓍,枯草也。

龟,枯骨也。

物也。

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

有昔者必有今日。

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

露蚕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

鬼磷萤火,昔日之金缸华烛也。

秋荼春荠。

昔日之象白驼峰也。

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

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

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明〕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

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明〕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

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寄彭民望

〔李东阳〕 〔明〕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