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自古至今,能够取得大事业、做得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这些语句,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诗词,恐怕晏殊、柳永、辛弃疾诸人是不会允许的。


注释

晏殊【蝶恋花】见二四注。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第二十七则

〔王国维〕 〔清〕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人间词话·第二十八则

〔王国维〕 〔清〕

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

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人间词话·第二十九则

〔王国维〕 〔清〕

少游词境最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而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人间词话·第三十则

〔王国维〕 〔清〕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人间词话·第三十一则

〔王国维〕 〔清〕

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

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人间词话·第二十五则

〔王国维〕 〔清〕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诗人之忧生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人间词话·第二十四则

〔王国维〕 〔清〕

《诗 · 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人间词话·第二十三则

〔王国维〕 〔清〕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人间词话·第二十三则

〔王国维〕 〔清〕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人间词话·第二十二则

〔王国维〕 〔清〕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 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