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花开时节动京城”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简介

这首托物咏怀的七绝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赏析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禹锡于贞元末尚未多见牡丹,而今大和中重入长安,牡丹又已不复为新奇之物矣。宜其不能已于咏叹也。 聂言之《中国名胜诗联精鉴》:这首诗未采用司空见惯的正面描绘的写法,而是通过其他花卉的陪衬烘托来突现牡丹的”国色“神韵。



南浦别

〔白居易〕 〔唐〕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杂曲歌辞·杨柳枝

〔白居易〕 〔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忆昔

〔韦庄〕 〔唐〕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劝学诗

〔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别严士元

〔刘长卿〕 〔唐〕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题乌江亭

〔杜牧〕 〔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楼中月夜

〔韦应物〕 〔唐〕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

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

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啁少年

〔李贺〕 〔唐〕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

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

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

自说生来未为客,一身美妾过三百。

岂知斸地种苗家,官税频催勿人织。

长得积玉夸豪毅,每揖闲人多意气。

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天公不肯于公偏。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唐〕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