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集句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注释

“百亩中庭半是苔”句:句出刘禹锡《再过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句:唐人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白道,洁白的小道。 “小院回廊春寂寂”句:句出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山桃溪杏两三栽”句:语本唐人雍陶《过旧宅看花》:“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为谁零落为谁开”句:句出唐人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简介

本词为集句词。本词创作于王安石归隐钟山时期,词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边的杏树来比喻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隐居山林后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百亩中庭半是苔”,说明主人心情不好无暇打扫也从侧面表现出以的前门庭若市以变成现在的无人问津了,“爱闲能有几人来”则是正面说出了这凄清的场面,“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山里的桃花已经开放了,再美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人会来这里欣赏呢?这里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诉衷情令·和俞秀老鹤词

〔王安石〕 〔宋〕

常时黄色见眉间。

松桂我同攀。

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

便忘还。

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诉衷情令·和俞秀老鹤词

〔王安石〕 〔宋〕

练巾藜杖白云间。

有兴即跻攀。

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

更无还。

达如周召,穷似丘轲,祗个山山。

诉衷情令·和俞秀老鹤词

〔王安石〕 〔宋〕

茫然不肯住林间。

有处即追攀。

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

也须还。

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诉衷情令·和俞秀老鹤词

〔王安石〕 〔宋〕

营巢燕子逞翱翔。

微志在雕梁。

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

果承当。

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诉衷情令·其五又和秀老

〔王安石〕 〔宋〕

莫言普化祗颠狂。

真解作津梁。

蓦然打个筋斗,直跳过羲皇。

临济处,德山行。

果承当。

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王安石〕 〔宋〕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王安石〕 〔宋〕

灯火已收正月半。

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

骑款段。

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

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

吹梦断。

西看窗日犹嫌短。

清平乐

〔王安石〕 〔宋〕

云垂平野。

掩映竹篱茅舍。

阒寂幽居实潇洒。

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

且莫五角六张。

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雨霖铃

〔王安石〕 〔宋〕

孜孜矻矻。

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

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

本源自性天真佛。

祗些些、妄想中埋没。

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

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

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菩萨蛮

〔王安石〕 〔宋〕

数家茅屋闲临水。

单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