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

或有女人、或无女人。

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

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

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

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

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围,上火彻下,下火彻上。

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

狱中有床,遍满万里。

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

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

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

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

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

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

复有铁蛇绞罪人颈。

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

万死千生,业感如是。

动经亿劫,求出无期。

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

他方坏时,辗转相寄。

此界成后,还复而来。

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

何等为五?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

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这时,佛的生母摩耶夫人向地藏菩萨恭敬合掌询问道:“圣者,阎浮提的众生造业有大有小,千差万别,他们所受的果报也有种种不同,具体来说又是怎样的呢?”地藏菩萨回答说:“千千万万的世界或国土中,有的有地狱,有的没地狱;有的有女人,有的没女人;有的有佛法流传教化,有的没有;或者如声闻、辟支佛一样的圣者及其教法,有的有,有的没有。不单单是地狱才算是罪报。”摩耶夫人重又请教菩萨说:“圣者,我只想听听阎浮提的众生,因造种种罪而遭受种种果报的情形是怎样的。”地藏菩萨回答说:“圣母,请您细听,我将阎浮提众生造罪受报的情形大略说一下。”佛母回答说:“请圣者讲一讲吧!”这时,地藏菩萨就对圣母讲:“南阎浮提众生造罪所得报应的情况是这样的:倘若有众生,不孝顺父母,甚至起恶心杀害父母的话,那就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恭敬、不尊重佛教经典,也将要堕入无间地狱,就是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众生侵占、损坏佛经、佛像、经典及寺院的财产物品,勾引僧人或奸污尼众,或是在寺庙里恣意搞邪淫的活动,或是杀害、打骂出家僧尼等,做了这些恶事,也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的众生,穿了出家人的服装,假装虔诚向佛,但内心贪恋俗世,将寺庙及僧众公共财产据为己有,为了名闻和利养,欺骗居士信众,违背佛门戒律,造出种种恶业。像这样的人,也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日都没有出头之日。倘若有众生偷窃寺院的用具、财物、粮食、衣物等,哪怕只是一件小东西,不经寺院或出家人同意而私自取用的话,也得要堕入无间地狱,即使经过千万亿劫的久远时间也还没有出头之日。”地藏菩萨总结说:“圣母,若有众生做了如上面所说的种种罪行的话,那就一定会堕入到五无间地狱里去受极大苦,在这期间,想要祈求哪怕刹那之间的停止都不可能啊!”摩耶夫人再次问地藏菩萨说:“为什么将这个地狱叫做无间呢?”地藏菩萨解释说:“圣母,所有的地狱都在大铁围山里边。要说大地狱,那就有十八所。其次有五百所,名称都不一样。再其次有千百所,名称也都不一样。所谓无间地狱,它的狱城周长有八万多里,城墙全都是用铁化成,城高一万里,在城墙顶上大火弥漫,连一点空隙都没有。在狱城之内,各个地狱互相连接,名称各不相同,特别有一个地狱,名字就叫‘无间’。这个无间地狱,周围有一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也都是纯铁化成。狱墙上燃烧的火焰一直通到墙根,墙根的火焰烧到墙上,铁蛇、铁狗也都是烧得火红,喷出火来,在狱墙顶上来回奔跑,驱赶那些想爬出城去的罪人。狱中有大铁床,绵延布满一万里。若一个人受罪,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周身躺在铁床上遭受折磨;若千万人受罪,也都看见各自的周身躺在铁床上遭受折磨。这都是由于众生犯了众多严重的罪恶,所得到的苦报啊。另外,这些罪人还要承受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其他的痛苦折磨。那里有千百个夜叉、恶鬼,张开了血盆大口,暴露出像剑一样锋利的牙齿,眼睛像闪电一样在黑暗的地狱里发光,手像铜爪一样结实,把罪人们拖来拽去。有的夜叉用大铁戟来戳罪人,有的刺中罪人的嘴巴、鼻子,有的刺中腹部或背部,把他们挑起来扔向空中,再用铁戟把罪人刺中接住,扔到大火烧红的铁床上。在空中还有许多铁鹰,专门啄食罪人的双眼;还有铁蛇缠住罪人的头颈使他们喘不过气来。罪人全身的关节骨骼里,都被钉上长长的铁钉。或者把罪人的舌头拔出来,用铁犁在上面耕犁;或者把罪人的肠子抽出来寸寸斩断;或者把烧熔的铜汁灌在罪人的口中;或者用烧红的铁水浇在罪人的身上……种种刑罚,万死千生,生了死,死了生。无间地狱里如此种种惨酷的折磨,都是由于众生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所招感的恶报啊!罪人一旦堕入无间地狱,就要经过千万亿劫漫长的折磨,出离之日,遥遥无期。一旦这个世界毁灭之时,便会自动转生到其他世界的地狱中去;那个世界毁灭之时,再转寄到另一个世界的地狱当中,就这样循环转寄,无有休止。当这个世界重新生成之后,还会再转到这个世界的地狱中来。无间地狱里罪报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此外,这个地狱之所以称为无间,是因为它是由五种特别严重的报应所组成的,所以叫五无间。第一,日日夜夜折磨不断,以至于累经劫数,也没有片刻时间的间断,故称为无间。第二,一个人身在狱中,其狱是满无间隙的,许多人身在狱中,其狱也是满无间隙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亦称为无间。第三,该狱中的种种刑具和刑罚的方式五花八门,种类俱全。如铁叉、铁棒、铁鹰、铁蛇、铁狼、铁狗、石碓、石磨、铁锯、铁凿、铁锉、铁斧、铁水、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等。或用铁链绞罪人的颈;或用铁水浇罪人的身体;饥饿时以铁丸子令罪人吞食;干渴时让罪人喝滚烫的铁水……就这样痛苦不堪地承受刑罚魔子谏父,一种接着一种,在无数大劫的时间里从不间断,所以称为无间。第四,无论是男是女,是汉族或是少数民族,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无论是成人或是小孩,无论贵如君主还是贱如乞儿,无论是人类还是龙、神、天人、鬼道,不管是六道中哪一类的众生,只要生前犯有上述罪行的,都会感应到这地狱来,共同受苦,没有丝毫差别,所以称为无间。第五,一旦进入这个地狱当中,从一开始起直到百千大劫,期间的每日每夜每时每刻,都要经历万死万生的痛苦。在任何时候想要有一念间的暂停生死都不可能。除非业报已尽,方能离开地狱去别处受生,从这意义上讲,称为无间。(注:这与第一点不同。第一点说明累经劫数,强调时间的长久。这里说明一天一夜之间即经历万死万生,生死苦楚连绵不断,连一念的休息都没有,强调痛苦的程度。)”地藏菩萨最后对圣母说:“无间地狱的情形,粗略的来说就是这样,假如要详细叙说地狱里的刑具刑罚,众生受苦的惨状,那就是用上一个大劫的时间也说不完啊!”摩耶夫人听完地藏菩萨的讲述之后,深为那些在地狱当中受苦的众生而悲忧痛心,恭敬合掌,并向地藏菩萨顶礼,退回到原来的座位中去了。


注释

摩耶夫人:释迦牟尼之母,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妃。临产前依时俗返回娘家待产,途中于其父天臂城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境内)休息时,生下释尊,七日后逝世,生于忉利天。 圣者:圣者,正也。发无漏真智而证真理之人曰圣者。乃见道位以上者。见道者,初发真无漏智而观谛理,以断一切见惑之位。声闻乃四加行后之预流向,菩萨为初地之入心。复有修道(断修惑,菩萨为初地至十地位)、无学道(证理究竟,声闻为罗汉果,菩萨为佛果)。 出佛身血:五逆罪之一。五逆者,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其罪次第而递增。以前二者背恩养故,后三者违福田故。以父母乃身之所出,命之所养,杀父母乃极背逆恩德,故重;以阿罗汉、佛乃福田也,杀之或出血之,乃违福田。而破坏和合僧众,使令斗争,则三宝断绝,乃五逆中罪业最大者。 常住:指往来僧众办道的地方。此外,亦指属于寺院全体的东西,如田园、杂具之类,为僧众所共用。常住:法无生灭变异谓之常住。常住有三种,指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常住也。此处指常住物,即四种僧物:一、常住常住:众僧之厨库寺舍众具、华果树林田园仆畜等也,乃永久之物;二、十方常住:日日供僧之常食,乃取常住常住而入当日之常食也。属十方僧人之物;三、现前现前:各比丘所属之私物,乃现前僧人之现前物也;四、十方现前:亡僧所遗之物,可分与十方僧人为现前物者。 伽蓝:梵文Samgharama,音译为僧伽蓝摩,或作僧伽蓝,汉译为僧园、僧院。原指可供建设众僧居住之房舍的用地,后指僧人聚合修行的清净闲静之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寺院。 5)伽兰:梵语僧伽兰摩之略音,译作众园。为僧众所住之园庭,乃寺院之通称也。又伽兰神之简称。伽兰神乃护卫伽兰之神。《释氏要览》上云:“七佛经云,有十八神护伽兰,一、美音;二、梵音;三、天鼓;四、叹妙;五、叹美;六、摩妙;七、雷音;八、师子;九、妙叹;十、梵响;十一、人音;十二、佛奴;十三、颂德;十四、广目;十五、妙眼;十六、彻听;十七、彻视;十八、遍视”。亦有以汉将关羽为伽兰神者。 沙门:梵文Sramanaka,又音译为沙门那;汉译的名称很多,如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功劳、勤息等,指出家的僧人。 白衣:梵文Avadata—vasana,原意白色之衣,转称著白衣者,即指在家人。印度人一般皆以鲜白之衣为贵,故僧侣以外者皆著用白衣,佛典中亦多以“白衣”为在家人之代用语。 无间:八大地狱之第八地狱,谓之无间,以有五种无间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三、时无间;四、命无间:寿命相续死而复生;五、身形无间:地狱广八万由旬,身形亦八万由旬,无些少空处。经中五无间,受苦、身形、时无间与上述同,而有两种不同:一、罪器无间:种种罪器充满而无间;二、众类无间:种种众生同一受之而无间也。 一十八所:指十八地狱。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见即欲斗,自然而有兵器出现供相杀,无岁数,又不死,以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即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岁。二、居虚略,此中一苦当前二十,其人入火中赤身出而相斗,以人间七千五百岁为一日,其寿两万岁(已下之狱中苦与日、年寿之倍增皆例此也)。三、桑居都:其人常被火烧。四、楼:其人常居大火铁城中。五、房卒:于大深谷之火中烂烧而不死。六、草乌卑次:于高二千里、广四千里之火城中烂烧而不死。七、都卢难旦:大火铁贯其人。八、不卢半呼:常在火中炮炙。九、乌竟都:寒冷冻身。十、泥卢都。十一、乌略。十二、乌满。十三、乌藉。十四、乌呼。十五、须健居。十六、末都乾直呼。十七、区逋途。十八、陈莫。见《十八泥犁经》中详述。 周匝:匝,音杂,就是周围、周长、四周之意。 (11)拖拽:拽,音‘知外’合,就是拖、拉、扔的意思。 (12)缴罪人颈:缴,音搅,同绞,有缠绕、勒吊之意。 (13)烊:音洋,熔化了的金属。用高温把金属熔化成液体。 (14)碓:音对,舂谷的设备。。掘地安放石臼,上架木杠,杠端装杵或缚石,用脚踏动木杠,使杵起落,脱去谷皮或舂成粉。用水力的称为水碓。 (15)斫:音卓,用刀或斧砍削也。 (16)生革络首:“革络”在此作动词用。依《实用汉语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的1346页注,“革”通“勒”。《诗·小雅·蓼萧》:“革忡忡”;684页注,“络”,缠绕,故知此句之义为“以生铁制成之索练缠在罪人的头或颈上,令其痛楚至死”也。此处之“革”,非指皮革(非作名词用),以本经中《地狱名号品第五》中云:“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可知地狱刑具中,更无皮革之类充作刑具也。 (17)羌胡夷狄:羌,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最早见于甲骨文的卜辞中,殷周时杂居中原,秦汉时称西羌,居于四川省,成为现代的羌族。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有时也泛指外国人。狄,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间,主要居于北方,故称北狄。羌胡夷狄通常称为外族,这里指无论何方的众生,含有广义的意思。 (18)愁忧:愁罪人之受苦无有穷尽,忧已力之未充,无能相助也。 顶礼:又称头顶礼足、头面礼足、头面作礼、头面礼、五体投地等。这是古印度最高的敬礼。


简介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出自佛教经典《地藏经》。在这一品中,佛母摩耶夫人向地藏菩萨询问阎浮提众生的造业差别及所感恶趣的情形,地藏菩萨为佛母讲述了无间地狱的造业因缘。



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释迦牟尼〕 〔周〕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

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

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

为善为恶,逐境而生。

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如鱼游网。

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

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

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

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

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

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

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

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

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

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

蒙汝福力,方得受生。

为下贱人,又复短命。

寿年十三,更落恶道。

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

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

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等正觉。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

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

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

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

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定自在王!

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

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

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

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

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

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

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地藏经·地狱名号品第五

〔释迦牟尼〕 〔周〕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

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

复有地狱,名曰飞刀。

复有地狱,名曰火箭。

复有地狱,名曰夹山。

复有地狱,名曰通枪。

复有地狱,名曰铁车。

复有地狱,名曰铁床。

复有地狱,名曰铁牛。

复有地狱,名曰铁衣。

复有地狱,名曰千刃。

复有地狱,名曰铁驴。

复有地狱,名曰烊铜。

复有地狱,名曰抱柱。

复有地狱,名曰流火。

复有地狱,名曰耕舌。

复有地狱,名曰剉首。

复有地狱,名曰烧脚。

复有地狱,名曰啖眼。

复有地狱,名曰铁丸。

复有地狱,名曰诤论。

复有地狱,名曰铁呋。

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

如是等地狱。

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

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

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

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

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

或有地狱,一向寒冰。

或有地狱,无限粪尿。

或有地狱,纯飞钑鑗。

或有地狱,多攒火枪。

或有地狱,唯撞胸背。

或有地狱,但烧手足。

或有地狱,盘缴铁蛇。

或有地狱,驱逐铁狗。

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

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

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地藏经·如来赞叹品第六

〔释迦牟尼〕 〔周〕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

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

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普广白言:唯然!

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

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

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

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

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

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

过是劫已,方受饿鬼。

又经千劫,复受畜生。

又经千劫,方得人身。

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

不久之间,复堕恶道。

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

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

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

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

但高声白,高声读经。

是人命终之后。

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

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

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

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

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

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第七

〔释迦牟尼〕 〔周〕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脱获善利,多退初心。

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

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

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或悬旛盖及燃油灯。

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

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何以故?

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

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

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

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

审定之后,据业受生。

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过是日后,随业受报。

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

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

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

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地藏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释迦牟尼〕 〔周〕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

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

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

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

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

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自是阎浮提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

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

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

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

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

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

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

逢见他人,复劝莫入。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

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

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

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

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

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

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

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

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

在我本愿,甚欲利益。

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何以故。

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何以故。

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

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

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

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

翻为杀害,聚集眷属。

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

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

何况本造恶者。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

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

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

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

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

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

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

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地藏经·分身集会品第二

〔释迦牟尼〕 〔周〕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

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

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

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

或有利根,闻即信受。

或有善果,勤劝成就。

或有暗钝,久化方归。

或有业重,不生敬仰。

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

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

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

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

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

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

善哉!

吾助汝喜。

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释迦牟尼〕 〔周〕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否?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

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

设使顶受,未免兴谤。

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

一恒河沙,一沙一界。

一界之内,一尘一劫。

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大子。

时世有佛,号曰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

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

时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

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

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倘来问佛,必知处所。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

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

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

左右扶侍,良久方苏。

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

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

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

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

驱诸罪人,使近恶兽。

复自搏攫,头足相就。

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

’”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

’”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

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

’” “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

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

生时又无善因。

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

其苦倍此。

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

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

’” “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

所谓大者,具有十八。

次有五百,苦毒无量。

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

设或暂信,旋又不敬。

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

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

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

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

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

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荀子·儒效

〔荀子〕 〔周〕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

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

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揜迹于文武。

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

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

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

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

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

周公无天下矣。

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

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

变埶次序节然也。

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以弟诛兄而非暴也。

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

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主枝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

非圣人莫之能为。

夫是之谓大儒之效。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

人主用之,则埶在本朝而宜。

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

必为顺下矣。

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

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嘄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

埶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

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

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修正以待之也。

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

” 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

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

此若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

是何也?

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夫是之谓人师。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 昭王曰:“善!

” 先王之道,人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

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

君子之所谓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谓也。

君子之所谓辩者,非能遍辩人之所辩之谓也。

君子之所谓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谓也。

有所止矣。

相高下,视硗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

通货财,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

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樽,以相耻怍,君子不若惠施、邓析。

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慎墨不得进其谈,惠施、邓析不敢窜其察,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

无益于理者,废之。

夫是之谓中事。

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

无益于理者,舍之。

夫是之谓中说。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

知说失中,谓之奸道。

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

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

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工匠不知,无害为巧。

君子不知,无害为治。

王公好之则乱法,百姓好之则乱事。

而狂惑戆陋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说,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夫是之谓上愚,曾不如相鸡狗之可以为名也。

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腼面目,视人罔极。

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此之谓也。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

彼学者,行之,曰士也。

敦慕焉,君子也。

知之,圣人也。

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尧禹,岂不贱而贵矣哉!

乡也效门室之辨,混然曾不能决也,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圆回天下于掌上,而辩黑白,岂不愚而知矣哉!

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哉!

今有人于此,屑然藏千溢之宝,虽行貣而食,人谓之富矣。

彼宝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卖之不可偻售也,然而人谓之富,何也?

岂不大富之器诚在此也?

是杅杅亦富人已,岂不贫而富矣哉!

故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

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埶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

争之则失,让之则至。

遵道则积,夸诞则虚。

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

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

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此之谓也。

鄙夫反是:比周而誉俞少,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

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此之谓也。

故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

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故明主谲德而序位,所以为不乱也。

忠臣诚能然后敢受职,所以为不穷也。

分不乱于上,能不穷于下,治辩之极也。

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乱也。

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

行法至坚,好修正其所闻,以桥饰其情性。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

其行多当矣,而未安也。

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

上则能大其所隆,下则能开道不己若者:如是,则可谓笃厚君子矣。

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

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

行礼要节而安之,若生四枝。

要时立功之巧,若诏四时。

平正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搏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

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终始也,猒猒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照照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如是,则可谓圣人矣。

此其道出乎一。

曷谓一?

曰:执神而固。

曷谓神?

曰:尽善挟治之谓神,万物莫足以倾之之谓固。

神固之谓圣人。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

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

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

天下之道毕是矣。

乡是者臧,倍是者亡。

乡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 应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负扆而立,诸侯趋走堂下。

当是时也,夫又谁为恭矣哉!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孰谓周公俭哉!

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至泛而泛,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隧。

霍叔惧曰:“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

”周公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

”遂选马而进,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旦厌于牧之野。

鼓之而纣卒易乡,遂乘殷人而诛纣。

盖杀者非周人,因殷人也。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

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故外阖不闭,跨天下而无蕲。

当是时也,夫又谁为戒矣哉!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

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

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

舆固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

弓调矢直矣,而不能射远中微,则非羿也。

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制强暴,则非大儒也。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

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

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

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

是大儒之征也。

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

是大儒之稽也。

其穷也俗儒笑之。

其通也英杰化之,嵬琐逃之,邪说畏之,众人媿之。

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

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

其言议谈说已无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

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

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

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

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

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

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

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儗作。

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

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

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

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

明之为圣人。

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

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

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畏,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

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人无师法,则隆性矣。

有师法,则隆积矣。

而师法者,所得乎积,非所受乎性。

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

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

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

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

为君子则常安荣矣,为小人则常危辱矣。

凡人莫不欲安荣而恶危辱,故唯君子为能得其所好,小人则日徼其所恶。

诗曰:“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唯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此之谓也。

人论: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

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

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

志忍私,然后能公。

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

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

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

人伦尽矣。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言政治之求,不下于安存。

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

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

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

高之下之,小之巨之,不外是矣。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廷也。

故诸侯问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

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

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

夫是之谓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也。

荀子·天论篇

〔荀子〕 〔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

虽大、不加能焉。

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

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

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

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

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

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

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

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和之可以治者矣。

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治乱,天邪?

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

治乱非天也。

时邪?

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

治乱非时也。

地邪?

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

治乱非地也。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此之谓也。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

是节然也。

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

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

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祆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楛耨失岁,政险失民。

田薉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祆。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祆。

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祆。

祆是生于乱。

三者错,无安国。

其说甚尔,其菑甚惨。

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可怪也,而亦可畏也。

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

”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雩而雨,何也?

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

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

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

不知贯,不知应变。

贯之大体未尝亡也。

乱生其差,治尽其详。

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

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

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

礼者,表也。

非礼,昏世也。

昏世,大乱也。

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

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

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

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

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

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

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此之谓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孙武〕 〔周〕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

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莫亲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成为亲信了。

赏莫厚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该得到丰富的奖赏了。

事莫密于间:没有经间谍的事更应该保守机密了。

间事未发:用间之事还没有开始进行。

间与所告者皆死:间谍和告知用间之事的人都要处死。

)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

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

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