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只知愁上眉,不识愁来路。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

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简介

宋末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 :“陆放翁宿驿中,见题壁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挑灯起作感秋诗 。’放翁询之,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半载馀,夫人逐之,妾赋《卜算子》云 :‘只知眉上愁……’”这一记载是否可信,已不得而知。但所谓“玉阶蟋蟀”之诗,的确是陆游在蜀时所作《感秋》诗的后半首(见《剑南诗稿·卷八》 );但此词词牌不是《卜算子》,应为《生查子》(《阳春白雪·卷三》正作《生查子》),这就不免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就词论词,《生查子》突出地写了一个“愁”字,写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哀愁。上阕写黄昏,下阕写次晨。开头“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两句写她揽镜自照,只见双眉紧蹙,眉上生愁,但又不知愁从何来。此词用语平易,但并非直抒胸臆。她诉说有愁,但又不说愁的原由,欲说还休,耐人寻味。“紧接“窗外”两句,字面上宕开一笔,写芭蕉滴雨,似与愁无关,实际上是衬托愁苦之甚。芭蕉滴雨的意象,正如梧桐滴雨、水滴漏声一样,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不鲜。经过历史的积淀,芭蕉滴雨已带有传统的喻义,成为渲染愁情的一种特定景象。如唐杜牧《八六子》 :“听夜雨冷滴芭蕉”,五代后蜀人顾夐《杨柳枝》;“正忆玉郎游荡去 ,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而吴文英的《唐多令》说 :“何处合成“芭蕉滴雨”为愁,手法上转深一层,都可与此词参读 。“阵阵黄昏雨”一句,点明时间在傍晚,这是其一;处此暮色正浓的风雨之时,其愁情更浓郁,这是其二;从过阕“晓起”句来看,又暗示女主角从晚到晓,彻夜难眠,这是其三。宋人有句云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此词中女主角殆亦如此,但并未直接说破。 下阕写晓起梳妆打扮。残妆,指残乱之妆,色褪香消 。“晓起”两句是说经过一夜的愁思,希望能从打扮中高兴起来。但“不合”两句,文笔陡转,谓在画眉时愁又复现。画眉是古时妇女理妆必有的内容,而这里说“不合画”,即不该画,就表现出女主人公不愿愁而又无法排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春山,指眉,因春天之山,其色黛青,故以此来取喻,即五代蜀牛峤《酒泉子》“眉学春山样”之意。“不合”两句这一结尾 ,又呼应开头的“眉上愁”,至此,读者才知道上阕乃是女主角理晚妆时照镜自怜的情景。古时妇女一日理妆两次,除晓妆外,傍晚还作晚妆,或称晚饰,庾信《七夕赋》“嫌朝妆之半故,怜晚饰之全新”即是。 此词的特点是语浅情深。四个“愁”字,复叠而出,口吻自然真率,颇有东府民歌的风格。前两个愁字,一是讲此词主旨为抒愁,这是明说,一是讲愁之原因,却不明说;后两个愁字,一是希望愁去,一是愁却不去。从晚妆到晓妆,围绕画眉而写出对愁的不同感受,平易的语言使之流畅亲切,曲折的结构又表示时间的递进,把满腔的莫名愁怨和盘托出。这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遇不幸事之后的愁闷情绪。 顺便说明,重复用字是发挥主题的艺术需要,而不是文字游戏。如五代欧阳炯《清平乐》云 :“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蔕,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每句用“春”(有两句甚至连用两个春字 ),就显得矫揉造作,稍有堆砌之嫌了令人顿感不悦。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突现了当时地处荒远的海南岛的一片春光,连用七个“春”字(又一句用两个“红”字,一句用两个“花”字;两句各用“春风”),却使全词节奏轻快,起了加强主题的良好效果。



寄怀英公大师清交

〔马去非〕 〔宋〕

云隐秋鸿水隐鱼,相思难得惠休书。

遥闻养性栖莲岳,不肯携筇入帝都。

金殿圣缘应未断,玉堂知己渐凋疏。

何人曾得陪高论,头戴神羊马大夫。

哭祥兴帝二首

〔马南宝〕 〔宋〕

翔龙宫殿已蓬飘,此日伤心万国朝。

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难与海潮消。

哭祥兴帝二首

〔马南宝〕 〔宋〕

黄屋匡扶事已非,遗黎空自泪沾衣。

众星耿耿沧溟底,恨不同归一少微。

游元兴寺

〔马南宝〕 〔宋〕

坐阅人间几劫灰,试从清浅问蓬莱。

此山此水自古有,是佛是仙何处来。

白莲花

〔高子凤〕 〔宋〕

地产枝莲异,莲宫自此兴。

殊祥天不靳,奇艳雪堪陵。

魄化疑吴女,碑传有蜀僧。

何当寻胜概,吟断佛前灯。

鹤林寺

〔陆秀夫〕 〔宋〕

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

窗前多古木,床上半残编。

放犊饮溪水,助僧耕种田。

寺门久断扫,分食愧农贤。

访僧归云庵

〔陶崇〕 〔宋〕

闲过选佛场,归云翠如泼。

入门偶有言,启颊师便喝。

掩耳煨芋炉,但把火深拨。

呼童酌玉虹,注之旃檀钵。

嘘灰然微红,横铛水煎活。

茶酣登甲亭,双眸为之豁。

鸟啼空山幽,翔来集木末。

风月一何佳,团圞共披抹。

悠然澹忘归,于兹得解脱。

笔山

〔陶崇〕 〔宋〕

晚来设色霞成绮,秋至回文雁作行。

借问墨池何处是,一江环绕漱琳琅。

沁园春·挽徐元杰

〔国学生〕 〔宋〕

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

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

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

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

人心公论难欺。

愿君父、明明悟此机。

昔九龄疏谏,禄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为危。

变起范阳,祸成新室,说着当年人噬脐。

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章华台碑

〔高道华〕 〔宋〕

故国兴亡数,勤民土木嘉。

废台称是楚,辨物愧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