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主术训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

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

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进退应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

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纩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

故所理者远,则所在者迩。

所治者大,则所守者小。

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若欲规之,乃是离之。

若欲饰之,乃是贼之。

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房,各处其宅,守而勿失,上通太一。

太一之精,通于天道,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尚与人化,知不能得。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

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

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

其民朴重端悫,不纷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

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

故其化如神。

其地南至交止,北至幽都,东至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

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末世之政则不然。

上好取而无量,下贪狼而无让,民贫苦而仇争,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兴,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

执政有司,不务反道矫拂其本,而事修其末,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无以异于执弹而来鸟,捭而狎犬也,乱乃逾甚。

夫水浊则鱼佥,政苛则民乱。

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

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

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璧犹扬果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

故圣人事省而易治,求寡而易澹,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像形,其所修者本也。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

至精为神。

夫疾呼不过闻百步,志之所在,逾于千里。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使之然。

故至精之像,弗招而自来,不麾而自住,窈窈冥冥,不知为之者谁,而功自成。

智者弗能诵,辩者弗能形。

昔孙叔敖恬卧,而郢人无所害其锋。

市南宜辽弄丸,而两家之难无所关其辞。

鞅合铁铠,目扼?

14,其于以御兵刃,县矣。

券契束帛,刑罚斧钺,其于以解难,薄矣。

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令,其于为治,难矣。

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

”曰:“以弗治治之。

”简子欲伐卫,使史黯往觌焉,还报曰:“蘧伯玉为相,未可以加兵。

”固塞险阻,何足以致之!

故皋陶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于言者也。

师旷瞽而为太宰,晋无乱政,有贵于见者也。

故不言之令,不视之见,此伏牺、神农之所以为师也。

故民之化也,不从其所言而从所行。

故齐庄公好勇,不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至于崔杼之乱。

顷襄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故至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虽驰传鹜置,不若此其亟。

故君人者,共犹射者乎!

于此豪末,于彼寻常矣。

故慎所以感之也。

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

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忧。

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

宁戚商歌车下,桓公喟然而寤。

至精入人深矣。

故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

见其俗,则知其化。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

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

作之上古,施及千岁,而文不灭。

况于并世化民乎!

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抱质效诚,感动天地,神谕方外。

令行禁止,岂足为哉!

古圣王至精形于内,而好憎忘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旨,陈之以礼乐,风之以歌谣,业贯万世而不壅,横扃四方而不穷,禽兽昆虫,与之陶化,又况于执法施令乎!

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次赏贤而罚暴。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

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人主之于用法,无私好憎,故可以为命。

夫权轻重不差?

15首,扶拨枉桡不失针锋,直施矫邪不私辟险。

奸不能枉,谗不能乱,德无所立,怨无所藏,是任术而释人心者也。

故为治者不与焉。

夫舟浮于水,车转于陆,此势之自然也。

木击折,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

是故道有智则惑,德有心则险,心有目则眩。

兵莫よ于志,而莫邪为下。

寇莫大于阴阳,而χ鼓为小。

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故国有亡主,而世无废道。

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

由此观之,无为者,道之宗。

故得道之宗,应物无穷,任人之才,难以至治。

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干舟而浮于江湖。

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原马而服驹余。

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也。

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遍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

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

桀之力,制<角各>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

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

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

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

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陷井之无鼋鼍,隘也。

园中之无修木,小也。

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

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夫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鸱夜撮蚤蚊,察分秋豪,昼日颠越,不能见丘山,形性诡也。

夫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猿得木而捷,鱼得水而鹜。

故古之为车也,漆者不画,凿者不斫,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

是以器械不苦,而职事不曼。

夫责少者易偿,职寡者易守,任轻者易权。

上操约省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厌。

君人之道,其犹零星之尸也,俨然玄默,而吉祥受福。

是故得道者不为丑饰,不为伪善,一人被之而不袤,万人蒙之而不褊。

是故重为惠,若重为暴,则治道通矣。

为惠者,尚布施也。

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

为暴者,妄诛也。

无罪者而死亡,行直而被刑,则修身者不劝善,而为邪者轻犯上矣。

故为惠者生奸,而为暴者生乱。

奸乱之俗,亡国之风。

是故明主之治,国有诛者而主无怒焉,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

诛者不怨君,罪之所当也。

赏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

民知诛赏之来,皆在于身也。

故务功修业,不受赣于君。

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

故太上,下知有之。

桥直植立而不动,俯仰取制焉。

人主静漠而不躁,百官得修焉。

譬而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

慧不足以大宁,智不足以安危,与其誉尧而毁桀也,不如掩聪明而反修其道也。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

廉俭守节,则地生之财。

处愚称德,则圣人为之谋。

是故下者万物归之,虚者天下遗之。

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

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于是乃始陈其礼,建以为基。

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

虽幽野险途,则无由惑矣。

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门重袭以避奸贼,内不知闾里之情,外不知山泽之形,帷幕之外,目不能见十里之前,耳不能闻百步之外。

天下之物,无不通者,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众也。

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

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保也。

是故人主覆之以德,不行其智,而因万人之所利。

夫举踵天下而得所利,故百姓载之上,弗重也,错之前,弗害也,举之而弗高也,推之而弗厌。

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也。

臣道员者,运转而无方,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守职分明,以立成功也。

是故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各得其宜,处其当,则上下有以相使也。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

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文王智而好问,故圣。

武王勇而好问,故胜。

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

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

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

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

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

岂其人事不至哉?

其势不可也。

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

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不能以致远。

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

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

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

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

聋者可令嚼筋,而不可使有闻也。

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

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

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

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

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人主贵正而尚忠,忠正在上位,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

譬犹方员之不相盖,而巨直之不相入。

夫鸟兽之不可同群者,其类异也。

虎鹿之不同游者,力不敌也。

是故圣人得志而在上位,谗佞奸邪而欲犯主者,譬犹雀之见,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余命也。

是故人主之一举也,不可不慎也。

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

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乱。

故一举而不当,终身伤。

得失之道,权要在主。

是绳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

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

人主不正,则邪人得志,忠者隐蔽矣。

夫人主之所以莫扌瓜玉石而扌瓜瓜瓠者,何也?

无得于玉石,弗犯也。

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

故灵王好细要,而民有杀食自饥也。

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

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

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桀在上位,令行禁止。

由此观之,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明矣。

《书》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

”此之谓也。

天下多眩于名声,而寡察其实。

是故处人以誉尊,而游者以辩显,察其所尊显,无它故焉,人主不明分数利害之地,而贤众口之辩也。

治国则不然,言事者必究于法,而为行者必治于官。

上操其名以责其实,臣守其业以效其功,言不得过其实,行不得逾其法。

群臣辐凑,莫敢专君。

事不在法律中,而可以便国佐治,必参五行之,阴考以观其归,并用周听,以察其化。

不偏一曲,不党一事。

是以中立而遍,运照海内,群臣公正,莫敢为邪,百官述职,务致其公迹也。

主精明于上,官劝力于下,奸邪灭迹,庶功日进,是以勇者尽于军。

乱国则不然。

有众咸誉者无功而赏,守职者无罪而诛。

主上暗而不明,群臣党而不忠,说谈者游于辩,修行者竞于住。

主上出令,则非之以与。

法令所禁,则犯之以邪。

为智者务于巧诈,为勇者务于斗争。

大臣专权,下吏持势,朋党周比,以弄其上。

国虽若存,古之人曰亡矣。

且夫不治官职,而被甲兵,不随南亩而有贤圣之声者,非所以教于国也。

骐骥耳,天下之疾马也,驱之不前,引之不止,虽愚者不加体焉。

今治乱之机,辙迹可见也,而世主莫之能察,此治道之所以塞。

权势者,人主之车舆。

爵禄者,人臣之辔衔也。

是故人主处权势之要,而持爵禄之柄,审缓急之度,而适取予之节。

是以天下尽力而不倦。

夫臣主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亲也,而竭力殊死,不辞其躯者,何也?

势有使之然也。

昔者豫让,中行文子之臣。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

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智伯与赵襄子战于晋阳之下,身死为戮,国分为三。

豫让欲报赵襄子,漆身为厉,吞炭变音,レ齿易貌。

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

人之恩泽使之然也。

纣兼天下,朝诸侯,人迹所及,舟楫所通,莫不宾服。

然而武王甲卒三千人,禽之于牧野。

岂周民死节,而殷民背叛哉?

其主之义德厚而号令行也。

夫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相生之气也。

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

君臣之施者,相报之势也。

是故臣尽力死节以与君,君计功垂爵以与臣。

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

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

是犹不待雨而熟稼,必不不可之数也。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

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下扰则政乱,民怨则德薄。

政乱则贤者不为谋,德薄则勇者不为死。

是故人主好鸷鸟猛兽,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爱民力,驰骋田猎,出入不时,如此,则百官务乱,事勤财匮,万民悉苦,生业不修矣。

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黼黻文章, 绮绣,宝玩珠玉。

则赋敛无度,而万民力竭矣。

尧之有天下也,非贪万民之富而安人主之位也,以为百姓力征,强凌弱,众暴寡,于是尧乃身服节俭之行,而明相爱之仁,以和辑之。

是故茅茨不剪,采椽不断,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粢食不?

16。

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岳。

岂其奉养不足乐哉!

举天下而以为社稷,非有利焉。

年衰志悯,举天下而传之舜,犹却行而脱屣也。

衰世则不然。

一日而有天下之富,处人主之势,则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在宫室台榭,陂池苑囿,猛兽熊罴,玩好珍怪。

是故贫民糟糠不接于口,而虎狼熊罴厌刍豢。

百姓短褐不完,而宫室衣锦绣。

人主急兹无用之功,百姓黎民,憔悴于天下。

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阎榱,短者以为朱儒开栌。

无小大修短,各得其所宜。

规矩方圆,各有所施。

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

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

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

鹿之上山,獐不能也,及其下,牧竖能追之。

才有所修短也。

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

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人有其才,物有其形,有任一而太重,或任百而尚轻。

是故审豪厘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

不失小物之选者,惑于大数之举。

譬犹狸之不可使搏牛,虎之不可使捕鼠也。

今人之才,或欲平九州,并方外,存危国,继绝世,志在直道正邪,决烦理,而乃责之以闺阁之礼,奥之间。

或佞巧小具,谄进愉说,随乡曲之俗,卑下众人之耳目,而乃任之以天下之权,治乱之机。

是犹以斧赞刂毛,以刀伐木也,皆失其宜矣。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

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

百官修同,群君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

是故威立而不废,聪明光而不蔽,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达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无所逆。

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

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

所以然者,何也?

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

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

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

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

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

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

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

暗主则不然。

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

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有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罪。

如此而欲照海内,存万方,是犹塞耳而听清浊,掩目而视青黄也,其离聪明则亦远矣!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县法者,法不法也。

设赏者,赏当赏也。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其立君也,所以刂有司,使无专行也。

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人莫得自恣,则道胜。

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夫寸生于粟,々生于日,日生于形,形生于景,此度之本也。

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故通于本者不乱于末,睹于要者不惑于详。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

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

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

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

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圣主之治也,其犹造父之御。

齐辑之于辔衔之际,而急缓之于唇吻之和。

正度于胸臆之中,而执节于掌握之间。

内得于心中,外合于马志。

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

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

诚得其术也。

是故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

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

体离车舆之安,而手失驷马之心,而能不危者,古今未有也。

是故舆马不调,王良不足以取道。

君臣不和,唐、虞不能以为治。

执术而御之,则管、晏之智尽矣。

明分以示之,则庶、乔之奸止矣。

夫据除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晴,借明于鉴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

是故明主之耳目不劳,精神不竭,物至而观其象,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远者治也。

是故不用适然之数,而行必然之道,故万举而无遗策矣。

今夫御者,马体调于车,御心和于马,则历险致远,进退周游,莫不如志。

虽有骐骥耳之良,臧获御之,则马反自恣,而人弗能制矣。

故治者不贵其自是,而贵其不得为非也。

故曰:勿使可欲,毋曰弗求,勿使可夺,毋曰不争。

如此,则人材释而公道行矣。

美者正于度,而不足者建于用,故海内可一也。

夫释职事而听非誉,弃公劳而用朋党,则奇材佻长而干次,守官者雍遏而不进。

如此,则民俗乱于国,而功臣争于朝。

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释之而不用,是犹无辔衔而驰也,群君百姓反弄其上。

是故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猿失木,而禽于狐狸,非其处也。

君人者释所守而与臣下争,则有司以无为持位,守职者以从君取容。

是以人臣藏智而弗用,反以事转任其上矣。

夫富贵者之于劳也,达事者之于察也,骄恣者之于恭也,势不及君。

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

数穷于下,则不能伸理。

行堕于国,则不能专制。

智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诛,则无以与天下交也。

喜怒形于心者,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应罪,上下离心,而君臣相怨也。

是以执政阿主,而有过则无以责之。

有罪而不诛,则百官烦乱,智弗能解也。

毁誉萌生,而明不能照也。

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代庖宰剥牲,而为大匠斫也。

与马竞走,筋绝而弗能及,上车执辔,则马?

17于衡下。

故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之劳而致千里者,乘于人资以为羽翼也。

是故君人者,无为而有守也,有为而无好也。

有为则谗生,有好则谀起。

昔者齐桓公好味,而易牙烹其首子而饵之。

虞君好宝,而晋献以璧马钓之。

胡王好音,而秦穆公以女乐诱之。

是皆以利见制于人也。

故善建者不拔。

夫火热而水灭之,金刚而火销之,木强而斧伐之,水流而土遏之,唯造化者,物莫能胜也。

故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

中扃外闭,何事之不节!

外闭中扃,何事之不成?

弗用而后能用之,弗为而后能为之。

精神劳则越,耳目淫则竭。

故有道之主,灭想去意,清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有司,任而弗诏,责而弗教,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

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守矣。

摄权势之柄,其于化民易矣。

卫君役子路,权重也。

景、桓公臣管晏,位尊也。

怯服勇而愚制智,其所托势者胜也。

故枝不得大于,末不强于本,则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

若五指之属于臂,搏援攫捷,莫不如志。

言以小属于大也。

是故得势之利者,所持甚小,其存甚大。

所守甚约,所制甚广。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

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

岂其材之巨小足哉?

所居要也。

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数十人。

使居天子之位,则天下遍为儒、墨矣。

楚庄王伤文无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遂成军宋城之下,权重也。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赵武灵王贝带寿而朝,赵国化之。

使在匹夫布衣,虽冠獬冠,带贝带、寿而朝,则不免为人笑也。

夫民之好善乐正,不待禁诛而自中法度者,万无一也。

下必行之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凶,日阴未移,而海内莫不被绳矣。

故握剑锋,以离北宫子,司马蒯蒉不使应敌。

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

今使乌获、藉蕃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

天子发号,令行禁止,以众为势也。

夫防民之所害,开民之所利,威行也,若发咸决唐。

故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

桓公立政,去食肉之兽,食粟之鸟,系之网,三举而百姓说。

纣杀王子比干而骨肉怨,<昔斤>朝涉者之胫而万民叛,再举而天下失矣。

故义者,非能遍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风。

暴者,非尽害海内之众也,害一人而天下离叛。

故桓公三举而九合诸侯,纣再举而不得为匹夫。

故举错不可不审。

人主租敛于民也。

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

高台层榭,接屋连阁,非不丽也,然民有掘穴狭庐所以托身者,明主弗乐也。

肥Ο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

匡床席,非不宁也,然民有处边城,犯危难,泽死暴骸者,明主弗安也。

故古之君人者,其惨怛于民也。

国有饥者,食不重味。

民有寒者,而冬不被裘。

岁登民丰,乃始县钟鼓,陈干戚,君臣上下,同心而乐之,国无哀人。

故古之为金石管弦者,所以宣乐也。

兵革斧钺者,所以饰怒也。

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

衰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

此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

及至乱主,取民则不裁其力,求于下则不量其积,男女不得事耕织之业,以供上之求,力勤财匮,君臣相疾也。

故民至于焦唇沸肝,有今无储,而乃始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是犹贯甲胄而入宗庙,被罗纨而从军旅,失乐之所由生矣。

夫民之为生也,一人庶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之征赋车马兵革之费。

由此观之,则人之生,悯矣!

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

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

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

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

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

若贪主暴君,挠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食者,民之本也。

民者,国之本也。

国者,君之本也。

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尧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

春伐枯槁,夏取果,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

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は夭。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豺未祭兽,{孚}不得布于野。

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

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

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

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孕育不得杀,?

18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

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

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

阴降百泉,则修桥梁。

张中,则务种谷。

大火中,则种黍菽。

虚中,则种宿麦。

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

上告于天,下布之民。

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非能目见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

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

心之于九窍四支也,不能一事焉。

然而动静听视皆以为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

故尧为善而众善至矣,桀为非而众非来矣。

善积则功成,非积则祸极。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

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

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

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

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

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

故心小者,禁于微也。

志大者,无不怀也。

智员者,无不知也。

行方者,有不为也。

能多者,无不治也。

事鲜者,约所持也。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

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召。

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

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

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

当此之时,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

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其斯之谓欤!

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

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

文王、周公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问,以应无方。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智员矣。

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行方矣。

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采善Θ丑,以成王道,论亦博矣。

然而围于匡,颜色不变,弦歌不辍,临死亡之地,犯患难之危,据义行理而志不慑,分亦明矣。

然为鲁司寇,听狱必为断,作为《春秋》,不道鬼神,不敢专己。

夫圣人之智,固已多矣。

其所守者约,故举而必荣。

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矣。

吴起、张仪,智不若孔、墨,而争万乘之君,此其所以车裂支解也。

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

以邪巧世者,难而必败。

凡将设行立趣于天下,舍其易成者,而从事难而必败者,愚惑之所致也。

凡此六反者,不可不察也。

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

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

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

仁者虽在断割之中,其所不忍之色可见也。

智者虽烦难之事,其不暗之效可见也。

内恕反情,心之所欲,其不加诸人,由近知远,由己知人,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

小有教而大有存也,小有诛而大有宁也,唯恻隐推而行之,此智者之所独断也。

故仁智错,有时合,合者为正,错者为权,其义一也。

府吏守法,君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吏也,不足以为政。

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

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万民之所公见也。

物之若耕织者,始初甚劳,终必利也。

众愚人之所见者寡,事可权者多,愚之所权者少,此愚者之所多患也。

物之可备者,智者尽备之。

可权者,尽权之。

此智者所以寡患也。

故智者先忤而后合,愚者始于乐而终于哀。

今日何为而荣乎?

旦日何为而义乎?

此易言也。

今日何为而义,旦日何为而荣,此难知也。

问瞽师曰:“白素何如?

”曰:“缟然。

”曰:“黑何若?

”曰:“<黑甚>然。

”授白黑而示之,则不处焉。

人之视白黑以目,言白黑以口,瞽师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故言白黑与人同,其别白黑与人异。

入孝于亲,出忠于君,无愚智贤不肖,皆知其为义也,使陈忠孝行而知所出者,鲜矣!

凡人思虑,莫不先以为可而后行之,其是或非,此愚智之所以异。

凡人之性,莫贵于仁,莫急于智。

仁以为质,智以行之,两者为本,而加之以勇力、辩慧、捷疾、劬录、巧敏、迟利、聪明、审察,尽众益也。

身材未修,伎艺曲备,而无仁智以为表干,而加之以众美,则益其损。

故不仁而有勇力果敢,则狂而操利剑。

不智而辩慧怀给,则弃骥而不式。

虽有材能,其施之不当,其处之不宜,适足以辅伪饰非,伎艺之众,不如其寡也。

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

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唐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

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

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

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治国上使不得与焉。

孝于父母,弟于兄嫂,信于朋友,不得上令而可得为也。

释己之所得为,而责于其所不得制,悖矣。

士处卑隐,欲上达,必先反诸己。

上达有道,名誉不起,而不能上达矣。

取誉有道,不信于友,不能得誉。

信于友有道,事亲不说,不信于友。

说亲有道,修身不诚,不能事亲矣。

诚身有道,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道在易而求之难,验在近而求之远,故弗得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君主治理天下,应实施无为而治,推行无须说教就能使人明白的原则。君主自身应清静而不浮躁,坚持自然法度而不动摇;以顺循事物固有特性的态度任用下属,充分发挥群臣百官的作用,使他们各尽其责而自己不必亲自操劳和费心。所以根据上述的原则,君主心里明白,藏有韬略却让国师来晓喻开导,能说会道却让行人去陈说,脚腿灵便却让相者引导宾客,耳朵聪敏却由执政官员来转达百官意见或计谋。因而,君主考虑问题便不会失策,行动计划便不会过错;言论合理,行为可作天下之表率;进退适合时宜,动静遵循原理;也不会因事物的美丑而产生好恶之情,更不会因赏罚而喜怒;事物叫什么名称就随它叫什么名称,事物属什么类别就让它属什么类别;事物是什么样子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的。所以,古代帝王君主,带的冠冕前面装饰一串珠玉,这是用来遮挡视线的;冠冕两侧垂悬的绵丸球,这是用来堵塞耳朵的;皇帝宫外设立的屏风,这是用来阻隔自己、远离小人的。因此君主管辖的范围越远,所审察的范围却越近;治理的事情越大,所操持的事情却越小(越简约)。眼睛乱看则易淫邪,耳朵乱听则易迷惑,嘴巴乱说则易搅乱。这三道关口,平时不可不谨慎把持。如果要去规范它,则是离散了它;如果要去修饰它,则是伤害了它。 接受天之阳气的叫魂,接受地之阴气的叫魄;魂魄返聚心体玄房,各自所处自己位置,持守而不散失,人的精神就能上通太一元气。这太一元气是与天道融会相通。天道沉静玄妙、没有形貌也没有常态规则,其大不可极,其深不可测;它常与人一起化育,而人的智慧却无法把握它。 过去神农氏治理天下,精神沉静而不躁动驰骋于胸中,智慧藏匿而不显露于身外,只怀着一颗仁爱真诚之心。因而自然界甘雨及时降落,五谷繁茂生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月检查,每季考察,到年底向祖宗神灵汇报丰收成功的喜讯,按季节尝吃新谷,在明堂祭祀祖宗神灵。明堂的建制式样,有天穹一样的圆形顶盖而无四面墙壁,但风雨却不能侵袭,寒暑也不能伤害。每当祭祀祖宗神灵时,怀着公心养育民众的神农氏率领随从胸襟坦荡步履从容地进入明堂。他的民众朴素稳重、正直诚实,不用互相争夺,因为财物富足,不用过分劳累身体而能大功告成。他凭借着大自然的资助,而与天地自然融会一体。所以,他尽管身处威厉地位,但却从不逞威逞凶;制定刑法政令,但却不必动用;法令简略而不烦杂,所以对民众的教化功效神奇。他的管辖范围南到交趾,北到幽都,东到旸谷,西到三危,各处无不听从归附。在这个时候,法律宽厚,刑罚轻缓,监狱空虚,而天下风俗却纯一,谁也不怀奸诈之心。 而晚世的政治就不是这样了。君主热衷于索取而没有休止,官吏贪婪得不懂得半点谦让;民众因贫困而被迫互相怨恨争夺,费尽辛劳而不得报酬;智巧奸诈从此萌发兴起,盗贼从此滋生泛滥;上上下下互相怨恨,法规号令不能推行实施;政府各级官员不致力于归依天道,而是违逆治国的根本,只注意修饰枝节、小事;这时德政受到砍削,而刑罚却得到加强增重,而想这样来治理好天下,无异于手拿弹弓却想招引鸟雀,挥动木棍却想与狗玩耍,那只会乱上添乱。水混浊则鱼儿就会浮出水面呼吸喘气,政令烦琐苛刻则民众烦躁不安。所以那些驯养虎、豹、犀牛、大象的人,尽管给这些动物修建了栅栏,供给这些动物喜爱吃的食物,并适时投放不让这些动物挨饿,改变这些动物的暴怒性情,使之驯驯服服,但就是不能使它们享尽自然寿命,原因何在?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身体受到了强制的约束和胁迫。因此,在上的君主多智巧,在下的臣民就多奸诈;在上的君主多事情,在下的臣民易生事;在上的君主好烦扰,在下的臣民必受干扰而不安定;在上的君主多贪欲,在下的臣民好争斗。不立足根本而去追求末节,就好像扬起尘土去制止飞尘、抱着薪柴去救火一样。 所以,圣人简省事务而治理容易,欲求少而容易满足;不需布施而能表示仁爱,不须信誓旦旦反能显示诚实,不需索取就能获得,不用做什么反能收到成效;他安然不动保守纯真,怀抱道德以诚待人;天下人都归顺跟随他,如同回音应和声音,物影跟随形体:这些都在于圣人修养根本的缘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易俗,杀戮不足以禁绝奸邪;唯有从精神上纯化才是根本,那至精的无为之道才有神奇作用。 大声呼喊只能传到百步之远,而心志精神却能超越千里之外。冬天的阳光、夏天的荫凉,万物都向往和喜欢它,却又没有谁要万物这样子。所以,最纯精的东西,你不用召唤它就会自然到来、不用挥手它就会自然离去;它幽深玄妙,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使事物自然成功;有智慧者无法说清楚,善辩者又无法形容它。以前,孙叔敖安然静卧,使楚国不用刀枪却能称雄天下;楚都城南的勇士宜辽熊面对白公胜举剑威逼,心志不惧泰然自若地转动着手中的球丸,表达自己保持中立的立场,使自己在白公胜和令尹子西两家的战难中免受牵连。披挂着皮革护胸甲和铁制铠甲,怒目扼腕、情绪激愤、立马横刀来抵御敌兵的刀枪,其功效要比以德服人差远了!以钱财笼络、刑法镇慑,这样来解决危难,其作用要比以德感化小得多!凭眼睛观察事物、靠言辞发号施令,这样治理天下比无为而治难得多! 过去蘧伯玉做卫国的丞相,子贡前去拜访他,问:“你是如何治理国家的?”蘧伯玉回答说:“靠不治来治理。”赵简子准备征伐卫国,先派史墨前去侦察。史墨回来报告说:“蘧伯玉担当卫国的丞相,所以不可以出兵。”由此看来,坚固的要塞和险峻的关隘又怎么能起到这种功效呢?所以皋陶尽管聋哑,但就是凭着哑疾而做上了舜帝的司法官,天下没有暴虐的刑罚,哑巴却有着比语言更值得珍贵的地方;师旷眼瞎而当上晋国的太宰,晋国便没有混乱的政局,瞎子有着比明目者更珍贵的东西。所以说,不动嘴说话就能实行政令,不睁眼观看就能明察秋毫,这就是伏羲和神农能成为后人师表的缘故。民众受感化,不是根据君主的言传,而是根据君主的身教。 所以,齐庄公好养武士和穷兵黩武,尽管他并没有要百姓互相争斗,但国家就是多灾多难,致使后来崔杼弑君作乱。楚襄王专淫好色,尽管他并没有公开宣传色情,但民众却淫乱昏昧,最后发展到国土丧失、逃离京城的灾难发生。所以最精粹的精神感化作用,就像春天生长、秋天肃杀一样,哪怕是驿马传递,都不如它快速。所以,治理国家的君主,大概就像射手一样,瞄准发射时的毫毛之差,都会造成极大误差的后果。所以要慎重地对待精神感化这一事情。 荣启期弹奏一支乐曲,孔子听了快乐三天,这是因为孔子受到了曲调平和之情的感染。邹忌挥手弹拨一曲,齐威王听了悲伤一整夜,这是因为齐威王受到了曲调忧伤之情的感动。人在琴瑟上的弹奏,感情通过乐曲声音表现出来,人听了后就会引起悲哀或快乐。颁布法令、设置奖赏而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是在于实施赏罚制度的人没有随之推行他的诚心。宁戚在牛车下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后感叹醒悟,明白了宁戚的苦衷,终于任他为官,可见最精粹的精神感化作用是多么地大啊!所以说,能听懂看懂音乐舞蹈,也就能知道了解这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风俗习惯,也就明白它所具有的感化作用。孔子向师襄学习鼓瑟弹琴,并从中明白了周文王的志向,这是孔子通过音乐语言而领悟出的主题内涵。同样,延陵季子从聆听欣赏鲁国的传统音乐中了解知道殷商的风俗习惯,这是延陵季子通过今天近世而认知到遥远的过去。这些创作完成于上古的音乐诗篇,流传千年而不磨灭,还能给人以启迪和影响,更不用说这些音乐在当时的感化作用了。 商汤的时候,连续七年干旱,汤王亲自到桑林向神祈祷,以自责来感化天神,因而很快乌云密布四海,大雨降临千里大地。所以说,怀着质朴真诚之心,就能感动天地,神奇般地感化所有一切;所以靠行政命令来规定人们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哪有上述如此神奇的功效!古代圣王将最精粹的精神形成保存在内心,又将好憎之情抛到九霄云外;他言论符合真情,号令则阐明仁慈的旨意;他通过礼乐来陶冶民性,用歌谣来讽喻民风;他的这种精神感化功业持续贯通万代而不会停止、横贯跨越四方而不会穷尽;就连禽兽昆虫也随之受到陶育感化,更何况由这样的圣王执法施令,天下谁不听从感化? 所以治理天下,最上策的是从精神上感化,其次是用礼制方法来约束民众使他们不做错事,而用奖赏贤才惩罚暴虐的方法来治理天下是最下策的。秤对于所称之物来说,不会根据自己的私心来改变它们的轻重;墨绳对于所量之物来说,也不会凭自己的私心来决定它们的曲直,所以秤和绳是公平、正直的。君主用法也是如此,不能因爱好、憎恶而改变执法的标准、量刑的尺度,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能实施法制政令。权衡轻重,哪怕是蚊子头那么小的误差也不能发生;矫正枉屈,哪怕是针尖那么大的误差也不能发生;纠正歪邪,不以私心回避风险;奸诈小人不能使他枉法,谗佞之人不能使他乱法;因为执法公正严明,所以怨恨也不会产生藏匿,恩德也无从谈起:这种凭借法术治国而不重视人心改造的做法,真正治理天下的君主是不采用的。 船航行在水面,车行走在陆地,这是自然之势决定的。行车时由树木撞断车轴、行船时急流暗礁撞破船只,人们不抱怨树木和礁石,而怪罪撑船者和驾车人的拙劣驾御技术,这是因为木石本身不含有像人那样的智巧和心计。所以,人在遵“道”、循“道”中一旦掺杂了智巧心计就会使人惑乱,人在守“德”、行“德”中一旦加掺了心计智谋就会使人陷入危险,总之,人有了小心眼就会迷惑昏乱。心计智谋比兵器还厉害,莫邪宝剑与其比较也就算不了什么;战争中没有比运用战略战术智谋计策更重要的了,与它相比较,临阵击鼓进军冲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现在人们使用的那些权衡规矩,一旦制定就不再变更了,它不因秦、楚强权政治而改变,也不因胡、越地域差异而变化,永远保持一致而不偏斜,公正地度量一切而不走样,一旦定型,便万世传下去,它们就是在无知无觉中为人们做着度量物体的事情。所以,世上会有被废弃的亡国君主,却不会有被废弃的道术;人会有穷困潦倒的时候,而事理却不会有困阻行不通的时候。由此看来,“无为”是道之根本。人能掌握无为之道,就能应对任何变化;只凭个人的才智,是难以实现天下大治的。 汤王、武王都是圣明的君主,但习惯于陆地生活的他们却不能像南方越人那样乘小舟而游泛于江湖;伊尹是贤明的宰相,但生活在中原地方的他却不能像北方胡人那样骑着骏马去驯服野马;孔子、墨子尽管博学多才,却不能像山民那样自由自在出入草莽丛林、高山峻岭。由此看来,人的智能对事物的认知和驾御,是有限的;想以个人的有限智能光照四海、施震海内、保护四方,而不因循道术,只凭一己之能,那么他离走投无路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智”不足以治理天下。夏桀算得上勇武有力,能徒手折断骨角、拉直铁钩、绞铁成索、揉合金块;桀王手下的推侈、大牺,下水能杀大鳖和鼍龙、上山能擒熊罴;但是一到商汤率兵车三百于鸣条围着夏桀、擒困推侈、大牺于南巢时,这些勇武有力最终有力无用处。由此看来,凭恃个人的勇力是保不住天下的。 智慧不足以治国、勇力不足以逞强,那么个人的才智也不值得依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但反过来说,君主是不出朝廷,却能知道天下大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的事物推知其他事物,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个人,这就是说积集体力量、聚集体智慧,所以能战无不胜,事无不成。井里、小水坳内之所以没有鼋鼍,就在于它们太狭窄;园圃中之所以没有参天大树,就在于园圃太有限。一个人举重鼎,力气小而举不起,但等到众人合力将鼎举起移开,就不一定要等待大力士来完成了。所以千人之中必有栋梁之材,万人聚集没有办不成的事。 骅骝、绿耳这样的骏马,一天跑上千里不在话下,但如果让它们去捕捉兔子的话,那还不如猎犬,这是因为各自的技能不同的缘故。猫头鹰晚上能抓得着蚤子和蚊子,真是明察秋毫,但一到白天,即使两眼圆睁,却连山丘这样的庞大物体都看不清,这是因为猫头鹰的生理特性所决定。这也就像?蛇在游雾中升腾、应龙乘云气上升、猿猴在树林里敏捷跳跃一样,均由这些生物体的生理特性所决定。所以古时候造车子,漆工不管画图、雕匠不管砍削,各类工匠只擅长一种技能,就像士人不兼官职一样,这样各守其职,反而相安无事、互不侵犯、各尽其职;这样人得其宜,物得其安,器具不受损伤,事情不会耽误,职责明确不得懈怠。债少容易还清,职位职责少容易守职尽职,担子任务轻容易完成且大家乐意承担。所以在上的君主持守简约,下在的官吏就容易做好本职事情,这样君臣虽然长处一起,但不会产生厌倦之感。 治理民众的方法,就应当像祭祀灵星时的尸主那样:庄重静默、端坐无言,使祭祀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吉祥受福。所以,得“道”之君不为丑陋掩饰,不为美善隐藏。一个人承受到君主的恩惠,不会觉得太大;万人分享这种恩惠,也不会觉得太小。因此君主慎重对待恩惠和慎重对待惩暴,他不轻易施予人恩惠,就像他不轻易对人惩处一样。这样,使他治国之道畅通无阻。因为施行恩惠,就会热衷于施舍给予,以致使无功者得到奖赏,无劳者得到爵位,这样一来,使轻易得到爵位官职的人会玩忽职守、松懈职责,而那些闲居游荡的士人也会极力谋取爵位官职。同样,施行惩暴,就会随意诛杀惩罚,以致使那些无罪者得以屈死,品行端正的人受到惩罚,这样一来,使那些注重自我修性的人不愿再努力为善,而那些行为不轨者倒反而敢于犯上作乱了。所以轻易广施恩惠容易助长奸邪、轻易施行惩罚容易滋生动乱;而一旦有这种奸邪、动乱,就是亡国的徵兆。 因此,英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他不因为国家有受诛罚之事而恼怒,也不会因朝廷有奖赏活动而赞誉高兴。这是因为受诛罚者没有必要怨恨国君,这是他们罪有应得;受奖赏者也没必要感谢国君,这是他们劳动所得、功劳所致。而民众一旦知道明白这赏罚的由来——均取决于自身表现,也就会努力工作,建功立业而不指望君主个人会恩赐什么。这样一来,政府机构——朝廷反而人迹稀少,大家都去从事自己的工作,使开辟出来的荒地都无杂草。这就是远古时代的“无为而治”,现在大家都知道。桔槔的立柱直立而不活动,控制着横木杠杆上下运动汲水取物;君主如同立柱庄重静穆而不躁动,下属百官就能办好政事。这也好像军队中拿指挥旗帜的将领,这旗帜乱挥妄指就会导致部队混乱、阵脚动摇。所以,治国如施以小恩小惠,是不足以使天下得到安宁的;施用智力聪慧也难以使国家转危为安的;与其赞誉尧帝而诋毁桀王,不如现在就收起所谓的聪明而归返到无为而治之道。奉行清静无为的话,连上天都会赐给时运;推行廉俭守节,连大地都会助育生财的;而君主守朴处愚办事合情合理,就连圣人也会为他出谋献策的。所以说处于低处、谦卑自居的人,万物都会归附他,天下也会归他所有。 君主治理天下,清明而不昏昧,心胸虚静而心志温和,这样,群臣就会像车辐聚集到车轴一样入朝辅佐君主,不管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能的还是不才的,无不各尽其能、各尽其力。达到这种君臣和谐的境界,才能谈得上君臣之礼节,也才能建立起治理天下的基础。于是,君主凭借众人力量作为车,驾御众人智慧作为马,这样即使是行走在幽暗险要的道路上,也不会使君主迷失方向。君主深居隐处以避开燥热寒湿,室门关闭以避奸佞之徒。他内没有亲眼看到过巷里民情,外没有亲自巡视过山川湖泽;居室以外的地方,他两眼只能看到十里以内的东西,两耳只能听到百步之内的声音,可是天下事物却无所不知、无所不通,这是因为向君主输送信息知识的渠道广宽畅通、与君主一起商讨并出谋划策的人又很多。所以他足不出户而能知天下事、眼不窥牖而能知天象。这就是说充分聚集、发挥众人的智力才能,这天下就不够他治理了;而只凭借个人的智力,就有可能连自己的命都难保。 所以君主用道德来治理天下,而不只运用个人的才智,依顺万民之利益来办事处事,因而他稍抬脚便能让天下人获得利益。这样,百姓即使将君主顶在头上也不会感到压迫、放在眼前也不会感到碍事、举过头顶也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推崇他也不会产生厌恶感。君主治国方法灵活圆通,周而复始而运转不停,孕育万物神妙无比,虚静无为而因循天道,常居后而不争先。而下属大臣办事处事方方正正,言论得体、处事恰当;遇事先行倡导,职责分明而不推诿,以此来建立功绩。所以君行无为之道、臣行有为之道,君臣异道天下太平;反之君臣同道则天下大乱;这就是说君主清静无为,臣则恪守职位,各自处在应处的位置上,这样上下便能默契合作、互相制约和促进。 君主治理天下,心胸虚静而心志温和,清明而不昏昧,这样,群臣就会像车辐聚集到车轴一样入朝辅佐君主,不管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能的还是不才的,无不各尽其能、各尽其力。这样君主能充分驾御下属大臣、下属大臣能充分事奉效力君主,治国之道就是这样明了。周文王聪明而且好向别人请教,所以他圣明;周武王英勇而且好向他人讨教,所以他能取得胜利。所以说凭借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利用借助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千钧的重量,大力士乌获不能举起来;众人一起用力,那么上百人就够了。所以只用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像乌获这样的大力士也不值得去炫耀;而借用众人的智力,那么天下也就小得不够你治理。 大禹疏通长江引导黄河,替天下人兴修水利,然而他却不能使江河西流;后稷开垦荒地,引导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然而他却不能让禾苗冬天生长。这难道是他们还没有将本事全部发挥出来?不是的,而是自然的趋势不允许!如果勉强去做那些自然趋势不允许的事情、不遵循事物客观规律,那么你尽管是圣人神仙也是无法将事情办成功的,又何况你还只是当今的普通君主呢?车载负荷沉重而马又疲弱,这时你就是是高明的驾御手——造父都难以驾车赶路去远方;反过来说,如果车辆轻便、马儿健壮,你就是是一般性的驾御手都能驾车疾驰。所以,圣人办事岂可违背事物规律、乖悖自然本性,将生来弯曲的变为笔直的、将原本卷屈的变为舒展的?他无不依循事物的本性天资而加以利用的。所以积聚众力来办事,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利用众人的智慧来做事,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聋人可以让他去嚼生牛筋,而不能派他去伺听;哑巴可以叫他去看守马圈,而不能派他去传话。这是因为他们生理形体上有缺陷,因而有些功能就不具备。所以有哪种功能的就安排他处在合适这种功能的岗位上,有哪种技能的就让他干合适这种技能的事情。他的能力能胜任这项事情工作,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压力重;他的能力和他做的这项事情相称,那么他就不会觉得困难。所以,不论能力大小、水平高低,让他们干适宜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事,那么天下人都可以一样发挥各自的作用,以至于不会有因无法胜任而出现的过失。这就是圣人兼容并蓄使用各种人才,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什么无用的人。 君主看重和推崇正直忠诚的人,让他们身处高位,担任要职,执政理事,那么谗佞奸邪之徒就无机会往上爬,这就好像方圆不能相合、曲直不能相入。鸟兽不能同群,是因为他们不是同类;虎鹿不能同游,是因为他们力量不等。所以圣人受重视处高位,这谗佞奸邪之徒如果想要干扰破坏,那就像小鸟碰到鹞鹰、老鼠遇到狸猫一样,必定要丧命的。所以君主的每一个举动,都不可不慎。如果君主用人得当,那么国家就能治理得好,上下和洽,群臣亲和,百姓归附;如果君主用人不当,那么国家就有危险,上下乖悖,群臣怨恨,百姓动乱。所以君主一次政策失误,便会终身受害。这国政的得失,关键在于君主。这就好比上面的绳墨取得正,下面的木材就必定直,这并不需要工匠花费多少力气的,只要按拉直的墨线顺势修整就可以了。 所以君主如果诚信正直,那么国家政权也必定由正直人士来执掌,谗佞奸邪之徒就没有活动的市场;反之,君主如果不诚信正直,那么得志者必定是谗佞奸邪之徒,忠贞之士就隐退藏匿。人之所以不去剖裂玉石而去剖裂开瓠瓜做瓢,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剖裂玉石没有什么用处,再加上玉石坚硬不易剖裂。如果君主公平正直,就像用绳墨水准测定曲直高低一样,那么大臣中尽管有人敢搞歪门邪道,但这结果必定是像以卵击石、以火投水那样。这就说明君主在治理国家中的主导作用。正因为这样,所以楚灵王喜欢杨柳细腰,楚国百姓则纷纷效仿缩食减肥;越王崇尚勇武,越国百姓则纷纷处危争死。由此看来,君主的权势,足以产生影响以致移风易俗。当尧还只是一个平头百姓时,他的仁慈感化不了同一巷子里的邻居;而夏桀占居了帝位,便能令行禁止,推行他的一套。再由此看来,贤明倒反而治理不了天下,而权势却能移风易俗,这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尚书》说:“一个人做了善事,万民都依仗着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天下人常常被一些表面的名声所迷惑,而很少去考察这些名声的实际内容。所以那些隐士就常常借着人们对他的称誉而获得尊贵,游士则常常凭着善辩而显达。考察他们之所以尊贵、显达的原由,实在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只是由于君主没有很好地明察他们的真实本领而一味相信众人的溢美之辞而已。但如果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不能这么简单了,那就需要君主对谈论国事的说客一定要深究他们的言论是否符合国法,对那些仕人一定要放在官职上来考校他们是否真有才干胜任;君主也一定要以官职的名分来要求下属百官必须名实相符克守本职来奉献功绩;而下属百官也一定要言论符合实际、行为符合法规;这样才能使群臣紧密团结在君主身边,没人敢挟制君主。如果下面官吏所做的事不合常规,但只要于国有利、能辅佐国政,就必须加以反复检验、考校后加以推行,君主还应暗中查访官吏来观察他们的归向,并全面地听取多方意见来观察他们的变化;不偏听偏信片面之辞,也不偏私地根据偶然一事作出结论。因此,君主能够站得中正,看得全面,洞察一切;群臣们都公平正直,不敢做出邪恶事情;百官们都忠于责职,致力于政绩功绩。在上的君主精明审察,在下的百官勉力从事,奸佞之徒灭绝,众人的功业日益进步。这样,有智者勤于职事、有勇者尽力于军事。动乱的国家就不是这样了,只要是众人称誉的人,没有功劳也受到奖赏;忠于职守的人,反而无罪受到惩罚;君主昏庸糊涂,群臣百官结党营私没有忠心;说客们摇唇鼓舌争辩标榜,仕人们争先恐后追逐名利;君主发布政令,下属官员就开始非议诽谤;法令明禁的东西,下属官员就用歪门邪道加以触犯;凭智谋混饭吃的人就热衷于搞计巧,靠勇力谋职位的人就全力以赴搞争斗;大臣专权,下吏持势,结党拉派,戏弄君主。这时国家表面上掌握在君主手里,但按古人的说法是早已名存实亡了。再说那些不称官职、不能披甲上阵、不懂稼穑而徒有“贤圣”虚名的人,是不能由他们来实施国家教化的。骐骥、 騄駬,是闻名天下的千里马,但如果驱赶它它不前止,勒住它它不停止,那么这种情况下,笨蛋也知道不能去骑它。现在国家治乱的关键像车辙那样清楚地摆着,可是当代君主却不能察觉,这就是治国之道阻塞不通的原因。 权力帝位是君主的车子,爵位利禄是君主驾御人臣的缰绳和嚼头。因此,君主掌握着权势要害和控制着封赏爵禄的权柄,所以能谨慎地把握着处事缓急的分寸、施予剥夺的节奏,因而天下人也能竭尽能力而不倦怠。君臣相处,关系和感情没有像父子那样亲密深厚,也没有骨肉之间的亲情,但下属官员却能竭尽全力、不惜为君主牺牲生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国家君主所利用的权势而导致他们这样做。 以前有个豫让,本是晋国范氏中行文子的家臣。智伯攻打中行氏,吞并了中行氏的领地,豫让背叛了原先的主子中行文子而投奔智伯。后来智伯为争夺土地与赵襄子开战,在晋阳城智伯惨败被杀,由他掌握的晋国也因此分为韩、赵、魏三国。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宠爱之恩,决心向赵襄子报杀主之仇。他用油漆涂满全身,让身上生出恶疮,并吞下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又敲掉门牙,改变容貌以便能行刺赵襄子。同样是长着一颗心的豫让却先后侍奉两个主子,对先前主子背叛离弃,而对后来主子却甘心奉献生命,难道是豫让根据主子的权势大小厚薄来决定自己的取舍?不是的,而是主子的恩泽决定了豫让的取舍去留。纣王占据整个天下,使诸侯无不对他朝拜,凡有人迹的地方、车舟相通的区域,无不称臣降服。然而,周武王只率三千甲卒就将纣王打败,难道是周朝百姓愿为君主效死、殷朝民众生就背叛的个性所决定?不是的,而是周武王对民众德义深厚导致他们能听从号令并加以执行。风大则波浪自然兴起,林大则鸟雀自然聚集,自然界的现象就是如此。因此,下属官员如果不能从君主身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君主也就休想从下属官员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君臣之间的施予,就是这样有施有报。所以下属大臣竭尽全力、不惜牺牲生命来事奉君主,那君主就该按功劳大小赐爵封位对待臣下。因此君主就不该赐赏无功臣子,臣子也不会替无德之君拼死卖力,君主的恩泽如果不能遍洒人民群众,却想要他们乖乖听驱使,这就像用鞭子去降服烈马一样,也好比不降雨水就希望庄稼成熟丰收一样,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统御之术的。   统治人民的方法,应用处静以修养身心,以勤俭节约为下属作出表率。君主如果处静以修身则民众就不受骚扰,君主如果勤俭节约则民众就不抱怨。因为民众骚扰不安,政局就混乱;民众怨声载道则说明君主恩德薄浅。接下来就是,政局混乱则贤能人士就不会替君主出谋献策,君主恩德浅薄则勇武之士就不会替君主卖命拼死。所以,君主若是喜好收养观赏猛兽凶禽、收藏怪异奇特之物、性情暴躁、好乐昏乱、不惜民力、驰马打猎、出入不按时节,这样朝政百官必定随之混乱不堪,事务辛苦,财钱贫乏,万民愁苦而生产荒废。君主如果喜好高楼深池、雕琢刻镂及华丽的纹彩、各种精美织物和珍宝珠玉,就必定要想方设法搜刮以致赋敛无度,这时民众就会被弄得财穷力尽、疲惫不堪。尧帝拥有天下,不是为着贪求万民百姓的财富,利用君位来享受安乐的,而是为百姓改变连年征伐战争、以强凌弱、以多欺少的混乱局面的,因此尧帝亲自带头实行节俭、向民众昭示仁爱之心、让人们和睦相处。所以他的住房是茅草盖顶、不加修剪,柞木为梁、不加砍削;乘坐的车子不加绘画,蒲草席垫不镶花边;祭祀用的食物不调五味,吃的主食不舂捣细;巡视狩猎只为推行教化,辛劳地奔波于三山五岳。这些难道是他所应得的奉养还不足以使他享乐而为此辛劳奔波?不是的,是因为尧帝一心为的是国泰民安、天下社稷,他在这当中并未获得任何利益好处。而到他年老衰弱、精力不济的时候,便将整个天下传给舜,这犹如倒退脱鞋一样简单容易。而到衰败时代,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有些君主哪怕是只有一天拥有天下、处在君主位子上,也要竭尽全力来消耗百姓的财力和精力,以供养满足他的声色享乐,一心用在宫殿楼阁、池塘苑林、奇兽怪物、珍宝奇物这些事上。这样导致贫苦百姓连酒糟、谷糠都吃不到,而皇宫里畜养的虎狼熊罴却吃厌了猪羊牛肉。贫苦百姓连粗布短衣都没一件完整的,而宫室里的人却穿的是锦缎。君主忙乎的都是些于社会民事无用的事情,从而使黎民百姓疲于奔命于天下,弄得憔悴不堪、精疲力尽,整个天下人都无法安生。 君主所处的地位,就像天空中发射光明的日月,天底下的人都侧目仰视、侧目恭听、伸长脖子抬起脚跟来眺望。所以,君主只有淡泊才能显示美德,只有宁静才能维持久远,只有宽大才能容纳一切,只有仁慈才能怀拥民众,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因此贤明的君主任用人才,就像高明的工匠裁取木料一样:大的用来做舟船柱梁,小的拿来做船桨楔子,长的用来做屋檐椽条,短的拿来做短柱斗拱;无论大小长短,都将它们派上用场,规矩方圆都恰到好处。天下毒物,没有比乌头更毒的了,然而良医就是将它装在袋里收藏起来,因为有用得着它的时候和地方。所以,莽莽森林中的野草树木,尚且没有可抛弃的,更何况是人呢!今天那些朝廷不荐举、乡里不赞誉的人,并不是他们无才缺德,而是这些人用非所能。鹿上山时,快得连獐子都赶不上,但等到鹿下山时,牧童都可以追上它。这说明一种能耐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所以有雄才大略者不可用雕虫小技来苛求他,而只能耍小聪明者不可委以大任。人有各种各样的才干,物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人任一份工就嫌太重太累,但有人任多份工都不嫌吃力。所以能计较弄清毫厘小数的人,一定弄不清天下这大数;盘算精明到小数目都不会出差错的人,碰到大数目就会糊涂困惑。这些就像不能让狸猫去与牛搏斗、让虎去捕鼠一样。今天有些人的才能,可以平定九州、兼并域外、挽救危难中的国家、恢复濒临灭绝的世族,这些人的志向在于宏扬正气纠正邪恶、决断处理烦难杂乱的问题,而现在却要他们去管理一些宫内家庭事务;有些人只具备一些小本事,却相当机巧奸诈、善于奉承献媚、讨好主子、追随浅陋习俗、低三下四地哗众取宠,却被交付委任以天下大权,参与治理国家的机要大事:这种大才小用、无才重用的做法,就像是用斧头去剪毛发、用剃刀去砍树木一样,都失 去了它们所适宜的东西。 君主应凭借天下人的眼光观看事物、借助天下人的耳力聆听声音、凭借天下人的智慧考虑问题、依仗天下人的力量争取胜利。因此,君主发布的号令能够向下贯彻,群臣的情况能够上达;百官同心协力,群臣紧密聚集;君主不凭一时喜怒而实施赏赐和诛罚;所以君主树立起来的权威不易废弃,聪明广远不易蒙蔽;法令明察而不苛刻,耳目通达而不闭塞;善恶是非每天出现在眼前而不会弄错。因此,贤能的人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智慧,能力差的也竭尽全力;君主的恩德施予普遍而不偏私,群臣勤奋工作而不懈怠;附近居民安居乐业,边远民众归顺德政。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是在于君主采用了正确的用人选人方法,而不是只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所以借助车马的人,脚腿不辛苦而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不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大海。 君主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君主表达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不使君主产生困惑的。因此,君主对那些言论正确的,即使是役民樵夫,也不能弃之不用、拒之千里;对那些言论错误的,即使是常给朝廷出谋的卿相,也不一定非用不可。是非曲直,不是以地位贵贱尊卑来确定的。所以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意见时,如果他的计策管用,就没有必要因他的地位低微而羞于采纳;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没有必要嫌他嘴笨而不去采纳。但是,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他喜欢那些熟悉的习性相近的人,即使是行为不正派,也装作不看见;而那些他所疏远、被看不起的人,即使是为他竭力效忠努力工作,也只当不知道。或者将那些进善言的人抢白得哑口无言,或者对直言进谏的人套以罪名无辜诛杀。像这样的昏主还想光照四海、抚慰万方,这就像堵塞耳朵听音乐、蒙着双眼看颜色,实际上他离耳聪目明还远着呢! 法是天下社会的度量标准,也是君主手中的准绳。社会制订颁行刑法,是为了依法惩处犯法者;设置实行奖赏制度,是为了奖赏有功之士。这种刑法和制度一经制定,符合奖赏制度的就要嘉奖、触犯法律的就要受罚。尊贵者触犯法律也不得减轻处罚,卑贱者犯了法也不会加重处罚。犯法者尽管贤能也一定严惩,守法者虽然无能也不可无端治罪。所以秉公执法风气盛行,徇私枉法之路就被堵塞。古代设置理官,是用来制约民众,不让他们恣意放纵。设立君主,是用来制约官员,不让他们专行妄为。而宗法礼义的制定,又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这样,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人可以不受限制而放纵专行,那么“道”就占了主导地位、取得胜利,“道”取得胜利,这事理就通畅,于是便可返回到无为而治的境地。这里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凝滞不动,而是说不要任何事情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而不考虑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寸”的度量是根据禾穗的芒长来制定的,而穗的芒又产生于有形的植物,植物生长又离不开阳光,这就是“度”的本原。同样,音乐产生于五音,五音产生于十二律,十二律产生于风,这就是声音的根本原理。法的情况也一样,它产生于公众的道义,这道义产生于公众生活的需要,并符合最广大民众的心愿,这就是法治社会的要害。所以,与这些“根本”、“本原”、“要害”相通,就不会被末节搞乱,掌握了这些“根本”、“本原”、“要害”,就不会被繁琐搞糊涂。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产生于人间社会又转过来制约人们使之正派。所以,自己身上有这样的缺点过错,就不要非难他人身上有的同样缺点过错;自己身上没有的优点美德,也就不要要求别人有这种优点美德。由此推出,要求下层民众遵循法律,那么上层君主百官也应遵循法规;禁止百姓民众不能做的事,那么君主自身也不能做。这才叫法制社会。所谓“亡国”,不是说这个国家没有君主,而是说这个国家没有“法”;现在说变更法制,并不是没有法,而是有法不用,有法不用等于没有法。因此,君主立法,首先自己要作出执法守法的榜样,这样法令就能施行于天下。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还是一句话,君主如能用法严格地约束自身,那么法令政令就能够在百姓中施行无阻。 圣明君主治理天下,就好像造父驾御马车:善于控制缰绳、调节辔头来使马儿步伐整齐和谐,通过他平和的吆喝来调节车辆的快慢;驾御马车的法术熟谙于胸中,而竹鞭又紧紧地握在手里;那缰绳的松紧,吆喝声的高低,竹鞭的使用等无不传达他的意旨,而马儿也能领会他的意思。所以马车的进退、转弯都能符合规矩,取道上路多远都能到达,可人马不会感到精疲力竭,这都应当归功于神奇的驾御术。所以说,王位和权力是君主的车辆;而大臣则是君主的驾车马匹。身体还没在车上坐稳,马儿又不听使唤,就开始启动而不出车毁人亡的危险,从古到今好像还没有过。所以车、马不协调,即使是王良也不敢驱车上路;同样君、臣不和谐,即使是唐虞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掌握驾御法术,使管仲、晏婴的才智得以最大限度地施展出来;明确君臣名分,使盗跖、庄 蹻这样的大盗也难以作乱耍奸。 趴在井栏朝着井水照脸,眼睛视力再好也不易看清自己的眼珠子;而用明镜来照脸,脸上的毛孔和斑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英明的君主耳目不劳累,精神不耗竭,物体来到时能看清它们的形象、事情发生了能应对它们的变化,不论远近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不靠偶然的机会而遵循必然规律,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有失误。 那优秀的驾御手,使马儿的体形动作和车子协调一致,御手的心思想法又和马儿沟通一致,那么就是经过险阻,到达远方,进退转弯,没有不称心的。反过来说,即使有骐骥、 騄駬这样的良马,但让臧获这样的愚者去驾御,那良马反而变得暴躁放纵起来,没法控制它了。所以治理政务的官吏,不贵在其自身行为的正确与否,而贵在不能做坏事。所以说:“不要助长人的贪欲,但也不要压抑人的正常要求;不要鼓励人争名争利,但也不要人放弃合理的竞争。”这样恰到好处,人欲能合理释放,真正的公正合理之道才得以实行。才德皆佳的人按法度正确使用,才德欠佳的人也应放适当的位置使用,这样,天下就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如果不是根据人的才能是否称职,而是根据他人的非议或赞誉来评品人之优劣,抛弃勤于公职努力工作的人而任用结党营私之徒,那么奇异之才就会躁进跻身处在与他才能不相称的位置,忠于职守的官员反被堵塞而不得提拔晋升。这样一来,全国的民间风气就被搞乱,有功之臣也因不得提拔晋升而争于朝廷。所以法律准则是君主用来控制下面群臣百官民众百姓的,如果放弃不用,就好像不用缰绳嚼子、骑光背马疾驰一样,百官百姓反过来会戏弄君主。所以说君主有法术就可制御群臣百姓,不用法术或无法术就要被群臣百姓控制。吞舟的大鱼,离开水面跳到陆上,就会被蝼蛄、蚂蚁欺侮,这是因为它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水域;猿猴离开树林,就会被狐狸擒获,这是因为它处在它不该处的地方。 统御臣民的君主如果放弃君主本应持守之道,去干涉下属官员分内的事,这样使下属官员反而感到不好办,以无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事;而那些忠于职责的官员也只能顺从君主的意愿、看着君主的脸色行动以讨君主欢心;他们也只得收藏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不用,反将自己分内的事,乃至责任全都推到君主身上。 在这种君主事必亲躬、包揽一切的情况下,那些尊贵的卿相对于勤劳政事,通达事理的官员对于考察事理,骄横放纵的官僚对于恭谨守职,势必不如君主。君主不很好地运用群臣的才能而喜欢每事必亲躬,就会每天伤透脑筋、背着所有的责任包袱无法摆脱。这样,君主原本有限的统御群臣之术就在日常事务中被削弱,办事处事就不能合理有效;君主每天陷于繁琐具体的国务之中,就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天下大事。君主的个人智慧不足以治理天下,君主的威严不足以施行惩罚,这样就无法与群臣百官产生交往。还有,君主如果在内心世界产生喜怒情感,就会在外表神态、言语中表现出来,这样使那些忠于职守的人偏离正道而转到逢迎阿附君主,有些官吏就会出于私心破坏法律来顺从不正之风,于是奖赏与功劳不相符合,处罚与罪行不相对称,上下离心离德、君臣互相埋怨。所以执政官员阿附逢迎君主,那么当他们有过失时,君主就无法责备他们;而有罪不加以惩处,百官群臣就会议论纷纷心情烦躁而思想混乱,这时君主再有智慧也无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当诽谤和吹捧风气一旦滋生,君主再英明也无法照亮人们。不正本清源返回自然无为,那么君主是越辛劳而下属百官是越安逸,这就像代替厨师宰杀牲口,取代木匠斫削木料。你与马赛跑,筋骨跑断也追不上马;但坐上马车手操缰绳辔头,那么马就不得不听你的使唤,以至累死马儿也是相当简单的。所以让伯乐去相马、由王良来驾御,英明君主只须稳坐马车厢里,无须亲手驾御就能到达千里之外,这就是在于能利用他人的特长才智来作为自己驰骋的羽翼。 所以统御民众的君主就该持清静无为之道而守着根本,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而无个人贪欲偏好。君主要知道,处处想插手表现自我,那么谗佞就会产生;而有个人偏好贪欲,那么阿谀就会兴起。过去齐桓公喜爱美食,易牙就蒸煮了他的长子献给齐桓公以骗取宠信;虞国国君贪好璧玉良马,晋献公就用璧玉良马来满足他的欲望以便能借道进军;西戎国王爱好音乐,秦穆公就用歌女诱惑使之丢失土地。这些均因国君好利贪欲而被人算计。所以只有从内心世界建立起某种信念,只要自我不变质,外界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将此拔去的。反观物质世界:那火虽然热得灼人,但水能泼灭它;金属虽然坚硬无比,但火能销熔它;树木虽然结实,但利斧能砍伐它;水虽然漫溢渗透,但土能堵遏它;只有自然造化的东西才没什么能制服它。所以心中的欲念不外逸,就叫做把住了门户,外界的邪气不能入侵攻心,就叫做守住了关卡。心欲不外逸、邪气不入侵,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节制?什么事情不能成功?那才是不用然后能用,无为然后有力。人的精神劳累就会离散,耳目淫荡精气就会衰竭。所以得道体道的君主是熄灭欲火、抛弃杂意,以清静无为来对付所有一切;他不替任何人说三道四,他不将他人的事务揽于手中;他只是按照各种名分来落实实际事务,使各种官吏完成各自分内的事情。任用他们而不瞎指挥,提出责职权益而不多下指令;以无法规定、无可奈何的“道”作为法宝,这样百官群臣就能各守自己的岗位而尽心尽力了。 君主如果能掌握利用好权势,那么对于教化民众这点来说,就非常容易了。过去,无能的卫国君之所以能役使勇武的子路,就在于他掌握了权力的缘故;而平庸的齐景公和齐桓公能让精明能干的管仲、晏婴做他们的臣子,也是因为景、桓两公身处君位的缘故。这怯懦的制服勇武的、愚庸的制服聪明的,是因为怯懦、愚庸的身处地位要超过勇武聪明的。所以树枝不能大于树干、树梢不能强于树根,这样大的重的就能够制约小的轻的;就像五指属于臂控制,手指的搏拉抓取十分敏捷灵巧,没有不随心所欲的,这就是说小的属于大的控制。正因为这样,谁获得重要位置、有利形势就显得很重要,这样他尽管掌握持有的很小,但所能胜任的却很大;他尽管掌握守持的很小,但所能掌握的却很广。因此,十围粗的木柱,却能支撑千钧重的房屋的重量;五寸长的插销,却能控制大门的开关。这难道是木柱和插销的粗细长短足以胜任房屋重量和大门开关?不是的,而是因为它们处的位置太重要关键了。孔丘和墨翟研究先圣的学问、通晓六艺的理论,但是后来继承传播他们的言论思想、亲身实践他们的志向、仰慕追随他们的义理和风格,并为他们奔走效劳的门徒只不过数十人。假使孔丘和墨翟处在天子的位置,那么天下儒、墨的门徒就不是数十个人了,可能天下到处都是儒、墨的门徒了。楚庄王为文无畏在宋国被害而感到悲伤,并为之挥袖而起,领兵攻打宋国,一路上跟随前往的追随者接连不断,浩浩荡荡攻到宋国都城、并取得胜利,这一切因为楚庄王掌握权势而导致的。楚文王喜好戴獬豸冠,使楚国人都仿效他;赵武灵王佩着贝带、戴着砫砮冠上朝,整个赵国人都被他同化。假如楚文王、赵武灵王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处平民百姓的地位上,即使也戴着獬豸冠、佩着贝带、戴着砫 砮冠而上朝,就不免被人耻笑了。 在整个社会中,能够自觉爱好善良,乐意正派,不靠禁令惩罚而就能遵守法规的老百姓,大概是一万人当中也没有一个。因为这样,所以君主发布法令就应坚决、实行就应坚定,服从者就让他得到好处,违逆者就叫他遭殃,这样,转眼功夫,天下就没有不遵守法规的了。所以如果手握剑锋,将剑倒着迎战敌人,即使是像北宫子和司马蒯蒉这样的勇士恐怕也难以去与敌人交战;而手握剑柄、以剑锋对准敌人,即使是武功平庸的人也能战胜敌人。这也可以这样讲,如果让乌获、藉蕃这样的大力士去牵拉牛尾巴,你就是将牛尾巴拉断,这牛还是不听你的话,原因是在于你违逆了牛的本性;如果你用手指粗细的枝条贯穿牛的牛鼻,这样即使是弱小的五尺牧童也能牵着牛周游天下,使牛服服帖帖,原因是顺应了本性。七尺船桨能够控制船只的左右方向,是由于凭借水的作用力;天子君主发号施令能够令行禁止,是依靠民众的势力。 能够堵塞防止危害民众的事,开发推行有益于民众的事,这样君主的威信,就像挖开池堤池水畅通灌溉田地一样深入人心。所以说顺流而下是很容易到达目的地,背对着风奔跑是容易跑得远的。齐桓公登基执政,下令不许畜养食肉的猛兽和吃粮食的鸟儿,撤除捕捉动物的网罗,仅这三项措施实施就使百姓心悦诚服;而殷纣王残杀王子比干就使骨肉间产生怨恨,斩断早晨趟水过河人的胫骨就引起万民叛乱,仅这二项罪行就使他丢掉了天下。所以君主的义举,用不着使天下所有人同时都获得利益,而其中只要有一人得利获益,就能使天下人从中受感化;纣王的暴行,并没有使天下所有人同时受害,但只要残害了一人,天下人就会离心背叛。所以齐桓公靠办三项事件便九次会合诸侯;殷纣王只做二件蠢事就遭灭亡,此时想做名普通老百姓都不可能了。所以君主的一举一动都不可不慎重。君主要向人民征收赋税,一定要事先盘算一下年成好坏,估计一下人民手中的积蓄,弄清百姓是饥还是饱、有余还是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酌情征收供君王车马衣食所需的赋税。高耸的楼台、层叠连片的榭屋和宫室,十分壮观漂亮,但是老百姓还挤在土房窄屋里栖身,那么英明的君主就不会以住入这些华丽的宫室楼台里为快乐;肥砵醇厚、甘甜酥脆的酒食,也十分味美可口,但是老百姓还过着糟糠粗粮都吃不上的日子,那么英明的君主就不会以享用这些美味佳肴为甜美;安适的床榻、细软的席垫,也十分舒适,但是老百姓还过着戍守边境、遭受危难、战死野外、尸骨暴露的日子,那么英明的君主就不会以寝卧舒适为安适。所以古时候的君主,他对百姓的痛苦而担忧、悲伤,只要国家里有挨饿的人,他就不会对食物挑东拣西;只要国家中还有挨冻的人,他就不会身穿裘皮;只有当年成丰收百姓富足时,君主才悬挂钟鼓、陈设干戚,君臣上下与民同乐,国家因此无一人悲哀。 所以,古代制造铜钟、石磬、箫琴,是用来表达快乐之情的;制造兵器、铠甲、斧钺,是用来表示愤怒的;制定祭祀、应酬礼节,是用来传递互相友善、喜悦的;而穿丧服系麻绳着草鞋、捶胸顿足号啕痛哭,是为了表述哀悼之情的。这些喜怒哀乐之情,都是发自内心世界,又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到了乱世昏主,搜刮民脂民膏时不顾百姓的承受力、聚敛财富时不看百姓的家底积蓄,民众从事的男耕女织根本无法供给上面君王的奢求,这样导致民力疲乏,财源枯竭,君臣互相怨恨。因此人民是被弄得唇焦舌燥、心急火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却去撞击大钟、擂击响鼓、吹奏竽笙、弹拨琴瑟,就好像是披戴盔甲进入宗庙祭祀神灵、穿着细软华丽的锦衣出征打仗一样,完全失去了原本制定音乐的目的了。 百姓维持生计主要靠农业生产,一个男性劳动力所耕种的土地不过十亩,中等土质的地一年每亩收获不过四石。妻子儿女老老少少都靠这些收获过日子,有时还要碰到水旱虫灾,就无法缴纳赋税供给政府朝廷的车马军队的费用。由此看来,人民百姓的生活也够令人忧愁的。全国可耕种面积,按三年耕种积余一年粮食来计算,九年只有三年积蓄,十八年则有六年的储备,二十七年就有九年的储备积累。这样如遇水旱虫灾,人民百姓就不至于陷入困境流亡逃荒。所以,一个国家如无九年的储备积累,就叫不足;一个国家如无六年的积蓄储备,就叫悯急;一个国家如无三年的积蓄,就叫穷乏。正因为这样,有的英明君主,取用民财知道节制,自己消费知道限制,这样就能承受天地的施予和奉养,而不至于会遭受饥寒的灾难。反过来,如果是贪婪残暴的君王,那么他可能是不停地骚扰百姓,侵夺吞没百姓的财物以满足他的无穷贪欲,这时,百姓们就无法承受天恩地德所赐的福利。 食是人民的根本;而人民又是国家的根本;国家则是君主的根本。知道这道理,治理国家的君主就应上循天时、下尽地财、中用民力,这样万物就能顺利生长,五谷就能繁茂生长。君主还应指导人民养育六畜,按季节种植各种树木植物,致力于农业耕种,发展桑麻业,按各种不同肥沃贫瘠的高原山地来种植相宜的农作物。而对那些丘陵险地及不能种植五谷的地域,则种以竹木,春季可以砍伐枯林,夏季可以摘收瓜果,秋季可以积蓄蔬菜杂粮,冬季可以砍伐薪柴以供民用。因此,活着不会缺少用品,死后不至于抛尸荒野。所以,先王治国的方法是:畋猎时不得杀绝成群的野兽,不捕捉幼小的麋鹿,不放干池湖之水而捕鱼,不焚烧森林打猎。不到能捕杀弱兽的时间,不让在野外设置捕捉的罗网;没到水獭捕捉鱼群的时间,不得在水中撒网;不到老鹰隼鸟捕杀兔等食物的时间,不得在山谷安装罗网;草木还没凋落之前,不许进山林砍伐;昆虫还没开始蛰伏之前,不准放火烧荒。不准捕杀怀胎的母兽,不准掏取孵化着的鸟蛋,不许捕捞长不足一尺的鱼,不得宰杀不满一年的幼猪。正因为这些规定,保护了生态环境,所以草木生长如气一样蒸蒸升腾,禽兽归山如泉水一样奔流,飞鸟入林如烟云聚集,所有这些均归功于君主保护生物的措施得当。所以先王执政理事,雨季将到之时就要农民修整田疆;虾蟆鸣叫燕子归来之时就组织劳力修整道路;阴气降临百川之时就发动民众修建桥梁;黄昏张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抓紧种植谷物;大火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抓紧播种黍豆;虚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抓紧种好越冬麦子;昂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的时候,就要做好收敛储藏、砍伐薪柴以便过冬。这些政令,上告苍天,祈求保佑,下达万民,令其实施。先王之所以能顺应天时,处事周全,富国利民,使国库民囤财物充盈,让远方异族归顺,是因为他的道性完备的缘故。这道性不能显现目见,但能付之履行;想使百姓得利获益不忘于心,这样这道性的器官功能就自然具备了。人心对于人体的九窍四肢来说,尽管它(人心)不能代替九窍四肢这样具体器官的功能,但手脚的一举一动和耳目的视听都以心为主宰,并不忘心给予它们的主宰作用和好处。所以尧帝心地善良,众人的心地也随之善良起来;夏桀心狠手辣胡作非为,众人也就随之为非胡乱起来。善行积累则功业告成,恶贯满盈则祸害来临。 圣明之人所具备的条件,是这样的:考虑问题要细致,处事要谨慎,同时胸襟要开阔,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而品行要端正;才能要广泛多样而处事要简约。所谓心要细,是说要在祸害尚未发生或形成之前就要有所预见而加以防备,警惕和谨慎地对待可能会出现的过失及萌芽状态中的危险,不敢放松自己的思想。所谓胸襟开阔,志向远大,是说能兼容所有的诸侯国,统一四方边远的异邦,庇护恩及天下百姓,让他们亲密聚合如同一个宗族的人;无论是和你一致的还是和你不一致的人,都要能将他们团结在你的身边,就像车辐聚合在车毂周围一样。所谓智谋圆通灵活,是说智慧如圆环那样反复运转、始终无端;像江河那样到处奔流,四面畅达;又像深渊泉水那样永不枯竭;这样万物因此兴盛,没有不响应随从的。所谓品行端正,是说站得直、不弯腰屈服,朴素洁白而不受污染;穷困时不改变操守,通达时不放纵自满。所谓才能广泛多样,是说文武具备,动静符合法度,举止恰如其分,没有阻碍和抵触,没有不完全适宜的。所谓处事简约,是说掌握权柄、运用权术,以简约驾驭繁琐、以少制多,处静执中,如同璇枢掌握斗柄运转一样,以一合众,就像符节相合。所以心细谨慎者就应将错误禁绝于微细萌芽中,胸襟开阔、志向远大者就应无所不容,智谋圆通者就应无所不知,品行端正者必有所不为,才能广泛者必无事不能,处事简约者必持简要原则。 古代天子上朝听政,有公卿正面进谏,博士朗诵读歌,乐师规劝告诫,平民百姓的街市议论由有关官吏报告君主,史官记载天子的过失,宰臣减少天子膳食以示思过,尽管这样,天子对这些监督仍嫌不足。所以尧设置供进谏者敲击的鼓,舜树立了供人们书写意见的木柱,汤设立了监察官员,武王备用了警戒自己谨慎的摇鼓,哪怕出现细微的过失,他们都已做好了防备的措施。这些圣人明主,对于善事,无论有多小也必定去做;对于过失,不管有多小也一定去改。所以,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都能心胸坦荡而称王拥有天下。在那个时候,君主饭前要先击鼛鼓,饭毕演奏完《雍》乐后再撤席,用过饭后还要祭灶神;他们办事处事时不用巫祝通鬼神,而鬼神却不敢作祟,山川之神也不敢为祸作乱,这可以称得上最可贵的德政了。但是他们仍然战战兢兢,一天比一天谨慎小心。由此看来,圣人君主是多么地小心啊。《诗经》说:“就是这位周文王,言行谨慎小心,心胸光明地事奉上帝,给国家百姓带来很多福利。”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武王讨伐纣王,打开巨桥粮仓将粮食分发给百姓、将鹿台府库里的钱财分发给民众;同时修整忠臣比干的坟墓,在商容的故里表彰商容的贤德,朝拜商汤的宗庙以示敬仰,并解除对箕子的囚禁;让人们都返回家园,耕种自己的田地;没有故旧、新人之分,只要贤能就亲近他们,任命使用的并不都是他自己原有的亲信旧臣,但安然地如同本来就拥有他们一样,使他们能像原有的亲信旧臣一样各安其位。由此看来,圣人君主的胸怀是多么地博大啊、志向是多么地远大啊。文王全面考察先王施政的得和失,广泛地研究以往治国的是和非,尧舜之所以昌盛、桀纣之所以灭亡的教训,都记录在册存放明堂以供借鉴。然后广泛求教、集思广益,以便能处理应对所碰到的天下大事。由此看来,圣人君主的智谋是多么地圆通啊。周成王、周康王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恪守祖宗留下的制度成法,研究观察前人存亡的事迹,看清了成败演变的规律,不合乎道的话不说,不符合义的事不做,一言一行都不随随便便,有所选择后才去做。由此看来,圣人君主的品行是多么地端正啊。孔子算得上通才,他的智慧超过苌弘,勇力压倒孟贲,腿脚灵敏能追上野兔,力气能举起城门闩门的横木,他的才能够多的了。然而孔子的勇力并不为常人所知,孔子的技艺也并不为人们所了解,他专门推行政教之道,终被人们尊称为“素王”,可见他的处事原则是强调简约的。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中,被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被臣下杀掉的国君有三十六,孔子收集善事、隐去丑事,编写《春秋》以弘扬王道,其中阐述的理论也够广博的。然而孔子在宋国被人围困,却面不改色、弦歌不停,身临死亡境地、遭受患难危险,仍根据义理行事而心无恐惧,这说明孔子对命运的理解也相当透彻的。到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处理案件诉讼总能谨慎决断。著述《春秋》,又不言及鬼神、也不敢专任己意主观臆断。圣人的智慧已经够多的了,再加上他处事简约,所以使他的事业兴旺发达;而那些愚蠢的人,智慧本来就少,却又喜欢卷入过多的繁琐事务,处事又不简约,所以一举一动均行不通办不成。正因为这样,所以智慧不如孔子墨子的吴起和张仪,却想使大国君主互相争斗,结果导致自己被车裂肢解。所以,凭着正道实施教化,则容易且一定能成功;以邪道欺蒙世人,则困难且必定要失败。大凡想在天下实施自己志向、却又舍弃容易且一定能成功的简约方法、而选择采用繁琐困难且必要失败的方法的,都是由愚昧惑迷所造成的。这上述讲的六种相成相反的处事原则,不可不察呀。 全面了解万物而不知道社会人情世故,就不能叫做“智”;普遍地爱护各种生物而不爱护人类本身,就不能叫做“仁”。所谓“仁”,就是要爱护人的同类;所谓“智”,就是不可糊涂。仁慈的人,虽然有时不得不割爱,但他那不忍心的神色还是会流露出来。聪慧的人,虽然有时碰到烦难之事,但他那聪慧的心志还是会呈现出来。心地宽厚的人能经常反躬自省,自己所不愿意的,就不会强加给别人;由近而知远,由己而知人。这就是仁智结合运用的结果。对小的毛病加以管教,是为了使他大了有出息,对小的错误加以责罚,是为了使他大了能安宁,只是出于爱护同情之心才推行这种做法的,也就是智者的决断做法。而一味讲仁的人是难以做到这点的。所以仁和智有时是错开有矛盾的,有时又结合相一致的。仁和智结合,就是正道做法,有时仁和智错开不相合,就是权变做法。这两者的含义则是一样的,都是出于知人爱人。 一般官吏遵守法度,而一般君子则受义制约。如果光遵守法度而不讲道义,就像一般的官吏那样,是没有资格主持国家大政的。耕作农田之事是相当辛苦的,纺纱织布之事也是相当麻烦的,但老百姓就是在这辛苦麻烦中也不放弃耕织,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靠耕织才能过日子。吃饭穿衣是人之常情,而要获得衣食的途径只能从事耕织,这道理平民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还知道,这种耕田织布像其他事物一样,开始时是辛苦麻烦,但最终是会获利的,然而在众多蠢人中间能明白这一点的人是很少的。事情可以变通灵活处置的方法很多,然而蠢人能变通灵活处置事情的很少。这也就是愚蠢人之所以多灾多难的原因。事物所具备的物性,聪明人也都具备;事物可以变通,聪明人也都能灵活变通。这也就是聪明人之所以顺顺利利的原因。所以聪明人往往是先处逆境而后顺遂如意,愚蠢人常常是开始得意高兴而后悲哀痛苦。 所以你告诉他今天干什么便能成功享受荣华富贵、明天再考虑怎样做合符道义的事,他很能听得进;但你告诫他应该先做些合符道义的事,以后再考虑享受荣华富贵,他就很难听得进你的话。这就是愚蠢人之所以愚蠢的地方。当问盲乐师:“洁白的颜色是怎样的?”他会说:“就像洁白的丝绸那样。”又问:“黑色是怎样的?”他会说:“就



淮南子·缪称训

〔刘安〕 〔汉〕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 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

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 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

主者,国之心,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故其心治者,支体相遗也。

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

黄帝曰:“芒芒昧昧,从天 之道,与元同气。

”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

9见者,遏 障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乡方矣。

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 道者,物之所导也。

德者,性之所扶也。

仁者,积恩之见证也。

义者,比于 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

故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

故上世体道而不德,中世 守德而弗坏也,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

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 以生。

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

故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 利。

观其所惧,知各殊矣。

易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 吝。

”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

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古今未 之有也。

是故圣人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者。

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 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

人以其所愿于 上,以交其下,谁弗戴?

以其所欲于下,以事其上,谁弗喜?

《诗》云:“媚兹 一人,应侯慎德。

”慎德大矣,一人小矣。

能善小,其能善大矣。

君子见过忘罚,故能谏。

见贤忘贱,故能让。

见不足忘贫,故能施。

情系于 中,行形于外。

凡行戴情,虽过无怨。

不戴其情,虽忠来恶。

后稷广利天下,犹 不自矜。

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

满如陷,实如虚,尽之者也。

凡人 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

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 也。

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

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 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

非未尝见狐者,必未 尝见狸也。

狐、狸非异,同类也。

而谓狐狸,则不知狐、狸。

是故谓不肖者贤, 则必不知贤。

谓贤者不肖,则必不知不肖者矣。

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

在下,则民慕其意。

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 得须臾宁。

故《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言小人处非其位,不可长也。

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侏儒鼓师,人之困慰者也, 人主以备乐。

是故圣人制其刂材,无所不用矣。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也 诚。

故倡而不和,意而不戴,中心必有不合者也。

故舜不降席而王天下者,求诸 己也。

故上多故,则民多诈矣,身曲而景直者,未之闻也。

说之所不至者, 容貌 至焉。

容貌之所不至者,感忽至焉。

感乎心,明乎智,发而成形,精之至也。

可 以形势接,而不可以昭讠忌。

戎、翟之马,皆可以驰驱,或近或远,唯造父能尽其 力。

三苗之民,皆可使忠信,或贤或不肖,唯唐、虞能齐其美。

必有不传者。

中 行缪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盖力优而克不能及也。

用百人之所能,则得百人之 力。

举千人之所爱,则得千人之心。

辟若伐树而引其本,千枝万叶则莫得弗从也。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

圣人之养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

若 火之自热,冰之自寒。

夫有何修焉!

及恃其力,赖其功者,若失火舟中。

故君子 见始,其知终矣。

媒妁誉人,而莫之德也。

取庸而强饭之,莫之爱也。

虽亲父慈 母,不加于此,有以为,则恩不接矣。

故送往者,非所以迎来也。

施死者,非专 为生也。

诚出于己,则所动者远矣。

锦绣登庙,贵文也。

圭璋在前,尚质也。

文 不胜质,之谓君子。

故终年为车,无三寸之钅害,不可以驱驰。

匠人斫户,无一 尺之楗,不可以闭藏。

故君子行斯乎其所结。

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导 人。

目之精者,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讠忌。

在混冥之中,不可谕于人。

故舜不 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乱,盖情甚乎叫呼也。

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 之闻也。

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

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

圣人在上,民迁而化, 情以先之也。

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

故《易》曰:“亢龙有悔。

”三 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

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

不 言之用者,旷旷乎大哉!

身君子之言,信也。

中君子之意,忠也。

忠信形于内, 感动应于外,故禹执干戚,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

鹰翔川,鱼鳖沈,飞鸟扬, 必远害也。

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 藏于中,而不能违其难也。

故人之甘甘,非正为庶也,而庶焉往。

君子之惨怛, 非正为伪形也,谕乎人心。

非从外入,自中出者也。

义正乎君,仁亲乎父。

故君 之于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为苟简易。

父之于子也,能发起之,不能使无忧寻。

故义胜君,仁胜父,则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

圣人在上,化育如神。

太上曰: “我其性与!

”其次曰:“微彼,其如此乎!

”故《诗》曰:“执辔如组。

”《 易》曰:“含章可贞。

”运于近,成文于远。

夫察所夜行,周公惭乎景,故君子慎其独也。

释近斯远,塞矣。

闻善易,以 正身难。

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狐向丘而死,我其首禾乎!

”故君子 见善则痛其身焉。

身苟正,怀远易矣。

故《诗》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 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君子曰苟义。

所求者同,所期者异乎!

击舟水中,鱼沉 而鸟扬,同闻而殊事,其情一也。

僖负羁以壶餐表其闾。

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 礼不隆,而德有余,仁心之感恩接而よ怛生。

故其入人深。

俱之叫呼也,在家老 则为恩厚,其在责人则生争斗。

故曰:兵莫よ于意志,莫邪为下。

寇莫大于阴阳, χ鼓为小。

圣人为善,非以求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故人之忧 喜,非为鹿,焉焉往生也。

故至人不容。

故若眯而抚,若跌而据。

圣人之为 治,漠然不见贤焉,终而后知其可大也。

若日之行,骐骥不能与之争远。

今夫夜有求,与瞽师亻并,东方开,斯照矣。

动而有益,则损随之。

故《易》 曰:“剥之不可遂尽也。

故受之以复。

”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 成辉,小人日怏怏以至辱。

其消息也,离朱弗能见也。

文王闻善如不及,宿不善如 不祥。

非为日不足也,其忧寻推之也。

故《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怀情抱质,天弗能杀,地弗能霾也。

声扬天地之间,配日月之光,甘乐之者也。

苟向善,虽过无怨。

苟不向善,虽忠来患。

故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 得也。

声自召也,貌自示也,名自命也,文自官也,无非己者。

操锐以刺,操刃 以击,何怨乎人?

故管子文锦也,虽丑登庙。

子产练染也,美而不尊。

虚而能满, 淡而有味,被褐怀玉者。

故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

男子树兰,美 而不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情不相与往来也。

生所假也,死所归也。

故宏演直仁而立死,王子闾张掖而受刃,不以所托害 所归也。

故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

死之日,行之终也,故君子慎一用 之。

无勇者,非先慑也,难至而失其守也。

贪婪者,非先欲也,见利而忘其害也。

虞公见垂棘之璧,而不知虢祸之及己也。

故至道之人,不可遏夺也。

人之欲荣也, 以为己也,于彼何益?

圣人之行义也,其忧寻出乎中也,于己何以利?

故帝王者 多矣,而三王独称。

贫贱者多矣,而伯夷独举。

以贵为圣乎?

则圣者众矣。

以贱 为仁乎?

则贱者多矣。

何圣人之寡也。

独专之意乐哉!

忽乎日滔滔以自新,忘老 之及己也。

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必此积也。

不身遁,斯亦不遁人。

故若行独梁, 不为无人不兢其容。

故使人信己者易,而蒙衣自信者难。

情先动,动无不得。

无 不得,则无,发而后快。

故唐、虞之举错也,非以偕情也,快己而天下治。

桀、纣非正贼之也,快己而百事废。

喜憎议而治乱分矣。

圣人之行,无所合,无所离,譬若鼓,无所与调,无所不比。

丝管金石,小 大修短有叙,异声而和。

君臣上下,官职有差,殊事而调。

夫织者日以进,耕者 日以却,事相反,成功一也。

申喜闻乞人之歌而悲,出而视之,其母也。

艾陵之 战也,夫差曰:“夷声阳,句吴其庶乎!

”同是声而取信焉异。

有诸情也。

故心 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夫子曰:“弦则是也,其声非也。

”文者,所以接 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

以文灭情,则失情。

以情灭文,则失文。

文情理 通,则凤麟极矣。

言至德之怀远也。

输子阳谓其子曰:“良工渐乎矩凿之中。

” 矩凿之中,固无物而不周。

圣王以治民,造父以治马,医骆以治病。

同材而各自 取焉。

上意而民载,诚中者也。

未言而信,弗召而至,或先之也,忄及于不己知 者,不自知也。

矜怛生于不足,华诬生于矜。

诚中之人,乐而不忄及,如好声, 熊之好经。

夫有谁为矜。

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号而哭,叽而哀,而知 声动矣。

容貌颜色,理诎亻曳倨佝,徇知情伪矣。

故圣人栗栗乎其内,而至乎至 极矣。

功名遂成,天也。

循理受顺,人也。

太公望、周公旦,天非为武王造之也。

崇侯、恶来,天非为纣生之也。

有其世,有其人也。

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

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

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每首, 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

故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辞也。

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

故上左迁,则失其所 尊也。

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

小快害道,斯须害仪。

子产腾辞,狱繁而无邪, 失诸情者,则塞于辞矣。

成国之道,工无伪事,农无遗力,士无隐行,官无失法。

譬若设网者,引其纲而万目开矣。

舜、禹不再受命,尧、舜传大焉,先形乎小也。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禅于家国,而天下从风。

故戎兵以大知小,人以小知大。

君子之道,近而不可以至,卑而不可以登,无载焉而不胜,大而章,远而隆,知 此之道,不可求于人,斯得诸己也。

释己而求诸人,去之远矣。

君子者,乐有余而名不足,小人乐不足而名有余。

观于有余不足之相去,昭 然远矣。

含而弗吐,在情而不萌者,未之闻也。

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 不顾义。

子曰:“钧之哭也,曰:‘子予奈何兮乘我何’其哀则同,其所以哀则 异。

”故哀乐之袭人情也深矣。

凿地漂池,非止以劳苦民也。

各从其庶而乱生 焉。

其载情一也,施人则异矣。

故唐、虞日孳孳以致于王,桀、纣日怏怏以致于 死,不知后世之讥己也。

凡人情,说其所苦即乐,失其所乐则哀。

故知生之乐, 必知死之哀。

有义者不可欺以利,有勇者不可劫以惧,如饥渴者不可欺以虚器也。

人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曼生乎小人,蛮夷皆能之。

善生乎君子, 诱然与日月争光,天下弗能遏夺。

故治国乐其所以存,亡国亦乐其所以亡也。

金 锡不消释则不流刑,上忧寻不诚则不法民。

忧寻不在民,则是绝民之系也。

君反 本,而民系固也。

至德小节备,大节举。

齐桓举而不密,晋文密而不举。

晋文得 之乎闺内,失之乎境外。

齐桓失之乎闺内,而得之乎本朝。

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

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矣。

管夷吾、百里 奚经而成之,齐桓、秦穆受而听之。

照惑者,以东为西,惑也。

见日而寤矣。

卫 武侯谓其臣曰:“小子无谓我老而羸我,有过必谒之。

”是武侯如弗羸之必得羸。

故老而弗舍,通乎存亡之论者也。

人无能作也,有能为也。

有能为也,而无能成 也。

人之为,天成之。

终身为善,非天不行。

终身为不善,非天不亡。

故善否, 我也。

祸福,非我也。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已矣。

性者,所受于天也。

命者,所 遭于时也。

有其材,不遇其世,天也。

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指,或害 或利。

求之有道,得之在命。

故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其得福。

不忍为非,而未 能必免其祸。

君,根本也。

臣,枝叶也。

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

有道 之世,以人与国。

无道之世,以国与人。

尧王天下而忧不解,授舜而忧释。

忧而 守之,而乐与贤终,不私其利矣。

凡万物有所施之,无小不可。

为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

人之情,于害之中 争取小焉,于利之中争取大焉。

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

同师而超群 者,必其乐之者也。

弗甘弗乐,而能为表者,未之闻也。

君子时则进,得之以义, 何幸之有!

不时则退,让之以义,何不幸之有!

故伯夷饿死首阳之下,犹不自悔, 弃其所贱,得其所贵也。

福之萌也绵绵,祸之生也分分。

祸福之始萌微,故民 曼之。

唯圣人见其始而知其终。

故传曰:“鲁酒薄而邯郸围,羊羹不斟而宋国危。

” 明主之赏罚,非以为己也,以为国也。

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施赏焉。

逆 于己便于国者,不加罚焉。

故楚庄谓共雍曰:“有德者受吾爵禄,有功者受吾田 宅。

是二者,女无一焉,吾无以与女。

”可谓不逾于理乎!

其谢之也,犹未之莫 与。

周政至,殷政善,夏政行。

行政善,善未必至也。

至至之人,不慕乎行,不 惭乎善。

含德履道,而上下相乐也,不知其所由然。

有国者多矣,而齐桓、晋文 独名。

泰山之上有七十坛焉,而三王独道。

君不求诸臣,臣不假之君,修近弥远, 而后世称其大。

不越邻而成章,而莫能至焉。

故孝己之礼可为也,而莫能夺之名 也。

必不得其所怀也。

义载乎宜之谓君子,宜遗乎义之谓小人。

通智得而不劳,其次劳而不病,其 下病而不劳。

古人味而弗贪也,今人贪而弗味。

歌之修其音也,音之不足于其美 者也。

金石丝竹,助而奏之,犹未足以至于极也。

人能尊道行义,喜怒取予,欲 如草之从风。

召公桑蚕耕种之时,驰狱出拘,使百姓皆得反业修职。

文王辞千里 之地,而请去炮烙之刑。

故圣人之举事也,进退不失时,若夏就,上车授绥 之谓也。

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学壶子,观景柱而知持后矣。

故圣 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其类若积薪樵,后者在上。

人以义爱,以党群,以群强。

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行者远。

义之所加者浅,则武之所制者小矣。

铎以 声自毁,膏浊以明自铄,虎豹之文来射,猿之捷来措。

故子路以勇死,苌弘以 智困。

能以智知,而未能以智不知也。

故行险者不得履绳,出林者不得直道,夜 行瞑目而前其手,事有所至,而明有所害。

人能贯冥冥入于昭昭,可与言至矣。

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晖目知晏,阴谐知雨,为是谓人智不如 鸟兽,则不然。

故通于一伎,察于一辞,可与曲说,未可与广应也。

甯戚击牛角 而歌,桓公举以大政。

雍门子以哭见孟尝君,涕流沾缨。

歌哭,众人之所能为也, 一发声,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

故唐、虞之法可效也。

其谕人心,不可 及也。

简公以懦杀,子阳以猛劫,皆不得其道者也。

故歌而不比于律者,其清浊 一也。

绳之外与绳之内,皆失直者也。

纣为象箸而箕子叽,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 见所始则知所终。

故水出于山,入于海。

稼生乎野,而藏乎仓。

圣人见其所生, 则知其所归矣。

水浊者鱼佥,令苛者民乱。

城峭者必崩,岸青者必陀。

故商鞅立法而支 解,吴起刻削而车裂。

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纟旦,则小弦绝矣。

故急辔数策者, 非千里之御也。

有声之声,不过百里。

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是故禄过其功者损, 名过其实者蔽。

情行合而名副之,祸福不虚至矣。

身有丑梦,不胜正行。

国有妖 祥,不胜善政。

是故前有轩冕之赏,不可以无功取也。

后有斧钺之禁,不可以无 罪蒙也。

素修正者,弗离道也。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

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是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故君子禁于微。

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

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

故三代之称,千岁之积誉也。

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也。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

何谓四用?

视而形之,莫明于目。

听而精之,莫聪于 耳。

重而闭之,莫固于口。

含而藏之,莫深于心。

目见其形,耳听其声,口言其 诚,而心致之精,则万物之化咸有极矣。

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也。

地以义广, 君以义尊,次也。

地以强广,君以强尊,下也。

故粹者王,者霸,无一焉者亡。

昔二皇凤皇至于庭,三代至乎门,周室至乎泽。

德弥粗,所至弥远。

德弥精,所 至弥近。

君子诚仁,施亦仁,不施亦仁。

小人诚不仁,施亦不仁,不施亦不仁。

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故情胜欲者昌,欲胜情者亡。

欲知天道, 察其数。

欲行地道,物其树。

欲知人道,从其欲。

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

勿挠 勿撄,万物将自清。

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

审一时者,不可与言大。

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 月为明而弗能兼也,唯天地能函之。

能包天地,曰唯无形者也。

骄溢之君无忠臣, 口慧之人无必信。

交拱之木,无把之枝。

寻常之沟,无吞舟之鱼。

根浅则末短, 本伤则枝枯。

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生于弗耨。

圣人为善若 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

蒙尘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是故知己者 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今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 是与俗俪走,而内无绳,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

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

尝之而无味,视之而无形,不可传于人。

大戟去水,亭历愈张,用之不节,乃反 为病。

物多类之而非,唯圣人知其微。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为 人上者不忘其下。

诚能爱而利之,天下可从也。

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天下有至 贵而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寿而非千岁也。

原心反性,则贵矣。

适 情知足,则富矣。

明死生之分,则寿矣。

言无常是,行无常宜者,小人也。

察于 一事,通于一伎者,中人也。

兼覆盖而并有之,度伎能而裁使之者,圣人也。

淮南子·齐俗训

〔刘安〕 〔汉〕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

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

是故仁 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

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 友之际也。

今世之为礼者,恭敬而忮。

为义者,布施而德。

君臣以相非,骨肉以 生怨,则失礼义之本也。

故构而多责。

夫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圭积则生自肉之兽, 礼义饰则生伪匿之本。

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 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其衣致暖而无文,其兵戈铢而无刃, 其歌乐而无转,其哭哀而无声。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无所施其美,亦不求得。

亲戚不相毁誉,朋友不相怨德。

及至礼义之生,货财之贵,而诈伪萌兴,非誉相 纷,怨德并行。

于是乃有曾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乔之邪。

故有大路龙 旌,羽盖垂,结驷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备之奸。

有诡文繁绣,弱纟 易罗纨,必有菅ハ此,短褐不完者。

故高下之相倾也,短修之相形也,亦明 矣。

夫虾蟆为鹑,水虿为?

19?

20,皆生非其类,唯圣人知其化。

夫胡人见?

不知其可以为布也。

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旃也。

故不通于物者,难与言化。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

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

”周公曰:“尊尊 亲亲。

”太公曰:“鲁从此弱矣。

”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

”太公曰:“ 举贤而上功。

”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 十四世而田氏代之。

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故《易》曰:“履霜,坚冰至。

”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故糟丘生乎象著,炮烙生乎热斗。

子路扌登溺而受牛谢。

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

”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 复赎人矣。

”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

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 通于论者也。

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

故行齐于俗,可随也。

事周于能,易 为也。

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俗。

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 所安也。

鸟入之而忧。

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

人入之而畏。

川谷 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

人入之而死。

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 所乐也。

鸟兽闻之而惊。

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猿之所乐也。

人上之而栗。

形 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

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

乃至天地之所 覆载,日月之所昭讠忌,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

故愚者有所修, 智者有所不足。

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 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

各用之于其所适, 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

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 箪。

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戾。

由此观之,物无贵贱。

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

因其所贱而贱之,物 无不贱也。

夫玉璞不厌厚,角<角乔>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

此四者相反 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

今之裘与蓑,孰急?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此代为常者也。

譬若舟、车、、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故老子曰“不上贤” 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

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 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

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 陆处者农。

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 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

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

譬若播棋丸于地, 员者走泽,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

若风之遇箫,忽然感之,各 以清浊应矣。

夫猿得茂木,不舍而穴,犭亘犭各得垂防,弗去而缘。

物莫避 其所利,而就其所害。

是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诸侯之境,车 轨不结千里之外者,皆各得其所安。

故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余。

虚者,非无人也,皆守 其职也。

盛者,非多人也,皆徼于末也。

有余者,非多财也,欲节事寡也。

不足 者,非无货也,民躁而费多也。

故先王之法籍,非所作也,其所因也。

其禁诛, 非所为也,其所守也。

凡以物治物者不以物,以睦。

治睦者不以睦,以人。

治人 者不以人,以君。

治君者不以君,以欲。

治欲者不以欲,以性。

治性者不于性, 以德。

治德者不以德,以道。

原人之性,芜不得清明者,物或果之也。

羌、 氐、翟,婴儿生皆同声,及其长也,虽重象狄是,不能通其言,教俗殊也。

今三月婴儿,生而徙国,则不能知其故俗。

由此观之,衣服礼俗者,非人之性也, 所受于外也。

夫竹之性浮,残以为牒,束而投之水则沉,失其体也。

金之性沉,托之于舟 上则浮,势有所支也。

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

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若性。

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 水欲清,沙石氵岁之。

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遗物而反己。

夫乘舟而惑 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

夫性,亦人之斗极也。

有以自见也,则不失物之 情。

无以自见,则动而惑营。

譬若陇西之游,愈躁愈沉。

孔子谓颜回曰:“吾服 汝也忘,而汝服于我也亦忘。

虽然,汝虽忘乎吾,犹有不忘者存。

”孔子知其本 也。

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则危,以治国则乱,以入军则破。

是故 不闻道者,无以反性。

故古之圣王,能得诸己,故令行禁止,名传后世,德施四 海。

是故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

神清意平,物乃可正。

若玺之抑埴,正与之 正,倾与之倾。

故尧之举舜也,决之于目。

桓公之取甯戚也,断之于耳而已矣。

为是释术数而任耳目,其乱必甚矣。

夫耳目之可以断也,反情性也。

听失于诽誉,而目淫于采色,而欲得事正, 则难矣。

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

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 然也。

是故贵虚。

故水激则波兴,气乱则智昏。

智昏不可以为政,波水不可以为 平。

故圣王执一而勿失,万物之情既矣,四夷九州服矣。

夫一者至贵,无适于天 下,圣人托于无适,故民命系矣。

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予明之。

目所见不过十里,而欲遍照海内之民,哀乐弗能给也。

无天下之委财,而欲遍瞻 万民,利不能足也。

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

故哭之发于口,涕之出于目, 此皆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

譬若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

夫有孰推之者!

故强哭 者虽病不哀。

强亲者虽笑不和。

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故厘负羁之壶餐,愈于晋 献公之垂棘。

赵宣孟之束脯,贤于智伯之大钟。

故礼丰不足以效爱,而诚心可以 怀远。

故公西华之养亲也,若与朋友处。

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

其于养, 一也。

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

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三苗ヮ 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赞刂<髟前>,其于服,一也。

帝颛顼之法,妇人 不辟男子于路者,拂之于四达之衢。

今之国都,男女切,肩摩于道,其于俗,一 也。

故四夷之礼不同,皆尊其主而爱其亲,敬其兄。

猃狁之俗相反,皆慈其子而 严其上。

夫鸟飞成行,兽处成群,有孰教之!

故鲁国服儒者之礼,行孔子之术。

地削名卑,不能亲近来远。

越王勾践赞刂发文身,无皮弁笏之服,拘罢拒折之 容,然而胜夫差于五湖,南面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

胡、貉、 匈奴之国,纵体拖发,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

楚庄王裾衣博袍, 令行乎天下,遂霸诸侯。

晋文君大布之衣,<爿羊>羊之裘,韦以带剑,威立于海 内。

岂必邹、鲁之礼之谓礼乎!

是故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不犯禁而入,不忤逆而进,虽之夷 狄徒倮之国,结轨乎远方之外,而无所困矣。

礼者,实之文也。

仁者,恩之效也。

故礼因人情而为之节文,而仁发忄并以见容。

礼不过实,仁不溢恩也,治世之道 也。

夫三年之丧,是强人所不及也,而以伪辅情也。

三月之服,是绝哀而迫切之 性也。

夫儒、墨不原人情之终始,而务以行相反之制,五纟衰之服,悲哀抱于情, 葬称于养,不强人之所不能为,不绝人之所能已,度量不失于适,诽誉无所由 生。

古者非不知繁升降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 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

古者非不能陈钟鼓,盛管箫,扬干戚,奋羽旄, 以为费财乱政,制乐足以合欢宣意而已,喜不羡于音。

非不能竭国麋民,虚府殚 财,含珠鳞施,纶组节束,追送死也,以为穷民绝业而无益于槁骨腐肉也,故葬 足以收敛盖藏而已。

昔舜葬苍梧,市不变其肆。

禹葬会稽之山,农不易其亩。

明乎生死之分,通乎侈侈俭之适者也。

乱国则不然,言与行相悖,情与貌相反,礼饰以烦,乐优以淫,崇死以害生, 久丧以招行,是以风俗浊于世,而诽誉萌于朝。

是故圣人废而不用也。

义者,循 理而行宜也。

礼者,体情制文者也。

义者宜也,礼者体也。

昔有扈氏为义而亡, 知义而不知宜也。

鲁治礼而削,知礼而不知体也。

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礼中 ニ,葬成亩,其乐咸池、承云、九韶,其服尚黄。

夏后氏其社用松,祀户,葬< 爿啬>置た,其乐夏龠、九成、六佾、六列、六英,其服尚青。

殷人之礼, 其社 用石,祀门,葬树松,其乐大、晨露,其服尚白。

周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 葬树柏,其乐大武、三象、棘下,其服尚赤。

礼乐相诡,服制相反,然而皆不失 亲疏之恩,上下之伦。

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柱而调瑟也。

故 明主制礼义而为衣,分节行而为带。

衣足以覆形,从典坟,虚循挠,便身体,适 行步,不务于奇丽之容,隅眦之削。

带足以结纽收衽,束牢连固,不亟于为文句 疏短之奚。

故制礼义,行至德,而不拘于儒、墨。

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 自见而已。

所谓聪者,非谓闻彼也,自闻而已。

所谓达者,非谓知彼也,自知而 已。

是故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矣。

道之得也,以视则明,以听则聪,以言 则公,以行则从。

故圣人裁财制物也,犹工匠之斫削凿枘也,宰庖之切割分别也。

曲得其宜而不折伤。

拙工则不然,大则塞而不入,小则窕而不周。

动于心,枝于 手,而愈丑。

夫圣人之斫削物也,剖之判之,离之散之。

已淫已失,复揆以一。

既出其根,复归其门。

已雕已琢,还反于朴。

合而为道德,离而为仪表。

其转入 玄冥,其散应无形。

礼仪节行,又何以穷至治之本哉?

世之明事者,多离道德之 本,曰:“礼义足以治天下。

”此未可与言术也。

所谓礼义者,五帝三王之法籍风俗,一世之迹也。

譬若刍狗土龙之始成,文 以青黄,绢以绮绣,缠以朱丝,尸祝衤匀ㄚ,大夫端冕,以送迎之。

及其已用之 后,则壤土草蓟而已。

夫有孰贵之!

故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 执干戚而舞之。

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

武王伐纣, 载尸而行,海内未定,故不为三所之丧始。

禹遭洪水之患,陂塘之事,故朝死而 暮葬。

此皆圣人之所以应时耦变,见形而施宜者也。

今之修干戚而笑插,知三 年非一日,是从牛非马,以徵笑羽也。

以此应化,无以异于弹一弦而会棘下。

夫 以一世之变,欲以耦化应时,譬犹冬被葛而夏被裘。

夫一仪不可以百发,一衣不 可以出岁。

仪必应乎高下,衣必迁乎寒暑。

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故圣 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尚古之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

七十余圣,法度 不同,非务相反也,时事异也。

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者也。

夫能 与化推移为人者,至贵在焉尔。

故狐梁之歌可随也,其所以歌者,不可为也。

圣 人之法可观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

辩士之言可听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

淳均之剑不可爱也,而欧冶之巧可贵也。

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 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 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诎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五帝三王,轻天下,细 万物,齐死生,同变化,抱大圣之心,以镜万物之情,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 为人。

今欲学其道,不得其清明玄圣,而守其法籍宪令,不能为治,亦明矣。

故 曰:“得十利剑,不若得欧冶之巧。

得百走马,不若得伯乐之数。

”朴至大者无 形状,道至妙者无度量。

故天之圆也不得规,地之方也不得矩,往古来今谓之宙, 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间,而莫知其所。

故其见不远者,不可与语大。

其智不 闳者,不可与论至。

昔者冯夷得道,以潜大川。

钳且得道,以处昆仑。

扁鹊以治 病,造父以御马。

羿以之射,亻垂以之斫。

所为者各异,而所道者一也。

夫禀道 以通物者,无以相非也。

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

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 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

伐便冉豫章而剖梨 之,或为棺椁,或为柱梁,披断拨遂,所用万方,然一木之朴也。

故百家之言, 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

譬若丝、竹、金、石之会乐同也,其曲家异而不失于 体。

伯乐、韩风、秦牙、管青,所相各异,其知马一也。

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 其得民心均也。

故汤入夏而用其法,武王入殷而行其礼,桀、纣之所以亡 , 而 汤、武之所以为治。

故剞劂销锯陈,非良工不能以制木。

炉橐垂坊设,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屠 牛吐一朝解九牛,而刀可以剃毛。

庖丁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硎。

何则?

游乎 众虚之间。

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故瑟无弦,虽师文不 能以成曲。

徒弦,则不能悲。

故弦,悲之具也。

而非所以为悲也。

若夫工匠之为 连钅几、运开,阴闭、眩错,入于冥冥之眇,神调之极,游乎心手众虚之间,而 莫与物为际者,父不能以教子。

瞽师之放意相物,写神愈舞,而形乎弦者,兄不 能以喻弟。

今夫为平者准也,为直者绳也。

若夫不在于绳准之中,可以平直者, 此不共之术也。

故叩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此同音之相应也。

其于五音无所比, 而二十五弦皆应,此不传之道也。

故萧条者,形之君。

而寂寞者,音之主也。

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

所谓是与非各异,皆自是而 非人。

由此观之,事有合于己者,而未始有是也。

有忤于心者,而未始有非也。

故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求合于己者也。

去非者,非批邪施也,去忤于心者也。

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

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

至是之是无非,至非之非 无是,此真是非也。

若夫是于此而非于彼,非于此而是于彼者,此之谓一是一非 也。

此一是非,隅曲也。

夫一是非,宇宙也。

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 不知世之所谓是非者,不知孰是孰非。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为宽裕者 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矣。

晋平公出言而不当,师旷举琴而撞之, 跌衽宫壁,左右欲涂之,平公曰:“舍之,以此为寡人失。

”孔子闻之曰:“平 公非不痛其体也,欲来谏者也。

”韩子闻之曰:“臣失礼而弗诛,是纵过也。

有 以也,夫平公之不霸也。

”故宾有见人于宓子者,宾出,宓子曰:“子之宾独有 三过。

望我而笑,是扌蹇也。

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

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 宾曰:“望君而笑,是公也。

谈语而不称师,是通也。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故宾之容,一体也,或以为君子,或以为小人,所自视之异也。

故趣舍合,即言 忠而益亲。

身疏,即谋当而见疑。

亲母为其子治扌乞秃,而血流至耳,见者以为 其爱之至也。

使在于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

事之情一也,所从观者异也。

从城 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豕,所居高也。

窥面于盘水则员,于杯则隋,面形不变其故, 有所员、有所隋者,所自窥之异也。

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 者乎?

若转化而与世竞走,譬犹逃雨也,无之而不濡。

常欲在于虚,则有不能为 虚矣。

若夫不为虚而自虚者,此所慕而不能致也。

故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 而与毂致千里,转无穷之原也。

不通于道者若迷惑,告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 一曲而辟,然忽不得,复迷惑也。

故终身隶于人,辟若亻见之见风也,无须臾之 间定矣。

故圣人体道反性,不化以待化,则几于免矣。

治世之体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责易偿也。

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是以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得 相干。

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跖,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 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

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 而悖,失处而贱,得势而贵。

圣人总而用之,其数一也。

夫先知远见,达视千里, 人才之隆也,而治世不以责于民。

博闻强志,口辩辞给,人智之美也,而明主不 以求于下。

敖世轻物,不污于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民化。

神机阴闭, 剞劂无迹,人巧之妙也,而治世不以为民业。

故苌弘、师旷,先知祸福,言无遗 策,而不可与众同职也。

公孙龙折辩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不可与众同道也。

北人无择非舜而自投清泠之渊,不可以为世仪。

鲁般、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 日不集,而不可使为工也。

故高不可及者,不可以为人量。

行不可逮者,不可以 为国俗。

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铨衡。

视高下不差尺寸,明主 弗任,而求之乎浣准。

何则?

人才不可专用,而度量可世传也。

故国治可与愚守 也,而军制可与权用也。

夫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

待西施、毛嫱而为 配,则终身不家矣。

然非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所有而并用之。

夫骐骥千 里,一日而通。

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由是观之,人材不足专恃,而道术可公行 也。

乱世之法,高为量而罪不及,重为任而罚不胜,危为禁而诛不敢。

民困于三 责,则饰智而诈上,犯邪而干免。

故虽峭法严刑,不能禁其奸。

何者?

力不足也。

故谚曰:“鸟穷则蜀,兽穷则{角牛},人穷则诈。

”此之谓也。

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指。

驰骛千里,不能易其处。

趋舍礼俗,犹室宅之居也,东家谓之西家,西家谓之东家,虽皋陶为之理,不能 定其处。

故趋舍同,诽誉在俗。

意行钧,穷达在时。

汤、武之累行积善,可及也。

其遭桀、纣之世,天授也。

今有汤、武之意,而无桀、纣之时,而欲成霸王之业, 亦不几矣。

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笏杖殳以临朝。

武王既没,殷民叛之。

周公践东宫,履乘石,摄天子之位,负而朝诸侯,放蔡叔,诛管叔,克殷残商, 祀文王于明堂,七年而致政成王。

夫武王先武而后文,非意变也,以应时也。

周 公放兄诛弟,非不仁也,以匡乱也。

故事周于世则功成,务合于时则名立。

昔齐 桓公合诸侯以乘车,退诛于国以斧钺。

晋文公合诸侯以革车,退行于国以礼义。

桓公前柔而后刚,文公前刚而后柔。

然而令行乎天下,权制诸侯钧者,审于势之 变也。

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为天下显武。

使 遇商鞅、申不害,刑及三族,又况身乎!

世多称古之人而高其行,并世有与同者,而弗知贵也。

非才下也,时弗宜也。

故六骐骥、四是,以济江河,不若木便者,处世然也。

是故立功之人,简 于行而谨于时。

今世俗之人,以功成为贤,以胜患为智,以遭难为愚,以死为戆。

吾以为各致其所极而已。

王子比干,非不知箕子被发佯狂以免其身也,然而乐直 行尽忠以死节,故不为也。

伯夷、叔齐,非不能受禄任官以致其功也,然而乐离 世伉行以绝众,故不务也。

许由、善卷,非不能抚天下、宁海内以德民也,然而 羞以物滑和,故弗受也。

豫让、要离,非不知乐家室、安妻子以偷生也,然而乐 推诚行,必以死主,故不留也。

今从箕子视比干,则愚矣。

从比干视箕子,则卑 矣。

从管、晏视伯夷,则戆矣。

从伯夷视管、晏,则贪矣。

趋舍相非,嗜欲相反, 而各乐其务,将谁使正子?

曾子曰:“击舟水中,鸟闻之而高翔,鱼闻之而渊藏。

”故所趋各异,而皆得所便。

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

鹈胡饮水数斗而不足,鳝鲔入口若露而死。

智伯有三晋而欲不澹,林类、荣启期, 衣若县衰而意不慊。

由此观之,则趣行各异,何以相非也!

夫重生者不以利害己,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 义不苟得。

此相为论,譬犹冰炭钩绳也。

何时而合!

若以圣人为之中,则兼覆而 并之,未有可是非者也。

夫飞鸟主巢,狐狸主穴,巢者巢成而得栖焉,穴者穴成 而得宿焉。

趋舍行义,亦人之所栖宿也。

各乐其所安,致其所庶,谓之成人。

故以道论者,总而齐之。

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淫巧, 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

乱世则不然,为行者相揭以高,为礼者相矜以伪, 车舆极于雕琢,器用逐于刻镂。

求货者争难得以为宝,诋文者处烦挠以为慧,争 为亻危辩,久稽而不诀,无益于治。

工为奇器,历岁而后成,不周于用。

故神农 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

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 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其导民也,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 物。

是故其耕不强者,无以养生。

其织不强者,无以掩形。

有余不足,各归其身。

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

故孔丘、曾参无所施其善。

孟贲、 成荆,无所行其威。

衰世之俗,以其知巧诈伪,饰众无用,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不积于养 生之具。

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牿服马牛以为牢。

滑乱万民,以清为浊,性 命飞扬,皆乱以营。

贞信漫澜,人失其情性。

于是乃有翡翠犀象、黼黻文章以乱 其目。

刍豢黍粱、荆吴芬馨以监其口。

钟鼓管箫、丝竹金石以淫其耳。

趋舍行 义、礼节谤议以营其心。

于是百姓糜沸豪乱,暮行逐利,烦浇浅,法与义相非, 行与利相反。

虽十管仲,弗能治也。

且富人则车舆衣纂锦,马饰傅旄象,帷幕茵 席,绮绣绦组,青黄相错,不可为象。

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 支暑热。

冬则羊裘解扎,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

故其为编户齐民无以异,然贫 富之相去也,犹人君与仆虏,不足以论之。

夫乘奇技、伪邪施者,自足乎一世之 间。

守正修理,不苟得者,不免乎饥寒之患。

而欲民之去末反本,由是发其原而 壅其流也。

夫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

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

农事废,女工伤, 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夫饥寒并至,能不犯法干诛者,古今未闻也。

故仕鄙在时 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

夫败军之卒,勇武遁逃,将不能止也。

胜军之陈,怯 者死行,惧不能走也。

故江河决,沉一乡,父子兄弟相遗而走,争升陵阪,上高 丘,轻足先升,不能相顾也。

世乐志平,见邻国之人溺,尚犹哀之,又况亲戚乎!

故身安则恩及邻国,志为之灭。

身危则忘亲戚,而人不能解也。

游者不能拯溺, 手足有所急也。

灼者不能救火,身体有所痛也。

夫民有余即让,不足则争,让则 礼义生,争则暴乱起。

扣门求水,莫弗与者,所饶足也。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 鱼,所有余也。

故物丰则欲省,求澹则争止。

秦王之时,或人菹子,利不足也。

刘氏持政,独夫收孤,财有余也。

故世治则小人守政,而利不能诱也。

世乱则君 子为奸,而法弗能禁也。

淮南子·道应训

〔刘安〕 〔汉〕

太清问于无穷子曰:“子知道乎?

”无穷子曰:“吾弗知也。

”又问于无为“吾知道有数。

”曰:“其数奈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

可以柔,可以刚。

可以阴,可以阳。

可以窈,可以明。

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太清又问于无始曰:“向者,吾道于无穷,曰:‘吾弗知之。

”又问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

’无为曰:‘吾知道有数。

’曰:‘其数奈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

可以柔,可以刚。

可以阴,可以阳。

可以窈,可以明。

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若是,则无为知与无穷之弗知,孰是孰非?

”无始曰:“弗知之深,而知之浅。

弗知内,而知之外。

弗知精,而知之粗。

”太清仰而叹曰:“然则不知乃知邪?

知乃不知邪?

孰知知之为弗知,弗知之为知邪?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道不可见,见而非也。

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孰知形之不形者乎?

”故老子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

”孔子不应。

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

”曰:“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

”曰:“若以水投水,何如?

”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

”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以微言乎?

”孔子曰:“何谓不可?

谁知言之谓者乎?

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

故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白公之谓也。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

惠王甚说之。

以示翟煎,曰:“善”!

惠王曰:“善,可行乎?

”翟煎曰:“不可。

”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

”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

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

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故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此之谓也。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应之曰:“寡人所有,齐国也。

道术虽以除患,愿闻国之政。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

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

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

虽无除其患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

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此老聃之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者也。

若王之所问者,齐也。

田骈所称者,材也。

材不及林,林不及雨,雨不及阴阳,阴阳不及和,和不及道。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

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

不能予人,不若焚之,毋令人害我!

”白公弗听也。

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

十有九日而禽白公。

夫国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也。

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至愚矣!

譬白公之啬也,何以异于枭之爱其子也?

故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阏于曰:“无恤贱,今以为后,何也?

”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异日,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

大夫请杀之。

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

岂曰能刺人哉!

”处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

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溪。

” 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曰:“正女形,壹女视,天和将至。

摄女知,正女度,神将来舍。

德将来附若美,而道将为女居。

憃乎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啮缺继以仇夷。

被衣行歌而去,曰:“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直实不知,以故自持。

墨墨恢恢,无心可与谋。

彼何人哉!

”故老子曰:“明白四达。

能以无知乎!

”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

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

今君有忧色,何也?

”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

而喜,所以为亡也。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能乎持胜也。

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孔子劲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

虽巧有力,击之不中。

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善。

此寡人之所欲闻也。

”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

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也。

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

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

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

”惠孟对曰:“孔、墨是已。

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

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

今大王,万乘之主也。

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

此贤于孔、墨也远矣。

”宋王无以应。

惠孟出。

宋王谓左右曰:“辩矣!

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

”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昔尧之佐九人,舜之佐七人,武王之佐五人。

尧、舜、武王于九、七、五者,不能一事焉。

然而垂拱受成功者,善乘人之资耳。

故人与骥逐走,则不胜骥。

托于车上,则骥不能胜人。

北方有兽,其名曰■,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常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

■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

此以其能,托其所不能。

故老子曰:“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

” 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

嗣君应之曰:“予所有者,千乘也。

愿以受教。

”薄疑对曰:“乌获举千钧,又况一斤乎?

”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文君谓杜赫曰:“愿学所以安周。

”赫对曰:“臣之所言不可,则不能安周。

臣之所言可,则周自安矣。

”此所谓弗安而安者也。

故老子曰:“大制无割,故致数舆无舆也。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赣赎鲁人于诸侯。

来,而辞不受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受教顺可施后世,非独以适身之行也。

今国之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

不受金,则不复赎人。

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孔子亦可谓知礼矣。

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 魏武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

”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

其独以亡,何故也?

”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使疲民,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

骄则恣,恣则极物。

疲则怨,怨则极虑。

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

夫差之所以自刭于干遂也。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 甯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甯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

击牛角而疾商歌。

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

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桓公及至,从者以请。

桓公赣之衣冠而见,说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君臣争之曰:“客,卫人也。

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

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桓公曰:“不然。

问之,患其有小恶也。

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凡听必有验,一听而弗复问,合其所以也。

且人固难合也,权而用其长者而已矣。

当是举也,桓公得之矣。

故老子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

”以言其能包裹之也。

大王亶父居邠,翟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

曰“翟人之所求者地。

无以财物为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处而杀其子,吾弗为。

皆勉处矣!

为吾臣,与翟人奚以异?

且吾闻之也,不以其所养害其养。

”杖策而去。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大王亶父可谓能保生矣。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今受其先人之爵禄,则必重失之。

所自来者久矣,而轻失之,岂不惑哉!

故老子曰:“贵以身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

” 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为之奈何?

”詹子曰:“重生。

重生则轻利。

”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犹不能自胜。

”詹子曰:“不能自胜,则从之。

从之,神无怨乎!

不能自胜而强弗从者,此之谓重伤。

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故老子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是故“用其光,复归其明也。

”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

”对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

”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任于身,不敢对以末。

”楚王曰:“善。

”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 桓公读书于堂,轮扁斫轮于堂下。

释其椎凿,而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何书也?

”桓公曰:“圣人之书。

”轮扁曰:“其人焉在?

”桓公曰:“已死矣。

”轮扁曰:“是直圣人之糟粕耳。

”桓公曰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工人焉得而讥之哉!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然。

有说。

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

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不甘不苦,应于手,厌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

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

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

”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行赏罚。

夫爵赏赐予,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

杀戮刑罚,民之所怨也,臣请当之。

”宋君曰:“善。

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

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

”国人皆知杀戮之专,制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却宋君而专其政。

故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徐冯曰:“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

书者,言之所出也。

言出于知者,知者藏书。

”于是王寿乃焚书而舞之。

故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令尹子佩请饮庄王。

庄王许诺。

子佩疏揖,北面立于殿下。

曰:“昔者君王许之,今不果往。

意者臣有罪乎?

”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

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

恐留而不能反。

”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

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

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

”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

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

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

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

故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

”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

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

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

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

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

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

襄子击金而退之。

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

”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故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

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对曰:“良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相天下之马者,若灭若失,若亡其一。

若此马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

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方九堙,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之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马矣。

在于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牡而黄。

”使人往取之,牝而骊。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问之曰:“败矣。

子之所使求者。

毛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

”伯乐喟然大息曰:“一至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堙之所观者,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

”马至,而果千里之马。

故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吴起为楚令尹,适魏。

问屈宜若曰:“王不知起之不肖,而以为令尹。

先生试观起之为人也。

”屈子曰:“将奈何?

”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

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

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

”屈子曰:“宜若闻之,昔善治国家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

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

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

是变其故,易其常也。

行之者不利。

宜若闻之曰:‘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

争者人之所本也。

’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人之所本,逆之至也。

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行志焉。

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

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

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

差须夫子也。

”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

”屈子曰:“成形之徒,不可更也。

子不若敦爱而笃行之。

”老子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晋伐楚,三舍不止。

大夫请击之。

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

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

若何其辱群大夫?

”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

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

请三击之。

”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

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

”夜还师而归。

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

公惧,召子韦而问焉。

曰:“荧惑在心,何也?

”子韦曰:“荧惑,天罚也。

心,宋分野,祸且当君。

虽然,可移于宰相。

”公曰:“宰相,所使治国家也。

而移死焉。

不祥。

”子韦曰:“可移于民。

”公曰:“民死,寡人谁为君乎?

宁独死耳!

”子韦曰:“可移于岁。

”公曰“岁,民之命。

岁饥,民必死矣。

为人君而欲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者乎?

是寡人之命,固已尽矣!

子韦无复言矣。

”子韦还走,北面再拜曰:“敢贺君。

天之处高而听卑。

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有三赏君。

今夕星必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

”公曰:“子奚以知之?

”对曰:“君有君人之言三,故有三赏,星必三徙舍。

舍行七里,三七二十一,故君移年二十一岁。

臣请伏于陛下以伺之。

星不徙,臣请死之。

”公曰:“可”。

是夕也,星果三徙舍。

故老子曰:“能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 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

”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

一呼而航来。

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

故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谓袭明。

” 子发攻蔡,逾之。

宣王郊迎,列田百顷,而封之执圭。

子发辞不受。

曰:“治国立政,诸侯入宾,此君之德也。

发号施令,师未合而失敌遁,此将军之威也。

兵陈战而胜敌者,此庶民之力也。

夫乘民之功劳,而取其爵禄者,非仁义之道也。

”故辞而弗受。

故老子曰:“功成而不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 晋文公伐原,与大夫期三日。

三日而原不降。

文公令去之。

军吏曰:“原不过一二日将降矣。

”君曰:“吾不知原三日而不得下也。

以与大夫期,尽而不疲,失信得原,吾弗为也。

”原人闻之,曰:“有君若此,可弗降也?

”遂降。

温人闻,亦请降。

故老子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故“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

弗受,何也?

”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

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

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一曰:知足不辱。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

”孙叔敖曰:“何谓也?

”对曰:“爵高者,士妒之。

官大者,主恶之。

禄厚者,怨处之。

”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是以免三怨,可乎?

”故老子曰:“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 大司马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钩芒。

大司马曰:“子巧邪?

有道邪?

”曰:“臣有守也。

臣年二十好捶钩,于物无视也。

非钩无察也。

”是以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而况持而不用者乎?

物孰不济焉!

故老子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 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

纣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与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

”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中子旦恭俭而知时。

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

纵而赦之,身必危亡。

冠虽弊,必加于头。

及未成,请图之。

”屈商乃拘文王于羑里。

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罴、青豻、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纣。

因费仲而通。

纣见而说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

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也。

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

”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

文王乃遂其谋。

故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

”王曰:“其度安在?

”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曰:“惧哉!

王人乎。

”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仇也。

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

如何其无惧也?

”故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 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盗乎?

”跖曰:“奚适其无道也!

夫意而中藏者,圣也。

入先者,勇也。

出后者,义也。

分均者,仁也。

知可否者,智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之。

”由此观之,盗贼之心,必托圣人之道而后可行。

故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

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

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

”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

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

何为之礼?

”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

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

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

”子发曰:“诺”。

不问其辞而遣之。

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

子发因使人归之。

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

”明又复往,取其枕。

子发又使人归之。

明日又复往,取其簪。

子发又使归之。

齐师闻之,大骇。

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

”乃还师而去。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故老子曰:“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 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仲尼曰:“可矣。

犹未也。

”异日复见,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也。

”仲尼曰:“可矣。

犹未也。

”异日复见。

曰:“回坐忘矣。

”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于化通。

是谓坐忘。

”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则无常矣。

而夫子荐贤。

丘请从之后。

”故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 秦穆公兴师,将以袭郑。

蹇叔曰:“不可。

臣闻袭国者,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为其谋未及发泄也,甲兵未及锐弊也,粮食未及乏绝也,人民未及疲病也。

皆以其气之高与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威。

今行数千里,又数绝诸侯之地。

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

君重图之。

”穆公不听。

蹇叔送师,衰绖而哭之。

师遂行,过周而东。

郑贾人弦高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秦师而宾之。

三师乃惧而谋曰:“吾行数千里以袭人,未至而人已知之。

其备必先成,不可袭也。

”还师而去。

当此之时,晋文公适薨,未葬。

先轸言于襄公曰:“昔吾先君与穆公交,天下莫不闻,诸侯莫不知,今君薨未葬,而不吊吾丧,而不假道,是死吾君而弱吾孤也。

请击之。

”襄公许诺。

先轸举兵而与秦师遇于殽。

大破之,禽其三帅以归。

穆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

故老子曰:“知而不知,尚矣。

不知而知,病也!

” 齐王后死,王欲置后而未定。

使群臣议。

薛公欲中王之意,因献十珥而美其一。

旦日,因问美珥之所在。

因劝立以为王后。

齐王大说,遂尊重薛公。

故人主之意欲见于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故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 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

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

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

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

卢敖与之语曰:“唯敖为背群离党,穷观于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

敖幼而好游,至长不渝。

周行四极,唯北阴之未窥。

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与敖为友乎?

”若士者,?

23然而笑曰:“嘻!

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阳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

若我南游乎冈<宀良>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关鸿蒙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眴。

此其外犹有汰沃之汜。

其余一举而千万里,吾犹未能之在。

今子游始于此,乃语穷观,岂不亦远哉!

然子处矣!

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

”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

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驾,柸治,悖若有丧也。

曰:“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

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

岂不悲哉!

”故庄子曰:“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言明之有所不见也。

季子治亶父三年,而巫马期絻衣短褐,易容貌,往观化焉。

见得鱼释之。

巫马期问焉,曰:“凡子所为鱼者,欲得也。

今得而释之,何也?

”渔者对曰:“季子不欲人取小鱼也。

所得者小鱼,是以释之。

”巫马期归,以报孔子曰:“季子之德至矣。

使人暗行,若有严刑在其侧者。

季子何以至于此?

”孔子曰:“丘尝问之以治,言曰:‘诫于此者刑于彼。

’季子必行此术也。

”故老子曰:“去彼取此。

” 罔两问于景曰:“昭昭者,神明也?

”景曰:“非也。

”罔两曰:“子何以知之?

”景曰:“扶桑受谢,日照宇宙,昭昭之光,辉烛四海,阖户塞牖,则无由入矣。

若神明,四通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化育万物而不可为象,俯仰之间而抚四海之外。

昭昭何足以明之!

”故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光耀问于无有曰:”子果有乎?

其果无有乎?

”无有弗应也。

光耀不得问,而就视其状貌,冥然、忽然,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可得,望之不可极也。

光耀曰:“贵矣哉!

孰能至于此乎!

予能有无矣,未能无无也。

及其为无无,又何从至于此哉!

”故老子曰:“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 白公胜虑乱。

罢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

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

”此言精神之越于外,智虑之荡于内,则不能漏理其形也。

是故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者近也。

故老子曰:“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此之谓也。

秦皇帝得天下,恐不能守,发边戍,筑长城,修关梁,设障塞,具传车,置边吏。

然刘氏夺之,若转闭锤。

昔者武王伐纣,破之牧野,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朝成汤之庙,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破鼓折枹,驰弓绝弦,去舍露宿以示平易,解剑带笏以示无仇。

于此天下歌谣而乐之,诸侯执币相朝,三十四世不夺。

故老子曰:“善闭者,无关键而不可开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 尹需学御,三年而无得焉。

私自苦痛,常寝想之。

中夜,梦受秋驾于师。

明日往朝,师望之,谓之曰:“吾非爱道于子也,恐子不可予也。

今日教子以秋驾。

”尹需反走,北面再拜曰:“臣有天幸,今夕固梦受之。

”故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 昔孙叔敖三得令尹,无喜志。

三去令尹,无忧色。

延陵季子,吴人愿一以为王而不肯。

许由,让天下而弗受。

晏子与崔杼盟,临死地不变其仪。

此皆有所远通也。

精神通于死生,则物孰能惑之!

荆有亻次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至于中流,阳侯之波,两蛟挟绕其船,亻次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

”对曰:“未尝见也。

”于是亻次非瞑目,勃然攘臂拔剑曰:“武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弃剑而已。

余有奚爱焉!

”赴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

风波毕除,荆爵为执圭。

孔子闻之,曰:“夫善哉!

腐肉朽骨弃剑者,亻次非之谓乎!

”故老子曰:“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焉。

” 齐人淳于髡以从说魏王,魏王辩之。

约车十乘,将使荆,辞而行。

人以为从未足也,复以衡说,其辞若然。

魏王乃止其行而疏其身。

失从心志,而又不能成衡之事。

是其所以固也。

夫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技能虽多,不若其寡也。

故周鼎著倕,而使啮其指,先王以见大巧之不可也。

故慎子曰:“匠人知为门,能以门,所以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

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

约车申辕,留于秦,周年不得见。

客有言之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甚悦之。

予以节,使于秦。

至,因见。

予之将军之节。

惠王见而说之。

出舍,喟然而叹,告从者曰:“吾留秦三年不得见,不识道之可以从楚也。

”物故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

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绳,至所极而已矣。

此所谓《管子》“枭飞而维绳”者。

沣水之深千仞,而不受尘垢,投金铁针焉,则形见于外。

非不深且清也,鱼鳖龙蛇莫之肯归也。

是故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阴蔽隐也。

昔赵文子问于叔向曰:“晋六将军,其孰先亡乎?

”对曰:“中行、知氏。

”文子曰:“何乎?

”对曰:“其为政也,以苛以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譬之犹廓革者也。

廓之,大则大矣,裂之道也。

”故老子曰:“其政闷闷,其民纯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景公谓太卜曰:“子之道何能?

”对曰:“能动地。

”晏子往见公,公曰:“寡人问太卜曰:‘子之道何能?

’对曰:‘能动地。

’地可动乎?

”晏子默然不对。

出,见太卜,曰:“昔吾见句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

”太卜曰:“然”。

晏子出。

太卜走往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

”田子阳闻之,曰:“晏子默然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

往见太卜者,恐公之欺也。

晏子可谓忠于上而惠于下矣。

”故老子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 魏文侯觞诸大夫于曲阳,饮酒酣,文侯喟然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乎?

”蹇重举白而进之,曰:“请浮君。

”君曰:“何也?

”对曰:“臣闻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

有道之君,不知忠臣。

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

”文侯受觞而饮釂不献。

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

”故老子曰:“国家昏乱有忠臣。

”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

孔子曰:善哉!

予得见此器。

”顾曰:“弟子取水。

”水至,灌之。

其中则正,其盈则覆。

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

”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

”曰:“益而损之。

”曰:’何谓益而损之?

”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

武力毅勇,守之以畏。

富贵广大,守之以俭。

德施天下,守之以让。

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

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

”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 武王问太公曰:“寡人伐纣天下,是臣杀其主而下伐其上也。

吾恐后世之用兵不休,斗争不已,为之奈何?

”太公曰:“甚善,王之问也!

夫未得兽者,唯恐其创之小也。

已得之,唯恐伤肉之多也。

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于兑,道全为无用之事,烦扰之教,彼皆乐其业,供其情,昭昭而道冥冥,于是乃去其瞀而载之木,解其剑而带之笏。

为之三年之丧,令类不蕃,高辞卑让,使民不争。

酒肉以通之,竽瑟以娱之,鬼神以畏之,繁文滋礼以弇其质,厚葬久丧以亶其家,含珠鳞、施纶组以贫其财,深凿高垄以尽其力,家贫族少,虑患者贫,以此移风,可以持天下弗失。

”故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

淮南子·汜论训

〔刘安〕 〔汉〕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

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

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

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

后世为之耒耜櫌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

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

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

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

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

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礼不称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

立子以长,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

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

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

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

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者也。

故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

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世。

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

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以知榘彟之所周者也。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

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法度制令,各因其宜。

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王道缺而《诗》作,周室废,礼义坏,而《春秋》作。

《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衰世之造也,儒者循之,以教导于世,岂若三代之盛哉!

以《诗》、《春秋》为古之道而贵之,又有未作《诗》、《春秋》之时。

夫道其缺也,不若道其全也。

诵先王之《诗》、《书》,不若闻得其言,闻得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

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武王崩,成王幼少。

周公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乱,诛管、蔡之罪,负扆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地,声慑四海,可谓能武矣。

成王既壮,周公属籍致政,北面委质而臣事之,请而后为,复而后行,无擅恣之志,无伐矜之色,可谓能臣矣。

故一人之身而三变者,所以应时矣。

何况乎君数易世,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以其威势供嗜欲,而欲以一行之礼,一定之法,应时偶变,其所不能中权亦明矣。

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

道犹金石,一调不更。

事犹琴瑟,每弦改调。

故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

故仁以为经,义以为纪,此万世不更者也。

若乃人考其才,而时省其用,虽日变可也。

天下岂有常法哉!

当于世事,行于人理,顺于天地,祥于鬼神,则可以正治矣。

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风俗易移也。

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朴重之法,治既弊之民,是犹无镝衔■策錣而御馯马也。

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负言,殷人誓,周人盟。

逮至当今之世,忍訽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

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天下高之。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岂可同哉!

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修戟无刺。

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詹以守,连弩以射,销车以斗。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于古为义,于今为笑。

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也。

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

舜执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释甲兵而制强暴。

由此观之,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

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

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

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

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

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

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可令调音。

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可令制法。

必有独闻之耳,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

夫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三代之礼不同,何古之从!

大人作而弟子循。

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

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今世之法籍与时变,礼义与俗易,为学者循先袭业,据籍守旧教,以为非此不治,是犹持方枘而周员凿也。

欲得宜适致固焉,则难矣!

今儒、墨者称三代、文武而弗行,是言其所不行也。

非今时之世而弗改,是行其所非也。

称其所是,行其所非,是以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也。

今夫图工而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

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

夫存危治乱,非智不能。

道而先称古,虽愚有余。

故不用之法,圣王弗行。

不验之言,圣王弗听。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

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

故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太刚则折,太柔则卷,圣人正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

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和。

夫绳之为度也,可卷而伸也,引而伸之,可直而睎,故圣人以身体之。

夫修而不横,短而不穷,直而不刚,久而不忘者,其唯绳乎?

故恩推则懦,懦则不威。

严推则猛,猛则不和。

爱推则纵,纵则不令。

刑推则虐,虐则无亲。

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而专任其大臣,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故使陈成田常、鸱夷子皮得成其难。

使吕氏绝祀而陈氏有国者,此柔懦所生也。

郑子阳刚毅而好罚,其于罚也,执而无赦。

舍人有折弓者,畏罪而恐诛,则因猘狗之惊,以杀子阳,此刚猛之所致也。

今不知道者,见柔懦者侵,则矜为刚毅。

见刚毅者亡,则矜为柔懦。

此本无主于中,而见闻舛驰于外者也,故终身而无所定趋。

譬犹不知音者之歌也,浊之则郁而无转,清之则燋而不讴,及至韩娥、秦青、薛谈之讴,侯同、曼声之歌,愤于志,积于内,盈而发音,则莫不比于律而和于人心。

何则?

中有所本主,以定清浊,不受于外,而自为仪表也。

今夫盲者行于道,人谓之左则左,谓之右则右,遇君子则易道,遇小人则陷沟壑。

何则?

目无以接物也。

故魏两用楼翟、吴起,而亡西河,湣王专用淖齿,而死于东庙,无术以御之也。

文王两用吕望、召公奭而王,楚庄王专任孙叔敖而霸,有术以御之也。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

趋舍人异,各有晓心。

故是非有处,得其处则无非。

失其处则无是。

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有以相使也。

此之是,非彼之是也。

此之非,非彼之非也。

譬若斤斧椎凿之各有所施也。

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

”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此而不能达善效忠者,则才不足也。

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发适戍,入刍稿,头会箕赋,输于少府。

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

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

当此之时,忠谏者谓之不祥,而道仁义者谓之狂。

逮至高皇帝存亡继绝,举天下之大义,身自奋袂执锐,以为百姓请命于皇天。

当此之时,天下雄俊豪英,暴露于野泽,前蒙矢石,而后堕溪壑,出百死而绐一生,以争天下之权,奋武厉诚,以决一旦之命。

当此之时,丰衣博带而道儒、墨者,以为不肖。

逮至暴乱已胜,海内大定,继文之业,立武之功,履天子之图籍,造刘氏之貌冠,总邹、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戴天子之旗,乘大路,建九斿,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一世之间,而文武代为雌雄,有时而用也。

今世之为武者,则非文也。

为文者,则非武也。

文武更相非,而不知时世之用也。

此见隅曲之一指,而不知八极之广大也。

故东面而望,不见西墙。

南面而视,不睹北方。

唯无所向者,则无所不通。

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

家之所以亡者,理塞也。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禹无十人之众,汤无七里之分,以王诸侯。

文王处岐周之间也,地方不过百里,而立为天子者,有王道也。

夏桀、殷纣之盛也,人迹所至,舟车所通,莫不为郡县,然而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者,有亡形也。

故圣人见化以观其征,德有盛衰,风先萌焉。

故得王道者,虽小必大。

有亡形者,虽成必败。

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

殷之将败也,太史令向艺先归文王,期年而纣乃亡。

故圣人见存亡之迹,成败之际也,非待鸣条之野,甲子之日也。

今谓强者胜,则度地计众。

富者利,则量粟称金。

若此,则千乘之君无不霸王者,而万乘之国无不破亡者矣。

存亡之迹,若此其易知也,愚夫蠢妇,皆能论之。

赵襄子以晋阳之城霸,智伯以三晋之地擒,湣王以大齐亡,田单以即墨有功。

故国之亡也,虽大不足恃。

道之行也,虽小不可轻。

由此观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

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

《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与宅。

”言去殷而迁于周也。

故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不务道德。

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故桀囚于焦门,而不能自非其所行,而悔不杀汤于夏台。

纣居于宣室,而不反其过,而悔不诛文王于羑里。

二君处强大势位,修仁义之道,汤、武救罪之不给,何谋之敢当!

若上乱三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虽微汤、武,孰弗能夺也!

今不审其在己者,而反备之于人,天下非一汤、武也,杀一人,则必有继之者也。

且汤、武之所以处小弱而能以王者,以其有道也。

桀、纣之所以处强大而见夺者,以其无道也。

今不行人之所以王者,而反益己之所以夺,是趋亡之道也。

武王克殷,欲筑宫于五行之山,周公曰:“不可。

夫五行之山,固塞险阻之地也。

使我德能覆之,则天下纳其贡职者回也。

使我有暴乱之行,则天下之伐我难矣。

”此所以三十六世而不夺也。

周公可谓能持满矣。

昔者,《周书》有言曰:“上言者,下用也。

下言者,上用也。

上言者,常也。

下言者,权也。

”此存亡之术也,唯圣人为能知权。

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

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

夫三军矫命,过之大者也。

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故事有所至,信反为过,诞反为功。

何谓失礼而有大功?

昔楚恭王战于阴陵,潘尪、养由基、黄衰微、公孙丙相与篡之。

恭王惧而失礼,黄衰微举足蹴其体,恭王乃觉。

怒其失礼,奋体而起,四大夫载而行。

昔苍吾绕娶妻而美,以让兄,此所谓忠爱而不可行者也。

是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之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

卑弱柔如蒲苇,非摄夺也。

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也。

夫君臣之接,屈膝卑拜,以相尊礼也。

至其迫于患也,则举足蹴其体,天下莫能非也。

是故忠之所在,礼不足以难之也。

孝子之事亲,和颜卑体,奉带运履,至其溺也,则捽其发而拯。

非敢骄侮,以救其死也。

故溺则捽父,祝则名君,势不得不然也。

此权之所设也。

故孔子曰:“可以共学矣,而未可以适道也。

可与适道,未可以立也。

可以立,未可与权。

”权者,圣人之所独见也。

故忤而后合者,谓之知权。

合而后舛者,谓之不知权。

不知权者,善反丑矣。

故礼者,实之华而伪之文也,方于卒迫穷遽之中也,则无所用矣。

是故圣人以文交于世,而以实从事于宜,不结于一迹之途,凝滞而不化。

是故败事少而成事多,号令行于天下,而莫之能非矣。

猩猩知往而不知来,乾鹄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

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

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数,无所不通。

然而不能自知,车裂而死。

苏秦,匹夫徒步之人也,靻蹻嬴盖,经营万乘之主,服诺诸侯,然不自免于车裂之患。

徐偃王被服慈惠,身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然而身死国亡,子孙无类。

大夫种辅翼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擒夫差之身,开地数千里,然而身伏属镂而死。

此皆达治乱之机,而未知全性之具者。

故苌宏知天道而不知人事,苏秦知权谋而不知祸福,徐偃王知仁义而不知时,大夫种知忠而不知谋。

圣人则不然,论世而为之事,权事而为之谋,是以舒之天下而不窕,内之寻常而不塞。

使天下荒乱,礼义绝,纲纪废,强弱相乘,力征相攘,臣主无差,贵贱无序,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休息,而乃始服属臾之貌,恭俭之礼,则必灭抑而不能兴矣。

天下安宁,政教和平,百姓肃睦,上下相亲,而乃始立气矜,奋勇力,则必不免于有司之法矣。

是故圣人者,能阴能阳,能弱能强,随时而动静,因资而立功,物动而知其反,事萌而察其变,化则为之象,运则为之应,是以终身而无所困。

故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以难成而易败者。

所谓可行而不可言者,趋舍也。

可言而不可行者,伪诈也。

易为而难成者,事也。

难成而易败者,名也。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

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

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

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

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

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而蜂房不容鹄卵。

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

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

夫颜喙聚,梁父之大盗也。

而为齐忠臣。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

而为文侯师。

孟卯妻其嫂,有五子焉。

然而相魏,宁其危,解其患。

景阳淫酒,被发而御于妇人。

威服诸修。

此四人者,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灭者,其略得也。

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

不能存亡接绝者何?

小节伸而大略屈。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体大者节疏,庶距者举远。

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

故《易》曰:“小过亨,利贞。

”言人莫不有过,而不欲其大也。

夫尧、舜、汤、武,世主之隆也。

齐桓、晋文,五霸之豪英也。

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

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方正而不以割,廉直而不以切,博通而不以訾,文武而不以责。

求于一人则任以人力,自修则以道德。

责人以人力,易偿也。

自修以道德,难为也。

难为则行高矣,自偿则求澹矣。

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类。

然而天下宝之者,何也?

其小恶不足妨大美。

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甯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

众人见其位之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以为不肖。

及其为天子三公,而立为诸侯贤相,乃始信于异众也。

夫发于鼎俎之间,出于屠酤之肆,解于累绁之中,兴于牛颔之下,洗之以汤沐,祓之以爟火,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内不惭于国家,外不愧于诸侯,符势有以内合。

故未有功而知其贤者,尧之知舜。

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

为是释度数而求之于朝肆草莽之中,其失人也必多矣。

何则?

能效其求,而不知其所以取人也。

夫物之相类者,世主之所乱惑也。

嫌疑肖象者,众人之所眩耀。

故狠者类知而非知,愚者类仁而非仁,戆者类勇而非勇。

使人之相去也,若玉之与石,美之与恶,则论人易矣。

夫乱人者,芎䓖之与稿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

故剑工惑剑之似莫邪者,唯欧冶能名其种。

玉工眩玉之似碧卢者,唯猗顿不失其情。

暗主乱于奸臣、小人之疑君子者,唯圣人能见微以知明。

故蛇举首尺,而修短可知也。

象见其牙,而大小可论也。

薛烛庸子,见若狐甲于剑,而利纯识矣。

臾儿、易牙,淄、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

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

孔子辞廪丘,终不盗刀钩。

许由让天子,终不利封侯。

故未尝灼而不敢握火者,见其有所烧也。

未尝伤而不敢握刃者,见其有所害也。

由此观之,见者可以论未发也,而观小节可以知大体矣。

故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

视其更难,以知其勇。

动以喜乐,以观其守。

委以财货,以论其仁。

振以恐惧,以知其节。

则人情备矣。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

善罚者,刑省而奸禁。

善予者,用约而为德。

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

”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

子以奸事我者也。

”乃烹之。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

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天下莫易于为善,而莫难于为不善也。

所谓为善者,静而无为也。

所谓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

适情辞馀,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于己,故曰为善易。

越城郭,逾险塞,奸符节,盗管金,篡弑矫诬,非人之性也,故曰为不善难。

今人所以犯囹圄之罪,而陷于刑戮之患者,由嗜欲无厌,不循度量之故也。

何以知其然?

天下县官法曰:“发墓者诛,窃盗者刑。

”此执政之所司也。

夫法令者,网其奸邪,勒率随其踪迹。

无愚夫蠢妇,皆知为奸之无脱也,犯禁之不得免也。

然而不材子不胜其欲,蒙死亡之罪,而被刑戮之羞。

然而立秋之后,司寇之徒继踵于门,而死市之人血流于路。

何则?

惑于财利之得,而蔽于死亡之患也。

夫今陈卒设兵,两军相当,将施令曰:“斩首拜爵,而屈挠者要斩。

”然而队阶之卒皆不能前遂斩首之功,而后被要斩之罪,是去恐死而就必死也。

故利害之反,祸福之接,不可不审也。

事或欲之,适足以失之。

或避之,适足以就之。

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风者,波至而自投于水。

非不贪生而畏死也,惑于恐死而反忘生也。

故人之嗜欲,亦犹此也。

齐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

勒问其故,曰:“而盗金于市中,何也?

”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

”志所欲,则忘其为矣。

是故圣人审动静之变,而适受与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

夫动静得,则患弗过也。

受与适,则罪弗累也。

好憎理,则忧弗近也。

喜怒节,则怨弗犯也。

故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其有弗弃,非其有弗索,常满而不溢,恒虚而易足。

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故人心犹是也。

自当以道术度量,食充虚,衣御寒,则足以养七尺之形矣。

若无道术度量而以自俭约,则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尊,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矣。

叔孙敖三去令尹而无忧色,受罪禄不能累也。

荆佽非两蛟夹绕其船而志不动,怪物不能惊也。

圣人心平志易,精神内守,物莫足以惑之。

夫醉者俯入城门,以为七尺之闺也。

超江、淮,以为寻常之沟也。

酒浊其神也。

怯者夜见立表,以为鬼也。

见寝石,以为虎也。

惧掩其气也。

又况无天地之怪物乎?

夫雌雄相接,阴阳相薄,羽者为雏,毛者为驹犊,柔者为皮肉,坚者为齿角,人弗怪也。

水生蠬蜄,山生金玉,人弗怪也。

老槐生火,久血为磷,人弗怪也。

山出枭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人怪之,闻见鲜而识物浅也。

天下之怪物,圣人之所独见。

利害之反覆,知者之所独明达也。

同异嫌疑者,世俗之所眩惑也。

夫见不可布于海内,闻不可明于百姓,是故鬼神禨祥,而为之立禁。

总形推类,而为之变象。

何以知其然也?

世俗言曰:“飨大高者,而彘为上牲。

葬死人者,裘不可以藏。

相戏以刃者,太祖軵其肘。

枕户橉而卧者,鬼神庶其首。

”此皆不著于法令,而圣人之所不口传也。

夫飨大高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于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飨之,何也?

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

故因其便以尊之。

裘不可以藏者,非能具绨绵曼帛,温暖于身也。

世以为裘者,难得贵贾之物也,而不可传于后世,无益于死者,而足以养生,故因其资以詟之。

相戏以刃,太祖軵其肘者,夫以刃相戏,必为过失,过失相伤,其患必大,无涉血之仇争忿斗,而以小事自内于刑戮,愚者所不知忌也,故因太祖以累其心。

枕户橉而卧,鬼神履其首者,使鬼神能玄化,则不待户牖之行,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

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而风气者,阴阳相捔者也。

离者必病,故托鬼神以伸诫之也。

凡此之属,皆不可胜著于书策竹帛,而藏于官府者也。

故以禨祥明之。

为愚者之不知其害,乃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所由来者远矣。

而愚者以为禨祥,而狠者以为非,唯有道者能通其志。

今世之祭井灶、门户、箕帚、臼杵者,非以其神为能飨之也,恃赖其德,烦苦之无已也。

是故以时见其德,所以不忘其功也。

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唯太山。

赤地三年而不绝流,泽及百里而润草木者,唯江、河也。

是以天子秩而祭之。

故马免人于难者,其死也,葬之。

牛,其死也,葬以大车为荐。

牛马有功,犹不可忘,又况人乎!

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

故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禹劳天下,而死为社。

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

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布。

此鬼神之所以立。

北楚有任侠者,其子孙数谏而止之,不听也。

县有贼,大搜其庐,事果发觉。

夜惊而走,追,道及之。

其所施德者皆为之战,得免而遂反。

语其子曰:“汝数止吾为侠。

今有难,果赖而免身,而谏我,不可用也。

”知所以免于难,而不知所以无难。

论事如此,岂不惑哉!

宋人有嫁子者,告其子曰:“嫁未必成也。

有如出,不可不私藏。

私藏而富,其于以复嫁易。

”其子听父之计,窃而藏之。

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

其父不自非也,而反得其计。

知为出藏财,而不知藏财所以出也。

为论如此,岂不勃哉!

今夫僦载者,救一车之任,极一牛之力,为轴之折也,有如辕轴其上以为造,不知轴辕之趣轴折也。

楚王之佩玦而逐菟,为走而破其玦也,因佩两玦以为之豫。

两玦相触,破乃逾疾。

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夫鸱目大而视不若鼠,蚈足众而走不若蛇。

物固有大不若小,众不若少者,及至夫强之弱,弱之强,危之安,存之亡也,非圣人,孰能观之!

大小尊卑,未足以论也,唯道之在者为贵。

何以明之?

天子处于郊亭,则九卿趋,大夫走,坐者伏,倚者齐。

当此之时,明堂太庙,悬冠解剑,缓带而寝。

非郊亭大而庙堂狭小也,至尊居之也。

天道之贵也,非特天子之为尊也,所在而众仰之。

夫蛰虫鹊巢,皆向天一者,至和在焉尔。

帝者诚能包禀道,合至和,则禽兽草木莫不被其泽矣,而况兆民乎!

淮南子·诠言训

〔刘安〕 〔汉〕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 有鱼、有兽,谓之分物。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

隔而不通, 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

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 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

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

能 反其所生,故未有形,谓之真人。

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

圣人不为名尸, 不为谋府,不为事任,不为智主。

藏无形,行无迹,游无朕,不为福先,不为祸 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已。

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

故无为而宁者,失 其所以宁则危。

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

星列于天而明,故人指之。

义列 于德而见,故人视之。

人之所指,动则有章。

人之所视,行则有迹。

动有章则词, 行有迹则议。

故圣人掩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

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 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

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 极其所贱。

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

故虎豹之强来射,蝯狖之捷来措。

人 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

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故通性情者,不务性 之所无以为。

通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

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调。

詹 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矩不正,不可以为 方。

规不正,不可以为员。

身者,事之规矩也。

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原天命, 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则治道通矣。

原天命,则不惑祸福。

治心术,则不妄 喜怒。

理好憎,则不贪无用。

适情性,则欲不过节。

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

不 妄喜怒,则赏罚不阿。

不贪无用,则不以欲用害性。

欲不过节,则养性知足。

凡 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天下不可以智为也,不可以慧识也,不可以事治也,不可以仁附也,不可以 强胜也。

五者皆人才也,德不盛,不能成一焉。

德立则五无殆,五见则德无位矣。

故得道则愚者有余,失道则智者不足。

渡水而无游数,虽强必沉。

有游数,虽羸 必遂。

又况托于舟航之上乎!

为政之本,务在于安民。

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足 用之本,在于勿夺时。

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节欲之本, 在于反性。

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去载则虚,虚则平。

平者,道之素也。

虚者, 道之舍也。

能有天下者,必不失其国。

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

能治其家者, 必不遗其身。

能修其身者,必不忘其心。

能原其心者,必不亏其性。

能全其性者, 必不惑于道。

故广成子曰:“慎守而内,周闭而外,多知为败。

毋视毋听,抱神 以静,形将自正。

不得之己而能知彼者,未之有也。

”故《易》曰:“括囊,无 咎无誉。

”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

能胜敌者,必强者也。

能强者,必用人力 者也。

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也。

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

能自得者,必柔弱 也。

强胜不若己者,至于与同则格,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度。

故能以众不胜 成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善游者,不学刺舟而便用之,劲■者,不学骑马而便居之。

轻天下者,身不 累于物,故能处之。

泰王亶父之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币珠玉而不听,乃谢 耆老而徙岐周。

百姓携幼扶老而从之,遂成国焉。

推此意,四世而有天下,不亦 宜乎!

无以天下为者,必能活天下者。

霜雪雨露,生杀万物,天无为焉,犹之贵 天也。

厌文搔法,治官理民者,有司也,君无事焉,犹尊君也。

辟地垦草者,后 稷也。

决河濬江者,禹也。

听狱制中者,皋陶也。

有圣名者,尧也。

故得道以御 者,身虽无能,必使能者为己用。

不得其道,伎艺虽多,未有益也。

方船济乎江, 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

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 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

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

人 能虚己以游于世,孰能訾之!

释道而任智者必危,弃数而用才者必困。

有以欲多而亡者,未有以无欲而危 者也。

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而失者也。

故智不足免患,愚不足以至于失 宁。

守其分,循其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故成者非所为也,得者非所求也。

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予,因春而生,因秋而杀,所生者弗德,所杀者 非怨,则几于道也。

圣人不为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也。

修足誉之德,不求人 之誉己也。

不能使祸不至,信己之不迎也。

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攘也。

祸之 至也,非其求所生,故穷而不忧。

福之至也,非其求所成,故通而弗矜。

知祸福 之制不在于己也,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

圣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

求 其所无,则所有者亡矣。

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

故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 敌之可胜也。

治国者,先为不可夺,待敌之可夺也。

舜修之历山,而海内从化。

文王修之岐周,而天下移风。

使舜趋天下之利,而忘修己之道,身犹弗能保,何 尺地之有!

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

行未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挫也。

福莫大无祸,利莫美不丧。

动之为物,不损则益,不成则毁,不利则病,皆险, 道之者危。

故秦胜乎戎,而败乎殽。

楚胜乎诸夏,而败乎栢莒。

故道不可以劝 而就利者,而可以宁避害者。

故常无祸,不常有福。

常无罪,不常有功。

圣人无 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

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之中, 不失其直,天下皆流,独不离其坛域。

故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

不为始, 不专己,循天之理。

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

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

不求所无,不失所得,内无旁祸,外无旁福。

祸福不生,安有人贼!

为善则观,为不善则议。

观则生贵,议则生患。

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 可以退而修身。

不可以得利,而可以离害。

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

法 修自然,己无所与。

虑不胜数,行不胜德,事不胜道。

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

人有穷而道无不通,与道争则凶。

故《诗》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

”有智 而无为,与无智者同道。

有能而无事,与无能者同德。

其智也,告之者至,然后 觉其动也。

使之者至,然后觉其为也。

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为正也。

故功盖天下,不施其美。

泽及后世,不有其名。

道理通而人伪灭也。

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

道与人竞长。

章人者, 息道者也。

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

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

欲尸名者必为 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货数而任己。

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 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

治不修故,则多责。

事不须时,则无功。

责 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

事之 败也,不足以敝身。

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天下非无信士也,临货分财,必控筹而定分,以为有心者之于平,不若无心 者也。

天下非无廉士也,然而守重宝者必关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于廉,不若 无欲者也。

人举其疵则怨人,鉴见其丑则善鉴,人能接物而不与己焉,则免于累 矣。

公孙龙粲于辞而贸名,邓析巧辩而乱法,苏秦善说而亡国。

由其道,则善无 章。

修其理,则巧无名。

故以巧斗力者,始于阳,常卒于阴。

以慧治国者,始于 治,常卒于乱。

使水流下,孰弗能治。

激而上之,非巧不能。

故文胜则质掩,邪 巧则正塞之也。

德可以自修,而不可以使人暴。

道可以自治,而不可以使人乱。

虽有圣贤之宝,不遇暴乱之世,可以全身,而未可以霸王也。

汤、武之王也,遇 桀、纣之暴也。

桀、纣非以汤、武之贤暴也,汤、武遭桀、纣之暴而王也。

故虽 贤王,必待遇。

遇者,能遭于时而得之也,非智能所求而成也。

君子修行而使善 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来,民澹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

故无为而自治。

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二争者生,虽有贤者,弗能 治。

故圣人掩迹于为善,而息名于为仁也。

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若内治 而待时。

凡事人者,非以宝币,必以卑辞。

事以玉帛,则货殚而欲厌。

卑礼婉辞, 则论说而交不结。

约束誓盟,则约定而反无日。

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而无自恃 之道,不足以为全。

若诚外释交之策,而慎修其境内之事。

尽其地力,以多其积。

厉其民死,以牢其城。

上下一心,君臣同志。

与之守社稷,斅死而民弗离,则为 名者不伐无罪,而为利者不攻难胜,此必全之道也。

民有道所同道,有法所同守, 为义之不能相固,威之不能相必也,故立君以一民。

君执一则治,无常则乱。

君 道者,非所以为也,所以无为也。

何谓无为?

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 仁者不以位为患,可谓无为矣。

夫无为,则得于一也。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 敌之道也。

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又况君 数易法,国数易君!

人以其位通其好憎,下之径衢,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 甚于无君之时。

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此之谓也。

君好智则倍 时而任己,弃数而用虑,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澹博,未有能者也。

独任其智, 失必多矣。

故好智,穷术也。

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负而辞助。

一人之力以御 强敌,不杖众多而专用身才,必不堪也。

故好勇,危术也。

好与,则无定分。

上 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止。

若多赋敛,实府库,则与民为仇。

少取多与,数未之 有也。

故好与,来怨之道也。

仁智勇力,人之美才也,而莫足以治天下。

由此观 之,贤能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修明矣。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

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 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

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 邪气也。

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一置一废。

故圣人损欲而从事于 性。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接而说之,不知利害,嗜欲也。

食之不宁于体, 听之不合于道,视之不便于性。

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割痤疽,非不痛 也。

饮毒药,非不苦也。

然而为之者,便于身也。

渴而饮水,非不快也。

饥而大 食,非不澹也。

然而弗为者,害于性也。

此四者,耳目鼻口不知所取去,必为 之制,各得其所。

由是观之,欲之不可胜,明矣。

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使在己者得,而邪气因而 不生,岂若忧瘕疵之与痤疽之发,而豫备之哉!

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昆山之玉瑱,而尘垢弗能污也。

圣人无去之心,而心无丑。

无取之美,而美不 失。

故祭祀思亲不求福,飨宾修敬不思德,唯弗求者能有之。

处尊位者,以有公 道而无私说,故称尊焉,不称贤也;有大地者,以有常术而无钤谋, 故称平焉, 不称智也。

内无暴事以离怨于百姓,外无贤行以见忌于诸侯,上下之礼,袭而不 离,而为论者莫然不见所观焉,此所谓藏无形者。

非藏无形,孰能形!

三代之所 道者,因也。

故禹决江河,因水也。

后稷播种树谷,因地也。

汤、武平暴乱,因 时也。

故天下可得而不可取也,霸王可受而不可求也。

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

未有使人无智者,有使人不能用其智于 己者也。

未有使人无力者,有使人不能施其力于己者也。

此两者,常在久见。

故 君贤不见,诸侯不备。

不肖不见,则百姓不怨。

百姓不怨,则民用可得。

诸侯弗 备,则天下之时可承。

事所与众同也,功所与时成也,圣人无焉。

故老子曰:“ 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

”盖谓此也。

鼓不灭于声,故能有声。

镜不没于 形,故能有形。

金石有声,弗叩弗鸣。

管箫有音,弗吹无声。

圣人内藏,不为物 先倡,事来而制,物至而应。

饰其外者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神,见其文者蔽其 质,无须臾忘为质者,必困于性。

百步之中,不忘其容者,必累其形。

故羽翼美者伤骨骸,枝叶美者害根茎,能两美者,天下无之也。

天有明,不 忧民之晦也,百姓穿户凿牖,自取照焉。

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百姓伐木芟草, 自取富焉。

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直己而足物,不为人赣, 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宁而能久。

天地无予也,故无夺也。

日月无德也,故无怨 也。

喜德者必多怨,喜予者必善夺。

唯灭迹于无为,而随天地自然者,唯能胜理, 而为受名。

名兴则道行,道行则人无位矣。

故誉生则毁随之,善见则怨从之。

利 则为害始,福则为祸先。

唯不求利者为无害,唯不求福者为无祸。

侯而求霸者, 必失其侯。

霸而求王者,必丧其霸。

故国以全为常,霸王其寄也。

身以生为常, 富贵其寄也。

能不以天下伤其国,而不以国害其身者,为可以托天下也。

不知道者,释其所已有,而求其所未得也。

苦心愁虑以行曲,故福至则喜, 祸至则怖,神劳于谋,智遽于事,祸福萌生,终身不悔,己之所生,乃反愁人。

不喜则忧,中未尝平。

持无所监,谓之狂生。

人主好仁,则无功者赏,有罪者释。

好刑,则有功者废,无罪者诛。

及无好者,诛而无怨,施而不德,放准循绳,身 无与事,若天若地,何不覆载!

故合而舍之者,君也。

制而诛之者,法也。

民已 受诛,怨无所灭,谓之道。

道胜,则人无事矣。

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 服不视,行不观,言不议,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穷,异而不 见怪,容而与众同。

无以名之,此之谓大通。

升降揖让,趋翔周游,不得已而为 也,非性所有于身,情无符检,行所不得已之事,而不解构耳,岂加故为哉!

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为悲。

不得已而舞者,不矜为丽。

歌舞而不事为悲丽 者,皆无有根心者。

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胜,平心定意,捉得其齐,行由其理, 虽不必胜,得筹必多。

何则?

胜在于数,不在于欲。

駎者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缓急调乎手,御心调乎马,虽不能必先载,马力必尽矣。

何则?

先在于数,而不 在于欲也。

是故灭欲则数胜,弃智则道立矣。

贾多端则贫,工多技则穷,心不一 也。

故木之大者害其条,水之大者害其深。

有智而无术,虽钻之不通。

有百技而 无一道,虽得之弗能守。

故《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其仪一也,心如 结也。

”君子其结于一乎!

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

周公 殽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于县,以辅成王而海内平。

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启处, 无所移之也。

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使人为之也。

处尊位者如尸, 守官者如祝宰。

尸虽能剥狗烧彘,弗为也,弗能无亏。

俎豆之列次,黍稷之先后, 虽知弗教也,弗能害也。

不能祝者,不可以为祝,无害于为尸。

不能御者,不可 以为仆,无害于为佐。

故位愈尊而身愈佚。

身愈大而事愈少。

譬如张琴,小弦虽 急,大弦必缓。

无为者,道之体也。

执后者,道之容也。

无为制有为,术也。

执后之制先, 数也。

放于术则强,审于数则宁。

今与人卞氏之璧,未受者,先也。

求而致之, 虽怨不逆者,后也。

三人同舍,二人相争,争者各自以为直,不能相听,一人虽 愚,必从旁而决之,非以智,不争也。

两人相斗,一羸在侧,助一人则胜,救一 人则免,斗者虽强,必制一羸,非以勇也,以不斗也。

由此观之,后之制先,静 之胜躁,数也。

倍道弃数,以求苟遇,变常易故,以知要遮,过则自非,中则以 为候,暗行缪改,终身不寤,此之谓狂。

有祸则诎,有福则嬴,有过则悔,有功 则矜,遂不知反,此谓狂人。

员之中规,方之中矩,行成兽,止成文,可以将少, 而不可以将众。

蓼菜成行,瓶瓯有堤,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 以治国。

涤杯而食,洗爵而饮,浣而后馈,可以养家老,而不可以飨三军。

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易故能天,简故 能地。

大乐无怨,大礼不责,四海之内,莫不系统,故能帝也。

心有忧者,筐床 衽席,弗能安也。

菰饭■解牛,弗能甘也。

琴瑟鸣竽,弗能乐也。

患解忧除,然 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

由是观之,生有以乐也,死有以哀也。

今务益性之所不 能乐,而以害性之所以乐,故虽富有天下,贵为天子,而不免为哀之人。

凡人之 性,乐恬而憎悯,乐佚而憎劳。

心常无欲,可谓恬矣。

形常无事,可谓佚矣。

游 心于恬,舍形于佚,以俟天命。

自乐于内,无急于外,虽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 一概。

日月<广叟>而无溉于志,故虽贱如贵,虽贫如富。

大道无形,大仁无亲, 大辩无声,大廉不嗛,大勇不矜。

五者无弃,而几向方矣。

军多令则乱,酒多 约则辩。

乱则降北,辩则相贼。

故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始于乐者,常大于悲。

其作始简者,其终本必调。

今有美酒嘉肴以相飨,卑体婉辞以接之,欲以合欢。

争盈爵之间反生斗,斗而相伤,三族结怨,反其所憎,此酒之败也。

《诗》之失僻,乐之失刺,礼之失责。

徵音非无羽声也,羽音非无徵声也, 五音莫不有声,而以徵羽定名者,以胜者也。

故仁义智勇,圣人之所备有也,然 而皆立一名者,言其大者也。

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

阴气起于西南,尽于 东北。

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日长其类,以侵相远,或热焦沙,或寒凝水,故 圣人谨慎其所积。

水出于山,而入于海。

稼生于野,而藏于廪。

见所始则知终矣。

席之先雚蕈,樽之上玄酒,俎之先生鱼,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于耳目,不适于 口腹,而先王贵之,先本而后末。

圣人之接物,千变万轸,必有不化而应化者。

夫寒之与暖相反,大寒地坼水凝,火弗为衰其暑。

大热烁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寒暑之变,无损益于己,质有之也。

圣人常后而不先,常应而不唱。

不进而求, 不退而让。

随时三年,时去我先。

去时三年,时在我后。

无去无就,中立其所。

天道无亲,唯德是与。

有道者,不失时与人。

无道者,失于时而取人。

直己 而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反也。

要遮而求合,时之去不可追而援也。

故不曰我无 以为而天下远,不曰我不欲而天下不至。

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

乐道而忘贫。

故利不动心。

名利充天下,不足以概志,故廉而能乐,静而能澹。

故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

自身以上,至于荒芒尔远矣,自死而天下无穷尔滔矣, 以数杂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少,泣而益之也。

龟三千岁,浮游不过三 日,以浮游而为龟忧养生之具,人必笑之矣。

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之治者, 可与言道矣。

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

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

福之至也, 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

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

内修极而横祸至者, 皆天也,非人也。

故中心常恬漠,累积其德,狗吠而不惊,自信其情。

故知道者 不惑,知命者不忧。

万乘之主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祀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 贵于形也。

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

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淮南子·本经训

〔刘安〕 〔汉〕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而无故,在内而 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

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亻 兑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 不议所终,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 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 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当此之时,玄元至砀而运照,凤麟至, 著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机械诈伪莫藏于心。

逮至衰世,镌山石,钅挈金玉,レ蚌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杀夭, 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

积壤而 丘处,粪田而种谷,掘地而井饮,疏川而为利,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 阳缪戾,四时失叙,雷霆毁折,雹霰降虐,氛雾霜雪不霁,而万物ㄡ夭。

榛秽, 聚埒亩,芟野,长苗秀,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

乃至夏 屋宫驾,县联房植,檐榱题,雕琢刻镂,乔枝菱阿,夫容芰荷,五采争胜,流 漫陆离,修曲扌交,夭矫曾桡,芒繁纷,以相交持,公输、王尔无所错其剞 屈刂削锯,然犹未能澹人主之欲也。

是以松柏露夏槁,江、河、三川绝而不流, 夷羊在牧,飞蛩满野,天旱地坼,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色、出距之兽,于 是鸷矣。

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冻饿饥寒死者,相枕席也。

及至分山川溪谷, 使有壤界,计人多少众寡,使有分数,筑城掘池,设机械险阻以为备,饰职事, 制服等,异贵贱,差贤不肖,经诽誉,行赏罚,则兵革兴而分争生,民之灭抑夭 隐,虐杀不辜而刑诛无罪,于是生矣。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 者也。

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

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 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

9薄 众宜,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

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

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

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

是故明于性者,天 地不能胁也。

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故圣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

古之 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当此之时,无庆贺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 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之中。

逮至衰世,人众财 寡,事力劳而养不足,于是忿争生,是以贵仁。

仁鄙不齐,比周朋党,设诈, 怀机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是以贵义。

阴阳之情,莫不有血气之感,男女群居 杂处而无别,是以贵礼。

性命之情,淫而相胁,以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

是 故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也。

夫仁者,所以救争也。

义者,所以 救失也。

礼者,所以救淫也。

乐者,所以救忧也。

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

心反其初,而民心善。

民心善而天地阴阳从而包之,则财足而人澹矣。

贪鄙忿争 不得生焉。

由此观之,则仁义不用矣。

道德定于天下而民纯朴,则目不营于色, 耳不淫于声,坐俳而歌谣,被发而浮游,虽有毛嫱、西施之色,不知说也。

掉羽、 武象,不知乐也,淫无别,不得生焉。

由此观之,礼乐不用也。

是故德衰然后 仁生,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礼淫然后容饰。

是故知神明然后知道德之 不足为也,知道德然后知仁义之不足行也。

知仁义然后知礼乐之不足修也。

今背 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之于详,未可与言至也。

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

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

雷震之声,可以鼓钟 写也。

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

是故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

明可见者,可得 而蔽也。

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

色可察者,可得而别也。

夫至大,天地弗能含 也。

至微,神明弗能领也。

及至建律历,别五色,异清浊,味甘苦,则朴散而为 器矣。

立仁义,修礼乐,则德迁而为伪矣。

及伪之生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 上,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伯益 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

能愈多而德愈薄矣。

故周鼎著亻垂,使衔其指, 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故至人之治也,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 通。

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忄詹然无为而民自朴, 无衤几祥而民不夭,不忿争而养足,兼包海内,泽及后世,不知为之谁何。

是故 生无号,死无谥,实不聚而名不立,施者不德,受者不让,德交归焉。

而莫之充 忍也。

故德之所总,道弗能害也。

知之所不知,辩弗能解也。

不言之辩,不道之 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

取焉而不损,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是谓瑶光。

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振困穷,补不足,则名生,兴利除害,伐乱禁暴,则功 成。

世无灾害,虽神无所施其德,上下和辑,虽贤无所立其功。

昔容成氏之时, 道路雁行列处,托婴儿于巢上,置余粮于每首,虎豹可尾,虺蛇可展,而不 知其所由然。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凿 齿、九婴、大风、封、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 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禽封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舜之 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氵幸, 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开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 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腕以为圣。

晚世之时,帝有桀、 纣,为?

8室、瑶台、象廊、玉床,纣为肉圃、酒池,燎焚天下之财,疲苦万民之 力,刳谏者,剔孕妇,攘天下,虐百姓,于是汤乃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南巢, 放之夏台,武王四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天下宁定,百姓和集。

是以 称汤、武之贤。

由此观之,有贤圣之名者,必遭乱世之患也。

今至人生乱世之中, 含德怀道,拘无穷之智,钳口寝说,遂不言而死者,众矣然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

故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粗 也。

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 总要,取成之迹,相与危坐而说之,鼓歌而舞之,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

诗 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不知其他。

”此之谓也。

帝者,体太一。

王者,法阴阳。

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秉太一者, 牢笼天地,弹厌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 普汜无私。

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

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 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于无原。

四时者,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 其理。

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

故谨于权 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

是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 之伦,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 方外,名声传于后世。

法阴阳者,德与天地参,明与日月并,精与鬼神总,戴圆 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

则四时者, 柔而不脆,刚而不贵,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柔委从,以养群类,其德含愚 而容不肖,无所私爱。

用六律者,伐乱禁暴,进贤而退不肖,扶拨以为正,壤险 以为平,矫枉以为直,明于禁舍开闭之道,乘时因势,以服役人心也。

帝者体阴 阳则侵,王者法四时则削,霸者节六律则辱,君者失准绳则废。

故小而行大,则 滔窕而不亲。

大而行小,则狭隘而不容。

贵贱不失其体,则天下治矣。

天爱其精, 地爱其平,人爱其情。

天之精,日月星辰雷电风雨也。

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

人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

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

是故神明藏于无形, 精神反于至真,则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必条达而不以思虑,委而弗为, 和而弗矜,冥性命之情,而智故不行衤集焉。

精泄于目,则其视明。

在于耳,则 其听聪。

留于口,则其言当。

集于心,则其虑通。

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 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凡乱之所由生者,皆在流遁。

流遁之所生者五:大构驾,兴宫室,延楼栈道, 鸡栖井,标末薄栌,以相支持,木巧之饰,盘纡刻俨,嬴镂雕琢,诡文回 波,淌游瀷淢,菱杼纟抱,芒繁乱泽,巧伪纷,以相摧错,此遁于木也。

凿污池之深,肆畛崖之远,来溪谷之流,饰曲岸之际,积牒旋石,以纯修奇, 抑氵或怒濑,以扬激波,曲拂回,以像氵禺、浯,益树莲菱,以食鳖鱼,鸿鹄 爽,稻梁饶余,龙舟首,浮吹以娱,此遁于水也。

高筑城郭,设树险阻,崇台 榭之隆,侈苑囿之大,以穷要妙之望,魏阙之高,上际青云,大厦曾加,拟于昆 仑,修为墙垣,甬道相连,残高增下,积土为山,接径历远,直道夷险,终日驰 鹜,而无迹蹈之患,此遁于土也。

大钟鼎,美重器,华虫疏镂,以相缪纟,寝 蟠龙连组,昱错眩,照耀辉煌,偃蹇寥纠,曲成文章,雕琢之饰,锻锡文铙, 乍晦乍明,抑微灭瑕,霜文沈居,若簟,缠锦经冗,似数而疏,此遁于金也。

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焚林而猎,烧燎大木,鼓橐吹 垂,以销铜铁,靡流坚锻,无厌足目,山无峻干,林无柘梓,燎木以为炭,燔草 而为灰,野莽白素,不得其时,上掩天光,下殄地财,此遁于火也。

此五者,一 足以亡天下矣。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能及,上之雾露弗能入,四方之 风弗能袭。

土事不文,木工不琢,金器不镂。

衣无隅差之削,冠无觚蠃之理。

堂 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俭节。

夫声色五味,远国 珍怪,瑰异奇物,足以变心易志,摇荡精神,感动血气者,不可胜计也。

夫天地 之生财也,本不过五。

圣人节五行,则治不荒。

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 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节则禽兽跳矣。

人之性,心有忧丧 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

人之性有侵犯则怒, 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

故钟鼓管箫,干羽 旄,所以饰喜也。

衰苴杖,哭踊有节,所以饰哀也。

兵革羽旄,金鼓斧钺,所 以饰怒也。

必有其质,乃为之文。

古者圣人在上,政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 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良弟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 天下和洽,人得其愿。

夫人相乐,无所发贶,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末世之 政,田渔重税,关市急征,泽梁毕禁,网罟无所布,耒耜无以设,民力竭于徭役, 财用殚于会赋,居者无食,行者无粮,老者不养,死者不葬,赘妻鬻子,以给上 求,犹弗能澹,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乃使始为之撞大钟,击鸣鼓, 吹竽笙,弹琴瑟,失乐之本矣。

古者上求薄而民用给,君施其德,臣尽其忠,父 行其慈,子竭其孝,各致其爱而无憾恨其间。

夫三年之丧,非强而致之,听乐不 乐,食旨不甘,思慕之心,未能绝也。

晚世风流俗败,嗜欲多,礼义废,君臣相欺, 父子相疑,怨尤充胸,思心尽亡,被衰戴,戏笑其中,虽致之三年,失丧之本也。

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同,各守其分,不得相侵,有不行王道者,暴虐万民,争 地侵壤,乱政犯禁,召之不至,令之不行,禁之不止,诲之不变,乃举兵而伐之, 戮其君,易其党,封其墓,类其社,卜其子孙以代之。

晚世务广地侵壤,并兼无 已,举不义之兵,伐无罪之国,杀不辜之民,绝先圣之后,大国出攻,小国城守, 驱人之牛马,人之子女,毁人之宗庙,迁人之重宝,血流千里,暴骸满野,以 澹贪主之欲,非兵之所为生也。

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为暴也。

乐者,所以 致和,非所以为淫也。

丧者,所以尽哀,非所以为伪也。

故事亲有道矣,而爱为 务。

朝廷有容矣,而敬为上。

处丧有礼矣,而哀为主。

用兵有术矣,而义为本。

本立而道行,本伤而道废。

淮南子·精神训

〔刘安〕 〔汉〕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艹文>漠闵,Е鸿洞,莫知其 门。

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 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是故精神,天 之有也。

而骨骸者,地之有也。

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是故圣 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

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

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

虚无 者,道之所居也。

是故或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

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

譬 犹本与末也,从本引之,千枝万叶,莫不随也。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

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

故曰: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失,三月 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 而生。

形体以成,五脏乃形。

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 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

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天有四时、五 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

天有风雨 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

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 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

是故耳目者,日月也。

血气者,风雨也。

日中有乌, 而月中有蟾蜍。

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

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

五星失其行, 州国受殃。

夫天地之道,至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 熏劳而不息乎?

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

是故血气者,人之华也,而五藏者, 人之精也。

夫血气能专于五藏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

胸腹充而嗜欲省, 则耳目清、听视达矣。

耳目清,听视达,谓之明。

五藏能属于心而乖,则孛攵志 胜而行不僻矣。

孛攵志胜而行之不僻,则精神盛而气不散矣。

精神盛而气不散则 理,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神则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

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

故事有求之于四海之外而不能遇,或守之于 形骸之内而不见也。

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 牖也,而气志者,五藏之使候也。

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

五 藏摇动而不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

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 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使耳目精明 玄达而无诱慕,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藏定宁充盈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 不外越,则望于往世之前,而视于来事之后,犹未足为也,岂直祸福之间哉?

故 曰: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

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

是故五色乱目,使目 不明。

五声哗耳,使耳不聪。

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趣舍滑心,使行飞扬。

此四 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

故曰:嗜欲者,使人之气越。

而好憎者,使 人之心劳。

弗疾去,则志气日耗。

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

以其生生之厚。

夫惟 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

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能知一,则 无一之不知也。

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也。

譬吾处于天下也,亦为一物矣,不 识天下之以我备其物与?

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者乎?

然则我亦物也,物亦物也, 物之与物也,又何以相物也?

虽然,其生我也,将以何益?

其杀我也,将以何损?

夫造化者既以我为坯矣,将无所违之矣。

吾安知夫刺灸而欲生者之非惑也?

又安 知夫绞经而求死者之非福也?

或者生乃徭役也,而死乃休息也?

天下茫茫,孰知 之哉?

其生我也不强求已,杀我也不强求止。

欲生而不事,憎死而不辞,贱之而 弗憎,贵之而弗喜,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

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 土。

吾生之比于有形之类,犹吾死之沦于无形之中也。

然则吾生也物不以益众, 吾死也土不以加厚,吾又安知所喜憎利害其间者乎?

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 陶人之埏埴也,其取之地而已为盆盎也,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 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与其为盆盎亦无以异矣。

夫临江之乡,居人汲水以浸其园, 江水弗憎也。

苦ㄜ之家,决ㄜ而注之江,ㄜ水弗乐也。

是故其在江也,无以异其 浸园也。

其在ㄜ也,亦无以异其在江也。

是故圣人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夫悲乐者,德之邪也。

而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憎者,心之暴也。

故曰:其 生也,天行。

其死也,物化。

静则与阴俱闭,动则与阳俱开。

精神澹然无极,不 与物散,而天下自服。

故心者,形之主也。

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 精用而不已则竭。

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

夫有夏后氏之璜者,匣匮而藏 之,宝之至也。

夫精神之可宝也,非直夏后氏之璜也。

是故圣人以无应有,必究 其理。

以虚受实,必穷其节。

恬愉虚静,以终其命。

是故无所甚疏,而无所甚亲。

抱德炀和,以顺于天。

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魂魄处其宅, 而精神守其根,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

所谓真人者也,性合于道也。

故有而 若无,实而若虚。

处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不识其外。

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 本抱神,以游于天地之樊。

芒然仿佯于尘垢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

浩浩荡荡 乎,机械之巧弗载于心。

是故死生亦大矣,而不为变。

虽天地覆育,亦不与之扌 抱矣。

审乎无瑕,而不与物糅。

见事之乱,而能守其宗。

若然者,正肝胆,遗耳 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 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忘其五藏,损其形骸,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为而成, 不治而辩,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往,如光之耀,如景之放,以道为纟川, 有待而然。

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廓惝而虚,清靖而无思虑。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涸而不能寒也。

大雷毁山而不能惊也,大风晦日而不能 伤也。

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石砾也。

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视毛嫱、西施,犹 <其页>丑也。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而游于忽区之?

9。

有精而不使,有神而不行,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是故其寝不梦,其智不 萌,其魄不抑,其魂不腾。

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甘暝太宵之宅,而觉视于昭 昭之宇,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居而无容,处而无所,其动 无形,其静无体,存而若亡,生而若死,出入无间,役使鬼神。

沦于不测,入于 无间,以不同形相嬗也,终始若环,莫得其伦。

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于道也。

是 故真人之所游。

若吹呼吸,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凫浴爰ㄟ,鸱视虎顾,是 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使神滔荡而不失其充,日夜无伤而与物为春,则是合而 生时于心也。

且人有戒形而无损于心,有缀宅而无耗精。

夫癞者趋不变,狂者形不亏,神 将有所远徙,孰暇知其所为!

故形有摩而神未尝化者,以不化应化,千变万扌, 而未始有极。

化者,复归于无形也。

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

夫木之死也,青青 去之也。

夫使木生者岂木也?

犹充形者之非形也。

故生生者未尝死也,其所生则 死矣。

化物者未尝化也,其所化则化矣。

轻天下,则神无累矣。

细万物,则心不 惑矣。

齐死生,则志不慑矣。

同变化,则明不眩矣。

众人以为虚言,吾将举类而 实之。

人之所以乐为人主者,以其穷耳目之欲,而适躬体之便也。

今高台层榭,人 之所丽也。

而尧朴桷不斫,素题不开。

珍怪奇异,人之所美也。

而尧粝粢之饭, 藜藿之羹。

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

而尧布衣掩形,鹿裘御寒。

养性之具不加厚, 而增之以任重之忧。

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若解重负然。

非直辞让,诚无以为也。

此轻天下之具也。

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乃熙笑 而称曰:“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何足以滑和?

”视龙 犹蜓,颜色不变,龙乃弭耳掉尾而逃。

禹之视物亦细矣。

郑之神巫相壶子林, 见其徵,告列子。

列子行泣报壶子。

壶子持以天壤,名实不入,机发于踵。

壶子 视死生亦齐矣。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脊管高于顶,曷下迫颐,两脾 在上,烛营指天。

匍匐自窥于井,曰:“伟哉!

造化者其以我为此拘拘邪?

”此 其视变化亦同矣。

故睹尧之道,乃知天下之轻也。

观禹之志,乃知天下之细矣。

原壶子之论,乃知死生之齐也。

见子求之行,乃知变化之同也。

夫至人倚不拔之柱,行不关之途,禀不竭之府,学不死之师。

无往而不遂, 无至而不通。

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俯仰,抱命而婉转。

祸福利害, 千变万纟,孰足以患心!

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忽然入冥。

凤凰不能与之俪,而况斥乎!

势位爵禄,何足以概志也!

晏子与崔 杼盟,临死地而不易其义。

殖、华将战而死,莒君厚赂而止之,不改其行。

故晏 子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

殖、华可止以义,而不可县以利。

君子义死,而不 可以富贵留也。

义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

彼则直为义耳,而尚犹不拘于物,又 况无为者矣!

尧不以有天下为贵,故授舜。

公子札不以有国为尊,故让位。

子罕不以玉为 富,故不受宝。

务光不以生害义,故自投于渊。

由此观之,至贵不待爵,至富不 待财。

天下至大矣,而以与佗人。

身至亲矣,而弃之渊。

外此,其余无足利矣。

此之谓无累之人,无累之人,不以天下为贵矣!

上观至人之论,深原道德之意, 以下考世俗之行,乃足羞也。

故通许由之意,《金滕》、《豹韬》废矣。

延陵季 子不受吴国,而讼间田者惭矣。

子罕不利宝玉,而争券契者愧矣。

务光不污于世, 而贪利偷生者闷矣。

故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也。

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 之不足利也。

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尝试为之击建鼓,撞 巨钟,乃性仍仍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

藏《诗》、《书》,修文学,而不知至 论之旨,则拊盆叩瓴之徒也。

夫以天下为者,学之建鼓矣。

尊势厚利,人之所贪 也。

使之左据天下图,而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由此观之,生尊于天下也。

圣 人食足以接气,衣足以盖形,适情不求余,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有天下,无天下,一实也。

今赣人敖仓,予人河水,饥而餐之,渴而饮之,其入 腹者不过箪食瓢浆,则身饱而敖仓不为之减也。

腹满而河水不为之竭也。

有之不 加饱,无之不为之饥,与守其{}{屯}、有其井,一实也。

人大怒破阴,大 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

除秽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乃为大通。

清目而 不以视,静耳而不以听,钳口而不以言,委心而不以虑。

弃聪明而反太素,休精 神而弃知故,觉而若昧,以生而若死,终则反本未生之时,而与化为一体。

死之 与生,一体也。

今夫繇者揭,负笼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

当此之时,得<艹休>越下, 则脱然而喜矣。

岩穴之间,非直越下之休也。

病疵瘕者,捧心抑腹,膝上叩头, 卷而谛,通夕不寐。

当此之时,哙然得卧,则亲戚兄弟欢然而喜,夫修夜之 宁,非直一哙之乐也。

故知宇宙之大,则不可劫以死生。

知养生之和,则不可县 以天下。

知未生之乐,则不可畏以死。

知许由之贵于舜,则不贪物。

墙之立,不 若其偃也,又况不为墙乎!

冰之凝,不若其释也,又况不为冰乎!

自无庶有,自有庶无,终始无端,莫知其所萌,非通于外内,孰能无好 憎?

无外之外,至大也。

无内之内,至贵也。

能知大贵,何往而不遂!

衰世凑学, 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

故目虽欲之,禁之以度。

心 虽乐之,节之以礼。

趋翔周旋,诎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 内总其德,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悲人。

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 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

性有不欲,无欲而不 得。

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

益无情者不以累德,而便性者不以滑和。

故纵体肆 意,而度制可以为天下仪。

今夫儒者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

不原其所以乐,而闭其所乐。

是犹决 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

夫牧民者,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有野心,系 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

夫颜回、季路、子夏、冉伯牛, 孔子之通学也,然颜渊夭死,季路菹于卫,子夏失明,冉伯牛为厉。

此皆迫性拂 情,而不得其和也。

故子夏见曾子,一癯一肥。

曾子问其故,曰:“出见富贵之 乐而欲之,入见先王之道又说之。

两者心战,故癯。

先王之道胜,故肥。

”推其 志,非能贪富贵之位,不便侈靡之乐,直宜迫性闭欲,以义自防也。

虽情心郁殪, 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

故莫能终其天年。

若夫至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适情而行,余天下而不贪,委 万物而不利,处大廓之宇,游无极之野,登太皇,冯太一,玩天地于掌握之中。

夫岂为贫富肥癯哉!

故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

非能使人勿乐,而能禁之。

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岂若能使无有盗心哉!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得 之而弃之无用。

故知其无所用,贪者能辞之。

不知其无所用,廉者不能让也。

夫 人主之所以残亡其国家,损弃其社稷,身死于人手,为天下笑,未尝非为非欲也。

夫仇由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虞君利垂棘之璧而禽其身,献公艳骊姬之美而乱四 世,桓公甘易牙之和而不以时葬,胡王淫女乐之娱而亡上地。

使此五君者适情辞 余,以己为度,不随物而动,岂有此大患哉!

故射者非矢不中也,学射者不治矢也。

御者非辔不行,学御者不为辔也。

知 冬日之Ψ、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 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淮南子·览冥训

〔刘安〕 〔汉〕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

平公癃病,晋国赤地。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夫瞽师、庶女,位贱尚 ,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

由此观之,上 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于是 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目而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

”于是, 风济而波罢。

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

夫全性 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

夫死 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

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 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 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

孟尝君为之增欷乌 邑,流涕狼戾不可止。

精神形于内,而外谕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

使俗人不 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

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骛鱼于 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

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 辩不能解,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耳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

画随灰而月运阙, 鲸鱼死而彗星出,或动之也。

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

君臣乖心, 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徵矣。

故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涔云波水, 各象其形类,所以感之。

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徵忽, 不能览其光。

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 也。

此傅说之所以骑辰尾也。

故至阴<风><风>,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 而万物生焉。

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造乎?

所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

故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使无事焉,惟夜行者为能有之。

故却走马以粪,而车 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夫道者, 无私就也,无私去也。

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

譬如隋侯之 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 辩说也。

何以知其然?

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 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 亦可谓失论矣!

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

若以慈石能运铁也,而求其引瓦, 则难矣。

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 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

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

心意之论,不足以定 是非。

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

故 崩而薄落之水涸,区冶生,而淳钩之剑成。

纣为无道,左强在侧。

太公并世,故 武王之功立。

由是观之,利害之路,祸福之门,不可求而得也。

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则迩,近之则远。

不得其道,若观鱼。

故 圣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万化而无伤。

其得之,乃失之。

其失之,非乃 得之也。

今失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

夫有改调一弦, 其于五音无所比,鼓之而二十五弦皆应,此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形也。

故通 于太和者,昏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而不知其所由至也。

纯温以沦,钝闷以终,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

今夫赤螭、青虬之游冀州 也,天清地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榛薄,食荐梅,味含甘,步不出顷亩 之区,而蛇鳝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江海之中。

若乃至于玄云之素朝,阴阳交 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蛇鳝著泥百仞之中, 熊罴匍匐丘山{斩石}岩,虎豹袭穴而不敢咆,猿颠蹶而失木枝,又况直蛇鳝之 类乎!

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 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 之疏圃,饮砥柱之湍濑,回蒙汜之渚,尚佯冀州之际,径蹑都广,入日抑节, 羽翼弱水,暮宿风穴,当此之时,鸿鹄仓霍莫不惮惊伏窜,注喙江裔,又况 直燕雀之类乎!

此明于小动之迹,而不知大节之所由者也。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 然未见其贵者也。

若夫钳且、大丙之御,除辔衔,去鞭弃策,车莫动而自举,马 莫使而自走也,日行月动,星耀而玄运,电奔而鬼腾,进退屈伸,不见朕垠,故 不招指,不咄叱,过归雁于碣石,轶军鸡于姑余,骋若飞,骛若绝,纵矢蹑风, 追归忽,朝发桑,日入落棠,此假弗用而能以成其用也。

非虑思之察,手爪 之巧也,嗜欲形于胸中,而精神逾于六马,此以弗御御之者也。

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 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 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 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

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 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仇争之心。

于是日 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塾搏,凤皇 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 然犹未及ж戏氏之道也。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炎而不灭,水浩 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 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

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 壅沈不通者,窍理之。

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当此之时,卧倨倨,兴 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真々,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 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 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 重万物。

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 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宜之下。

然而不彰其 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何则?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逮至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 之法籍。

是以至德灭而不扬,帝道掩而不兴,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春秋缩 其和,天地除其德,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疏 骨肉而自容,邪人参耦比周而阴谋,居君臣父子之间,而竞载骄主而像其意,乱 人以成其事。

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植社槁而雩裂,容台振而掩 覆,犬群嗥而入渊,豕衔蓐而席澳,美人道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 丧不尽其哀,猎不听其乐,西老折胜,黄神啸吟,飞鸟铩翼,走兽废脚,山无峻 ,泽无洼水,狐狸首穴,马牛放失,田无立禾,路无莎<艹烦>,金积折廉,璧 袭无理,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纵横间之,举兵而相角,攻城滥 杀,覆高危安,掘坟墓,扬人骸,大冲车,高重京,除战道,便死路,犯严敌, 残不义,百往一反,名声苟盛也。

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千里之外,家老羸弱, 凄怆于内,厮徒马圉,付车奉饣襄,道路辽远,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人羸车 弊,泥涂至膝,相携于道,奋首于路,身枕格而死,所谓兼国有地者,伏尸数十 万,破车以千百数,伤弓弩矛戟矢石之创者,扶举于路,故世至于枕人头,食人 肉,菹人肝,饮人血,甘之于刍豢故。

故自三代以后者,天下未尝得安其情性,而 乐其习俗,保其修命,而不夭于人虐也。

所以然者何也?

诸侯力征,天下不合而 为一家。

逮至当今之时,天子在上位,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献其智,远者怀其 德,拱揖指麾而四海宾服,春秋冬夏皆献其贡职,天下混而为一,子孙相代, 此五帝之所以迎天德也。

夫圣人者,不能生时,时至而弗失也。

辅佐有能,黜谗 佞之端,息巧辩之说,除刻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消 知能,修太常,隳肢体,绌聪明,大通混冥,解意释神,漠然若无魂魄,使万物 各复归其根,则是所修伏牺氏之迹,而反五帝之道也。

夫钳且、大丙不施辔衔,而以善御闻于天下。

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 德遗于后世。

何则?

至虚无纯一,而不た喋苛事也。

《周书》曰:“掩雉不得, 更顺其风。

”今若夫申、韩、商鞅之为治也,扌孛拔其根,芜弃其本,而不穷究 其所由生,何以至此也:凿五刑,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而争于锥刀之末,斩 艾百姓,殚尽太半,而欣欣然常自以为治,是犹抱薪而救火,凿窦而出水。

夫井 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不过三月必死。

所以然者何也?

皆狂生而 无其本者也。

河九折注于海,而不绝者,昆仑之输也,潦水不泄,氵广氵养极望, 旬月不雨则涸而枯泽,受氵翼而无源者。

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 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何则?

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是故乞火不若取燧, 寄汲不若凿井。

淮南子·时则训

〔刘安〕 〔汉〕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

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 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

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 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爨萁燧火。

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其 兵矛,其畜羊,朝于青阳左个,以出春令。

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赋。

立春之 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修除祠位,币祷鬼神,牺牲用牡, 禁伐木,母覆巢、杀胎夭,毋は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掩骼<骨此>。

孟春行 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旱落,国乃有恐。

行秋令,则其民大疫,飘风暴雨总至, 黎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雨霜大雹,首稼不入。

正月官司空,其树 杨。

仲春之月,招摇指卯,昏弧中,旦建星中。

其位东方,其日甲乙,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始雨水,桃李 始华,苍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 服八风水,爨萁燧火,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其兵矛,其畜羊,朝于 青阳太庙。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笞掠,止狱讼。

养幼小,存孤独,以通 句萌。

择元日,令民社。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发声,蛰虫咸动苏。

先雷三日, 振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 令官市,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称。

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毋作大事, 以妨农功。

祭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 寇戎来征。

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残。

行夏令,则其国气早来, 虫螟为害。

二月官仓,其树杏。

季春之月,招摇指辰,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桐始华,田鼠 化为β,虹始见,萍始生。

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 服八风水,爨萁燧火,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

其兵矛,其畜羊。

朝于 青阳右个。

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言具于天子。

天子乌始乘舟,荐鲔于寝庙, 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天子命有司,发仓,助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使诸侯,聘名士,礼 贤者。

命司空,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通沟 渎,达路除道,从国始,至境止。

田猎毕弋,罘罗{亡},饣委毒之药,毋出 九门。

乃禁野虞,毋伐桑柘。

鸣鸠奋其羽,戴{任鸟}降于桑,具扑曲筐。

后妃 斋戒,东向亲桑,省妇使,劝蚕事。

命五库,令百工,审金铁皮革、筋角箭、 脂胶丹漆,无有不良。

择下旬吉日,大合药,致欢欣。

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 牧。

令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行是月令,甘雨至三旬。

季春行冬令,则寒 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怨。

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登。

行 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三月官乡,其树李。

孟夏之月,招摇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火, 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蝼蝈 鸣,丘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天子衣赤衣,乘赤骝,服赤玉,建赤旗,食菽与 鸡,服八风水,爨柘燧火。

南宫御女赤色,衣赤采,吹竽笙。

其兵戟,其畜鸡, 朝于明堂左个,以出夏令。

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南郊。

还,乃赏赐,封诸侯,修礼乐,飨左右。

命太尉,赞杰俊,选贤良,举孝悌,行 爵出禄,佐天长养,继修增高,无有隳坏。

毋兴土功,毋伐大树,令野虞,行田 原,劝农事,驱兽畜,勿令害谷,天子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聚畜百药,靡草死, 麦秋至,决小罪,断薄刑。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邻入保。

行 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坏城郭。

行春令,则螽蝗为败,暴风来格,秀 草不实。

仲夏之月,招摇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其虫羽,其 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 贝始鸣,反舌无声。

天子衣赤衣,乘赤骝,服赤玉,载赤旗,食菽与鸡,服八 风水,爨柘燧火。

南宫御女赤色,衣赤采,吹竽笙。

其兵戟,其畜鸡,朝于明堂 太庙。

命乐师,修召鼙琴瑟管箫,调竽篪,饰钟磬,执干戚弋羽,命有司,为 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

天子以雉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禁民 无刈蓝以染,毋烧灰,毋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

挺重囚,益其食,存鳏寡, 振死事,游牝别其群,执腾驹,班马政。

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 慎身无躁,节声色,薄滋味,百官静,事无径,以定晏阴之所成。

鹿角解,蝉始 鸣,半夏生,木堇荣,禁民无发火。

可以居高明,远眺望,登丘陵,处台榭。

仲 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

行春令,则五谷不孰,百时起, 其国乃饥。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蚤成,民殃于疫。

五月官相,其树榆。

季夏之月,招摇指未,昏心中,旦奎中,其位中央,其日戊己,盛德在土, 其虫嬴,其音宫,律中百钟,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ニ,祭先心。

凉 风始至,蟋蟀居奥,鹰乃学习,腐草化为开。

天子衣黄衣,乘黄骝,服黄玉, 建黄旗。

食稷与牛,服八风水,爨柘燧火,中宫御女黄色,衣黄采,其兵剑,其 畜牛,朝于中宫。

乃命渔人,伐蛟取鼍,登龟取鼋。

令滂人,入材苇。

命四监大 夫,令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宗庙社稷, 为民祈福行惠,令吊死问疾,存视长老,行稃鬻,厚席蓐,以送万物归也。

命妇 官染采,黼黻文章,青黄白黑,莫不质良,以给宗庙之服,必宣以明。

是月也, 树木方盛,勿敢斩伐,不可以合诸侯,起土功,动众兴兵,必有天殃。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利以杀草粪田畴,以肥土疆。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多风,民 乃迁徙。

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稼穑不孰,乃多女灾。

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 隼蚤挚,四鄙入保。

六月官少内,其树梓。

孟秋之月,招摇指申,昏斗中,旦毕中,其位西方,其日庚辛,盛德在金, 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 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 旗,食麻与犬,服八风水,爨柘燧火,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其兵弋, 其畜狗。

朝于总章左个,以出秋令。

求不孝不悌,戮暴傲悍而罚之,以助损气。

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还,乃赏军率武人于朝, 命将率,选卒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顺彼四方。

命 有司,修法制,缮囹圄,禁奸塞邪,审决狱,平词讼。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是 月农始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障塞,以备水 潦,修城郭,缮宫室。

毋以封侯,立大官,行重币,出大使。

行是月令,凉风至 三旬。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

行春令,则其国乃旱, 阳气复还,五谷无实。

行夏令,则冬多火灾,寒暑不节,民多虐疾。

七月官库, 其树楝。

仲秋之月,招摇指酉,昏牵牛中,旦觜中。

其位西方,其日庚辛,其虫毛, 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至,候雁 来,玄鸟归,群鸟翔。

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旗,食麻与犬,服八 风水,爨柘燧火,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其兵戈,其畜犬。

朝于总章 太庙。

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枉挠。

决狱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 养长老,授几杖,行稃鬻饮食。

乃命宰祝,行牺牲,案刍豢,视肥癯全粹,察物 色,课比类,量小大,视少长,莫不中度。

天子乃傩,以御秋气,以犬尝麻,先 荐寝庙。

是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仓。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畜 采,多积聚,劝种宿麦。

若或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雷乃始收,蛰虫倍户, 杀气浸盛。

阳气日衰,水始涸。

日夜分。

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称,理关 市,来商旅,入货财,以便民事。

四方来集,远方皆至,财物不匮,上无乏用, 百事乃遂。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有大恐。

行夏令,则其国乃 旱,蛰虫不藏,五谷皆复生。

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八月 官尉,其树柘。

季秋之月,招摇指戌,昏虚中,旦柳中,其位西方,其日庚辛,其虫毛,其 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候雁来,宾雀入 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旗, 食麻与犬,服八风水,爨柘燧火,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其兵戈,其 畜犬,朝于总章右个。

命有司,申严号令,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 无有宣出。

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是月也,霜 始降,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入学习吹, 大飨帝,尝牺牲,合诸候,制百县。

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 贡岁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

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命太仆及七驺,咸驾 戴荏,授车以级,皆正设于屏外,司徒朴,北向以赞之。

天子乃厉服广饰,执 弓矢以猎。

命主祠,祭禽四方。

是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

乃趋狱 刑,毋留有罪,收录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通路除道,从境始,至国而后已。

是月,天子乃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 鼽窒。

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宁,土地分裂。

行春令,则Й风来至,民 气解惰,师旅并兴。

九月官候,其树槐。

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 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

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水始 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天子衣黑衣,乘玄骊,服玄玉,建玄旗, 食黍与彘,服八风水,爨松燧火。

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其兵钅杀, 其畜彘,朝于玄堂左个,以出冬令。

命有司,修群禁,禁外徙,闭门闾,大搜客, 断罚刑,杀当罪,阿上乱法者诛。

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 于北郊。

还,乃赏死事,存孤寡。

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占龟策,审卦兆, 以察吉凶。

于是天子始裘,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行积聚,修城郭,警门闾, 修楗闭,慎管龠,固封玺,修边境,完要塞,绝蹊径,饰丧纪,审棺椁衣衾之薄 厚,营丘垅之小大高Φ,使贵贱卑尊各有等级。

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案 度程,坚致为上。

工事苦慢,作为淫巧,必行其罪。

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 年于天宗,大祷祭于公社,毕,飨先祖。

劳农夫,以休息之。

命将率讲武,肄射 御,角力劲。

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侵牟。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 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

行夏令,则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

行秋令, 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十月官司马,其树檀。

仲冬之月,招摇指子,昏壁中,旦轸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虫介,其 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冰益壮,地始坼, 干旦不鸣,虎始交。

天子衣黑衣,乘铁骊,服玄玉,建玄旗,食黍与彘,服 八风水,爨松燧火。

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

其兵铩,其畜彘,朝于玄 堂太庙。

命有司曰:土事无作,无发室居,及起大众。

是谓发天地之藏,诸蛰则 死,民必疾疫,有随以丧。

急捕盗贼,诛淫诈伪之人,命曰月。

命奄尹,申 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

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 氵喜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无有差忒。

天子乃命有司,祀四海 大川名泽。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牛马畜兽有放失者,取之不诘。

山林薮泽, 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

其有相侵夺,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 至,阴阳争,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欲静,去声色,禁嗜欲,宁身体,安形性。

是月也,荔挺出,芸始生,丘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则伐树木,取竹箭,罢官之 无事、器之无用者,涂阙庭门闾,筑囹圄,所以助天地之闭。

仲冬行夏令,则其 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

行秋令,则其时雨水,瓜瓠不成,国有大兵。

行 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疾疠。

十一月官都尉,其树枣。

季冬之月,招摇指丑,昏娄中,旦氐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虫介,其 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雁北向,鹊加巢, 雉ず,鸡呼卵。

天子衣黑衣,乘铁骊,服玄玉,建玄旗,食麦与彘,服八风水, 爨松燧火。

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

其兵钅杀,其畜彘。

朝于玄堂右个。

命有司,大傩?

9磔,出土牛。

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渔,先荐寝庙。

令民出 五种,令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乃命四监,收秩薪, 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天子,岁将更始, 令静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饰国典,论时令,以待嗣岁之宜。

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刍享。

乃命同姓之国, 供寝庙之刍豢。

卿、士、大夫至于庶民,供山林名川之祀。

季冬行秋令,则白 露早降,介虫为?

13,四鄙入保。

行春令,则胎夭伤,国多痼疾,命之曰逆。

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十二月官狱,其树栎。

五位,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 青土树木之野,太、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挺群禁,开闭阖,通 穷窒,达障塞,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开关梁,宣出财, 和外怨,抚四方,行柔惠,止刚强。

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 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 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疲疾,出大禄,行大赏,起毁宗, 立无后,封建侯,立贤辅。

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 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碣 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 无不囊怀,溥汜无私,正静以和,行稃鬻,养老衰,吊死问疾,以送万物之归。

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 野,少、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 邪,饰群牧,谨著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溪谷,守 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

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 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 曰:申群禁,固闭藏,修障塞,缮关梁,禁外徙,断罚刑,杀当罪,闭关闾,大 搜客,止交游,禁夜乐,蚤闭晏开,以塞奸人。

已德,执之必固。

天节已几,刑 杀无赦,虽有盛尊之亲,断以法度。

毋行水,毋发藏,毋释罪。

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 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孟春始赢,孟秋始缩。

仲春始出,仲秋 始内。

季春大出,季秋大内。

孟夏始缓,孟冬始急。

仲夏至修,仲冬至短。

季夏 德毕,季冬刑毕。

故正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

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

三月失 政,九月不下霜。

四月失政,十月不冻。

五月失政,十一月蛰虫冬出其乡。

六月 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脱。

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

八月失政,二月雷不发。

九 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

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实。

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

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疾狂。

春行夏令,泄。

行秋令,水。

行冬令,肃。

夏行春 令,风。

行秋令,芜。

行冬令,格。

秋行夏令,华。

行春令,荣。

行冬令,耗。

冬行春令,泄。

行夏令,旱。

行秋令,雾。

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 权。

绳者,所以绳万物也。

准者,所以准万物也。

规者,所以员万物也。

衡者, 所以平万物也。

矩者,所以方万物也。

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绳之为度也,直而 不争,修而不穷,久而不弊,远而不忘,与天合德,与神合明,所欲则得,所恶 则亡,自古及今,不可移匡,厥德孔密,广大以容,是故上帝以为物宗。

准之以 为度也,平而不险,均而不阿,广大以容,宽裕以和,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流 而不滞,易而不秽,发通而有纪,周密而不泄,准平而不失,万物皆平,民无险 谋,怨恶不生,是故上帝以为物平。

规之为度也,转而不复,员而不垸,优而不 纵,广大以宽,感动有理,发通有纪,优优简简,百怨不起。

规度不失,生气乃 理。

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吊而不责,当平民禄,以继 不足,勃勃阳阳,唯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谷,以实封疆,其政 不失,天地乃明。

矩之为度也,肃而不悖,刚而不愦,取而无怨,内而无害,威 厉而不慑,令行而不废,杀伐既得,仇敌乃克,矩正不失,百诛乃服。

权之为度 也,急而不赢,杀而不割,充满以贯,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 诚信以必,坚悫以固,粪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将行,必弱以强,必柔以刚, 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

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 冬治以权,夏治以衡,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甘雨膏露以时降。

●卷五 时则训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

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 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

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 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爨萁燧火。

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其 兵矛,其畜羊,朝于青阳左个,以出春令。

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赋。

立春之 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修除祠位,币祷鬼神,牺牲用牡, 禁伐木,母覆巢、杀胎夭,毋は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掩骼<骨此>。

孟春行 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旱落,国乃有恐。

行秋令,则其民大疫,飘风暴雨总至, 黎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雨霜大雹,首稼不入。

正月官司空,其树 杨。

仲春之月,招摇指卯,昏弧中,旦建星中。

其位东方,其日甲乙,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始雨水,桃李 始华,苍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 服八风水,爨萁燧火,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其兵矛,其畜羊,朝于 青阳太庙。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笞掠,止狱讼。

养幼小,存孤独,以通 句萌。

择元日,令民社。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发声,蛰虫咸动苏。

先雷三日, 振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 令官市,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称。

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毋作大事, 以妨农功。

祭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 寇戎来征。

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残。

行夏令,则其国大旱, Й气早来,虫螟为害。

二月官仓,其树杏。

季春之月,招摇指辰,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桐始华,田鼠 化为β,虹始见,萍始生。

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 服八风水,爨萁燧火,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

其兵矛,其畜羊。

朝于 青阳右个。

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言具于天子。

天子乌始乘舟,荐鲔于寝庙, 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天子命有司,发仓,助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使诸侯,聘名士,礼 贤者。

命司空,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通沟 渎,达路除道,从国始,至境止。

田猎毕弋,罘罗{亡},饣委毒之药,毋出 九门。

乃禁野虞,毋伐桑柘。

鸣鸠奋其羽,戴{任鸟}降于桑,具扑曲筐。

后妃 斋戒,东向亲桑,省妇使,劝蚕事。

命五库,令百工,审金铁皮革、筋角箭、 脂胶丹漆,无有不良。

择下旬吉日,大合药,致欢欣。

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 牧。

令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行是月令,甘雨至三旬。

季春行冬令,则寒 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怨。

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登。

行 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三月官乡,其树李。

孟夏之月,招摇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火, 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蝼蝈 鸣,丘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天子衣赤衣,乘赤骝,服赤玉,建赤旗,食菽与 鸡,服八风水,爨柘燧火。

南宫御女赤色,衣赤采,吹竽笙。

其兵戟,其畜鸡, 朝于明堂左个,以出夏令。

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南郊。

还,乃赏赐,封诸侯,修礼乐,飨左右。

命太尉,赞杰俊,选贤良,举孝悌,行 爵出禄,佐天长养,继修增高,无有隳坏。

毋兴土功,毋伐大树,令野虞,行田 原,劝农事,驱兽畜,勿令害谷,天子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聚畜百药,靡草死, 麦秋至,决小罪,断薄刑。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邻入保。

行 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坏城郭。

行春令,则螽蝗为败,暴风来格,秀 草不实。

四月官田,其树桃 仲夏之月,招摇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其位南方, 其日丙丁,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 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贝始鸣,反舌无声。

天子衣赤衣,乘赤骝,服赤玉, 载赤旗,食菽与鸡,服八风水,爨柘燧火。

南宫御女赤色,衣赤采,吹竽笙。

其 兵戟,其畜鸡,朝于明堂太庙。

命乐师,修召鼙琴瑟管箫,调竽篪,饰钟磬, 执干戚弋羽,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

天子以雉尝黍,羞 以含桃,先荐寝庙。

禁民无刈蓝以染,毋烧灰,毋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

挺重囚,益其食,存鳏寡,振死事,游牝别其群,执腾驹,班马政。

日长至,阴 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慎身无躁,节声色,薄滋味,百官静,事无径,以定 晏阴之所成。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禁民无发火。

可以居高明,远 眺望,登丘陵,处台榭。

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

行春 令,则五谷不孰,百时起,其国乃饥。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蚤成,民殃于 疫。

五月官相,其树榆。

季夏之月,招摇指未,昏心中,旦奎中,其位中央,其 日戊己,盛德在土,其虫嬴,其音宫,律中百钟,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 祀中ニ,祭先心。

凉风始至,蟋蟀居奥,鹰乃学习,腐草化为开。

天子衣黄衣, 乘黄骝,服黄玉,建黄旗。

食稷与牛,服八风水,爨柘燧火,中宫御女黄色,衣 黄采,其兵剑,其畜牛,朝于中宫。

乃命渔人,伐蛟取鼍,登龟取鼋。

令滂人, 入材苇。

命四监大夫,令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 之神、宗庙社稷,为民祈福行惠,令吊死问疾,存视长老,行稃鬻,厚席蓐,以 送万物归也。

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青黄白黑,莫不质良,以给宗庙之服,必 宣以明。

是月也,树木方盛,勿敢斩伐,不可以合诸侯,起土功,动众兴兵,必 有天殃。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利以杀草粪田畴,以肥土疆。

季夏行春令,则谷 实解落,多风,民乃迁徙。

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稼穑不孰,乃多女灾。

行冬令, 则风寒不时,鹰隼蚤挚,四鄙入保。

六月官少内,其树梓。

孟秋之月,招摇指申,昏斗中,旦毕中,其位西方,其日庚辛,盛德在金, 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 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 旗,食麻与犬,服八风水,爨柘燧火,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其兵弋, 其畜狗。

朝于总章左个,以出秋令。

求不孝不悌,戮暴傲悍而罚之,以助损气。

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还,乃赏军率武人于朝, 命将率,选卒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顺彼四方。

命 有司,修法制,缮囹圄,禁奸塞邪,审决狱,平词讼。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是 月农始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障塞,以备水 潦,修城郭,缮宫室。

毋以封侯,立大官,行重币,出大使。

行是月令,凉风至 三旬。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

行春令,则其国乃旱, 阳气复还,五谷无实。

行夏令,则冬多火灾,寒暑不节,民多虐疾。

七月官库, 其树楝。

仲秋之月,招摇指酉,昏牵牛中,旦觜中。

其位西方,其日庚辛,其虫毛, 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至,候雁 来,玄鸟归,群鸟翔。

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旗,食麻与犬,服八 风水,爨柘燧火,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其兵戈,其畜犬。

朝于总章 太庙。

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枉挠。

决狱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 养长老,授几杖,行稃鬻饮食。

乃命宰祝,行牺牲,案刍豢,视肥癯全粹,察物 色,课比类,量小大,视少长,莫不中度。

天子乃傩,以御秋气,以犬尝麻,先 荐寝庙。

是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仓。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畜 采,多积聚,劝种宿麦。

若或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雷乃始收,蛰虫倍户, 杀气浸盛。

阳气日衰,水始涸。

日夜分。

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称,理关 市,来商旅,入货财,以便民事。

四方来集,远方皆至,财物不匮,上无乏用, 百事乃遂。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有大恐。

行夏令,则其国乃 旱,蛰虫不藏,五谷皆复生。

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八月 官尉,其树柘。

季秋之月,招摇指戌,昏虚中,旦柳中,其位西方,其日庚辛,其虫毛,其 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候雁来,宾雀入 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旗, 食麻与犬,服八风水,爨柘燧火,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其兵戈,其 畜犬,朝于总章右个。

命有司,申严号令,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 无有宣出。

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是月也,霜 始降,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入学习吹, 大飨帝,尝牺牲,合诸候,制百县。

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 贡岁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

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命太仆及七驺,咸驾 戴荏,授车以级,皆正设于屏外,司徒朴,北向以赞之。

天子乃厉服广饰,执 弓矢以猎。

命主祠,祭禽四方。

是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

乃趋狱 刑,毋留有罪,收录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通路除道,从境始,至国而后已。

是月,天子乃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 鼽窒。

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宁,土地分裂。

行春令,则Й风来至,民 气解惰,师旅并兴。

九月官候,其树槐。

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 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

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水始 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天子衣黑衣,乘玄骊,服玄玉,建玄旗, 食黍与彘,服八风水,爨松燧火。

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其兵钅杀, 其畜彘,朝于玄堂左个,以出冬令。

命有司,修群禁,禁外徙,闭门闾,大搜客, 断罚刑,杀当罪,阿上乱法者诛。

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 于北郊。

还,乃赏死事,存孤寡。

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占龟策,审卦兆, 以察吉凶。

于是天子始裘,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行积聚,修城郭,警门闾, 修楗闭,慎管龠,固封玺,修边境,完要塞,绝蹊径,饰丧纪,审棺椁衣衾之薄 厚,营丘垅之小大高Φ,使贵贱卑尊各有等级。

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案 度程,坚致为上。

工事苦慢,作为淫巧,必行其罪。

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 年于天宗,大祷祭于公社,毕,飨先祖。

劳农夫,以休息之。

命将率讲武,肄射 御,角力劲。

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侵牟。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 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

行夏令,则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

行秋令, 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十月官司马,其树檀。

仲冬之月,招摇指子,昏壁中,旦轸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虫介,其 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冰益壮,地始坼, 干旦不鸣,虎始交。

天子衣黑衣,乘铁骊,服玄玉,建玄旗,食黍与彘,服 八风水,爨松燧火。

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

其兵铩,其畜彘,朝于玄 堂太庙。

命有司曰:土事无作,无发室居,及起大众。

是谓发天地之藏,诸蛰则 死,民必疾疫,有随以丧。

急捕盗贼,诛淫诈伪之人,命曰月。

命奄尹,申 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

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 氵喜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无有差忒。

天子乃命有司,祀四海 大川名泽。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牛马畜兽有放失者,取之不诘。

山林薮泽, 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

其有相侵夺,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 至,阴阳争,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欲静,去声色,禁嗜欲,宁身体,安形性。

是月也,荔挺出,芸始生,丘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则伐树木,取竹箭,罢官之 无事、器之无用者,涂阙庭门闾,筑囹圄,所以助天地之闭。

仲冬行夏令,则其 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

行秋令,则其时雨水,瓜瓠不成,国有大兵。

行 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疾疠。

十一月官都尉,其树枣。

季冬之月,招摇指丑,昏娄中,旦氐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虫介,其 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雁北向,鹊加巢, 雉ず,鸡呼卵。

天子衣黑衣,乘铁骊,服玄玉,建玄旗,食麦与彘,服八风水, 爨松燧火。

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

其兵钅杀,其畜彘。

朝于玄堂右个。

命有司,大傩?

9磔,出土牛。

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渔,先荐寝庙。

令民出 五种,令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乃命四监,收秩薪, 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天子,岁将更始, 令静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饰国典,论时令,以待嗣岁之宜。

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刍享。

乃命同姓之国, 供寝庙之刍豢。

卿、士、大夫至于庶民,供山林名川之祀。

季冬行秋令,则白 露早降,介虫为?

13,四鄙入保。

行春令,则胎夭伤,国多痼疾,命之曰逆。

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十二月官狱,其树栎。

五位,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 青土树木之野,太、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挺群禁,开闭阖,通 穷窒,达障塞,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开关梁,宣出财, 和外怨,抚四方,行柔惠,止刚强。

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 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 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疲疾,出大禄,行大赏,起毁宗, 立无后,封建侯,立贤辅。

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 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碣 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 无不囊怀,溥汜无私,正静以和,行稃鬻,养老衰,吊死问疾,以送万物之归。

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 野,少、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曰: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 邪,饰群牧,谨著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溪谷,守 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

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 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其令 曰:申群禁,固闭藏,修障塞,缮关梁,禁外徙,断罚刑,杀当罪,闭关闾,大 搜客,止交游,禁夜乐,蚤闭晏开,以塞奸人。

已德,执之必固。

天节已几,刑 杀无赦,虽有盛尊之亲,断以法度。

毋行水,毋发藏,毋释罪。

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 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孟春始赢,孟秋始缩。

仲春始出,仲秋 始内。

季春大出,季秋大内。

孟夏始缓,孟冬始急。

仲夏至修,仲冬至短。

季夏 德毕,季冬刑毕。

故正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

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

三月失 政,九月不下霜。

四月失政,十月不冻。

五月失政,十一月蛰虫冬出其乡。

六月 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脱。

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

八月失政,二月雷不发。

九 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

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实。

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

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疾狂。

春行夏令,泄。

行秋令,水。

行冬令,肃。

夏行春 令,风。

行秋令,芜。

行冬令,格。

秋行夏令,华。

行春令,荣。

行冬令,耗。

冬行春令,泄。

行夏令,旱。

行秋令,雾。

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 权。

绳者,所以绳万物也。

准者,所以准万物也。

规者,所以员万物也。

衡者, 所以平万物也。

矩者,所以方万物也。

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绳之为度也,直而 不争,修而不穷,久而不弊,远而不忘,与天合德,与神合明,所欲则得,所恶 则亡,自古及今,不可移匡,厥德孔密,广大以容,是故上帝以为物宗。

准之以 为度也,平而不险,均而不阿,广大以容,宽裕以和,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流 而不滞,易而不秽,发通而有纪,周密而不泄,准平而不失,万物皆平,民无险 谋,怨恶不生,是故上帝以为物平。

规之为度也,转而不复,员而不垸,优而不 纵,广大以宽,感动有理,发通有纪,优优简简,百怨不起。

规度不失,生气乃 理。

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吊而不责,当平民禄,以继 不足,勃勃阳阳,唯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谷,以实封疆,其政 不失,天地乃明。

矩之为度也,肃而不悖,刚而不愦,取而无怨,内而无害,威 厉而不慑,令行而不废,杀伐既得,仇敌乃克,矩正不失,百诛乃服。

权之为度 也,急而不赢,杀而不割,充满以贯,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 诚信以必,坚悫以固,粪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将行,必弱以强,必柔以刚, 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

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 冬治以权,夏治以衡,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甘雨膏露以时降。

淮南子·地形训

〔刘安〕 〔汉〕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 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 水有六品。

何谓九州?

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州 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 正东阳州曰申土。

何谓九山?

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何谓九塞?

曰太汾、渑厄、荆阮、方城、肴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何谓九薮?

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泽,秦之阳纟于,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 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昭余。

何谓八风?

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 风,西方曰<风>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何谓六水?

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 六百,陆径三千里。

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 五步。

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凡鸿水渊薮 ,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 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上 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

8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在其东,绛 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9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 尺。

9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 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

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 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 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

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 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

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

凡四水者,帝之 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或上倍之,是谓悬圃, 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扶木在 阳州,日之所费。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 之中也。

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寅,亦方千里。

自东北方曰大泽, 曰无通。

东方曰大渚,曰少海。

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

南方曰大梦,曰浩泽。

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

西方曰九区,曰泉泽。

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

北方曰 大冥,曰寒泽。

凡八寅。

八泽之云,是雨九州。

八寅之外,而有八,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丘,曰荒土。

东方曰棘林, 曰桑野。

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

南方曰都广,曰反户。

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

西方曰金丘,曰沃野。

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

北方曰积冰,曰委羽。

凡八之 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

八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

东方曰东极之山,曰 开明之门。

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

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

西南方曰编 驹之山,曰白门。

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

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 门。

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

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

八门之风,是节寒暑。

八、八寅、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

东方之美者,有医毋闾之于琪焉。

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南 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

西南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之珠玉焉。

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焉。

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 角焉。

东北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

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 盐出焉。

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 丘陵为牡,谷为牝。

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 木气多伛,岸下气多肿,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 痹,丘气多狂,衍气多仁,陵气多贪。

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 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人。

皆象其气,皆应其类。

故南方有不死之 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

寝居直梦,人死为鬼,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蛤蟹珠龟,与月盛衰,是故坚土人 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毛土人丑。

食水者善游能寒, 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 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

不食者不死而神。

凡人民禽兽万物贞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走,莫知其情,唯知通 道者,能原本之。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

一主日,日数十,日 主人,人故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二主偶,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 马,马故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犬,犬故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 四,四主时,时主彘,彘故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故五月 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麋鹿,麋鹿故六月而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 星主虎,虎故七月而生。

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虫故八月而化。

鸟鱼皆生 于阴,阴属于阳,故鸟鱼皆卵生。

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为 蛤。

万物之生而各异类,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者夏食 而冬蛰,啮吞者八窍而卵生,嚼咽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无角者膏而无前,有角者指而无后,昼生者类父,夜生者似母,至阴生牝,至阳 生牡。

夫熊罴蛰藏,飞鸟时移。

是故白水宜玉,黑水宜砥,青水宜碧,赤水宜丹, 黄水宜金,清水宜龟,汾水浊而宜麻,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 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平土之人, 慧而宜五谷。

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 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早知而不寿。

其地宜麦,多虎豹。

南 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此,窍通于耳,血脉属焉, 赤色主心,早壮而夭。

其地宜稻,多兕象。

西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其 人面末偻,修颈行,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勇敢不仁。

其地宜黍, 多旄犀。

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寒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也,其人翕形 短颈,大肩下尻,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其人蠢愚,禽兽而寿。

其地 宜菽,多犬马。

中央四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 肥,窍通于口,肤肉属焉,黄色主胃,慧圣而好治。

其地宜禾,多牛羊及六畜。

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 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

木壮,水老火生金囚土死。

火壮,木老土生水囚金 死。

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

金壮,土老水生火囚木死。

音有五声,宫其主也。

色有五章,黄其主也。

味有五变,甘其主也。

位有五材,土其主也。

是故炼土生 木,炼木生火,炼火生云,炼云生水,炼水反土。

炼甘生酸,炼酸生辛,炼辛生 苦,炼苦生咸,炼咸反甘。

变宫生徵,变徵生商,变商生羽,变羽生角,变角生 宫。

是故以水和土,以土和火,以火化金,以金治木,木得反土。

五行相治,所 以成器用。

凡海外三十五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 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

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 ん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 民、三头民、修臂民。

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 毛民、劳民。

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 一目民、无继民。

雒棠、武人在西北陬,龙鱼在其南,有神二人连臂为帝候夜, 在其西南方,三珠树在其东北方,有玉树在赤水之上。

昆仑、华丘在其东南方, 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桃、甘?

10,甘华,百果所生。

和丘在其东北陬,三桑、 无枝在其西,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

昆吾丘在南方,轩 辕丘在西方,巫咸在其北方,立登保之山,谷、桑在东方,有在不周之北, 长女简翟,少女建疵。

西王母在流沙之濒,乐民、闾,在昆仑弱水之洲。

三危 在乐民西,宵明、烛光在河洲,所照方千里。

龙门在河渊,湍池在昆仑,玄耀、 不周、申池在海隅。

孟诸在沛。

少室、太室在冀州。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 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 其间。

流黄、沃民在其北方三百里,狗国在其东。

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 而熙。

江出岷山,东流绝汉入海,左还北流,至于开母之北,右还东流,至于东 极。

河出积石。

睢出荆山。

淮出桐柏山。

睢出羽山。

清漳出曷戾,浊漳出发包。

济出王屋。

时、泗、沂、出?

11、台、术。

洛出猎山,汶出弗其,西流合于济。

汉 出れ冢。

泾出薄落之山。

渭出鸟鼠同穴。

伊出上魏。

雒出熊耳。

浚出华窍。

维出 覆舟。

汾出燕京。

衽出熊。

淄出目饴。

丹水出高褚。

股出焦山。

镐出鲜于。

凉出茅庐、石梁,汝出猛山。

淇出大号。

晋出龙山结结,合出封羊。

辽出砥石, 釜出景,岐出石桥,呼沱出鲁平,泥涂渊出山,维湿北流出于燕。

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

通视,明庶风之所生也。

赤奋若,清明风之所 生也。

共工,景风之所生也。

诸比,凉风之所生也。

皋稽,阊阖风之所生也。

隅 强,不周风之所生也。

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

12生海人,海人生若菌,若菌生 圣人,圣人生庶人。

凡?

12者生于庶人。

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 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

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鹿麟,麒麟 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锟鲠生建邪,建邪生庶 鱼,凡鳞者生于庶鱼。

介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 介者生于庶龟。

爰湿生容,爰湿生于毛风,毛风生于湿玄,湿玄生于羽风, 羽风生Й介,Й介生鳞薄,鳞薄生爰介。

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日 冯生阳阏,阳阏生乔如,乔如生干木,干木生庶木,凡根拔木者生于庶木。

根拔 生程若,程若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皇辜,皇辜生庶草,凡根茇草者生于 庶草。

海闾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艹票>,<艹票>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凡浮生不根茇者生于萍藻。

正土之气也,御乎埃天,埃天五百岁生缺,缺五百岁生黄埃,黄埃五百岁生 黄Е,黄Е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 云,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黄海。

偏土之气,御乎清天,清天八百岁生青曾,青曾八百岁生青Е,青Е八百岁 生青金,青金八百岁生青龙,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 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青海。

壮士之气,御于赤天,赤天七百岁生赤丹,赤丹七百岁生赤Е,赤Е七百岁 生赤金,赤金千岁生赤龙,赤龙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为赤云,阴阳相薄为雷, 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赤海。

弱土之气,御于白天,白天九百岁生白,白九百岁生白Е,白Е九百岁 生白金,白金千岁生白龙,白龙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为白云,阴阳相薄为雷, 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白海。

牝土之气,御于玄天,玄天六百岁生玄砥,玄砥六百岁生玄Е,玄Е六百岁 生玄金,玄金千岁生玄龙,玄龙入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为玄云,阴阳相薄为雷, 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