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八

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

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先生说:“如果熟知这良知诀窍,随他说千道万,是非诚伪,到跟前就会一眼明辨。相符合就正确,不相符自然错,这和佛家所说的‘心印’相似,是万试不爽的试金石、指南针。”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九

〔王守仁〕 〔明〕

先生曰:“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十

〔王守仁〕 〔明〕

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

” 先生曰:“何言之易也!

再用功半年看如何?

又用功一年看如何?

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十一

〔王守仁〕 〔明〕

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 九川曰:“自觉不同。

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此乃是恰好处。

”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

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

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 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十二

〔王守仁〕 〔明〕

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

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

” 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

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

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

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十三

〔王守仁〕 〔明〕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七

〔王守仁〕 〔明〕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 于中又曰:“不敢。

”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

却何故谦起来?

谦亦不得。

”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

良心在内,自不会失。

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六

〔王守仁〕 〔明〕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

此间有个诀窍。

” 曰:“请问如何?

” 曰:“只是致知。

” 曰:“如何致知?

”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

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

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

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

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五

〔王守仁〕 〔明〕

又问:“陆子之学何如?

” 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是粗些。

” 九川曰:“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

” 先生曰:“然他心上用过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义自不同,但细看有粗处。

用功久,当见之。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四

〔王守仁〕 〔明〕

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

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

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 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

心何尝有内外?

即如惟?

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

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

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 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国裳论内外之说,渠皆云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功夫,不可有间耳。

以质先生。

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

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

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是日俱有省。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三

〔王守仁〕 〔明〕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 曰:“如何欲不闻见?

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

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 曰:“昔有人静坐,其子隔壁读书,不知其勤惰。

程子称其甚敬。

何如?

” 曰:“伊川恐亦是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