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会友述怀
烟城疏雨隔斜阳,一上危楼睇大荒。
原宪自贫非苦病,次公未饮已多狂。
江帆来往年光度,驿堠东西客意长。
最爱南朝风物好,醉魂常梦水云乡。
会稽府署,据卧龙山之南足。
北上有蓬莱阁,阁之西有凉堂,堂之西有岩焉。
岩之下有地方数丈,密蔓深丛,莽然就荒。
一日命役徒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
择高年吏问废之由,不知也。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
渊然丈馀,绠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
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注、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
观夫大易之象,初则井道未通,泥而不食弗治也。
终则井道大成,收而勿幕,有功也。
其斯之谓乎!
又曰:「井,德之地」,盖言所守不迁矣。
「井以辨义」,盖言所施不私矣。
圣人画井之象,以明君子之道焉。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搆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寳元二年月日记
【上篇(论茶)】 色 茶色贵白。
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
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香 茶有真香。
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
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
正当不用。
味 茶味主于甘滑。
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
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
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
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钳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
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
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
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
先须熁盏令热。
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
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论茶器)】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
隔其中,以有容也。
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
砧以木为之。
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
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
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
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毬。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厌求。
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