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简介

以“秋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 ,欧阳修有《秋声赋》为赋之代表,而蒋捷这首《声声慢》亦堪称词中楷模了 。在词中 ,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 。点明这是菊花盛开 、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 。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 ,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 。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 。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珮,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珮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 ,那么这会是谁呢 ?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 ,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 ,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起千里梦 ”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 。“诉未了 ,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 。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赏析

明代文学家卓人月《词统》卷十二:当合欧子之《秋声赋》,陆子之《庆声赋》诵之。 清代词论家许昂霄《词综偶评》:《声声慢》,福唐体,亦名独木桥体。 清代词学家陈廷焯《别调集》卷二:结得不尽,并能使通篇震动。



浣溪沙

〔苏轼〕 〔宋〕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菩萨蛮·小轩今日开窗了

〔范成大〕 〔宋〕

小轩今日开窗了,揉蓝染碧绿阶草。

檐佩可怜风,杏梢烟雨红。

飘零欢事少,鬓点吴霜早。

天色不愁人,眼前无限春。

临江仙·万事灰心犹薄宦

〔范成大〕 〔宋〕

万事灰心犹薄宦,尘埃未免劳形。

故人相见似河清。

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卜昼匆匆还卜夜,仍须月堕河倾。

明年我去白鸥盟。

金闺三玉树,好问紫霄程。

菩萨蛮·秋花最是黄葵好

〔晏殊〕 〔宋〕

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秋早。

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晓来清露滴,一一金杯侧。

插向绿云鬓,便随王母仙。

与陈察院文龙书

〔文天祥〕 〔宋〕

所恃知己。

肝胆相照。

临书不惮倾倒。

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

〔秦观〕 〔宋〕

遥夜沈沈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

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桃源忆故人

〔秦观〕 〔宋〕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点绛唇·金气秋分

〔谢逸〕 〔宋〕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

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其二)

〔辛弃疾〕 〔宋〕

宝钗飞凤鬓惊鸾。

望重欢,水云宽。

肠断新来,翠被粉香残。

待得来时春尽也,梅着子,笋成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

佩声闲,玉垂环。

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

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予顷从穰下移涖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都,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物景,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

〔寇凖〕 〔宋〕

【其一】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其二】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三】 岸阔樯稀浪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其四】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