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卷六·齐景公墓花樽

霞头沈佥事宦游时,有发掘齐景公墓者,迹之,得铜豆三,大花樽二。

豆朴素无奇。

花樽高三尺,束腰拱起,口方而敞,四面戟楞,花纹兽面,粗细得款,自是三代法物。

归乾刘阳太公,余见赏识之,太公取与严,一介不敢请。

及宦粤西,外母归余斋头,余拂拭之,为发异光。

取浸梅花,贮水,汗下如雨,逾刻始收,花谢结子,大如雀卵。

余藏之两年,太公归自粤西,稽复之,余恐伤外母意,亟归之。

后为驵侩所啖,竟以百金售去,可惜!

今闻在歙县某氏家庙。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

〔张岱〕 〔明〕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

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

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

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

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

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

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

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

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欱笙之聒帐。

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

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

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

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

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

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

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

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

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

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

”可作西湖实录。

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

〔张岱〕 〔明〕

萧山方柿,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

然间遇之,不多得。

余向言西瓜生于六月,享尽天福。

秋白梨生于秋,方柿、绿柿生于冬,未免失候。

丙戌,余避兵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夏方柿十数株。

六月歊暑,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

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

余食萧山柿多涩,请赠以此法。

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

〔张岱〕 〔明〕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陶庵梦忆·卷七·及时雨

〔张岱〕 〔明〕

壬申七月,村村祷雨,日日扮潮神海鬼,争唾之。

余里中扮《水浒》,且曰:画《水浒》者,龙眠、松雪近章侯,总不如施耐庵,但如其面勿黛,如其髭勿鬣,如其兜鍪勿纸,如其刀杖勿树,如其传勿杜撰,勿戈阳腔,则十得八九矣。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

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

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观者兜截遮拦,直欲看杀玠。

五雪叔归自广陵,多购法锦宫缎,从以台阁者八:雷部六,大士一,龙宫一,华重美都,见者目夺气亦夺。

盖自有台阁,有其华无其重,有其美无其都,有其华重美都,无其思致,无其文理。

轻薄子有言:“不替他谦了,也事事精办。

” 季祖南华老人喃喃怪问余曰:“《水浒》与祷雨有何义味?

近余山盗起,迎盗何为耶?

”余俯首思之,果诞而无谓,徐应之曰:“有之。

天罡尽,以宿太尉殿焉。

用大牌六,书‘奉旨招安’者二,书‘风调雨顺’者一,‘盗息民安’者一,更大书‘及时雨’者二,前导之。

”观者欢喜赞叹,老人亦匿笑而去。

陶庵梦忆·卷七·山艇子

〔张岱〕 〔明〕

龙山自巘花阁而西皆骨立,得其一节,亦尽名家。

山艇子石,意尤孤孑,壁立霞剥,义不受土。

大樟徙其上,石不容也,然不恨石,屈而下,与石相亲疏。

石方广三丈,右坳而凹,非竹则尽矣,何以浅深乎石。

然竹怪甚,能孤行,实不藉石。

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若有所惊者。

竹不可一世,不敢以竹二之。

或曰:古今错刀也。

或曰:竹生石上,土肤浅,蚀其根,故轮囷盘郁,如黄山上松。

山艇子樟,始之石,中之竹,终之楼,意长楼不得竟其长,故艇之。

然伤于贪,特特向石,石意反不之属,使去丈而楼壁出,樟出,竹亦尽出。

竹石间意,在以淡远取之。

陶庵梦忆·卷六·曹山

〔张岱〕 〔明〕

万历甲辰,大父游曹山,大张乐于狮子岩下。

石梁先生戏作山君檄讨大父,祖昭明太子语,谓若以管弦污我岩壑。

大父作檄骂之,有曰:“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

”石篑先生嗤石梁曰:“文人也,那得犯其锋!

不若自认,以‘残山剩水’四字摩崖勒之。

”先辈之引重如此。

曹石宕为外祖放生池,积三十馀年,放生几百千万,有见池中放光如万炬烛天,鱼虾荇藻附之而起,直达天河者。

余少时从先宜人至曹山庵作佛事,以大竹篰贮西瓜四,浸宕内。

须臾,大声起岩下,水喷起十余丈,三小舟缆断,颠翻波中,冲击几碎。

舟人急起视,见大鱼如舟,口欱四瓜,掉尾而下。

陶庵梦忆·卷六·菊海

〔张岱〕 〔明〕

兖州张氏期余看菊,去城五里。

余至其园,尽其所为园者而折旋之,又尽其所不尽为园者而周旋之,绝不见一菊,异之。

移时,主人导至一苍莽空地,有苇厂三间,肃余入,遍观之,不敢以菊言,真菊海也。

厂三面,砌坛三层,以菊之高下高下之。

花大如瓷瓯,无不球,无不甲,无不金银荷花瓣,色鲜艳,异凡本,而翠叶层层,无一早脱者。

此是天道,是土力,是人工,缺一不可焉。

兖州缙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肴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

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陶庵梦忆·卷六·一尺雪

〔张岱〕 〔明〕

“一尺雪”为芍药异种,余于兖州见之。

花瓣纯白,无须萼,无檀心,无星星红紫,洁如羊脂,细如鹤翮,结楼吐舌,粉艳雪腴。

上下四旁方三尺,干小而弱,力不能支,蕊大如芙蓉,辄缚一小架扶之。

大江以南,有其名无其种,有其种无其土,盖非兖勿易见之也。

兖州种芍药者如种麦,以邻以亩。

花时宴客,棚于路、彩于门、衣于壁、障于屏、缀于帘、簪于席、茵于阶者,毕用之,日费数千勿惜。

余昔在兖,友人日剪数百朵送寓所,堆垛狼藉,真无法处之。

陶庵梦忆·卷六·鲁府松棚

〔张岱〕 〔明〕

报国寺松,蔓引亸委,已入藤理。

入其下者,蹒跚局蹐,气不得舒。

鲁府旧邸二松,高丈五,上及檐甃,劲竿如蛇脊,屈曲撑距,意色酣怒,鳞爪拿攫,义不受制,鬣起针针,怒张如戟。

旧府呼“松棚”,故松之意态情理无不棚之。

便殿三楹盘郁殆遍,暗不通天,密不通雨。

鲁宪王晚年好道,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

陶庵梦忆·卷六·噱社

〔张岱〕 〔明〕

仲叔善诙谐,在京师与漏仲容、沈虎臣、韩求仲辈结“噱社”,唼喋数言,必绝缨喷饭。

漏仲容为贴括名士,常曰:“吾辈老年读书做文字,与少年不同。

少年读书,如快刀切物,眼光逼注,皆在行墨空处,一过辄了。

老年如以指头掐字,掐得一个,只是一个,掐得不着时,只是白地。

少年做文字,白眼看天,一篇现成文字挂在天上,顷刻下来,刷入纸上,一刷便完。

老年如恶心呕吐,以手扼入齿哕出之,出亦无多,总是渣秽。

”此是格言,非止谐语。

一日,韩求仲与仲叔同宴一客,欲连名速之,仲叔曰:“我长求仲,则我名应在求仲前,但缀绳头于如拳之上,则是细注在前,白文在后,那有此理!

”人皆失笑。

沈虎臣出语尤尖巧。

仲叔候座师收一帽套,此日严寒,沈虎臣嘲之曰:“座主已收帽套去,此地空馀帽套头。

帽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冷悠悠。

”其滑稽多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