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感别

点点疏林欲雪天。

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

相逢恨恨总无言。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简介

这首词是抒写男妇情别的词。「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两句点明离别时间和地点,时间是「欲雪天」的寒冬季节。地点是「竹篱斜闭」的乡野居处,周围是疏落点点的树林,描绘出一幅冬季万木凋谢的萧飒景象。树林、雪天、竹篱,对客体的单纯描绘,「自清妍」,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体审美观照。苏轼有诗句云:「江云有态清自媚」,刘辰翁词的「自清妍」似乎受到了苏诗的影响。妍,即美的意思。但苏轼诗句是用来衬托他贬官黄州时的狂放态度,而刘词却是为反衬出离别时的心绪:居处清者自清,妍者自妍,但都不管人间离别,作者以此无情反衬出有情之悲。而且这两句还用轻淡的笔墨画出疏丽的画面,为离别设景,这在其他离别词中还不多见,格调很是高远。 时间、地点表明以后,主角出现了。「为伊」句妙在一篇双关,男女之情思共述。主语虽自然是女方,但「伊」与「人」实际上又皆指男方。「为伊憔悴」一句显然是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千古名句中(《蝶恋花》)变化而来。这句表明:女子因男方离别而悲哀伤身,形容憔悴,然而却更引起男方的无限爱怜之情。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两句,上句主语为男方,下句主语为女方。「欲与」虽然换笔写男方,但仍绾合女子,「那人」、「素手」即是素手者,女子洁白晶莹之手也。而且两句与上片文气衔接:何以「欲与携手」?正是紧承上片「得人怜」的具体表现;眼看就要分「手」,这里却偏偏写紧握素手,依依眷恋之情,溢于言表。「粉泪」低垂的是女子,「君」则指男方。泪洒情人之前,一则承接上两句,感其怜爱与楔手的情思,二则开启结句离情的表达。 总之,「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相逢恨恨总无言」三句,主语在男女方交转换,错落有致,笔法多变,但每句都一笔双绾,兼写对方;同时,文情层层推进,因果相连,细密完备:因憔悴而得怜,因得怜而携手,因携手而粉泪低垂。词句直率朴实,非但不觉粗糙,反而显出感情的深沉与细腻。 结尾「相逢」一句,才知这次离别,原是男女双方别后重逢而又告别在即,他们心理上经历了由长期离之恨,转而重逢之喜,即又跌入更长离别的无限痛苦。重逢之喜反而加深了重别之悲。「恨恨总无言」一句,正是这一心境的生动写照。无言之恨正是恨的极致,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这首词的特色在于:以通俗白描的语言,写出细腻委婉的离别心绪,以淡雅简练的笔调,写出深沉真挚的男女情愫,这代表了刘辰翁一部分词作的共同特点:即善用于运用、淡语、轻语写出情致宛然的意境。



减字木兰花·其一玩月答蒙庵和词

〔刘辰翁〕 〔宋〕

何须剪纸。

依旧一团圆照水。

莫倚空寒。

柳下池边也只般。

君何忽忽。

宇宙人生都是客。

月在云端。

人自愁人不解看。

减字木兰花·其二甲午九日午山作

〔刘辰翁〕 〔宋〕

旧游山路。

落在秋阴最深处。

风雨重阳。

无蝶无花更断肠。

天知老矣。

莫累门生与儿子。

不用登高。

高处风吹帽不牢。

减字木兰花·其三有感

〔刘辰翁〕 〔宋〕

东风似客。

醉里落花南又北。

客似东风。

携手斜阳一笑中。

佳人怨我。

不寄江南春一朵。

我怨佳人。

憔悴江南不似春。

减字木兰花·其四腊望初晴,月佳甚,有上元花柳意,不能忘情

〔刘辰翁〕 〔宋〕

腊销三五。

月向雪山云外吐。

烟水黄昏。

梅柳依稀笛断魂。

今宵豫赏。

便作香尘随步想。

莫待元宵。

灯火零星雨寂寥。

减字木兰花·其五乙亥上元

〔刘辰翁〕 〔宋〕

无灯可看。

雨水从教正月半。

探茧推盘。

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

说着宣和似天宝。

五百年前。

曾向杭州看上元。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宋〕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清平乐·其二寿某翁

〔刘辰翁〕 〔宋〕

君词为寿。

绝妙孙辛妇。

但恨杯无露添酒。

空等待梅花久。

喜君白首还玄。

人间合信天缘。

如此相从至老,我亦何倦馀年。

昭君怨·玩月

〔刘辰翁〕 〔宋〕

月出东山之上。

长忆御街人唱。

恨我不能琴。

有琴心。

徙倚秋波平莹。

渐久玉肌清冷。

待更下阑干。

起来看。

清平乐·其一石榴

〔刘辰翁〕 〔宋〕

深红半面。

一似墙头见。

草树池塘青一片。

独倚阑干几遍。

更谁绛袖朱唇。

火云相对英英。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归国遥暮春遣兴

〔刘辰翁〕 〔宋〕

初雨歇。

照水绿腰裙带熟。

杨花不做人情雪。

风流欲过前村蝶。

羞成别。

回头却恨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