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九章·其一·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与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

一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勿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组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兆众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不达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

”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不纡轸。

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痛心啊,由于进谏而招来不幸,我要倾诉心中的激情和怨情。 如果我的话不是出于忠诚啊,我愿上指苍天让他来作证。 让五方神帝来公平裁决吧,我愿面对六宗神祇把事理说清。 请山川众神都来听证做陪审啊,命法官皋陶把是非曲直判明。 我竭尽忠诚来侍奉君王啊,反被小人看作是多余的瘤肿。 我不懂奉迎谄媚而惹恼小人啊,只有等待明君体察我的衷情。 我的一言一行都有迹可查啊,我表里如一从不变更。 所以考察臣子没有比得上君王的啊,因为这种考察在眼前就可得到印证。 我坚守人生道义是先君后己,竟然被众人怨恨仇视。 我心中思念的只有君王您啊,众人却把我当做仇敌。 我忠诚专一毫不迟疑,可结果却不能保全自己。 我极力地亲近君王别无他想,却成了招灾惹祸的根基! 为君王着想没人比我更忠心啊,我竟然忘却了自己人微才疏。 侍奉君王我从不三心二意啊,根本不知什么取宠邀幸的门路。 忠心有何罪竟遭惩罚啊,这真是我心中从未意想到。 行为不同俗随流就要跌跤,还要受到群小的讥讽嗤笑。 一连串的责怪,不断的诽谤啊,真使我愁肠百结不平难消! 心情郁郁难以倾诉啊,君王受蒙蔽忠心难剖。 心头愁闷失意潦倒啊,又有谁理解我心头的苦恼。 本来有说不完的话却无法投寄啊,我愿陈述心志却无路使君王知晓。 隐退沉默吧,可谁又明白我呢?上前呼喊吧,可谁又听我的呼号? 一再的失意使我心烦意乱啊,满怀的愁绪呵,难写难描。 从前我曾梦中飞游苍天啊,魂悠悠中途遇河却无渡船。 我请大神替我占卜啊,他说:“你有大志可惜无外人助援。” “难道我就终将孤独被君王疏远?”他说:“可以为君王着想却不可依仗。 因为众口一词可以把黄金熔化啊,当初你就是这样忠诚才遭受到危险。 被汤烫过的人见到凉菜也要吹气,为什么你不把初衷改变改变? 想不用天梯就打算登天,你的态度一丝没改还像从前。 众人害怕你,不与你同心同德,为什么会和你做伴? 虽同事一君但你们路途各异,为什么会给你助援? 晋国的申生是个孝子啊,父亲把他逼死就是听信了谗言。 鲧为人刚直不活转,他的功业因此不得实现。” 我听说尽忠君王容易与人结怨,对此我毫不在意以为是夸大。 手臂多次折伤的人可能成良医,如今我才明白这话一点儿不差。 如今这个世道,天上利箭横飞,地上张罗设网。 处处暗设机关陷害君王,哪里有我立足容身的地方。 我徘徊不去以求留在君王身旁啊,又怕更大的祸患落在头上。 我想抽身远走高飞啊,又怕君王诬我说:“你背叛我,要去什么地方?” 想放弃正路像小人那样乱窜啊,可我一向心坚志专又不忍心。 我的前胸和后背就像裂开一样啊,我心头郁闷难舒,绞痛难忍。 捣碎木兰,揉碎蕙草啊,舂碎申椒做干粮。 再播种下江离栽上菊花啊,待到春天做成干粮芬芳。 唯恐我的真情得不到表达啊,所以三番五次表明衷肠。 保持自己的美德,离群索居吧,我反复想过隐身远藏。


注释

惜诵:惜,痛也。诵:论,犹进谏。 致愍(mǐn):招致祸患。 所非:古代誓词的习惯用语。非:一本作“作”,形近而误。 五帝:即五方神: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折中:中正公平。 六神:说法不一。王逸谓即六宗之神,洪兴祖注引《孔丛子》谓六宗为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 俾(bǐ):使。山川:指名山大川之神。备御:陪侍,此谓陪审。 赘肬(yóu):肉瘤,多余的肉。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如赘肉之无所用,而为人所憎也。” 忘:“亡”的误字,无。儇(xuān)媚:轻佻谄媚。背众:违背众人。 谊:同“义”。 羌:楚地方言,发语词。仇:怨。一本“仇”下有“也”字。 惟:思,想。 雠(chóu):同“仇”,指仇敌。一本“雠”下有“也”字。 志:意料。 巅越:殒坠,跌跤。 咍(hāi):楚地方言,讥笑。 白:一本“白”下有“也”字。 郁邑:郁闷不快的样子。侘(chà)傺(chì):失意的样子。 瞀(mào):心绪烦乱。忳(tún)忳:愁闷的样子。 杭:通“航”,指渡船。 厉神:大神,主杀罚,此指身附厉神的巫。 极:穷,至。旁:辅佐。 殆:危险。 曩(nǎng):向,以往。 骇遽(jù):惊骇遑遽。 伴:侣。 申生:春秋时晋献公之子。献公听信后妻骊姬的谗言,逼死申生。 婞(xìng)直:刚直。 作忠:为忠,尽忠心。造怨:结怨。 九折臂而成医:谓多次折臂,积累了医治的经验,自己也就成医生了。《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 矰(zēng)、弋(yì):均为系着丝绳的短箭。机:机括,这里用作动词,作发射解。 侧身:置身。 远集:远遁。 横奔:乱跑。失路:不行正道。 牉(pàn):分。 梼(chóu):断木。一本“梼”作“捣”。“捣”,舂。矫:揉碎。 滋:栽种、培植。 情质:真情本性。信:同“伸”。 曾思:重思,一再思考。


简介

《九章·惜诵》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名取自篇首二字,作者以痛惜的心情,追忆叙述了自己因直言进谏而遭谗被疏之往事。全诗语言真挚生动,朴素自然,以细腻的笔调描摹了抒情主人公的意志活动和感情冲突,直抒胸臆,想像丰富,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赏析

明代汪瑗《楚辞集解》:“大抵此篇作于谗人交构,楚王造怒之际,故多危惧之词,然尚未放逐也。” 清代屈复《楚辞新注》:“此篇即《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之意。通篇只有两段,首两句总起,末四句总结。” 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盖原于怀王见疏之后,复乘间自陈,而益被谗致困,故深自痛惜,而发愤为此篇以白其情也。”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出家证果

〔释迦牟尼〕 〔周〕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章·断欲绝求

〔释迦牟尼〕 〔周〕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章·割爱去贪

〔释迦牟尼〕 〔周〕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

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

〔释迦牟尼〕 〔周〕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何等为十?

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三者:嫉、恚、痴。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

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五章·转重令轻

〔释迦牟尼〕 〔周〕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圆觉经·贤善首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

云何奉持?

众生修习得何功德?

云何使我护持经人?

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圆觉经·圆觉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

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

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

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

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

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

过期日,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人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非彼所闻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

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圆觉经·普觉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

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云何四病?

“一者作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

一切永寂,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

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

现逆顺境,犹如虚空。

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

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

  亲近无骄慢,远离无嗔恨。

  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

  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圆觉经·净诸业障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演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

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

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

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

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

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

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

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

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

云何非我?

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

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

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

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何以故?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何以故?

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架相。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

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

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

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圆觉经·辩音菩萨

〔释迦牟尼〕 〔周〕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今悟实相。

”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

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①。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

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渐次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