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西北有高楼诗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

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高楼多么崇高,迢迢高而安稳。 美丽的窗户透出尘埃和暗淡的光线,仿佛飞行在云端。 美女抚摸着琴和箫,纤细的手清洁而悠闲。 芬芳的气息随着风而凝结,悲伤的音响宛如兰花的芬芳。 美丽的容颜又有谁能顾及,她的倾城之美可以在一弹间展现。 站在高楼上眺望日落,徘徊再三感慨万分。 不怨尽日的长时间站立,只愿歌者们欢乐。 思念的羽翼驾驭大雁,比翼双飞如同挥舞的书写笔。



东方朔画赞(并序)

〔夏侯湛〕 〔晋〕

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

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

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乐也,故薄游以取位。

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抗以傲世。

傲世不可以垂训,故正谏以明节。

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谈谐以取容。

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

驰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

若乃远心旷度,赡智宏材。

倜傥博物,触类多能。

合变以明筭,幽赞以知来。

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辨,枝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巧,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暗于心。

夫其明济开豁,苞含弘大,陵轢卿相,嘲唅豪桀,(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芥。

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

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神交造化,灵为星辰。

此又奇怪恍惚,不可备论者也。

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

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

逍遥城郭,观先生之祠宇。

慨然有怀,乃作颂曰。

其辞曰: 矫矫先生,肥遁居贞。

退弗终否,进亦避荣。

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涅而无滓,既浊能清。

无滓伊何,高明克柔。

能清伊何,视污若浮。

乐在必行,处俭冈忧。

跨世淩时,远蹈独游。

瞻望往代,爰想遐踪。

邈邈先生,其道犹龙。

染迹朝隐,和而不同。

栖迟下位,聊以从容。

我来自东,言适兹邑。

敬问墟坟,企伫原隰。

墟墓徒存,精灵永戢。

民思其轨,祠宇斯立。

徘徊寺寝,遗像在图。

周游祠宇,庭序荒芜。

榱栋倾落,草莱弗除。

肃肃先生,岂焉是居。

是居弗刑,悠悠我情。

昔在有德,冈不遗灵。

天秩有礼,神监孔明。

仿佛风尘,用垂颂声。

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

〔陆机〕 〔晋〕

【其一】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行里。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循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隆思乱心曲,沈欢滞不起。

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

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其二】 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闼。

借问叹何为,佳人渺天末。

游宦久不归,山川修且阔。

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筈。

愿保金石躯,慰妾长饥渴。

短歌行

〔傅玄〕 〔晋〕

长安高城,层楼亭亭。

干云四起,上贯天庭。

蜉蝣何整,行如军征。

蟋蟀何感,中夜哀鸣。

蚍蜉愉乐,粲粲其荣。

寤寐念之,谁知我情。

昔君视我,如掌中珠。

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昔君与我,如影如形。

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昔君与我,两心相结。

何意今日,忽然两绝。

拟四愁诗四首

〔傅玄〕 〔晋〕

【其一】 我所思兮在瀛洲,愿为双鹄戏中流。

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

愍予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

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

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

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泄。

【其二】 我所思兮在珠崖,愿为比翼浮清池。

刚柔合德配二仪,形影一绝长别离。

愍予不遘情如携,佳人贻我兰蕙草。

何以要之同心鸟,火热水深忧盈抱。

申以琬琰夜光宝,卞和既没玉不察。

存若流光忽电灭,何为多念独蕴结。

【其三】 我所思兮在瀛昆,愿为鹿?窥虞渊。

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

愍予不遘罹百艰,佳人赠我苏合香。

何以要之翠鸳鸯,悬度弱水川无梁。

申以锦衣文绣裳,三光骋迈景不留。

鲜矣民生忽如浮,何为多念只自愁。

【其四】 我所思兮在朔方,愿为飞燕俱南翔。

焕乎人道著三光,胡越殊心生异乡。

愍予不遘罹百殃,佳人贻我羽葆缨。

何以要之影与形,永增夏结繁华零。

申以日月指明星,星辰有翳日月移。

驽马哀鸣惭不驰,何为多念徒自亏。

酌贪泉赋诗

〔吴隐之〕 〔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维摩诘所说经·嘱累品第十四

〔鸠摩罗什〕 〔晋〕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

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

所以者何?

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

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

「弥勒当知!

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

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

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弥勒!

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

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

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

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

「弥勒!

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

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

是为二法。

」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

未曾有也!

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

世尊!

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

」 佛言:「善哉!

善哉!

弥勒!

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

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

」 阿难言:「唯!

然我已受持要者。

世尊!

当何名斯经?

」 佛言:「阿难!

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维摩诘所说经·法供养品第十三

〔鸠摩罗什〕 〔晋〕

尔时,释提桓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

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是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

斯人即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

「世尊!

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

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

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 佛言:「善哉!

善哉!

天帝!

如汝所说,吾助尔喜。

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天帝!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即为供养去、来、今佛。

天帝!

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

于天帝意云何?

其人植福宁为多不?

」 释提桓因言:「多矣世尊!

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

所以者何?

诸佛菩提皆从是生。

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曰庄严,佛寿二十小劫。

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

「天帝!

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

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

』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

法之供养胜诸供养。

』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

』 「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

』 「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为法供养?

』 「佛言:『善男子!

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

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

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见,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

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魔怨,修菩萨行。

』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

』 「天帝!

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集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逮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

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

「天帝!

时王宝盖岂异人乎?

今现得佛,号宝炎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

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即我身是。

如是天帝!

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

是故天帝!

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维摩诘所说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鸠摩罗什〕 〔晋〕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

」 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

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

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一切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着。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

世尊!

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

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

」 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

」 舍利弗言:「无没生也。

」 「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

』于意云何?

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

」 舍利弗言:「无没生也。

」 「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

」 答曰:「如是。

」 「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

』舍利弗!

没者,为虚诳法,败坏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

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

」 是时,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

」 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

是人乃能舍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

」 维摩诘语舍利弗:「于意云何?

日光出时,与冥合乎?

」 答曰:「不也,日光出时,即无众冥。

」 维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

」 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

」 维摩诘言:「菩萨如是!

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故不与愚闇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闇耳。

」 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及其菩萨、声闻之众。

佛知一切众会所念,告维摩诘言:「善男子!

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

」 于是维摩诘心念:吾当不起于座,接妙喜国,铁围、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须弥诸山,及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等宫,并诸菩萨、声闻之众,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无动如来,及菩提树,诸妙莲华,能于十方作佛事者。

三道宝阶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宝阶,诸天来下,悉为礼敬无动如来,听受经法;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见彼诸天。

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上至阿迦腻吒天,下至水际,以右手断取,如陶家轮,入此世界,犹持华鬘,示一切众。

作是念已,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

彼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余天人,俱发声言:「唯然!

世尊!

谁取我去?

愿见救护。

」 无动佛言:「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

」 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己之所往。

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

」 皆曰:「唯然!

已见。

」 佛言:「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

」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

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

』时妙喜世界于此国土,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举众皆见。

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

」 「唯然!

已见。

世尊!

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

世尊!

我等快得善利,得见是人,亲近供养。

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

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即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即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即为取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

〔鸠摩罗什〕 〔晋〕

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阿难白佛言:「世尊!

以何因缘有此瑞应?

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

」 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

与诸菩萨礼事供养。

」 文殊师利言:「善哉!

行矣!

今正是时。

」 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

到已着地,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

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匝,于一面立。

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

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众坐已定。

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

」 「唯然,已见。

」 「于汝意云何?

」 「世尊!

我睹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

」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

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

」 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

」 阿难言:「此所从来?

」 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 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

」 维摩诘言:「至此饭消。

」 曰:「此饭久如当消?

」 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

又阿难!

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

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

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

」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

世尊!

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 佛言:「如是!

如是!

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

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

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

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阿难!

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

阿难!

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

阿难!

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

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

如是阿难!

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

」 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

」 佛告阿难:「勿起退意!

所以者何?

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

且止,阿难!

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

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

阿难!

汝等舍置菩萨所行。

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于百千劫,尽力变化所不能作。

」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

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

所以者何?

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

唯然,世尊!

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

」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

何谓为尽?

谓有为法;何谓无尽?

谓无为法。

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何谓不尽有为?

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惓;于四摄法,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向;求法不懈,说法无吝;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不轻未学,敬学如佛;堕烦恼者,令发正念;于远离乐,不以为贵;不著己乐,庆于彼乐;在诸禅定,如地狱想;于生死中,如园观想;见来求者,为善师想;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见毁戒人,起救护想;诸波罗蜜,为父母想;道品之法,为眷属想;发行善根,无有齐限;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行无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恶,净身、口、意;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行于世间法少欲知足,于出世间求之无厌,而不舍世间法;不坏威仪法,而能随俗;起神通慧,引导众生;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善别诸根,断众生疑;以乐说辩,演法无碍;净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无量,开梵天道;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身、口、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

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

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

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

诸正士!

菩萨以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

」 尔时,彼诸菩萨闻说是法,皆大欢喜,以众妙华,若干种色、若干种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此经法,并诸菩萨已,稽首佛足,叹未曾有,言:「释迦牟尼佛,乃能于此善行方便。

」言已,忽然不现,还到彼国。

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第十

〔鸠摩罗什〕 〔晋〕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于何食?

」 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

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

」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

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

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

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

此诸大众,莫不目见。

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仁者!

谁能致彼佛饭?

」 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

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

」 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

」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

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

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 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

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 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

娑婆世界为在何许?

云何名为乐小法者?

即以问佛。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

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

」 彼菩萨言:「其人何如?

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

」 佛言:「甚大!

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

」 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

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

」 佛言:「可往!

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著心。

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

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

所以者何?

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

」 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

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

是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

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

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

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

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

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

」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

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

四海有竭,此饭无尽。

使一切人食揣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

所以者何?

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

」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尽。

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

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

」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

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

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 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

」 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

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

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恚,是嗔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

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

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譬如象马,[忏-千+龙]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

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 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

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

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

」 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

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

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

」 彼菩萨曰:「菩萨成就几法?

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 维摩诘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何等为八?

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

」 法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