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于:向。 3吾:我。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恐:恐怕,担心。 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何:为什么。 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安:怎么,哪。 戏:作弄,戏弄。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闻:听说,听闻。 而:表并列,并且。 阳:阳光。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好:爱好。 为:作为。 少:年少。 欲:想,想要。


简介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



青衣赋

〔蔡邕〕 〔汉〕

金生砂砾,珠出蚌泥。

叹兹窈窕,产于卑微。

盼倩淑丽,皓齿蛾眉。

玄发光润,领如螬蛴。

纵横接发,叶如低葵。

修长冉冉,硕人其颀。

绮袖丹裳,蹑蹈丝扉。

盘跚蹴蹀,坐起昂低。

和畅善笑,动扬朱唇。

都冶武媚,卓砾多姿。

精慧小心,趋事若飞。

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关雎之洁,不陷邪非。

察其所履,世之鲜希。

宜作夫人,为众女师。

伊何尔命,在此贱微!

代无樊姬,楚庄晋妃。

感昔郑季,平阳是私。

故因锡国,历尔邦畿。

虽得嬿婉,舒写情怀。

寒雪翩翩,充庭盈阶。

兼裳累镇,展转倒颓。

昒昕将曙,鸡鸣相催。

饬驾趣严,将舍尔乖。

蒙冒蒙冒,思不可排。

停停沟侧,噭噭青衣。

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明月昭昭,当我户扉。

条风狎猎,吹予床帷。

河上逍遥,徙倚庭阶。

南瞻井柳,仰察斗机。

非彼牛女,隔于河维。

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答夫秦嘉书

〔徐淑〕 〔汉〕

秦嘉妻徐淑答书曰: 知屈圭璋,应奉岁使,策名王府,观国之光,虽失高素皓然之业,亦是仲尼执鞭之操也,自初承问,心原东还,迫疾惟宜抱叹而已,日月已尽,行有伴例,想严庄已办,发迈在近,谁谓宋远,企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斯亦难矣,长路悠悠,而君是践,冰霜惨烈,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于是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恩,割今者之恨,以待将来之欢,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戴圣〕 〔汉〕

孔子闲居,子夏侍。

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

」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

敢问何谓『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哀乐相生。

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

」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

『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 子夏曰:「言则大矣!

美矣!

盛矣!

言尽于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

」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

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无服之丧,内恕孔悲。

无声之乐,气志既得。

无体之礼,威仪翼翼。

无服之丧,施及四国。

无声之乐,气志既从。

无体之礼,上下和同。

无服之丧,以畜万邦。

无声之乐,日闻四方。

无体之礼,日就月将。

无服之丧,纯德孔明。

无声之乐,气志既起。

无体之礼,施及四海。

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齐。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帝命式于九围。

』是汤之德也。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

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三代之德也。

『弛其文德,协此四国。

』大王之德也。

」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哀二世赋

〔司马相如〕 〔汉〕

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

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乎?谺。

汩淢噏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

观众树之蓊?兮,览竹林之榛榛。

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

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埶。

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

呜呼哀哉!

操行之不得兮, 墓芜秽而不修兮, 魂亡归而不食。

敻邈绝而不齐兮, 弥久远而愈佅。

精罔阆而飞扬兮, 拾九天而永逝。

呜呼哀哉!

说苑·政理

〔刘向〕 〔汉〕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

夫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

夫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得已也。

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

崇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以变之。

修近理内政橛机之礼,壹妃匹之际。

则莫不慕义礼之荣,而恶贪乱之耻。

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也。

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言明其化而已矣,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

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

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

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

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

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

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

夫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

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陁。

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御者非千里御也。

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故禄过其功者损,名过其实者削,情行合而民副之,祸福不虚至矣。

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此之谓也。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

」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

」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

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 卫灵公谓孔子曰:「有语寡人为国家者,谨之于庙堂之上而国家治矣,其可乎?

」孔子曰:「可。

爱人者,则人爱之。

恶人者,则人恶之。

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

所谓不出于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

」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

」子贡曰:「何其畏也!

」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

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而毋畏?

」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

」仲曰:「可。

然非圣人之道。

」桓公曰:「何也?

」对曰:「夫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辨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

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

民知十己,则尚与之争,曰不如吾也,百己则疵其过,千己则谁而不信。

是故民不可稍而掌也,可并而牧也。

不可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

众不可户说也,可举而示也。

」 卫灵公问于史曰:「政孰为务?

」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

」少焉,子路见公,公以史言告之,子路曰:「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枹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

」少焉,子贡入见,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贡曰:「不识哉!

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狱之所听?

兵革之不陈,奚鼓之所鸣?

故曰:教为务也。

」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

」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

」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

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

」孔子曰:「未可杀也。

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

上有道,是人亡矣。

」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

」孔子曰:「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

三军大败,不可诛也。

狱讼不治,不可刑也。

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故也!

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诗曰:『俾民不迷!

』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至,刑错而不用。

」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

」哀公曰:「何谓也?

」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

」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

」孔子曰:「诗云:『凯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

」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

仅存之国,富大夫。

亡道之国,富仓府。

是谓上溢而下漏。

」文王曰:「善!

」对曰:「宿善不祥。

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

」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

农失其时,则败之也。

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

重赋敛者,则夺之也。

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

劳而扰之,则怒之也。

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

」武王曰:「善哉!

」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

」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

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不食言。

」王曰:「其度安至?

」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曰:「惧哉!

」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之,不善则雠也。

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

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

」 仲尼见梁君,梁君问仲尼曰:「吾欲长有国,吾欲列都之得,吾欲使民安不惑,吾欲使士竭其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为之奈何?

」仲尼对曰:「千乘之君,万乘之主,问于丘者多矣,未尝有如主君问丘之术也,然而尽可得也。

丘闻之,两君相亲,则长有国。

君惠臣忠,则列都之得。

毋杀不辜,毋释罪人,则民不惑。

益士禄赏,则竭其力。

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

善为刑罚,则圣人自来。

尚贤使能,则官治。

」梁君曰:「岂有不然哉!

」 子贡曰:「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附近来远』,鲁哀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谕臣』。

齐景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节用』。

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

」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

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宾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

齐景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于节用,此三者政也,诗不云乎:『乱离斯瘼,爰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相乱蔑资,鲁莫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之所欲,政其同乎哉!

」 公仪休相鲁,鲁君死,左右请闭门,公仪休曰:「止!

池渊吾不税,蒙山吾不赋,苛令吾不布,吾已闭心矣!

何闭于门哉?

」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内政毋出,外政毋入。

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

国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

」子产相郑,终简公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太叔善决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变而立至,又善为辞令,裨谌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

」董安于曰:「安忠乎?

」曰:「忠于主。

」曰:「安信乎?

」曰:「信于令。

」曰:「安敢乎?

」曰:「敢于不善人。

」董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

」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

」文侯曰:「子往矣!

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

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

其辨博者,因而师之。

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亦治单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出,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贱,宓子贱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

任力者固劳,任人者固佚。

」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数而已矣。

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

」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

」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

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

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

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

」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

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

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

」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

」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

」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

」宓子贱曰:「善。

」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

」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

奉禄少鬻,鬻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

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

」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也?

」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

奉禄虽少鬻,鬻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

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

」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 子路治蒲,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也。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摄勇。

宽以正,可以容众。

恭以洁,可以亲上。

」 子贡为信阳令,辞孔子而行,孔子曰:「力之顺之,因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

」子贡曰:「赐少日事君子,君子固有盗者邪!

」孔子曰:「夫以不肖伐贤,是谓夺也。

以贤伐不肖,是谓伐也。

缓其令,急其诛,是谓暴也。

取人善以自为己,是谓盗也。

君子之盗,岂必当财币乎?

吾闻之曰: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生也。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

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

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

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

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

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言治天下如运诸手掌何以?

」杨朱曰:「臣有之,君不见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

君且使尧牵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

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渊,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

其志极远也。

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何则?

其音疏也。

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

」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

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国其有淫民乎?

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 齐桓公问管仲曰:「国何患?

」管仲对曰:「患失社鼠。

」桓公曰:「何谓也?

」管仲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察,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也。

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

」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

」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何以察之?

」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不进善言,则善无由入矣。

」 复槁之君朝齐,桓公问治民焉,复槁之君不对,而循口操衿抑心,桓公曰:「与民共甘苦饥寒乎?

」「夫以我为圣人也,故不用言而谕。

」因礼之千金。

晋文公时,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封狐文豹何罪哉?

以其皮为罪也。

」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

」文公曰:「善哉!

说之。

」栾枝曰:「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

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于是列地以分民,散财以赈贫。

晋文侯问政于舅犯,舅犯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禄,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贫,古之所谓致师而战者,其此之谓也。

」 晋侯问于士文伯曰:「三月朔,日有蚀之,寡人学惛焉,诗所谓:『彼日而蚀,于何不臧』者,何也?

」对曰:「不善政之谓也。

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不可不慎也。

政有三而已:一曰因民,二曰择人,三曰从时。

」 延陵季子游于晋,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

」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

」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

」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

」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国之暴也。

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

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吾是以知其国之乱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

」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

」此霸者之迹也。

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

」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

」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

」此王者之迹也。

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

」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

齐有霸迹者,武政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

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

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

」孔子可谓通于化矣。

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 孔子见季康子,康子未说,孔子又见之,宰予曰:「吾闻之夫子曰:『王公不聘不动。

』今吾子之见司寇也少数矣。

」孔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聘我者孰大乎?

」于是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以不先自为刑罚乎?

」自是之后,国无争者。

孔子谓弟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存耳,政事无如膺之矣。

」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收门之鱼,独得于礼,是以孔子善之夫涂里之间,富家为贫者出。

罗门之罗,有亲者取多,无亲者取少。

收门之渔,有亲者取巨,无亲者取小。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

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逸之路兴矣。

守边劝农疏

〔晁错〕 〔汉〕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

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

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

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

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

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

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

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

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

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

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已也。

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

何以明之?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岁。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

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

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

皆赐高爵,复其家。

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

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

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

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

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

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

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

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

言兵事疏

〔晁错〕 〔汉〕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

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

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

败兵之卒,没世不复。

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无有胜意。

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

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

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日卒服习,三曰器用利。

兵法曰: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

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盾三不当一。

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铤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

曲道相伏,险隘相薄,此剑盾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

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懈,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

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甲不坚密,与袒裼同。

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

射不能中,与无矢同。

中不能入,与无镞同。

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

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

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四者,兵之至要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

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

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

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

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

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

战,危事也。

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之间耳。

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无及也。

帝王之道,出于万全。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

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即有险阻,以此当之。

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

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横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胡虏:指匈奴。

高后: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实际掌权十六年。

陇西郡:在今甘肃省西部。

驱略,驱赶掠夺。

没世:永世,长期。

合刃:交战。

卒服习:士兵经过精熟训练。

渐:浸湿。

经川:常流之水。

丘:丘陵。

阜:土山。

曼衍:绵延。

属:连接。

萑:芦苇的一种。

萧:蒿草。

蒙茏:互相掩隐、覆蔽的样子。

铤:短矛。

伏:隐蔽。

相薄:互相重叠。

不精:动作不熟练。

集:齐。

金鼓之指:鸣金击鼓的命令。

古时作战,击鼓以示前进,鸣金以示收兵。

勒:严格要求。

袒裼:露出上半身,也称肉袒。

镞:箭头。

省兵:检验兵器。

险易:险要之地与不险要之地。

敌国之形:势均力敌之国的形势。

弗与:不如。

倾仄:倾斜狭窄。

格:抵御。

什伍:古时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材官驺发:能用强弩的骑射之官。

驺:通“骤”。

革:皮。

笥:铠甲。

木荐:木做的盾牌。

薄:逼近。

俯昂:同“俯仰”。

义渠:当时居于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

归谊者:归降的人。

咏史诗二首

〔阮瑀〕 〔汉〕

【其一】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

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其二】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谕巴蜀檄

〔司马相如〕 〔汉〕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

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

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

移师东指,闽越相诛。

右吊番禺,太子入朝。

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

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

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

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

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

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

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

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

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

而俗不长厚也。

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

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古诗

〔无名氏〕 〔汉〕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