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三节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

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 “有知虑乎?

”曰:“否。

” “多闻识乎?

”曰:“否。

”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

’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

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鲁国将要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件事,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说:“乐正子刚强吗?” 孟子回答说:“没有。” “那他有智慧和谋略吗?” 孟子回答说:“不。” “他见识很多吗?” 孟子回答说:“不。” “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呀?” 孟子回答说:“他这个人喜欢采纳善言。” “喜欢吸纳善言就够了吗?” 孟子回答说:“喜欢吸纳善言,治理天下都能应付自如,何况是治理鲁国呢?一旦执政者喜欢吸纳善言,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地来把善言告诉他,一旦执政者不喜欢吸纳善言,人们就会学着他的样子说:‘嗯、嗯,我都已经知道了。’嗯嗯的声音脸色就能把人拒绝在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以外止步,那么喜欢进谗言和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同喜欢进谗言和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相处,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办得到吗?”


注释

好善:好纳善言。 优于天下:治天下而能应付自如。 轻千里:以千里之远为易行;轻,易。 訑訑(yí):傲慢自满的样子。 距:同“拒”。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四节

〔孟子〕 〔周〕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

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

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

礼貌衰,则去之。

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三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一节

〔孟子〕 〔周〕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

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节

〔孟子〕 〔周〕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

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

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八节

〔孟子〕 〔周〕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 曰:“吾明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

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诸侯之地方百里。

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

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

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

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在所益乎?

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