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五·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葺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

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

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淄川城西白家庄的某人,偷邻居的一隻鸭子煮着喫了。夜里,觉得全身发痒;天亮后一看,身上长满了一层细细的鸭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没有办法医治。夜里,他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必须得到失鸭主人的一顿痛骂,这鸭毛纔能脱落。」而邻居老人向来心慈仁善,心胸宽阔,生平丢东西,从来不喜怒于色,大发脾气。偷鸭人很奸滑,便撒谎告诉老翁说:「鸭子是邻居某某所偷,他非常害怕别人骂,骂他可以警示他将来(再来偷鸭子)。」老翁笑道:「谁有那么多工夫生闲气,去骂这种品行恶劣的人。」一直不肯骂。偷鸭人很难为情,衹好把实情告诉了邻居老翁;老翁这纔肯骂,那人身上的鸭毛果然退去。 异史氏说:「太厉害啦,偷盗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盗居然浑身长出鸭毛!太厉害啦,骂人的人真的应该小心啊:一声骂竟然会把盗贼的罪孽减轻!但是,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邻居老人,是在用骂的方法行善事。」


注释

邑:县。作者蒲松龄家乡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 茸(rong绒)生:细毛丛生。葺,重重叠叠。 医:医治。 翁:称老年人,老头儿。 素:曏来。 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征:表露,表现。 诡:欺骗。 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 警:警告。 卒:终于,到底,最后。 窘:尴尬。 因:于是,就。 乃:纔。 良已:完全痊癒。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攘:窃取。 是以:因此。


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柳泉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此寓言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做违背良心的恶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也同时劝诫受害者,对待恶人恶事要绝不姑息、纵容,零容忍,一定要检举揭发,让恶事在此处断裂,衹有这样,纔能做到打击恶人的恶习,让他不再危害社会、祸害人间。 衹有恰当的惩罚纔能让这些人醒悟、弃恶从善。



画网巾先生传

〔戴名世〕 〔清〕

顺治二年,既写江东南,而明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

其泉国公郑芝龙,阴受大清督师满盈洪承畴旨,弃关撤守备,七闽皆没,而新令雄发更衣冠,不从者死。

于是民以违令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比不可得而知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

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

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

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

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

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

”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

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画网巾云。

当是进,江西、福建有国营之役。

四营者,曰张自盛,曰洪国玉,曰曹大镐,曰李安民。

先是自盛隶明建武侯王得仁为裨将,得仁既败死,自盛亡入山,与洪国玉等收等收召散卒及群盗,号曰恢复,众且逾万人,而明之遗臣如督师兵部右侍郎重熙、詹事府正詹事傅鼎铨等皆依之。

岁庚寅,四营后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扬名高。

名高视其所画网巾斑斑然额上,笑而置之。

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

”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

” 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

名高喜,使往之纲所。

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

”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

”之纲穷诘其姓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

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

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

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

”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末命至今日不失宝贵。

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

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

”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

”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

”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嗔目叱曰:“吾两人岂惜死者!

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

”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妈等得事扫除泉下矣!

”乃欣然受刃。

之纲复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

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

”先生曰:“吾何负?

负吾君耳。

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曰:”故耻不自述也。

“出袖中诗一卷,掷于地,复出白金一封,授行刑者曰:“此樵川先生所赠也,今与汝。

”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

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者不辍。

当四营之既溃也,杨名高、王之纲复追破之,死逃略尽,而败将有愿降者,率兵受招抚于邵武。

行至朱口,一卒独不肯前,伸项谓其伍曰:“杀我!

杀我!

”其伍怪之,且问故,曰:“吾熟思之累日夜矣,终不能俯仰事降将,宁死汝手。

”其伍难之。

乃奋袂裂眦,抽刃相拟曰:“不杀我者,今当杀汝!

”其伍乃挥涕斩之,埋其骨而去。

揭重熙、傅鼎铨先后被获,不屈死。

张自盛、曹大镐等后就缚于泸溪山中。

赞曰:自古守节之士不肯以姓字落人间者,始于明永乐之世。

当是时,一夫守义而祸及九族,故多匿迹而死,以全其宗党。

迨崇祯甲申而后,其令未有如是之酷也,而以余所闻,或死或惜也夫!

如画网巾先生事甚奇。

闻当时军中有马耀图者,见而识之曰:“是为冯生舜也。

”至其他生平则又不能言焉。

余疑其出于附会,故不著于篇。

与刘大山书

〔戴名世〕 〔清〕

去年春正月,渡江 访足下,留信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

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

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

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仆古文于板。

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

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

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

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首简,幸甚!

,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

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

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

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

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于是也。

”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

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

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

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

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

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

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态 ,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

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

呜呼!

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

足下方扬眉瞬目,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

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鸟说

〔戴名世〕 〔清〕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有声弇弇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邻女说

〔戴名世〕 〔清〕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

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曰:“若何以得嫁?

”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

”曰:“可得闻乎?

”曰:“发黄费吾膏,面黠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人来费吾茶。

”曰:“若何以得嫁?

”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

”曰:“有陋汝者,奈何?

”西邻之女竦肩枭颈,桀然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

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

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

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

而孰得陋余而弃余?

”处女曰:“亦有不类若者乎?

”曰:“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矣。

” 处女俯而叹。

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试数处女之过失。

自处女之长也,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

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

又不能随时为巧靡之涂妆。

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

处女将自以为美乎?

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

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

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

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

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

”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与余生书

〔戴名世〕 〔清〕

余生足下。

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

余闻之,载笔往问焉。

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

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

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

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

然而学土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

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

而其事惭以灭没。

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

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

嗟乎!

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

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

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

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

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

甚矣其难也!

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

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

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聊斋志异·卷一·种梨

〔蒲松龄〕 〔清〕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

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

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

」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

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处。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

俄成树,枝叶扶苏。

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

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

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

心大愤恨。

急迹之。

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道士不知所在。

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

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

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

〔纳兰性德〕 〔清〕

荔粉初装,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

喜螺江双鲤,忽展新词。

稠叠频年离恨,匆匆里、一纸难题。

分明见、临缄重发,欲寄迟迟。

心知。

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结相思。

记画屏今夕,曾共题诗。

独客料应无睡,慈恩梦、那值微之。

重来日,梧桐夜雨,却话秋池。

聊斋志异·卷五·武技

〔蒲松龄〕 〔清〕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

」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

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馀。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

」李初不言。

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

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李问其故,但笑不言。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

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

」李舁归,月馀始愈。

后年馀,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

惹他何为?

幸先以我名告之。

不然,股已断矣!

弘仁倣倪山水图轴跋

〔释弘仁〕 〔清〕

枫香吹遍荻花天,何事明湖不着船。

欲抛渔竿乘月去,笛声吹彻万山烟。

庐山纪游

〔查慎行〕 〔清〕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爽人心目。

寺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

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

老僧眉生伴我行。

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

清泉一笕,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

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

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

《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

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

仍强眉生同行。

沿涧而行,草树蒙翳。

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

目之所接,愈入愈奇。

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

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

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

老僧不能从矣。

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

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

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

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樵夫所绐。

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

朱子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

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

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

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