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政体第一

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丰约劳佚,各有其制。

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

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

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

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

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

徒跣而垂旒,非礼也。

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自从天子到达庶民,对喜好、厌恶、悲伤和快乐都有一套自己的修行方法。奢华和节俭,辛劳和安逸,各有各的规定。上至天子,要有足够的准备礼仪,下至庶民,要有足够的准备娱乐。这就是所谓的大道。国家是一个整体,君主是元首,臣子是股肱之臣,百姓是手足之民。如果百姓有忧民之事,君主就不能尽情享乐;如果百姓有饥民之患,君主就不能不准备食物;如果百姓有寒民之苦,君主就不能不准备衣服。徒步赤脚且头顶也不戴冠冕,这是不合礼仪的行为。所以人们受寒会伤害他们的心灵,百姓受寒会伤害整个国家。



韩诗外传

〔韩婴〕 〔汉〕

夫明镜所以照形,往古所以知今。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应间

〔张衡〕 〔汉〕

观者观余去史官五载而复还,非进取之势也。

唯衡内识利钝,操心不改。

或不我知者,以为失志矣,用为间余。

余应之以时有遇否,性命难求,因兹以露余诚焉,名之《应间》云。

有间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立功立事,式昭德音。

是故伊尹思使君为尧、舜,而民处唐、虞,彼岂虚言而已哉?

必旌厥素尔。

咎单、巫咸,实守王家,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

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

且学非以要利,而富贵萃之。

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惠施令行,故《易》称以“大业”。

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

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艺,无贤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曩滞日官,今又原之。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徒经思天衢,内昭独智,固合理民之式也?

故尝见谤于鄙儒。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可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

参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已垂翅而还故栖,盍亦调其机而铦诸?

昔有文王,自求多福。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

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用后勋,雪前吝,婞佷不柔,以意谁靳也。

”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

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偭而不思。

阽身以徼幸,固贪夫之所为,未得而豫丧也。

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

于心有猜,则簋飧馔餔犹不屑餐,旌瞀以之。

意之无疑,则兼金盈百而不嫌辞,孟轲以之。

士或解裋褐而袭黼黻,或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输力致庸,受必有阶。

浑元初基,灵轨未纪,吉凶分错,人用膧朦。

黄帝为斯深惨。

有风后者,是焉亮之,察三辰于上,迹祸福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常,则风后之为也。

当少昊清阳之末,实或乱德,人神杂扰,不可方物,重、黎又相颛顼而申理之,日月即次,则重、黎之为也。

人各有能,因艺受任,鸟师别名,四叔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济。

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

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

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

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公旦道行,故制典礼,以尹天下,惧教诲之不从,有人之不理。

仲尼不遇,故论《六经》,以俟来辟,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

所考不齐,如何可一?

夫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烛武县缒而秦伯退师,鲁连系箭而聊城弛柝。

从往则合,横来则离,安危无常,要在说夫。

咸以得人为枭,失士为尤。

故樊哙披帷,入见高祖。

高祖踞洗,以对郦生。

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奄受区夏,遂定帝位,皆谋臣之由也。

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长谍之,烂然有第。

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溽暑至而鹑火栖,寒冰Ё而鼋鼍蛰。

今也皇泽宣洽,海外混同,万方亿丑,并质共剂,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

立事有三,言为下列。

下列且不可庶矣,奚冀其二哉!

于兹缙绅如云,儒士成林,及津者风摅,失涂者幽僻,遭遇难要,趋偶为幸世易俗异,事势桀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冒愧逞愿,必无仁以继之,有道者所不履也。

越王勾践事此,故厥绪不永,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

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姑亦奉顺敦笃,守以忠信,得之不休,不获不吝。

不见是而不惛,居下位而不忧,允上德之常服焉。

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孔甲且不足慕,焉称殷彭及周聃!

与世殊技,固孤是求。

子忧朱泙曼之无所用,吾恨轮扁之无所教也。

子睹木雕独飞,愍我垂翅故栖,吾感去蛙附鸱,悲尔先笑而后号也。

斐豹以弊督燔书,礼至以掖国作铭。

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贯高以端辞显义,苏武以秃节效贞。

蒲且以飞矰逞巧,詹何以沈钧致精。

弈秋以棋局取誉,王豹以清讴流声。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

愍《三坟》之既颓,惜《八索》之不理。

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曾不慊夫晋、楚,敢告诚于知己。

申鉴·俗嫌

〔荀悦〕 〔汉〕

或问卜筮.曰.德斯益.否斯损.曰.何谓也.吉而济.凶而救之谓益.吉而恃.凶而怠之谓损.或问曰.时群忌.曰.此天地之数也.非吉凶所生也.东方主生.死者不鲜.西方主杀.生者不寡.南方火也.居之不燋.北方水也.蹈之不沈.汉时俗有方忌如西益宅谓之不祥必有死亡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之类是也故甲子昧爽.殷灭周兴.咸阳之地.秦亡汉隆. 或问五三之位周应也.五三五星三辰元命苞曰殷纣之时五星聚于房房者苍神之精周据而兴龙虎龙当作尾之会晋祥也.晋献公问于卜偃曰攻虢何月也曰童谣有之曰丙之农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曰.官府设陈.富贵者值之.布衣寓焉.不符其爵也.狱犴若居.有罪者触之.贞良入焉.不受其罚也.或曰.然则日月可废欤.曰.否.曰.元辰.先王所用也.人承天地.故动静顺焉.顺其阴阳.顺其日辰.顺其度数.内有顺实.外有顺文.文实顺.理也.休征之符.自然应也.故盗泉朝歌.孔墨不由.恶其名者.顺其心也.苟无其实.徼福于忌.斯成难也. 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故精以底之.牺牲玉帛以昭祈请.吉朔以通之.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请云祈云.酒膳云乎哉.非其礼则或愆.非其请则不应.或问祈请可否.曰.气物应感则可.性命自然则否.应感如土龙致雨之类或问避疾厄.有诸.曰.夫疾厄.何为者也.非身则神.身不可避.神不可逃.可避非身.可逃非神也.持身随天.万里不逸.譬诸孺子掩目巨夫之掖.而曰逃可乎. 或问人形有相.曰.盖有之焉.夫神气.形容之相包也.自然矣.贰之于行.参之于时.相成也.亦参相败也.其数众矣.其变多矣.亦有上中下品云尔.或问神仙之术.曰.诞哉.末之也已矣.圣人弗学.非恶生也.终始运也.短长数也.运数非人力之为也.曰.亦有仙人乎.曰.僬侥桂莽.产乎异俗.就有仙人.亦殊类矣. 或问有数百岁人乎.曰.力称乌获.乌获秦武王力士捷言羌亥.羌亥疑竖亥之误勇斯贲育.孟贲齐人能生拔牛角夏育卫人圣云仲尼.寿称彭祖.彭祖者殷大夫姓籛名鉴物有俊杰.不可诬也. 或问凡寿者必有道.非习之功.曰.夫惟寿.则惟能用道.惟能用道.则性寿矣.苟非其性也.修之不至也.学必至圣.可以尽性.寿必用道.所以尽命.或曰.人有变化而仙者.信乎.曰.未之前闻也.然则异也.异谓怪异非仙也.男化为女者有矣.死人复生者有矣.献帝兴平六年越隽男子化为女子四年武陵女子死十四日复活夫岂人之性哉.气数不存焉. 或问曰.养有性乎.曰.养性秉中和.守之以生而已.爱亲爱德爱力爱神之谓啬.否则不宜.过则不澹.故君子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滞底.昏乱百度则生疾.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盈虚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善治气者.由禹之治水也.若夫导引蓄气.历藏内视.过则失中.可以治疾.皆养性之非圣术也.夫屈者以乎申也.蓄者以乎虚也.内者以乎外也.气宜宣而遏之.体宜调而矫之.神宜平而抑之.必有失和者矣.夫善养性者无常术.得其和而已矣.邻脐二寸谓之关.黄庭外景经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门前命门呼吸庐间入丹田解云关元在脐下三寸元阳之命在其前悬精如镜明照一身不休是道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授四气也.故长气者以关息.气短者.其息稍升.其脉稍促.其神稍越.至于以肩息而气舒.其神稍专.至于以关息而气衍矣.故道者.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凡阳气生养.阴气消杀.和喜之徒.其气阳也.故养性者.崇其阳而绌其阴.阳极则亢.阴结则凝.亢则有悔.凝则有凶.夫物不能为春.天春而生.人则不然.存吾春而已矣.药者.疗也.所以治疾也.无疾.则勿药可也.肉不胜食气.况于药乎.寒斯热.热则致滞.阴药之用也.唯适其宜则不为害.若已气平也.则必有伤.唯针火亦如之.故养性者.不多服也.唯在乎节之而已矣. 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曰.颜冉何.曰.命也.麦不终夏.花不济春.如和气何.言麦虽不逾夏而秀花虽不越春而荣其如和气之保合何虽云其短.长亦在其中矣. 或问黄白之俦曰.傅毅论之当也.燔埴为瓦则可.埴黏土也烁瓦为铜则不可.以自然验于不然.诡哉.敌犬羊之肉以造马牛.不几矣.不其然欤.世称纬书.仲尼之作也.臣悦叔父故司空爽辨之.盖发其伪也.有起于中兴之前.终张之徒之作乎.起于哀平或曰.杂曰以己杂仲尼乎.以仲尼杂己乎.若彼者.以仲尼杂己而已.然则可谓八十一首.非仲尼之作矣.或曰.燔诸曰.仲尼之作则否.有取焉则可.曷其燔.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淮南子.泰族训

〔刘安〕 〔汉〕

故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

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感之者也。

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故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桓宽〕 〔汉〕

大夫曰:“文学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王之忧也。

’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

故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

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

夫守节死难者,人臣之职也。

衣食饥寒者,慈父之道也。

今子弟远劳于外,人主为之夙夜不宁,群臣尽力毕议,册滋国用。

故少府丞令请建酒榷,以赡边,给战士,拯民于难也。

为人父兄者,岂可以已乎!

内省衣食以恤在外者,犹未足,今又欲罢诸用,减奉边之费,未可为慈父贤兄也。

” 文学曰:“周之季末,天子微弱,诸侯力政,故国君不安,谋臣奔驰。

何者?

敌国众而社稷危也。

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岩廊,览群臣极言至论,内咏雅、颂,外鸣和銮,纯德粲然,并于唐、虞,功烈流于子孙。

夫蛮、貊之人,不食之地,何足以烦虑,而有战国之忧哉?

若陛下不弃,加之以德,施之以惠,北夷必内向,款塞自至,然后以为胡制于外臣,即匈奴没齿不食其所用矣。

” 大夫曰:“圣主思中国之未宁,北边之未安,使故廷尉评等问人间所疾苦。

拯恤贫贱,周赡不足。

群臣所宣明王之德,安宇内者,未得其纪,故问诸生。

诸生议不干天则入渊,乃欲以闾里之治,而况国家之大事,亦不几矣!

发于畎亩,出于穷巷,不知冰水之寒,若醉而新寤,殊不足与言也。

” 文学曰:“夫欲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

顺天之理,因地之利,即不劳而功成。

夫不修其源而事其流,无本以统之,虽竭精神,尽思虑,无益于治。

欲安之适足以危之,欲救之适足以败之。

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

孔子曰:‘不通于论者难于言治,道不同者,不相与谋。

’今公卿意有所倚,故文学之言,不可用也。

” 大夫曰:“吾闻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

君有非,则臣覆盖之。

父有非,则子匿逃之。

故君薨,臣不变君之政,父没,则子不改父之道也。

春秋讥毁泉台,为其隳先祖之所为,而扬君父之恶也。

今盐、铁、均输,所从来久矣,而欲罢之,得无害先帝之功,而妨圣主之德乎?

有司倚于忠孝之路,是道殊而不同于文学之谋也。

”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

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

治国第四十八

〔刘向〕 〔汉〕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

必国富而粟多也。

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

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

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

故以上之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

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

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

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奸巧不生则民治。

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

粟也者,财之所归也。

粟也者,地之所归也。

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

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

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

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

此务粟之功也。

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

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

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说苑·政理

〔刘向〕 〔汉〕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

夫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

夫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得已也。

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

崇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以变之。

修近理内政橛机之礼,壹妃匹之际。

则莫不慕义礼之荣,而恶贪乱之耻。

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也。

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言明其化而已矣,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

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

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

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

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

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

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

夫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

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陁。

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御者非千里御也。

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故禄过其功者损,名过其实者削,情行合而民副之,祸福不虚至矣。

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此之谓也。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

」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

」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

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 卫灵公谓孔子曰:「有语寡人为国家者,谨之于庙堂之上而国家治矣,其可乎?

」孔子曰:「可。

爱人者,则人爱之。

恶人者,则人恶之。

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

所谓不出于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

」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

」子贡曰:「何其畏也!

」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

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而毋畏?

」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

」仲曰:「可。

然非圣人之道。

」桓公曰:「何也?

」对曰:「夫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辨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

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

民知十己,则尚与之争,曰不如吾也,百己则疵其过,千己则谁而不信。

是故民不可稍而掌也,可并而牧也。

不可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

众不可户说也,可举而示也。

」 卫灵公问于史曰:「政孰为务?

」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

」少焉,子路见公,公以史言告之,子路曰:「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枹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

」少焉,子贡入见,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贡曰:「不识哉!

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狱之所听?

兵革之不陈,奚鼓之所鸣?

故曰:教为务也。

」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

」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

」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

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

」孔子曰:「未可杀也。

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

上有道,是人亡矣。

」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

」孔子曰:「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

三军大败,不可诛也。

狱讼不治,不可刑也。

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故也!

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诗曰:『俾民不迷!

』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至,刑错而不用。

」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

」哀公曰:「何谓也?

」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

」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

」孔子曰:「诗云:『凯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

」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

仅存之国,富大夫。

亡道之国,富仓府。

是谓上溢而下漏。

」文王曰:「善!

」对曰:「宿善不祥。

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

」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

农失其时,则败之也。

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

重赋敛者,则夺之也。

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

劳而扰之,则怒之也。

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

」武王曰:「善哉!

」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

」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

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不食言。

」王曰:「其度安至?

」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曰:「惧哉!

」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之,不善则雠也。

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

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

」 仲尼见梁君,梁君问仲尼曰:「吾欲长有国,吾欲列都之得,吾欲使民安不惑,吾欲使士竭其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为之奈何?

」仲尼对曰:「千乘之君,万乘之主,问于丘者多矣,未尝有如主君问丘之术也,然而尽可得也。

丘闻之,两君相亲,则长有国。

君惠臣忠,则列都之得。

毋杀不辜,毋释罪人,则民不惑。

益士禄赏,则竭其力。

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

善为刑罚,则圣人自来。

尚贤使能,则官治。

」梁君曰:「岂有不然哉!

」 子贡曰:「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附近来远』,鲁哀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谕臣』。

齐景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节用』。

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

」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

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宾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

齐景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于节用,此三者政也,诗不云乎:『乱离斯瘼,爰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相乱蔑资,鲁莫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之所欲,政其同乎哉!

」 公仪休相鲁,鲁君死,左右请闭门,公仪休曰:「止!

池渊吾不税,蒙山吾不赋,苛令吾不布,吾已闭心矣!

何闭于门哉?

」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内政毋出,外政毋入。

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

国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

」子产相郑,终简公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太叔善决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变而立至,又善为辞令,裨谌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

」董安于曰:「安忠乎?

」曰:「忠于主。

」曰:「安信乎?

」曰:「信于令。

」曰:「安敢乎?

」曰:「敢于不善人。

」董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

」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

」文侯曰:「子往矣!

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

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

其辨博者,因而师之。

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亦治单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出,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贱,宓子贱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

任力者固劳,任人者固佚。

」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数而已矣。

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

」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

」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

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

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

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

」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

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

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

」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

」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

」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

」宓子贱曰:「善。

」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

」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

奉禄少鬻,鬻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

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

」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也?

」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

奉禄虽少鬻,鬻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

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

」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 子路治蒲,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也。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摄勇。

宽以正,可以容众。

恭以洁,可以亲上。

」 子贡为信阳令,辞孔子而行,孔子曰:「力之顺之,因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

」子贡曰:「赐少日事君子,君子固有盗者邪!

」孔子曰:「夫以不肖伐贤,是谓夺也。

以贤伐不肖,是谓伐也。

缓其令,急其诛,是谓暴也。

取人善以自为己,是谓盗也。

君子之盗,岂必当财币乎?

吾闻之曰: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生也。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

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

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

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

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

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芸,言治天下如运诸手掌何以?

」杨朱曰:「臣有之,君不见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

君且使尧牵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

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渊,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

其志极远也。

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何则?

其音疏也。

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

」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

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国其有淫民乎?

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 齐桓公问管仲曰:「国何患?

」管仲对曰:「患失社鼠。

」桓公曰:「何谓也?

」管仲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察,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也。

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

」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

」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何以察之?

」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不进善言,则善无由入矣。

」 复槁之君朝齐,桓公问治民焉,复槁之君不对,而循口操衿抑心,桓公曰:「与民共甘苦饥寒乎?

」「夫以我为圣人也,故不用言而谕。

」因礼之千金。

晋文公时,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封狐文豹何罪哉?

以其皮为罪也。

」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

」文公曰:「善哉!

说之。

」栾枝曰:「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

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于是列地以分民,散财以赈贫。

晋文侯问政于舅犯,舅犯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禄,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贫,古之所谓致师而战者,其此之谓也。

」 晋侯问于士文伯曰:「三月朔,日有蚀之,寡人学惛焉,诗所谓:『彼日而蚀,于何不臧』者,何也?

」对曰:「不善政之谓也。

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不可不慎也。

政有三而已:一曰因民,二曰择人,三曰从时。

」 延陵季子游于晋,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

」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

」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

」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

」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国之暴也。

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

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吾是以知其国之乱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

」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

」此霸者之迹也。

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

」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

」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

」此王者之迹也。

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

」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

齐有霸迹者,武政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

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

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

」孔子可谓通于化矣。

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 孔子见季康子,康子未说,孔子又见之,宰予曰:「吾闻之夫子曰:『王公不聘不动。

』今吾子之见司寇也少数矣。

」孔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聘我者孰大乎?

」于是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以不先自为刑罚乎?

」自是之后,国无争者。

孔子谓弟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存耳,政事无如膺之矣。

」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收门之鱼,独得于礼,是以孔子善之夫涂里之间,富家为贫者出。

罗门之罗,有亲者取多,无亲者取少。

收门之渔,有亲者取巨,无亲者取小。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

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逸之路兴矣。

哀二世赋

〔司马相如〕 〔汉〕

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

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乎?谺。

汩淢噏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

观众树之蓊?兮,览竹林之榛榛。

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

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埶。

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

呜呼哀哉!

操行之不得兮, 墓芜秽而不修兮, 魂亡归而不食。

敻邈绝而不齐兮, 弥久远而愈佅。

精罔阆而飞扬兮, 拾九天而永逝。

呜呼哀哉!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戴圣〕 〔汉〕

孔子闲居,子夏侍。

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

」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

敢问何谓『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哀乐相生。

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

」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

『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 子夏曰:「言则大矣!

美矣!

盛矣!

言尽于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

」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

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无服之丧,内恕孔悲。

无声之乐,气志既得。

无体之礼,威仪翼翼。

无服之丧,施及四国。

无声之乐,气志既从。

无体之礼,上下和同。

无服之丧,以畜万邦。

无声之乐,日闻四方。

无体之礼,日就月将。

无服之丧,纯德孔明。

无声之乐,气志既起。

无体之礼,施及四海。

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齐。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帝命式于九围。

』是汤之德也。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

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三代之德也。

『弛其文德,协此四国。

』大王之德也。

」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答夫秦嘉书

〔徐淑〕 〔汉〕

秦嘉妻徐淑答书曰: 知屈圭璋,应奉岁使,策名王府,观国之光,虽失高素皓然之业,亦是仲尼执鞭之操也,自初承问,心原东还,迫疾惟宜抱叹而已,日月已尽,行有伴例,想严庄已办,发迈在近,谁谓宋远,企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斯亦难矣,长路悠悠,而君是践,冰霜惨烈,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于是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恩,割今者之恨,以待将来之欢,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