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

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学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

删定五经,演易典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

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

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

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

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

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

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马犬各一,大司农给米祠。

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

祠用众牲,长吏备爵。

今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

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他如故事。

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原武吴雄,字季高。

司空公蜀郡成都赵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阳宫。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

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

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

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

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

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孔宪、户曹史孔宽等杂试,龢修《春秋严氏经》,通高第。

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

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

上司空府赞曰: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迭,字文公,上党屯留人。

政教稽古,若重规矩,乙君察举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

请置百石卒史一人。

鲍君造作百石吏舍。

功垂无穷,于是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叩首说:前鲁相乙瑛上书说道:皇帝曾下诏书,要求尊崇圣人之道,勉励学习六艺,孔子着书《春秋》和《孝经》,删定五经,演绎《易》经的“系辞”等。为了更好地经营天下,更长久地礼赞神明(孔子),所以特立此庙。(孔子后代的首领)褒成侯虽能四季都来庙中祭祀,但祭祀完毕立即离去。而庙中尚有许多祭祀用的礼器,平常无人管理,因此请求设置一位官秩为百石的卒史,主持、管理、守护孔庙的事宜。 春秋两季祭祀用的礼品,如供牺牲用的动物(马牛羊等)和酒类,如果已裁定由公家出钱者,其钱数需要报告。很恭敬地询问了太常下属的祠曹掾史冯牟和郭玄。他们回复说:按照太学(辟雍)过去的先例,在礼仪未举行之前,要先祭祀圣人先师。陪同祭祀的人,有孔子的子孙、大宰令、大祝令各一人,都要手持酒器,由太常丞监视祭祀,由河南尹供献牛羊猪鸡等牺牲,大司农供米,进行祭祀。愚臣司徒雄、司空戒以为,正像乙瑛所言,大圣人孔夫子,根据乾坤之象卦,为汉朝制定了法规,早为先世所尊重和遵循。祭祀所用的众多牲畜(牛羊猪鸡等),还有长官和吏人所用的祭祀礼器。今天又想加倍宠爱孔子的子孙,以便更恭敬地搞好祭祀活动,并且永远流传下去。 可以允许臣的请示,同意鲁相乙瑛提出的为孔庙设百石卒史一个,让他掌领礼器,公家给出犬酒钱,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先例行事。臣下吴雄、赵戒愚笨憨直,万分惶恐地叩首请罪,并在跪拜中等待皇上的答复。皇上下诏说:可以。河南原武人吴雄、成都人赵戒上书。桓帝元嘉三年(公元153年)农历三月廿七日干支纪日为壬寅,上奏雒阳宫。 元嘉三年三月初一为内子,廿七日为壬寅。司徒雄、司空戒和鲁相下属的佐官书报从事,此事可用人的条件是:年岁在四十以上,能通晓(六艺之中的)一艺,一般常识测试也能通过,能够遵奉、弘扬先圣(孔子)的礼仪,又在宗族中威望较高,符合诏书要求者。诏书等收到了,现上报。永兴元年六月朔日为甲辰,十八日辛酉。鲁相平,和代理长史事宜的卞县长官各擅者,冒死叩头,大胆地言于司徒、司空府第。(此段为鲁相平复述司徒等上内容与前文字相同。) 谨案(符合条件的)有精于文词书写、正在试职文学署吏的鲁郡孔龢,师傅孔宪、户曹史孔宽等人,经过杂试,孔龢曾经修习《春秋公羊传》之“严氏学”,经过检测,顺利通过并得高名次。他又是著名的孝子,能够奉行孔圣之礼,在宗族中威信很高,故现将他的姓名和有关情况写在公文奏牒上。我鲁相平,十分惶恐地叩头谢罪。上报司空府第。于是赞曰:像高山一样雄伟的圣人(孔子),你的功业光明盛大,弥漫宇宙。鲁相乙瑛,字少卿,是平原高唐人,(曲阜)县令鲍叠,字文公,上党屯留人。他们的政教业绩,都遵循古训,郑重而合乎规范。鲁相乙瑛君,检察、举荐守孔宅之人,发现孔子十九世孙孔麟,廉洁正直,起用为吏;又(向皇帝申请)设置了百石卒史一人,专管孔庙事宜。县令鲍叠君修建了百石吏的房舍。他们都功垂千古,于是开始…


简介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或《孔龢碑》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内容作者已不可考。后有宋人张雅圭题字二行。碑刻内容为鲁相乙瑛代孔子后人上书汉廷,请设立一名掌握孔庙礼器的低级官吏,其级别为“百日卒史”,并提出此官任职条件。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乙瑛碑是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 平画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碟画显明突出。其结字,笔画排列匀整,近小篆之排叠布白,没有大的松紧变化,字内空间较平均,笔画向四周均匀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长大的主笔画。


赏析

清代万经《分隶偶存》:“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秋凉平善帖

〔张芝〕 〔汉〕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深为秋凉平善,广闲弥迈,想思无违。

前比得书,不逐西行。

望远悬想,何日不勤。

捐弃漂没,不当行李。

又去春,送举丧到美阳,须待伴比,故遂简绝。

有缘复相闻,餐食自爱。

张芝幸甚幸甚。

无题

〔无名氏〕 〔汉〕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今欲归帖

〔张芝〕 〔汉〕

今欲归,复何适报之,遣不知,总散往并侍郎耶言。

别事有及,过谢忧勤。

善哉行

〔曹操〕 〔汉〕

【其一】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臣。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冠军帖

〔张芝〕 〔汉〕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孔雀赋

〔鍾会〕 〔汉〕

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

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纚。

戴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

五色点注,华羽参差。

鳞交绮错,文藻陆离。

丹口金辅,玄目素规。

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

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

与姜伯约书

〔钟会〕 〔汉〕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蒲桃赋

〔钟会〕 〔汉〕

美乾道之广覆兮,佳阳泽之至淳。

览遐方之殊伟兮,无斯果之独珍。

托灵根于玄圃,植昆山之高垠。

绿叶翁郁,暧若重阴翳羲和。

秀房陆离,焜若紫英乘素波。

仰承甘液之灵露,下歙丰润于醴泉。

总众和之淑美,体至气于自然。

珍味允备,与物无俦。

清浊外畅,甘旨内遒。

滋泽膏润,入口散流。

菊花赋

〔鍾会〕 〔汉〕

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茂乎凝霜。

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

延蔓蓊郁,缘坂被冈。

缥幹绿叶,青柯红芒。

华实离离,晖藻煌煌。

□□规圆,芳颖四张。

微风扇动,照曜垂光。

于是季秋九月,日数将并。

顺阳应节,爰钟福灵。

置酒华堂,高会娱情。

百卉雕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

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擢纤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

仰抚云髻,俯弄芳荣。

掇以纤手,承以轻巾。

揉以玉英,纳以朱唇。

服之者长生,食之者通神。

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準天极也。

纯黄不杂,后土色也。

早植晚登,君子德也。

冒霜吐颖,象劲直也。

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杨柳赋

〔孔臧〕 〔汉〕

嗟兹杨柳,先生后伤。

蔚茂炎夏,多阴可凉。

伐之原野,树之中塘。

溉浸以时,日引月长。

巨本洪枝,条修远扬。

夭绕连枝,猗那其旁。

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迹而接穹苍。

绿叶累叠,郁茂翳沉。

蒙笼交错,应风悲吟。

鸣鹄集聚,百变其音。

尔乃观其四布,运其所临。

南垂大阳,北被宏阴。

西奄梓园,东覆果林。

规方冒乎,半顷清室,莫与比深。

于是朋友同好,几筵列行。

论道饮燕,流川浮觞。

肴核纷杂,赋诗断章。

各陈厥志,考以先王。

赏恭罚慢,事有纪纲。

洗觯酌樽,兕觥并扬。

饮不至醉,乐不及荒。

威仪抑抑,动合典章。

退坐分别,其乐难忘。

惟万物之自然,固神妙之不如。

意此杨树,依我以生。

未以一纪,我赖以宁。

暑不御箑,凄而凉清。

内荫我宗,外及有生。

物有可贵,云何不铭?

乃作斯赋,以叙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