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娘墓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一株盛开的花苞在春天的城市里逐渐凋零,两棵树枝上的地垄没有能够顽强生长的草木。 忧愁的情绪随着风而散,而深深的爱却难以被轻轻的雨花带走。 夜幕中,湖水泛起微弱的波纹,空中的明月被云彩遮住,夜半的蟾蜍的倒影映在水中。 歌声渐渐停息,残留在栈道的尘土中飘来一阵悠远的佛经诵读声。 这景象让人想起了遥远的钱塘江边上的小小船,只愿回首时还能看到你那温柔的目光。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鸬鹚堰

〔王维〕 〔唐〕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扬。

独立何褵褷,衔鱼古查上。

萧驸马宅花烛

〔王昌龄〕 〔唐〕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史通·内篇·烦省第三十三

〔刘知几〕 〔唐〕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

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患者久矣。

及干令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

斯盖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也。

”又张世伟著《班马优劣论》,云:“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固叙二百四十年事,八十万言。

是班不如马也。

”然则自古论史之烦省者,咸以左氏为得,史公为次,孟坚为甚。

自魏、晋已还,年祚转促,而为其国史,亦不减班《书》。

此则后来逾烦,其失弥甚者矣。

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犹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

辄求其本意,略而论之。

何者?

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闭境相拒,关梁不通。

其有吉凶大事,见知于他国者,或因假道而方闻,或以通盟而始赴。

苟异于是,则无得而称。

鲁史所书,实用此道。

至如秦、燕之据有西北,楚、越之大启东南,地僻界于诸戎,人罕通于上国。

故载其行事,多有阙如。

且其书自宣、成以前,三纪而成一卷,至昭、襄已下,数年而占一篇。

是知国阻隔者,记载不详,年浅近者,撰录多备。

此丘明随闻见而成传,何有故为简约者哉!

及汉氏之有天下也,普天率土,无思不服。

会计之吏,岁奏于阙廷。

輶轩之使,月驰于郡国。

作者居府于京兆,征事于四方,用使夷夏必闻,远近无隔。

故汉氏之史,所以倍增于《春秋》也。

降及东京,作者弥众。

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门甲族,代多髦俊。

邑老乡贤,竞为别录。

家牒宗谱,各成私传。

于是笔削所采,闻见益多。

此中兴之史,所以又广于《前汉》也。

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

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

是以谢承尤悉江左,京洛事缺于三吴。

陈寿偏委蜀中,巴、梁语详于二国。

如宋、齐受命,梁、陈握纪,或地比《禹贡》一州,或年方秦氏二世。

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采访易洽,巨细无遗,耆旧可询,隐讳咸露。

此小国之史,所以不减于大邦也。

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

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

且必谓丘明为省也,若介葛辨犠于牛鸣,叔孙志梦于天压,楚人教晋以拔旆,城者讴华以弃甲。

此而毕书,岂得谓之省邪?

且必谓《汉书》为烦也,若武帝乞浆于柏父,陈平献计于天山,长沙戏舞以请地,杨仆怙宠而移关。

此而不录,岂得谓之烦邪?

由斯而言,则史之烦省不中,从可知矣。

又古今有殊,浇淳不等。

帝尧则天称大,《书》惟一篇。

周武观兵孟津,言成三誓。

伏犠止画八卦,文王加以《系辞》。

俱为大圣,行事若一,其丰俭不类,悬隔如斯。

必以古方今,持彼喻此,如蚩尤、黄帝交战阪泉,施于春秋,则城濮、鄢陵之事也。

有穷篡夏,少康中兴,施于两汉,则王莽、光武之事也。

夫差既灭,句践霸世,施于东晋,则桓玄、宋祖之事也。

张仪、马错为秦开蜀,施于三国,则邓艾、锺会之事也。

而往之所载,其简如彼。

后之所书,其审如此。

若使同后来于往世,限一概以成书,将恐学者必诟其疏遗,尤其率略者矣。

而议者苟嗤沈、萧之所记,事倍于孙、习。

华、谢之所编,语烦于班、马,不亦谬乎!

故曰:“论史之烦省者,但当求其事有妄载,言有缺书,斯则可矣。

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

”其斯之谓也。

史通·内篇·杂述第三十四

〔刘知几〕 〔唐〕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

行诸历代,以为格言。

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

夏禹敷土,实著《山经》。

《世本》辨姓,著自周室。

《家语》载言,传诸孔氏。

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

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

爰及近古,斯道渐烦。

史氏流别,殊途并鹜。

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纪,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

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详略难均。

有权记当时,不终一代,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载记》、王韶《晋安陆纪》、姚最《梁后略》,此之谓偏纪者也。

普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为短部,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怀旧志》、卢子行《知己传》。

此之谓小录者也。

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

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纪》、顾协《琐语》、谢绰《拾遗》。

此之谓逸事者也。

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已。

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玠松《谈薮》。

此之谓琐言者也。

汝、颍奇士,江、汉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

故乡人学者,编而记之,若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部耆旧》、虞预《会稽典录》。

此之谓郡书者也。

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

由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若扬雄《家谍》、殷敬《世传》、《孙氏谱记》、《陆宗系历》。

此之谓家史者也。

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途,而同归于善。

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

此之谓别传者也。

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

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

此之谓杂记者也。

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

此之谓地理书者也。

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

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

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

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

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

即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

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

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

此其为弊之甚者也。

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

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

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

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昺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

家史者,事惟三族,言止一门,正可行于室家,难以播于邦国。

且箕裘不堕,则其录犹存。

苟薪构已亡,则斯文亦丧者矣。

别传者,不出胸臆,非由机杼,徒以博采前史,聚而成书。

其有足以新言,加之别说者,盖不过十一而已。

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

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

杂记者,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

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斯则可矣。

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

地理书者,若朱赣所采,浃于九州。

阚骃所书,殚于四国。

斯则言皆雅正,事无偏党者矣。

其有异于此者,则人自以为乐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谈过其实。

又城池旧迹,山水得名,皆传诸委巷,用为故实,鄙哉!

都邑簿者,如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辨其规模,明其制度,斯则可矣。

及愚者为之,则烦而且滥,博而无限,论榱楝则尺寸皆书,记草木则根株必数,务求详审,持此为能。

遂使学者观之,瞀乱而难纪也。

于是考兹十品,征彼百家,则史之杂名,其流尽于此矣。

至于其间得失纷糅,善恶相兼,既难为覼缕,故粗陈梗概。

且同自郐,无足讥焉。

又案子之将史,本为二说。

然如《吕氏》、《淮南》、《玄晏》、《抱朴》,凡此诸子,多以叙事为宗,举而论之,抑亦史之杂也,但以名目有异,不复编于此科。

盖语曰:“众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历观自古,作者著述多矣。

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

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

固难以接光尘于《五传》,并辉烈于《三史》。

古人以比玉屑满箧,良有旨哉!

然则刍荛之言,明王必择。

葑菲之体,诗人不弃。

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自致于此乎?

且夫子有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次也。

”苟如是,则书有非圣,言多不经,学者博闻,盖在择之而已。

史通·内篇·杂述第三十四

〔刘知几〕 〔唐〕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

行诸历代,以为格言。

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

夏禹敷土,实著《山经》。

《世本》辨姓,著自周室。

《家语》载言,传诸孔氏。

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

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

爰及近古,斯道渐烦。

史氏流别,殊途并鹜。

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纪,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

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详略难均。

有权记当时,不终一代,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载记》、王韶《晋安陆纪》、姚最《梁后略》,此之谓偏纪者也。

普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为短部,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怀旧志》、卢子行《知己传》。

此之谓小录者也。

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

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纪》、顾协《琐语》、谢绰《拾遗》。

此之谓逸事者也。

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已。

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玠松《谈薮》。

此之谓琐言者也。

汝、颍奇士,江、汉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

故乡人学者,编而记之,若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部耆旧》、虞预《会稽典录》。

此之谓郡书者也。

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

由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若扬雄《家谍》、殷敬《世传》、《孙氏谱记》、《陆宗系历》。

此之谓家史者也。

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途,而同归于善。

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

此之谓别传者也。

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

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

此之谓杂记者也。

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

此之谓地理书者也。

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

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

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

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

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

即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

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

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

此其为弊之甚者也。

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

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

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

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昺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

家史者,事惟三族,言止一门,正可行于室家,难以播于邦国。

且箕裘不堕,则其录犹存。

苟薪构已亡,则斯文亦丧者矣。

别传者,不出胸臆,非由机杼,徒以博采前史,聚而成书。

其有足以新言,加之别说者,盖不过十一而已。

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

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

杂记者,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

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斯则可矣。

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

地理书者,若朱赣所采,浃于九州。

阚骃所书,殚于四国。

斯则言皆雅正,事无偏党者矣。

其有异于此者,则人自以为乐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谈过其实。

又城池旧迹,山水得名,皆传诸委巷,用为故实,鄙哉!

都邑簿者,如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辨其规模,明其制度,斯则可矣。

及愚者为之,则烦而且滥,博而无限,论榱楝则尺寸皆书,记草木则根株必数,务求详审,持此为能。

遂使学者观之,瞀乱而难纪也。

于是考兹十品,征彼百家,则史之杂名,其流尽于此矣。

至于其间得失纷糅,善恶相兼,既难为覼缕,故粗陈梗概。

且同自郐,无足讥焉。

又案子之将史,本为二说。

然如《吕氏》、《淮南》、《玄晏》、《抱朴》,凡此诸子,多以叙事为宗,举而论之,抑亦史之杂也,但以名目有异,不复编于此科。

盖语曰:“众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历观自古,作者著述多矣。

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

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

固难以接光尘于《五传》,并辉烈于《三史》。

古人以比玉屑满箧,良有旨哉!

然则刍荛之言,明王必择。

葑菲之体,诗人不弃。

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自致于此乎?

且夫子有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次也。

”苟如是,则书有非圣,言多不经,学者博闻,盖在择之而已。

参军厅新池

〔薛能〕 〔唐〕

帘外无尘胜物外,墙根有竹似山根。

流泉不至客来久,坐见新池落旧痕。

垂柳

〔唐彦谦〕 〔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鸕鶿堰

〔王维〕 〔唐〕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扬。

独立何䙰褷,衔鱼古查上。

寄天台道士

〔孟浩然〕 〔唐〕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上兗州崔长史启

〔骆宾王〕 〔唐〕

侧闻丰城戢耀,骇电之辉俄剖。

沙邱跪迹,蹑云之辔载驰。

然则激溜侵星,佩潜蛟于壮武。

腾镳历块,骋蹀骏于咸阳。

且煦辙波鳞,侧羡鳌潭之跃。

触笼云翼,扃望鹏程之迅。

是以齐郊夕唱,牛歌掞白石之词。

汉境朝趋,车候警拂尘之思。

伏惟某公腾澜浴景,浚灵派以含珠。

擢干捎云,翊孤岩而耸桂。

崇基叠秀,匡霸道于周盟。

茂绪联辉,赞文场于汉戚。

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于觿年,叶凤彩之英姿,辩蟾精于弱岁。

灵台宏远,骋霄练于霜潭。

册府幽深,绚朝虹于璧渚。

心波湛汉,泳耀魄于黄陂。

情岳干天,韬风云于嵇巘。

龙津共济竞欣登御之车。

芜室钦贤,必揽澄清之辔。

郁文条而耀彩,藻逸潘花。

蔚词锋而衒奇,光浮卫玉。

然则昆溪既琢,必见山川之精。

树羽已悬,行嗣云韶之响。

是以佐龟阴而演化,务肃百城。

翼麟壤以宣风,恩覃千里。

徽猷克著,逾盛德于休徵。

声绩聿宣,轶英规于恭祖。

佩吕刀而邵美,已赞褰惟之游。

屈庞骥而流芳,将骋仁风之驾。

加以侧阶引彦,鉴鬷子之微言。

倒屣延宾,辩王生之雅量。

故使圆流之下,探照乘于长波。

高岫之巅,剖连城于幽石。

某瓶筲小器,蟭蚊末材。

环带峄桐,戢晞旸之厚德。

傍邻汶筱,慕贯时之贞劲。

但以容膝一邱,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担石厌于糟糠,负薪疲于裋褐。

然而少奉过庭之训,长趋克已之方。

弋志书林,咀风骚于七略。

耘情艺圃,偃图籍于九流。

洒惠渥于羊陂,屡泛文通之麦。

峻曲岸于莺谷,时遗公叔之冠。

虽不能纵逸韵于霜皋,唳野致九天之响。

而颇亦蓄馀香于露薄,垂芬有十步之芳。

而乃恧迹鲁鸿,非荆山之抵鹊。

簉名韩犬,叹稽阜之横梁。

方今玉琯躔秋,金风动籁。

吴宫归乙,望阴岫以依迟。

素林返雁,候阳潮而低举。

籯金味道之子,侔纁帛以弹冠。

悄玉含毫之人,望弓旌而翘足。

窃不揆于庸识,辄轻似于扬庭。

所冀曲逮恩波,时流咳唾。

傥能分其斗水,济濡沫之枯鳞。

惠以馀光,照霜栖之寒女。

得使伏枥驽蹇,希骐骥而蹀足。

窜棘翩翾,排鸳鸾而刷羽。

则捐躯匪吝,碎首无辞。

虽复投报杨金,君子以之贻戒。

效诚魏草,小人之所怀恩。

轻渎威严,深惧履尾。

载尘听览,迫甚蹈冰。

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