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节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打了胜仗。齐宣王问孟子:“有人劝我占领燕国,有人劝我不要占领。万乘的大国去打另一万乘的大国,五十天就拿了下来,单单依靠人力是不能取得这样的胜利。不占领的话,上天一定会降下祸灾的,你说说占领下来会怎样呢?” 呢?” 孟子回答说:“占领之后如果燕国的老百姓高兴,就占领它。古代有人这样做,周武王就是。占领之后如果燕国老百姓不高兴,就别占领。古代也有人这样做,周文王就是这样。万乘的大国去攻打万乘的大国,老百姓提着篮子带着水壶把食物和水放在路边去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为了避免水深火热的处境呀。如果水更深了,火更热了,老百姓也就只能指望别人来营救了。”


注释

武王是也:指周武王占领殷地,诛纣王而享有天下。 文王是也:据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臣服于商。 箪(dān):盛食物的竹器。 水火:比喻害民的虐政。 运:回转。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一节

〔孟子〕 〔周〕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

‘东面而征,西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二节

〔孟子〕 〔周〕

邹与鲁哄。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

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三节

〔孟子〕 〔周〕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

事楚乎?

”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四节

〔孟子〕 〔周〕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

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若夫成功,则天也。

君如彼何哉?

强为善而已矣。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五节

〔孟子〕 〔周〕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

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

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

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我将去之。

’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从之者如归市。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

效死勿去。

’君请择于斯二者。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八节

〔孟子〕 〔周〕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曰:“臣弑其君,可乎?

”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

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六节

〔孟子〕 〔周〕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 王曰:“弃之。

”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 王曰:“已之。

”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五节

〔孟子〕 〔周〕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

已乎?

”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 王曰:“善哉言乎!

”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8]。

思戢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

《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