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 “如是,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 “须菩提!
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 “如是,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 “须菩提!
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是名诸相具足。
”
「须菩提!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莫作是念。
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 佛言:「须菩提!
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
须菩提!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无所得耶?
”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复次,须菩提!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须菩提!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 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肉眼不?
” “如是,世尊!
如来有肉眼。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
” “如是,世尊!
如来有天眼。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
” “如是,世尊!
如来有慧眼。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
” “如是,世尊!
如来有法眼。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佛眼不?
” “如是,世尊!
如来有佛眼。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 “如是,世尊!
如来说是沙。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 “甚多,世尊。
”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
须菩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
须菩提!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 “不也,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 何以故?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 “须菩提!
譬如人身长大。
” 须菩提言:“世尊!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 “须菩提!
菩萨亦如是。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
须菩提!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须菩提!
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须菩提!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
“复次,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须菩提!
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
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须菩提!
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
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