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传

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

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

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

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

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

下治子孙,亲亲也。

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

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

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

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

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

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

是故,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诗》云:「不显不承,无斁于人斯」,此之谓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按照礼的规定,不是天子就不能举行谛祭。天子举行筛祭,是祭祀诞生其始祖天帝的,并且以其始祖配享。诸侯合祭祖先时,可以上及其太祖。而大夫、士的合祭祖先,要比诸侯简省得多,最多可以及其高祖。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封的关键战役。当这场战役取得胜利以后,周武王就将胜利的喜讯焚柴祭告上天,祭告土神,祭告随军而行的祖先神主、接着又率领天下诸侯回到周都,在周人的祖庙里,手捧祭品,忙而不乱的各行其事,追尊直父、季历、西伯昌为王,以避免后辈的爵位高于上述祖先。 排列好上代祖称的顺序,是为了尊其所当尊;排列好下代子孙的顺序,是为了亲其所当亲;排列好兄弟等旁系亲属的关系,集合同族的人在祖庙中聚餐,以父昭子穆的次序排列座次;以礼义区别男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这么多了。 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宝座而治理天下,有五件事情是当务之急,老百姓的事还不包括在内。第一件是排列好所有亲属的顺序,第二件是报答有功之臣,第三件是选拔德行出众的人,第四件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五件是体恤有仁爱之心的人。这五件事如果统统做到了,那么,百姓就不会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富足的。这五件事如果有一件做得糟糕,老百姓可就要大吃苦头了。所以,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宝座而治理天下,一定要从治亲开始抓起。统一度量衡,制礼作乐,改变历法,改变服色,改变徽号,改换器械,改变衣服,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让百姓也跟着改变的。但是,也有不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随意改变的,那就是同族相亲,尊祖敬宗,幼而敬长,男女有别,这四条可不能因为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 凡是同姓的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组合为一个昭穆分’明的族属。从外族嫁过来的女子,以其丈夫的昭穆为昭穆,从而确定其名分称呼,以便于参加族内的交际和聚会。其名分称呼明确了,男女之别才可以做到。对于嫁到本族的异姓女子来说,如果她的丈夫属于父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母辈;如果她的丈夫属于儿子一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儿媳一辈。如果把弟弟的妻子称作儿媳,而称呼嫂嫂为母亲,这不是乱套了吗!所以说名分称呼,是人伦中的大事,可以不慎重吗! 同一高祖的子孙,彼此相为只穿绍麻丧服,这已经是五服的最后一等了。同一高祖之父的子孙,已经出了五服,彼此相为,只须袒露左臂、戴免示哀即可,’这是因为虽然同姓而血缘已远,所以减少其情谊。同一高祖之祖的子孙,彼此同姓而已,亲属关系已经没有了。这些同姓的人,从高祖以上已经姓氏有别,从玄孙以下已经出了五服,几他们之间可以彼此通婚吗?回答是:这些人都是系在一个老祖宗的正姓之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没有分别;在合族聚餐的时候犷大家还是按辈分入席。因此,周代制定的办法是,只要是同姓的人,即使离老祖宗已经百代也不可彼此通婚。 制定丧服的依据有六条:第一条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第二条是根据社会地位的尊卑,第兰条是根据异姓女子嫁来以后所取得的名分,第四条是根据本族女子的出嫁与否,第五条是根据死者是成年人与否,第六条是从服。从服又可分为六种:第一种是属从,即因亲属关系而为死者服丧,如儿子跟从母亲为母亲的娘家人服丧;第二种是徒从,即非亲属而空为之服丧,例如臣子为国君的家属服丧;第三种是本来有从服而变为无服,例如国君的庶子,本来是应跟从其妻为其岳父服丧的,但因怕触犯国君禁忌,就不服丧了;第四种是本来没有从服而变为有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不为其母亲的娘家人服丧,而庶子之妻却要为之服丧;第五种是本应跟着服重服而变为服轻服,例如妻为其娘家父母服齐衰期,为重,而丈夫为其岳父母仅服绍麻,是轻。第六种是本应跟着服轻服而变为服重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为其生母仅仅头戴练冠,葬后即除,而庶子之妻却要为之服齐衰期。从恩情这个角度上讲,沿着父亲逐代上推以至于远祖,那是愈远愈轻;从道义这个角度上讲,沿着远祖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庙,那是愈远愈重。这样,远祖在恩情上虽轻,在道义上却重;父亲在恩情上虽重,在道义上却轻。这样的有轻有重,从人情道理上讲也就应该这样。国君身兼宗子,有义务聚合族人宴饮,敦睦族谊,但族人却不可自恃与国君有血缘关系而以家人之礼对待他,这是国君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庶子不祭祖称,这表明祭祖称的事情应由宗子来做。作父亲的是庶子,就不能为其长子服丧三年,因为庶子不是祖称的继承人。别子为其后裔之始祖,继承别子的嫡长子是大宗,继承别子之庶子的是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即大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即小宗。百世不迁的大宗,就是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继承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就是百世不迁的大宗。只能继承高祖的宗,是五世则迁的小宗。因为尊祖,所以才尊敬嫡长子,而尊敬嫡长子,也就等于尊祖。诸侯公子的宗法,第一种是只有小宗而无大宗,第二种是只有大宗而无小宗,第三种是无人可为己宗,_也无人以己为宗,这就是诸侯公子宗法的情况。诸侯的公子有这样的宗法,即由国君立一个同母弟作为其余被封为士大夫的异母弟的宗子,这就是公子的宗法。出了五服的族人,恩义已经断绝,就不再彼此互相挂孝。至于五服以内的亲属,该咋服丧还咋服丧。 从恩清上讲,从父亲开始逐代上推以至于远祖,那是愈往上推愈轻;_从道义上讲,从远祖开始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庙,那是越远越重。由此看来,爱其父母乃是人的天性。爱其父母就必然会尊敬祖先,尊敬祖先就必然会尊敬宗子,尊敬宗子就必然会团结族人,团结族人就必然会宗庙尊严,宗庙尊严就必然会重视社稷,重视社樱就必然会爱护百官,爱护百官就必然会刑罚公正,刑罚公正就必然会百姓安宁,百姓安宁就必然会财用充足,财用充足就必然会万事如意,万事如意就必然会礼俗美好,礼俗美好就会导致普天同乐。《 经》上说:“文王的功德,伟大而令人叹美,人们永远怀念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礼记·少仪

〔戴圣〕 〔汉〕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

」不得阶主。

敌者曰:「某固愿见。

」罕见曰:「闻名」。

亟见曰:「朝夕」。

瞽曰:「闻名」。

适有丧者曰:「比」。

童子曰:「听事」。

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

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

敌者曰:「赠从者」。

臣致禭于君,则曰:「致废衣于贾人」。

敌者曰:「襚」。

亲者兄弟不,以襚进。

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赗马入庙门。

赙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赙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

主人无亲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

性之直者则有之矣。

始入而辞,曰:「辞矣」。

即席,曰:「可矣」。

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

有尊长在则否。

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

」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

」、「子善于某乎?

」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

泛扫曰扫,扫席前曰拚。

拚席不以鬣。

执箕膺鬛。

不贰问。

问卜筮曰:「义与?

志与?

」义则可问,志则否。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

燕见不将命。

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

丧俟事不特吊。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寝则坐而将命。

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

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

不角,不擢马。

执君之乘车则坐。

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辔然后步。

请见不请退。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

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

颂而无谄,谏而无骄。

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

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

士依于德,游于艺。

工依于法,游于说。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朝廷之美,济济翔翔。

祭祀之美,齐齐皇皇。

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

幼,则曰:「能御」,「未能御」。

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

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

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

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

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

武车不式。

介者不拜。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

为丧主则不手拜。

葛绖而麻带。

取俎进俎不坐。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

未尝不食新。

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

始乘则式。

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贰车者之乘马服车不齿。

观君子之衣服,服剑,乘马,弗贾。

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脩,一犬。

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

其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余。

犬则执绁。

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

牛则执纼,马则执靮,皆右之。

臣则左之。

车则说绥,执以将命。

甲若有以前之,则执以将命。

无以前之,则袒櫜奉胄。

哭则执盖。

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桡与剑焉。

笏、书、修、苞苴、弓、茵、席、枕、几、颖、杖、琴、瑟、戈有刃者椟、策、龠,其执之皆尚左手。

刀却刃授颖。

削授拊。

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则辟刃。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

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

毋放饭,毋流歠。

小饭而亟之。

数毋为口容。

客自彻,辞焉则止。

客爵居左,其饮居右。

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羞濡鱼者进尾。

冬右腴,夏右鳍。

祭膴。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

赞币自左,诏辞自右。

酌尸之仆,如君之仆。

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

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

君子不食圂腴。

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

凡洗必盥。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

凡羞有湇者,不以齐。

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

羞首者,进喙祭耳。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尊壶者面其鼻。

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

未步爵,不尝羞。

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

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

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

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

燔亦如之。

尸则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

道瞽亦然。

凡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抱燋,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

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为人祭曰致福。

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

祔练曰告。

凡膳告于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

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

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特豕则以豕左肩五个。

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马不常秣。

礼记·学记

〔戴圣〕 〔汉〕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

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

礼记·乐记

〔戴圣〕 〔汉〕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

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

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征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

食飨之礼,非致味也。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逸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

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

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

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

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

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

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

欣喜欢爱,乐之官也。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

礼之制也。

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

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

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春作夏长,仁也。

秋敛冬藏,义也。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

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

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

卑高已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

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

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

故圣人曰礼乐云。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德盛而教尊,五穀时熟,然后赏之以乐。

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

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

闻其谥,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

《咸池》,备矣。

《韶》,继也。

《夏》,大也。

殷周之乐,尽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教者,民之寒暑也。

教不时则伤世。

事者民之风雨也。

事不节则无功。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

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

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

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乐者所以象德也。

礼者所以缀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

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

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

是以君子贱之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

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

而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

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

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

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

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故曰: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德者性之端也。

乐者德之华也。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乐者,心之动也。

声者,乐之象也。

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着往,复乱以饬归。

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独乐其志,不厌其道。

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

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乐也者施也。

礼也者报也。

乐,乐其所自生。

而礼,反其所自始。

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

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

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

着诚去伪,礼之经也。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

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

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

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

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

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

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此古乐之发也。

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

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

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

此新乐之发也。

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

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

」文侯曰:「敢问何如?

」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

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德音之谓乐。

《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

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此之谓也。

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

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夫肃肃,敬也。

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

君好之,则臣为之。

上行之,则民从之。

《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

」然后,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

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

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

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

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

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对曰:「病不得众也。

」「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对曰:「恐不逮事也。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对曰:「及时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

」对曰:「非武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

」对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

」对曰:「有司失其传也。

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

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

」子曰:「居!

吾语汝。

夫乐者,象成者也。

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

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

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

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

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禄。

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

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将帅之士,使为诸侯。

名之曰建櫜。

然后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

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

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

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

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

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

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

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

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

节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

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

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

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子赣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

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

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

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

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

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

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

商人识之,故谓之商。

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

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

临事而屡断,勇也。

见利而让,义也。

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说之,故言之。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子贡问乐。

礼记·杂记上

〔戴圣〕 〔汉〕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

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其輤有裧,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

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适所殡,唯輤为说于庙门外。

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如于馆死,则其复如于家。

大夫以布为輤而行,至于家而说輤,载以輲车,入自门至于阼阶下而说车,举自阼阶,升适所殡。

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

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君讣于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

」。

夫人,曰:「寡小君不禄。

」。

大子之丧,曰:「寡君之适子某死。

」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曰:「某不禄」。

讣于士,亦曰:「某不禄」。

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于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

」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

」士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死」。

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大夫次于公馆以终丧,士练而归。

士次于公馆,大夫居庐,士居垩室。

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

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

大夫之适子,服大夫之服。

大夫之庶子为大夫,则为其父母服大夫服。

其位,与未为大夫者齿。

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

无子,则为之置后。

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带,因丧屦,缁布冠不蕤。

占者皮弁。

如筮,则史练冠长衣以筮。

占者朝服。

大夫之丧,既荐马。

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大夫之丧,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龟,卜人作龟。

复,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夫人税衣揄狄,狄税素沙。

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

下大夫以襢衣,其余如士。

复西上。

大夫不揄绞,属于池下。

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

无昆弟,则从其昭穆。

虽王父母在,亦然。

妇附于其夫之所附之妃,无妃。

则亦从其昭穆之妃。

妾附于妾祖姑,无妾祖姑则亦从其昭穆之妾。

男子附于王父则配。

女子附于王母,则不配。

公子附于公子。

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

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

唯杖屦不易。

有父母之丧,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殇则练冠。

附于殇,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凡异居,始闻兄弟之丧,唯以哭对,可也。

其始麻,散带绖。

未服麻而奔丧,及主人之未成绖也:疏者,与主人皆成之。

亲者,终其麻带绖之日数。

主妾之丧,则自绖至于练祥,皆使其子主之。

其殡祭,不于正室。

君不抚仆妾。

女君死,则妾为女君之党服。

摄女君,则不为先女君之党服。

闻兄弟之丧,大功以上,见丧者之乡而哭。

适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于道,则遂之于墓。

凡主兄弟之丧,虽疏亦虞之。

凡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

大夫之哭大夫,弁绖。

大夫与殡,亦弁绖。

大夫有私丧之葛,则于其兄弟之轻丧,则弁绖。

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

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

母在,不稽颡。

稽颡者,其赠也拜。

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

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

丧冠条属,以别吉凶。

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

小功以下左。

缌冠缫缨。

大功以上散带。

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

加灰,锡也。

诸侯相襚,以后路与冕服。

先路与褒衣,不以襚。

遣车视牢具。

疏布輤,四面有章,置于四隅。

载粻,有子曰:「非礼也。

丧奠,脯醢而已。

」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

端衰,丧车,皆无等。

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

委武玄缟而后蕤。

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

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

士弁而亲迎,然则士弁而祭于己可也。

畅臼以椈,杵以梧。

枇以桑,长三尺。

或曰五尺。

毕用桑,长三尺,刊其柄与末。

率带,诸侯、大夫皆五采。

士二采。

醴者,稻醴也。

瓮甒筲衡,实见间而后折入。

重,既虞而埋之。

凡妇人,从其夫之爵位。

小敛、大敛、启,皆辩拜。

朝夕哭,不帷。

无柩者不帷。

君若载而后吊之,则主人东面而拜,门右北面而踊。

出待,反而后奠。

子羔之袭也:茧衣裳与税衣纁袡为一,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

曾子曰:「不袭妇服。

」为君使而死,于公馆,复。

私馆不复。

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

私馆者,自卿大夫以下之家也。

公七踊,大夫五踊,妇人居间,士三踊,妇人皆居间。

公袭: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积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

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小敛环绖,公大夫士一也。

公视大敛,公升,商祝铺席,乃敛。

鲁人之赠也:三玄二纁,广尺,长终幅。

吊者即位于门西,东面。

其介在其东南,北面西上,西于门。

主孤西面。

相者受命曰:「孤某使某请事。

」客曰:「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

」吊者入,主人升堂,西面。

吊者升自西阶,东面,致命曰:「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子拜稽颡,吊者降,反位。

含者执璧将命曰:「寡君使某含。

」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

」含者入,升堂,致命。

再拜稽颡。

含者坐委于殡东南,有苇席。

既葬,蒲席。

降,出,反位。

宰朝服,即丧屦升自西阶,西面,坐取璧,降自西阶以东。

襚者曰:「寡君使某襚。

」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

」襚者执冕服。

左执领,右执要,入,升堂致命曰:「寡君使某襚。

」子拜稽颡。

委衣于殡东。

襚者降,受爵弁服于门内溜,将命,子拜稽颡,如初。

受皮弁服于中庭。

自西阶受朝服,自堂受玄端,将命,子拜稽颡,皆如初。

襚者降,出,反位。

宰夫五人,举以东。

降自西阶。

其举亦西面。

上介赗:执圭将命,曰:「寡君使某赗。

」相者入告,反命曰:「孤某须矣。

」陈乘黄大路于中庭,北辀。

执圭将命。

客使自下,由路西。

子拜稽颡,坐委于殡东南隅。

宰举以东。

凡将命,乡殡将命,子拜稽颡。

西面而坐,委之。

宰举璧与圭,宰夫举襚,升自西阶,西面,坐取之,降自西阶。

赗者出,反位于门外。

上客临曰:「寡君有宗庙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执綍。

」相者反命曰:「孤某须矣。

」临者入门右,介者皆从之,立于其左东上。

宗人纳宾,升,受命于君。

降曰:「孤敢辞吾子之辱,请吾子之复位。

」客对曰:「寡君命某,毋敢视宾客,敢辞。

」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辞吾子之辱,请吾子之复位。

」客对曰:「寡君命某,毋敢视宾客,敢固辞。

」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辞吾子之辱,请吾子之复位。

」客对曰:「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敢固辞。

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

」客立于门西,介立于其左,东上。

孤降自阼阶,拜之,升哭,与客拾踊三。

客出,送于门外,拜稽颡。

礼记·杂记下

〔戴圣〕 〔汉〕

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

卒事,反丧服。

虽诸父昆弟之丧,如当父母之丧,其除诸父昆弟之丧也,皆服其除丧之服。

卒事,反丧服。

如三年之丧,则既顈,其练祥皆同。

王父死,未练祥而孙又死,犹是附于王父也。

有殡,闻外丧,哭之他室。

入奠,卒奠,出,改服即位,如始即位之礼。

大夫、士将与祭于公,既视濯,而父母死,则犹是与祭也,次于异宫。

既祭,释服出公门外,哭而归。

其它如奔丧之礼。

如未视濯,则使人告。

告者反,而后哭。

如诸父昆弟姑姊妹之丧,则既宿,则与祭。

卒事,出公门,释服而后归。

其它如奔丧之礼。

如同宫,则次于异宫。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

」孔子曰:「出舍乎公宫以待事,礼也。

」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

尸必式,必有前驱。

」 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

既殡而祭。

如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

祭,主人之升降散等,执事者亦散等。

虽虞附亦然。

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

众宾兄弟,则皆啐之。

大祥:主人啐之,众宾兄弟皆饮之,可也。

凡侍祭丧者,告宾祭荐而不食。

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

颜色称其情。

戚容称其服。

」请问兄弟之丧,子曰:「兄弟之丧,则存乎书策矣。

」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也。

孔子曰:「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

东夷之子也。

」 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庐,垩室之中,不与人坐焉。

在垩室之中,非时见乎母也,不入门。

疏衰皆居垩室不庐。

庐,严者也。

妻视叔父母,姑姊妹视兄弟,长、中、下殇视成人。

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视君之母与妻,比之兄弟。

发诸颜色者,亦不饮食也。

免丧之外,行于道路,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吊死而问疾,颜色戚容必有以异于人也。

如此而后可以服三年之丧。

其余则直道而行之,是也。

祥,主人之除也,于夕为期,朝服。

祥因其故服。

子游曰:「既祥,虽不当缟者必缟,然后反服。

」当袒,大夫至,虽当踊,绝踊而拜之,反改成踊,乃袭。

于士,既事成踊,袭而后拜之,不改成踊。

上大夫之虞也,少牢。

卒哭成事,附,皆大牢。

下大夫之虞也,特牲。

卒哭成事,附,皆少牢。

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古者,贵贱皆杖。

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輠轮者,于是有爵而后杖也。

凿巾以饭,公羊贾为之也。

冒者何也?

所以掩形也。

自袭以至小敛,不设冒则形,是以袭而后设冒也。

或问于曾子曰:「夫既遣而包其余,犹既食而裹其余与?

君子既食,则裹其余乎?

」曾子曰:「吾子不见大飨乎?

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

父母而宾客之,所以为哀也!

子不见大飨乎!

」非为人丧,问与赐与?

三年之丧,以其丧拜。

非三年之丧,以吉拜。

三年之丧,如或遗之酒肉,则受之必三辞。

主人衰绖而受之。

如君命,则不敢辞,受而荐之。

丧者不遗人,人遗之,虽酒肉,受也。

从父昆弟以下,既卒哭,遗人可也。

县子曰:「三年之丧,如斩。

期之丧,如剡。

」三年之丧,虽功衰不吊,自诸侯达诸士。

如有服而将往哭之,则服其服而往。

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禫。

练则吊。

既葬,大功吊,哭而退,不听事焉。

期之丧,未丧,吊于乡人。

哭而退,不听事焉。

功衰吊,待事不执事。

小功缌,执事不与于礼。

相趋也,出宫而退。

相揖也,哀次而退。

相问也,既封而退。

相见也。

反哭而退。

朋友,虞附而退。

吊,非从主人也。

四十者执綍:乡人五十者从反哭,四十者待盈坎。

丧食虽恶必充饥,饥而废事,非礼也。

饱而忘哀,亦非礼也。

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

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

有服,人召之食,不往。

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弗食也。

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

不能食食,盐酪可也。

孔子曰:「身有疡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

毁瘠为病,君子弗为也。

毁而死,君子谓之无子。

」 非从柩与反哭,无免于堩。

凡丧,小功以上,非虞附练祥,无沐浴。

疏衰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

不请见人。

小功,请见人可也。

大功不以执挚。

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

三年之丧,祥而从政。

期之丧,卒哭而从政。

九月之丧,既葬而从政。

小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

曾申问于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

」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

」 卒哭而讳。

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

子与父同讳。

母之讳,宫中讳。

妻之讳,不举诸其侧。

与从祖昆弟同名则讳。

以丧冠者,虽三年之丧,可也。

既冠于次,入哭踊,三者三,乃出。

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

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

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

下殇之小功,则不可。

凡弁绖,其衰侈袂。

父有服,宫中子不与于乐。

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

妻有服,不举乐于其侧。

大功将至,辟琴瑟。

小功至,不绝乐。

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

妻之党,虽亲弗主。

夫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

无有,则里尹主之。

或曰:主之,而附于夫之党。

麻者不绅,执玉不麻。

麻不加于采。

国禁哭,则止朝夕之奠。

即位自因也。

童子哭不偯,不踊,不杖,不菲,不庐。

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

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

如知此者,由文矣哉!

由文矣哉!

」 世柳之母死,相者由左。

世柳死,其徒由右相。

由右相,世柳之徒为之也。

天子饭,九贝。

诸侯七,大夫五,士三。

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

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

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

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

诸侯使人吊,其次:含襚赗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其次如此也。

卿大夫疾,君问之无算。

士一问之。

君于卿大夫,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

为士,比殡不举乐。

升正柩,诸侯执綍五百人,四綍,皆衔枚,司马执铎,左八人,右八人,匠人执羽葆御柩。

大夫之丧,其升正柩也,执引者三百人,执铎者左右各四人,御柩以茅。

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

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

晏平仲祀其先人。

豚肩不掩豆。

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

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

」 妇人非三年之丧,不逾封而吊。

如三年之丧,则君夫人归。

夫人其归也以诸侯之吊礼,其待之也若待诸侯然。

夫人至,入自闱门,升自侧阶,君在阼。

其它如奔丧礼然。

嫂不抚叔,叔不抚嫂。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

既闻之,患弗得学也。

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

祀以下牲。

」 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

子贡观于蜡。

孔子曰:「赐也乐乎?

」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七月日至,可有事于祖。

」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

夫人之不命于天子,自鲁昭公始也。

外宗为君夫人,犹内宗也。

厩焚,孔子拜乡人为火来者。

拜之,士壹,大夫再。

亦相吊之道也。

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以为公臣,曰:『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

』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

宦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尔也。

」 过而举君之讳,则起。

与君之讳同,则称字。

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

赞,大行曰圭。

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

博三寸,厚半寸。

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

藻三采六等。

哀公问子羔曰:「子之食奚当?

」对曰:「文公之下执事也。

」 成庙则衅之。

其礼: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爵弁纯衣。

雍人拭羊,宗人视之,宰夫北面于碑南,东上。

雍人举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于前,乃降。

门、夹室皆用鸡。

先门而后夹室。

其衈皆于屋下。

割鸡,门当门,夹室中室。

有司皆乡室而立,门则有司当门北面。

既事,宗人告事毕,乃皆退。

反命于君曰:「衅某庙事毕。

」反命于寝,君南乡于门内朝服。

既反命,乃退。

路寝成则考之而不衅。

衅屋者,交神明之道也。

凡宗庙之器。

其名者成则衅之以豭豚。

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以夫人之礼行。

至,以夫人入。

使者将命曰:「寡君不敏,不能从而事社稷宗庙,使使臣某,敢告于执事。

」主人对曰:「寡君固前辞不教矣,寡君敢不敬须以俟命。

」有司官陈器皿。

主人有司亦官受之。

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从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于侍者。

」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敢不敬须以俟命。

」使者退,主人拜送之。

如舅在,则称舅。

舅没,则称兄。

无兄,则称夫。

主人之辞曰:「某之子不肖。

」如姑姊妹,亦皆称之。

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

吾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

』吾飧,作而辞曰:『疏食也,不敢以伤吾子。

』」 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妇见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于堂下,西面北上,是见已。

见诸父,各就其寝。

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

燕则鬈首。

韠:长三尺,下广二尺,上广一尺。

会去上五寸,纰以爵韦六寸,不至下五寸。

纯以素,紃以五采。

丧服小记第十五

〔戴圣〕 〔汉〕

斩衰,括发以麻。

为母,括发以麻,免而以布。

齐衰,恶笄以终丧。

男子冠而妇人笄,男子免而妇人髽。

其义,为男子则免,为妇人则髽。

苴杖,竹也。

削杖,桐也。

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

为父、母、长子稽颡。

大夫吊之,思缌必稽颍攥其余则否。

男主必使同姓,妇主必使异姓。

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

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

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庶子王,亦如之。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

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

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

庶子不祭殇与无后者,殇与无后者従祖祔食。

庶子不祭祢者,明其宗也。

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従服者,所従亡则已。

属従者,所従虽没也服。

妾従女君而出,则不为女君之子服。

礼不王不禘。

世子不降妻之父母。

其为妻也,与大夫之适子同。

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则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

父为天子诸侯,子为士,祭以士,其尸服以士服。

妇当丧而出,则除之。

为父母丧,未练而出,则三年。

既练而出。

则已。

未练而反,则期。

既练而反,则遂之。

再期之丧,三年也。

期之丧,二年也。

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

五月之丧,二时也。

三月之丧,一时也。

故期而祭,礼也。

期而除丧,道也。

祭不为除丧也。

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间不同时而除丧。

大功者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必为之再祭。

朋友,虞祔而已。

士妾有子,而为之缌,无子则已。

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已则否。

为君之父母,妻,长子。

君已除丧而后闻丧,则不税。

降而在缌小功者,则税之。

近臣,君服斯服矣。

其余,従而服,不従而税。

君虽未知丧,臣服已。

虞,杖不入于室。

祔,杖不升于堂。

为君母后者,君母卒,则不为君母之党服。

绖杀五分而去一,杖大如绖。

妾为君之长子与女君同。

除丧者,先重者。

易服者,易轻者。

无事不辟庙门。

哭皆于其次。

复与书铭,自天子达于士,其辞一也。

男子称名,妇人书姓与伯仲,如不知姓则书氏。

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

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

麻同,皆兼服之。

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

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

其葬服斩衰。

大夫降其庶子,其孙不降其父。

大夫不主士之丧。

为慈母之父母无服。

夫为人后者,其妻为舅姑大功,士祔于大夫则易牲。

继父不同居也者,必尝同居。

皆无主后。

同财而祭其祖祢为同居,有主后者为异居。

哭朋友者于门外之右南面。

祔葬者不筮宅。

士大夫不得祔于诸侯,祔于诸祖祔必父之为士大夫者,其妻祔于诸祖姑。

妾祔于妾祖姑。

亡则中一以上而祔。

以其昭穆。

诸侯不得祔于天子,天子诸侯大夫可以祔于士。

为母之君母,母卒则不服。

宗子,母在为妻禫。

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

为父、母、妻、长子禫。

慈母与妾母,不世祭也。

丈夫冠而不为殇,妇人笄而不为殇。

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

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余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

箭笄终丧三年。

齐衰三月与大功同者,绳屦。

练,筮日、筮尸、视濯,皆要绖杖绳屦。

有司告具而后去杖。

筮日筮尸,有司告事毕而后杖拜送宾。

大祥,吉服而筮尸。

庶子在父之室,则为其母不禫。

庶子不以杖即位。

父不主庶子之丧,则孙以杖即位可也。

父在,庶子为妻以杖即位可也。

诸侯吊于异国之臣,则其君为主。

诸侯吊,必皮弁锡衰。

所吊虽已葬,主人必免。

主人未丧服,则君不锡衰。

养有疾者不丧服,遂以主其丧。

非养者入主人之丧。

则不易己之丧服。

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

妾无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

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

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唯宗子。

主人未除丧,有兄弟自他国至,则主人不免而为主。

陈器之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省陈之而尽纳之可也。

奔兄弟之丧,先之墓而后之家,为位而哭。

所知之丧,则哭于宫而后之墓。

父不为众子次于外。

与诸侯为兄弟者服斩。

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

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

其妻为大夫而卒,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不易牲。

妻卒而后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以大夫牲。

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

无服也者,丧者不祭故也。

妇人不为主而杖者,姑在为夫杖,母为长子削杖。

女子子在室为父母,其主丧者不杖,则子一人杖。

缌小功,虞卒哭则免。

既葬而不报虞,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

为兄弟既除丧已。

及其葬也,反服其服,报虞卒哭则免。

如不报虞则除之,远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后免反哭。

君吊,虽不当免时也,主人必免,不散麻。

虽异国之君,免也。

亲者皆免。

除殇之丧者,其祭也必玄。

除成丧者,其祭也,朝服缟冠。

奔父之丧。

括发于堂上,袒降踊,袭绖于东方。

奔母之丧,不括发,袒于堂上,降踊,袭免于东方,绖即位成踊,出门哭止。

三日而五哭三袒。

适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

礼记·明堂位

〔戴圣〕 〔汉〕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

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

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

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

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

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

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

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

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

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四塞,世告至。

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

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七年,致政于成王。

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天以子之礼乐。

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

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

祀帝于郊,配以后稷。

天子之礼也。

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

尊用牺象山罍。

郁尊用黄目。

灌用玉瓒大圭。

荐用玉豆雕篹。

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

俎用梡嶡。

升歌《清庙》,下管《象》。

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

昧,东夷之乐也。

《任》,南蛮之乐也。

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房中。

君肉袒迎牲于门。

夫人荐豆笾。

卿、大夫赞君,命妇赞夫人:各扬其职。

百官废职服大刑,而天下大服。

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大庙,天子明堂。

库门,天子皋门。

雉门,天子应门。

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

山节藻棁,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

天子之庙饰也。

鸾车,有虞氏之路也。

钩车,夏后氏之路也。

大路,殷路也。

乘路,周路也。

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夏后氏骆马,黑鬣。

殷人白马,黑首。

周人黄马,蕃鬣。

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周骍刚。

泰,有虞氏之尊也。

山罍,夏后氏之尊也。

着,殷尊也。

牺象,周尊也。

爵,夏后氏以琖,殷以斝,周以爵。

灌尊,夏后氏以鸡夷。

殷以斝,周以黄目。

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

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

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鲁公之庙,文世室也。

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序,夏后氏之序也。

瞽宗,殷学也。

頖宫,周学也。

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夏后氏之鼓,足。

殷,楹鼓。

周,县鼓。

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

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

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献豆。

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

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

君臣,未尝相弑也。

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

是故,天下资礼乐焉。

礼记·玉藻

〔戴圣〕 〔汉〕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

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馂,奏而食。

日少牢,朔月大牢。

五饮:上水、浆、酒、醴、酏。

卒食,玄端而居。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

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

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

朝,辨色始入。

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寝,释服。

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食菜羹,夫人与君同庖。

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至于八月不雨,君不举。

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关梁不租,山泽列而不赋,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君羔幦虎犆。

大夫齐车,鹿幦豹犆,朝车。

士齐车,鹿幦豹犆。

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

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日五盥,沐稷而靧粱,栉用椫栉,发曦用象栉,进禨进羞,工乃升歌。

浴用二巾,上絺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曦身,乃屦进饮。

将适公所,宿齐戒,居外寝,沐浴,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揖私朝,辉如也,登车则有光矣。

天子搢挺,方正于天下也,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子也,大夫前诎后诎,无所不让也。

侍坐,则必退席。

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

登席不由前,为躐席。

徒坐不尽席尺,读书,食,则齐,豆去席尺。

若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

先饭辩尝羞,饮而俟。

若有尝羞者,则俟君之食,然后食,饭,饮而俟。

君命之羞,羞近者,命之品尝之,然后唯所欲。

凡尝远食,必顺近食。

君未覆手,不敢飧。

君既食,又饭飧,饭飧者,三饭也。

君既彻,执饭与酱,乃出,授从者。

凡侑食,不尽食。

食于人不饱。

唯水浆不祭,若祭为已侪卑。

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凡尊必上玄酒,唯君面尊,唯飨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棜,士侧尊用禁。

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

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

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也。

玄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

玄冠綦组缨,士之齐冠也。

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

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

垂緌五寸,惰游之士也,玄冠缟武,不齿之服也。

居冠属武,自天子下达,有事然后緌。

五十不散送,亲没不髦,大帛不緌。

衣冠紫緌,自鲁桓公始也。

朝玄端,夕深衣。

深衣三袪,缝齐倍要,衽当旁,袂可以回肘。

长中继掩尺。

袷二寸,祛尺二寸,缘广寸半。

以帛裹布,非礼也。

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采。

衣正色,裳间色。

非列采不入公门,振絺绤不入公门,表裘不入公门,袭裘不入公门。

纩为茧,缊为袍,褝为絅,帛为褶。

朝服之以缟也,自季康子始也。

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后服之。

」曰:「国家未道,则不充其服焉。

」唯君有黼裘以誓省,大裘非古也。

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

士不衣狐白。

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绡衣以裼之。

麑裘青豻褎,绞衣以裼之。

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

狐裘,黄衣以裼之。

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

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裘之裼也,见美也。

吊则袭,不尽饰也。

君在则裼,尽饰也。

服之袭也,充美也,是故尸袭,执玉龟袭,无事则裼,弗敢充也。

笏:天子以球玉。

诸侯以象。

大夫以鱼须文竹。

士竹本,象可也。

见于天子与射,无说笏,入大庙说笏,非古也。

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

既搢必盥,虽有执于朝,弗有盥矣。

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

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韦。

圜杀直,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角,士前后正。

韠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

一命缊韨幽衡,再命赤韨幽衡,三命赤韨葱衡。

天子素带朱里终辟,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

并纽约,用组、三寸,长齐于带,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子游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绅韨结三齐。

」大夫大带四寸。

杂带,君朱绿。

大夫玄华,士缁辟,二寸,再缭四寸。

凡带,有率无箴功,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

王后袆衣,夫人揄狄。

君命屈狄,再命袆衣,一命襢衣,士褖衣。

唯世妇命于奠茧,其它则皆从男子。

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溜垂拱,视下而听上,视带以及袷,听乡任左。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

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

士于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

士于尊者,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

士于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名士。

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

于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

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

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韨。

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

佩玉有冲牙。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皆朱锦也。

童子不裘不帛,不屦絇,无缌服。

听事不麻,无事则立主人之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侍食于先生异爵者,后祭先饭。

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也。

」客飧,主人辞以疏。

主人自置其酱,则客自彻之。

一室之人,非宾客,一人彻。

壹食之人,一人彻。

凡燕食,妇人不彻。

食枣桃李,弗致于核,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

凡食果实者后君子,火孰者先君子。

有庆,非君赐不贺。

孔子食于季氏,不辞,不食肉而飧。

君赐车马,乘以拜赐。

衣服,服以拜赐。

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

君赐,稽首,据掌致诸地。

酒肉之赐,弗再拜。

凡赐,君子与小人不同日。

凡献于君,大夫使宰,士亲,皆再拜稽首送之。

膳于君,有荤桃茢,于大夫去茢,于士去荤,皆造于膳宰。

大夫不亲拜,为君之答己也。

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又拜,弗答拜。

大夫亲赐士,士拜受,又拜于其室。

衣服,弗服以拜。

敌者不在,拜于其室。

凡于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

士于大夫不承贺,下大夫于上大夫承贺。

亲在,行礼于人称父,人或赐之,则称父拜之。

礼不盛,服不充,故大裘不裼,乘路车不式。

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

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

亲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

父殁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母殁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君入门,介拂闑,大夫中枨与闑之间,士介拂枨。

宾入不中门,不履阈,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东。

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徐趋皆用是。

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

端行,颐溜如矢,弁行,剡剡起屦,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凡行容愓愓,庙中齐齐,朝庭济济翔翔。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立容辨,卑毋谄,头颈必中,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

诸侯之于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

其于敌以下曰寡人,小国之君曰孤,摈者亦曰孤。

上大夫曰下臣,摈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摈者曰寡大夫。

世子自名,摈者曰寡君之适,公子曰臣孽。

士曰传遽之臣,于大夫曰外私。

大夫私事使,私人摈则称名,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

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杂诗

〔王粲〕 〔汉〕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苦寒行

〔曹操〕 〔汉〕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