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台记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邪?

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

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终南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用以观山。 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几百年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相比之下这座高台又怎样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更何况人世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岂不更难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我将这些话告诉陈公后,下来为他写了这篇记。


注释

国:指都市,城邑。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起居:起来和休息。 丽:附着,靠近。 于:比。 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这里沿用旧称。 太守:官名。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 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所为,同“所以”。 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宋仁宗赵祯天圣年间进士。公,对人的尊称。 杖履:指老人出游。 累(léi)累:多而重叠貌,连贯成串的样子。 旅行:成群结队地行走。 髻(jì):挽束在头顶上的发。 恍然:彷彿、好像。 知:事先知道、预知。 从事:宋以前的官名,这里指属员。作者当时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是陈希亮的下属。 昔者:以往、过去。者,起凑足一个音节的作用。 蒙翳(yì):掩蔽,遮盖。 虺(huǐ):毒虫、毒蛇。 窜伏:潜藏、伏匿。 岂:怎么、难道。 相寻:相互循环。寻,通“循”。 秦穆: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君主,曾称霸西戎。 祈年、橐泉:据《汉书·地理志·雍》颜师古注,祈年宫是秦惠公所建,橐泉宫是秦孝公所建,与此文不同。传说秦穆公墓在橐泉宫下。 汉武:即汉武帝刘彻。 长杨:长杨宫,旧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本秦旧官,汉时修葺。宫中有垂杨数亩,故名。 五柞(zuò):五柞宫,旧址也在周至县东南。汉朝的离宫,有五柞树,故名。 仁寿:宫名。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三年建。故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境内。 九成:宫名,本隋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重修,为避署之所,因山有九重,改名九成。 特:止、仅。 既已:已经。 而况于:何况、更何况。 犹:还、尚且。 而:如果、假如。 或者:有的人、有人。 以:凭借、依靠。后边省去代凌应台的“之”。 夸世:即“夸于世”。 过矣:错了。 不在:是说“台”和“足恃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简介

这篇散文在记叙土台修建的经过,联系到古往今来的废兴成毁的历史,感叹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指出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而应该去探求真正可以永久依靠的东西。反映了苏轼思想中对生活积极乐观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一面。


赏析

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四》:“《喜雨亭记》,全是赞太守;《凌虚台记》,全是讥太守。《喜雨亭》直以天子造化相形,见得有补于民;《凌虚台》则以秦汉隋唐相形,见得无补于民,而机局则一也。” 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四》引李贽:“太难为太守矣。一篇骂太守文字耳。文亦好,亦可感。” 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四》引钟惺:“后段说理,反不精神。” 茅坤《宋大家苏文忠公文钞·卷二十五》:“苏公往往有此一段旷达处,却于陈太守少回护。” 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外编》引陈元植:“登高感慨,写出杰士风气,卓老谓骂非也。” 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外编》:“台方成而所言皆颓废之景,别是世味外一种文字。若在后世,橼属敢以此等言论进乎?然文忠当日尚相传有傲上之谤,甚矣,笔基之难也。”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读之如有许多层节,却只是兴成废毁二段,一写再写耳。” 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二》:“登高望远,人人具有此情。帷公能发诸语言文字耳。‘世有足恃’云云,自足宋人习气,或云自负所有,挪揄陈太守者,非也。”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台为求山而筑,原无关于有无之数。篇中开口从山引起,点出此台自无之有,当自有归无。李卓吾谓是一篇骂太守文字,然宋朝无不识字之太守,岂有骂而不知,知而复用乎?按凌虚之名,实太守所命,谓其突起空中,无所附丽,如蜃楼,如彩云,如飞鸟。委楼未有不灭;彩云未有不散;飞鸟未有不还。在太守名命之时,已有此意。坡翁于登是台之时,当面诊破,随以作记,不添一字。末转入人事,而归本于足恃者,有不朽之实,视世间凌虚之物,其存其亡,原无关于有无之数,乃一篇认题目丈字。扰《喜雨亭》单言雨;《超然台》单言乐,非骂太守,非勉太守,亦非卖弄自家了悟也。作丈亦有凌虚之概,踊跃奋迅而出,大奇。”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通篇只是兴成废毁二段。一写再写,悲歌慷慨,使人不乐。然在我有足恃者,何不乐之有?盖其脚中实有旷观达识,故以至理出为高文。若认作一篇讥太守文字,恐非当日作记本旨。” 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二十三》:“发明度兴成级,瑞澜泪袱,感恨欲教,后归于不朽之三,不止作达观旷识,齐得丧、忘忘今也。杨升庵谓是讥太守文,储在陆又谓是宋人习气,俱未必然。” 赖山阳《篡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七》:“此篇自欧公《岘山亭记》、《真州东园记》等立思,而别出一机轴驾上之。子帐此时二十七八,而波澜老成如此,宜乎老欧畏之,所谓自今二十年馀后不复说老夫者,真矣。”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陆游〕 〔宋〕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清明

〔黄庭坚〕 〔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观月记

〔张孝祥〕 〔宋〕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

临水之观,宜独往。

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

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绣薄眉

〔孙不二〕 〔宋〕

劝人悟。

修行脱免三涂苦。

明放着跳出门户,谭马丘刘,孙王郝太古。

法海慈航,寰中普度。

卜算子·辞世

〔孙不二〕 〔宋〕

握固披衣候。

水火频交媾。

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

仙乐频频奏。

常饮醍醐酒。

妙药都来顷刻间,九转金丹就。

游金山寺

〔苏轼〕 〔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初到黄州

〔苏轼〕 〔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霜天晓角·剪雪裁冰

〔楼槃〕 〔宋〕

剪雪裁冰,有人嫌太清。

又有人嫌太瘦,都不是、我知音。

谁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

一自西湖别后,辜负我、到如今。

霜天晓角·梅

〔楼槃〕 〔宋〕

月淡风轻,黄昏未是清。

吟到十分清处,也不啻、二三更。

晓钟天未明,晓霜人未行。

只有城头残角,说得尽、我平生。

长相思

〔王灼〕 〔宋〕

来匆匆。

去匆匆。

短梦无凭春又空。

难随郎马踪。

山重重。

水重重。

飞絮流云西复东。

音书何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