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七夕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七夕:农历的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日。 龙麝:一种香料。
湾,字巨川,大历时隐君也,号沧洲子。
率履贞素,潜辉不曜,逍遥云山琴酒之间,放浪形骸绳检之外。
郡国交征,不应。
工诗,格体幽远,兴用弘深,写意因词,穷理尽性,尤精咏物,必含比兴,多敏捷之奇。
及李勉镇永平,嘉其风操,厚币邀来,署为府中从事,日相谈宴,分逾骨肉。
久之。
尝谒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临发以书别之曰:“湾闻蓬莱山藏杳冥间,行可到,贵人门无媒通不可到。
骊龙珠潜滉瀇之渊或可识,贵人颜无因而前不可识。
自假道路,问津主人,一身孤云,两度圆月,载请执事,三趋戟门。
信知庭之与堂,不啻千里。
况寄食漂母,夜眠渔舟,门如龙而难登,食如玉而难得。
食如玉之粟,登如龙之门,实无机心,翻成机事,汉阴丈人闻之,岂不大笑属溪上风便,囊中金贫,望甘棠而叹,自引分而退。
湾白。
”遂归会稽山阴别墅,其耿介类如此也。
有集四卷,今传世。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
初名龟龄,诏改之。
十六擢明经,尝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
以亲丧辞去,不复仕。
居江湖,性迈不束,自称"烟波钓徒"。
撰《玄真子》二卷,又为号焉。
兄鹤龄恐其遁世,为筑室越州东郭,茅茨数椽,花竹掩映,尝豹席棕屩,沿溪垂钓,每不投饵,志不在鱼也。
观察使陈少游频往候问。
帝尝赐奴、婢各一人,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
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
平原初来刺湖州,志和造谒,颜请以舟敝,欲为更之,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足矣。
"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
自撰《渔歌》,便复画之。
兴趣高远,人不能及。
宪宗闻之,诏写真求访,并其歌诗,不能致。
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
李德裕称以为"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方而无事,不穷而达,其严光之比欤"。
纶,字允言,河中人。
避天宝乱,来客鄱阳。
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
元载素赏重,取其文进之,补阌乡尉。
累迁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
称疾去。
浑瑊镇河中,就家礼起为元帅判官。
初,舅韦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见禁中,帝有所作,辄赓和。
至是,帝忽问渠牟:"卢纶、李益何在?
"对曰:"纶从浑瑊在河中。
"诏令驿召之,会卒。
纶与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
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
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文宗雅爱其诗,问宰相:"纶没后,文章几何亦有子否?
"李德裕对:"纶四子皆擢进士,仕在台阁。
"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
有别业在终南山中。
集十卷,今传。
昱,荆南人。
美风度,能谈。
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
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
爱湖湘山水,来客。
时李夔廉察桂林,寓官舍,月夜闻邻居行吟之音清丽,迟明访之,乃昱也。
即延为幕宾,待之甚厚。
崔中丞亦在湖南,爱之,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
昱闻之,以诗谢云:"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自谓李大夫恩私至深,无任感激。
初事颜平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
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历虔州刺史。
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史。
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
宪宗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
上曰:"比闻一诗人姓名稍僻者为谁?
"宰相对以冷朝阳、包子虚,皆非。
帝举其诗,对曰:"戎昱也。
"上曰:"尝记其《咏史》云:'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因笑曰:"魏绛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与武陵桃花源足称其清咏。
"士林荣之。
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
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喧传翰苑,固不诬矣。
有集今传。
况,字逋翁,苏州人。
至德二年,天子幸蜀,江东侍郎李希言下进士。
善为歌诗,性诙谐,不修检操,工画山水。
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
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
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
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
及泌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被宪劾贬饶州司户,作诗曰:"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遂全家去,隐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况暮年一子即亡,追悼哀切,吟曰:"老人丧爱子,日暮泣成血。
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
"其年又生一子,名非熊,三岁始言,在冥漠中闻父吟苦,不忍,乃来复生。
非熊后及第,自长安归庆,已不知况所在。
或云,得长生诀仙去矣。
今有集二十卷传世,皇甫湜为之序。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
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着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着《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絜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着《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
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